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商扶貧緊盯偏遠山區 農村創業者不斷涌現
3年前,大學生張璇放棄大城市的教師職業,毅然決定在一個小山村當一名村官,而電子商務和電商扶貧,給了她一片新的天地。張璇的身上凝聚著政府、公益組織、社會機構的共同努力,而她只是個例。
近一年,“電商扶貧”被列為國務院扶貧辦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大批創業者涌現,各大互聯網巨頭也紛紛進軍農村。基金會緊盯偏遠山區,摸索出電商扶貧新模式,在各方不懈努力下,電商扶貧已取得明顯進展。
□故事
電子商務走進大山深處
時至今日,張璇依然清晰記得當她第一次坐著班車前往甘肅隴南市成縣雞峰鎮的情形。搖搖晃晃的班車一路盤山而上,山連著山、溝連著溝。怎樣去做一名大學生村官,心里著實沒有底。
放棄大城市的教師職業,毅然決定在一個小山村當村官,這是她3年前的選擇。雖然當時有許多人不理解,但是電子商務和電商扶貧給了她一片新的天地。
張璇所在的長溝村、草灘村是兩個離縣城幾十公里的偏遠村子,村上信息閉塞,發展滯后。入村了解情況過程中,她發現一個奇怪現象,群眾并不富裕,但家家戶戶的核桃、大桶大桶的土蜂蜜、土雞蛋都在家里擱著,有的甚至都發霉了。為什么不賣掉?村主任告訴她,村里雖然土特產多,但要是拿到縣城去賣,光路費就得花費幾十元,拿到鎮上的集市上賣,家家戶戶都有,也賣不上好價錢,所以就那樣放著。
“這么多的好寶貝,如果把它都賣了,不就能幫助群眾增收了嗎?”張璇想,但是賣給誰,如何賣又成了擺在眼前的一個現實問題。就在這時,成縣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并明確提出了支持和鼓勵大學生村官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的措施和辦法,張璇作為首批村官參加了電子商務培訓班。
也是這次培訓讓她茅塞頓開,大家都在網上買東西,怎么就沒想到把村上的好產品賣出去呢?這些原生態的土特產一定會有不錯的銷路。她立即注冊了淘寶店,上架了村里的土蜂蜜、土雞、土雞蛋、核桃果等天然有機珍品。
一根網線連通小山村和外界
開網店就意味著收集產品、包裝運輸等各個環節都要親力親為,就要有啟動資金,資金問題又擺在了面前。張璇想,既然認定了發展電商幫助群眾增收致富這條路,無論如何也要堅定不移地做下去,于是向家人借了10萬元開始了創業。
但是,開網店畢竟和在繁華地段開超市坐等客來不一樣,由于沒有經驗,前3個月,網店無人訪問,一筆交易也沒有。“當時,受縣委書記微博叫賣成縣核桃的啟發,我嘗試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宣傳村上的自然風景、鄉土人情和農特產品。在艱難的等待中迎來了第一筆訂單,一位廣州顧客購買了兩斤核桃仁。” 張璇回憶。
后來,隨著縣上單位的政務微博及干部群眾個人微博、微信抱團宣傳,成縣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同時,在電商專
家汪向東、畢慧芳等的宣傳幫助下,張璇的網店銷售越來越好。截至目前,網店總銷售額226多萬元。
“電子商務給像我一樣的大學生村官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創業創新之路。”張璇說,電子商務用一根網線把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和外面的世界緊密地聯系了起來,有更多的人知道了我們這里。
張璇認為,電子商務不僅僅是開淘寶店,也不單單是賣農特產品,而是從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培育等多方面給偏遠山區貧困村的長遠發展帶來了新希望。如今,草灘村、長溝村的電子發展起來后,群眾的思想認識有了轉變,村上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水泥路直通村里,危房進行了改造,自來水通到了各家各戶,寬帶接通了,物流快遞服務點建成了,班車也通了,甚至連4G信號都實現了全覆蓋。
把整個村子都“賣”出去了
今年,成縣正在打造一個鄉村旅游片帶,張璇所任職的長溝村、草灘村都在這個旅游片帶的規劃范圍之內,客人來了就會吃飯,就會住宿,就會購買群眾家中的農產品。因此,群眾就積極開辦農家樂,發展各種特色種養殖產業。
如今,長溝村和草灘村被甘肅省列為電商扶貧試點村。張璇帶領鄉親們把農產品網上銷售和本地銷售相結合,群眾的收入也有了實實在在的保障。村里貧困戶宋桂平放養了500多只土雞,通過網上銷售收入5萬多元,純利潤就有2
萬左右。土雞蛋以前在集市上只能賣7毛錢一個,但在網上可以賣到1.8元一個,即使是游客現場購買也要賣到一個1元錢。
張璇曾和群眾開玩笑說,“電子商務不僅僅把你們的農產品賣出去了,現在看來是把整個村子都‘賣’出去了。”
“通過電子商務這個平臺,我認識了很多從未見過面的好朋友,她們支持著我的村官公益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給我捐贈衣服、書包、學習用品不計其數,還有的給特困學生常年捐助幫扶等。”張璇告訴記者。
