兩袖清風的成語故事

    時間:2020-11-26 14:41:27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兩袖清風的成語故事

      于謙是明朝浙江錢塘人,二十四歲中進士,不久做了監察御史。他同情百姓疾苦,在任期間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明宣宗很賞識他。于謙被破格提升為河南、山西巡撫后,衣食住行仍很儉樸。

    兩袖清風的成語故事

      明宣宗九歲即位,宦官王振專權。他用權力謀私己,是一個貪得無厭的壞蛋。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于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

      于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

      他曾作過《入京》詩一首:

      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絹帕、蘑菇、線香都是他任職之地的特產。于謙在詩中說,這類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調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禍殃了。他在詩中表明自己的態度:我進京什么也不帶,只有兩袖清風朝見天了。詩中的.閭閻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為民間、老百姓。

      后來,王振把于謙陷害下獄,終在群臣的保護和壓力下,把于謙放了出來。

      ——《入京》

      【求解驛站】原指兩袖迎風而起,飄飄揚揚的姿態。后比喻做官的時候,十分清廉,除衣袖中的清風之外,別無所有。現也指清貧,沒有財產。

      【活學活用】當官,就應該~,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

      【妙語點撥】于謙每次進京,不屑于賄賂而是兩袖清風,光名正大地去奏事,堪稱清廉為官的楷模。那些送奇珍異寶給王振的官吏,只會“肥”了自己,“瘦”了百姓。“吃、拿、卡、要,打官腔”是為官主義和消極腐朽的具體表現,不可不除。為官者只有像于謙一樣兩袖清風,思人民之所想,給人民之所需,才能當好人民的公仆。

      【近義】潔身自好、廉潔奉公

      【反義】貪贓枉法

    【兩袖清風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01-01

    才疏意廣的成語故事12-29

    食少事繁的成語故事12-28

    呵壁問天的成語故事12-28

    彈冠相慶的成語故事12-26

    誠惶誠恐的成語故事12-26

    坐享其成的成語故事12-19

    強弩之末的成語故事12-19

    成語故事的成語12-14

    成語的成語故事12-13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 精品少妇性服务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少妇视频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高清v | 亚洲欧美国产老妇偷窥 |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久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