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華大學高材生的創業
中關村還有一個與王江民異曲同工的人,就是華旗的老總馮軍。馮軍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讀大學時就在北京秀水街給倒貨的留學生當翻譯賺外快。畢業后也有一個好工作,他卻不愿干,寧愿跑到“村里”自己打江山。馮軍在中關村又有“馮五塊”的稱號,意思是說,他每樣東西只賺你五塊錢。有媒體曾經這樣描述馮軍在村里的生活,“馮軍一次用三輪車載四箱鍵盤和機箱去電子市場,但他一次只能搬兩箱,他將兩箱搬到他能看到的地方,折回頭再搬另外兩箱。就這樣,他將四箱貨從一樓搬到三樓,再從三樓搬到二樓,如此往復。”這樣的生活,有時會讓人累得癱在地上坐不起來。馮軍在中關村創業,一要丟掉清華大學高材生的面子。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中關村和馮軍干一樣活兒的人,大多數是來自安徽、河南的農民,如中關村的CPU批發生意,60%以上都由來自安徽霍邱縣馮井鎮的農民把持著。一個清華大學的高材生,要成天與這樣一些人打交道,與這樣一些人廝混,不是一件好受的事情,需要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次,為了讓人家代理自己的產品,“村里”那些攤主兒不論大小都是自己的爺,見人就得點頭哈腰,賠笑臉說好話。中關村那些攤主兒的素質盡人皆知,好聽的話不會多。從“馮五塊”這樣一個綽號,可以看出馮軍當時的江湖“地位”。現在馮軍又遇到了新的難題,就是與郎科的優盤專利權紛爭。郎科的創始人鄧國順也是一個傳奇人物,從一個打工仔成長為億萬富翁,鄧國順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中間亦經受了無數的折磨。“那種煎熬是一般人不能承受的,可是我們沒想過放棄。即使是累得快趴下,錢快花光的時候,我們也不過是想:沒錢了,再回新加坡打工,賺了錢又繼續搞。”鄧國順說的是他和創業伙伴成曉華幾年前一起開發優盤時的情景。現在鄧國順的朗科擁有優盤的專利,馮軍的華旗卻想來分一杯羹。鄧國順不答應,兩家就起了紛爭。馮軍息事寧人想和解,天天給鄧國順打電話,但是鄧國順一聽是馮軍的聲音就撂電話,逼得馮軍不得不換著號碼給他打。馮軍大小也是個老板,華旗在中關村不算出類拔萃,可也不是寂寂無名,這樣低聲下氣地讓人不待見,還不都是為了公司的生意。這是創業者需要忍受的另一種精神折磨。
【清華大學高材生的創業】相關文章:
農畉豬肉 一群年輕高材生的創業故事02-27
清華大學研究生可以停學三年創業03-02
創業的理由與創業的準備03-01
創業的準備與創業的理由03-28
創業政策的創業學起源03-07
創業三階段:野蠻創業、精益創業、協同創業11-22
休學創業還是在校創業?12-06
創業測試:創業指數測試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