□實踐引入慕課形式提供培訓服務
在貧困地區,像張璇一樣有電商扶貧理想的有為青年還有很多,但缺乏系統、專業的培訓。友成基金會作為公益行業探索電商扶貧領域第一家社會公益組織,在兩年時間內已探索出一套電商扶貧能力建設方案,首次將慕課與電商扶貧結合,開發了MOOC+貧困地區3+2+6課程體系。
通過3天線上慕課平臺學習,2天線下案例培訓分享互動,以及6個月創業就業孵化陪伴的方式,為貧困地區農村合作社、返鄉青年、大學生村官、致富
帶頭人等人群提供專業系統的電商扶貧課程,解決了電商扶貧短時間內標準化大規模培訓問題。
今年5月,項目首期課程融合了來自電商領域30位精英專家志愿者的精品課程。從電商基礎、合作社政策、案例、產品挖掘、質量追溯、物流、微商到農業眾籌,從理論知識到實操案例,38個模塊111節精品課程1500分鐘線上課程。這些課程已全部上線“扶貧志愿者行動計劃”MOOC+縣域電商服務平臺。
到目前為止,友成
MOOC+電商扶貧能力建設項目已在江西、甘肅、貴州三地為近200位農村合作社人員提供了線上線下及創業就業孵化培訓服務,有效地改變了學員的農產品銷售觀念,使他們獲得了基本的電子商務知識和技能。并且,通過實際電子商務運營案例的講解,使學員獲得了實施電商的實際經驗,提高了他們參與電商創業就業的興趣和信心。
未來,項目還將根據各貧困地區需求,定制開發個性化電商扶貧課程,豐富現有慕課平臺資源。
動員社會力量“互聯網+”扶貧
電商扶貧,即是將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通信技術應用于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商貿活動和公共服務,推動貧困地區產業創新和轉型升級,幫助貧困群眾創業增收,提升貧困群眾生活質量。為加快扶貧攻堅進程,2014年底,國務院扶貧辦根據電子商務發展新形勢,在總結地方電商扶貧經驗基礎上,全面開展 “互聯網+”扶貧工作,啟動實施電商扶貧工程,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進軍農村,出現眾多草根創業者。
2015年以來,國務院扶貧辦將電商扶貧工程列
入十大精準扶貧工程,研究設計電商扶貧問卷,收集全國832個貧困縣電商扶貧現狀、問題、需求和建議,組織有關專家赴甘肅隴南、貴州銅仁、江西贛州等地實地調研,扎實開展電商扶貧摸底調查。
今年1月,扶貧辦確定在甘肅隴南市先行開展電商扶貧試點。同時,積極引導社會力量開展電商扶貧培訓,與國內大型電商企業蘇寧、阿里巴巴、京東等開展扶貧合作。相關政府、電商企業、社會組織、大學生村官、返鄉青年等社會各界力量都在著力參與電商扶貧事業,并已取得初步進展。
10月16日,在今年的10月17日中國扶貧日到來之際,扶貧基金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信化研究中心、蘇寧等單位共同向全行業、全社會發起《“互聯網+扶貧”聯合行動倡議書》,倡導全社會關注該領域,以實際行動推動互聯網與扶貧工作的深度融合,開創可持續的扶貧新模式。為讓“互聯網+扶貧”的倡議成為聯合行動,同時還將商討通過成立“互聯網+扶貧”行動聯盟等方式,采取更多的具體行動,讓互聯網助力扶貧。
□專家說法
既要大象起舞又要螞蟻雄兵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認為,電商扶貧跟其他扶貧方式最大區別在于,它要依托平臺來設計。目前,國務院扶貧辦已經與蘇寧云商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早已落地發展,京東也提出了工業品進農村戰略、生鮮電商戰略和農村金融戰略,這是可喜的現象。“面對多樣平臺,在電商空間里如何運作,這就需要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都來學習的。”汪向東說,平臺本身也要主動地去和貧困主體交流,這種學習是相互的。
上海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井然哲提出,草根創業已經成為農村電商發展的新動力。“電商扶貧需要大象起舞,也要螞蟻雄兵”。
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表示,將來一方面要為螞蟻雄兵提供持續性地培訓,也要把消費者這個層次動員起來,思考如何使貧困地區特色產品受到更多關注,“把城市里、愿意幫助貧困地區的愛心人士調動起來,組成消費后援團,專門去買貧困地區的東西,并調動更多的親戚朋友。”他說。
【電商扶貧緊盯偏遠山區 農村創業者不斷涌現】相關文章:
農村大學生創業,把握農村電商商機03-11
農村電商吸引優秀人才回鄉創業10-24
90后創業者的電商導購自主創業之旅03-06
互聯網+三農 農村電商怎么做?03-28
電商創業計劃05-27
農村電商創新創業項目計劃書06-16
(精選)電商創業計劃05-29
農村創業者的幾點建議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