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創業,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這幾天,22歲的創業者陳博群一直在關注全國兩會。他發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了“鼓勵高校設立專業化眾創空間”,這令他為之振奮。
陳博群是安徽師范大學2013級空乘專業的大四學生,他在校期間經歷了數次創業。有數據顯示,2016年登記的大學生創業人數達61.5萬人。“這是年輕人創業的最好時機。”全國人大代表、萬豐奧特控股集團董事長陳愛蓮說,“80后、90后是幸運的一代。”
在這個最好的創業時代,陳博群仍面臨著很多挑戰。大二那年,他創辦了服務合肥市大學城師生的送餐網絡平臺“點小二”,但不久就以失敗告終。后來,他又開始“倒騰”無人機,為企業提供航拍服務。
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一段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的演講視頻,聽到這位互聯網大佬談論自己的“迷惘”,陳博群深受觸動。在他看來,迷惘是貫穿整個創業過程的心理狀態,但它也會迫使自己不斷思索:接下來該怎么做?
擁有創業的熱情并不等于必然會成功。“產業、團隊和地域都會影響創業項目的發展。”陳愛蓮說。
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則建議想創業的青年先去打工。這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非常看重實踐。
陳博群此前的不少創業伙伴在畢業后選擇就業。他們發現,自己找工作比同齡人要得心應手,實習期也表現得更好。
這些尚未走出校園的學生已經通過創業獲得成長。從報稅到企業運營,從和人打交道到發掘市場需求,他們都已在創業期間實踐過了。
盡管很迷惘,但陳博群并沒有放棄嘗試。最近他扎進圖書館,開始為今年4月的基金從業資格考試做準備。他希望未來能在基金領域工作一段時間,從投資者的角度觀察一些項目,反過來加深對自己的項目乃至整個市場的理解。
“創業更重要的是經歷。”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創業教育本身就是教育的內容之一。”
在他看來,“雙創”教育的本質是讓學生具備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包括“主動學習的能力”“創造的能力”“克服困難的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范大學周洪宇教授也贊同“雙創”教育重在“培養精神、態度和能力”。他認為,大學生可以在系統學習知識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
陳博群說:“大學階段創業不能指望一開始就成功,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學習的專業知識和研究成果能更好地與社會結合。”
陳博群心中對未來已經有了相對清晰的規劃:在這個眾創空間里,把有創新意識的同學聯系起來,理工科背景的同學鉆研核心技術,商科同學貢獻對市場的分析能力,“在交流和頭腦風暴中尋找自己的方向和合伙人”。
【大學生創業,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相關文章:
創業結果測試03-07
大學生創業心態很重要03-10
女性創業者更靠譜 有好的學歷很重要12-06
盼“兜底”更牢創業更順11-25
大學生創業,經歷比賺錢更重要03-04
大學生創業了解政策很重要03-28
大學生創業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02-26
創業未必比就業更辛苦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