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摩拜ofo共享單車進軍美國 “中國式創新”開始被模仿
美國互聯網發達,社會對共享經濟有成熟的概念。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更容易被接受,用戶培養的成本也更低。
來自中國的共享單車團隊已經在美國多個州布局,這樣的另類“革命”,讓美國人看到了中國的能量——超乎想象的遍地都是不同牌子的共享單車,而這些單車都來自中國初創公司。多家共享單車初創公司籌集了大量資金,并已著手將這種通過智能手機激活的兩輪交通工具引入舊金山。
摩拜、ofo、小藍美國試水
共享單車幾乎成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自行車一度是中國工人階級的象征,如今則成為了全球資本的最新戰場——大量資金砸到了這些按半小時計費的自行車租賃應用程序(APP)上。該新興行業的一些大提供商已在尋求向海外擴張以獲得規模效應。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3月24日報道,總部位于北京的共享單車初創公司小藍單車(Bluegogo)今年融資5800萬美元,目前正在美國加州舊金山試水,向該城市投放了200輛標志性的藍色自行車。據該公司美國業務副總裁Ilya Movshovich稱,公司正就在當地推出共享單車計劃與另外至少五個美國城市進行洽談。
小藍單車開辟戰場后,摩拜和ofo這兩大“巨頭”也已“亮相”美國。
總部位于北京的ofo共享單車和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摩拜單車)都在本月于得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辦的South by Southwest展會上展示了自己的自行車。ofo更明確表示,參加展會意在為打開美國市場做宣傳,該公司在去年12月就已表示將在硅谷等地開啟服務試運營,開啟全球運營戰略。
ofo共享單車北京總部辦公室日前迎來了蘋果公司首席執行長庫克的到訪。在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區,自稱喜歡騎車的庫克跨上一輛小黃車,贊賞ofo正在改變人們的出行理念。在得知中國有5億人可以騎車,ofo因業務增長迅速遇到人手緊張的問題時,他笑言“你們不需要聘請市場營銷人員”。
ofo共享單車創始人之一、CEO戴威介紹說,ofo日活躍用戶已達500萬,日訂單超過一千萬,并進入了美國、英國、新加坡市場。庫克稱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案例,源自只有可能在中國產生的概念。
ofo希望今年7月份前在大約10個美國城市共投放5萬輛共享單車。獲得網站投資人尤里·米爾納注資的ofo,已經開始在加州圣迭戈和英國劍橋進行投放測試。參考消息網-出海記記者采訪到了ofo相關人士,該人士表示,ofo今年計劃向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擴張。
自運營以來,摩拜的橙色自行車已經成為中國人行道上的常見事物。彭博商業周刊3月21日報道,摩拜吸引到了騰訊控股、華平投資、TPG Capital、淡馬錫控股和富士康等投資者的數億美元。該初創企業3月21日將在新加坡正式開始服務,新加坡是其第一個境外落腳點。摩拜目前正考慮中國以外的市場。
摩拜單車向參考消息網-出海記記者介紹,摩拜3月參加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舉行的全球科技、娛樂和創新盛會“西南偏南”(SXSW),展示了最新款的摩拜經典升級版展示產品,不少常年生活在北美的華人表示,終于有機會體驗摩拜單車,期望摩拜能早日拓展到他們所在的城市。
根據Dow Jones VentureSource的數據,自今年1月1日以來中國多家共享單車初創公司總計吸引了逾8億美元投資,其中絕大部分被ofo共享單車和摩拜單車包攬。
在這波融資的推動下,兩家公司的中國業務得到迅速發展:去年10月兩家公司合計擁有超過10萬輛自行車,如今已分別擁有超過100萬輛自行車并覆蓋中國國內30多個城市。
據知情人士稱,這兩家公司的估值均在10億美元以上。
從中國復制升級為“復制中國”
在國內共享單車如火如荼發展時,兩位華人將共享單車模式帶到了美國科技創新中心—硅谷,他們創辦的LimeBike,3月的15日宣布,獲得1200萬美元A輪融資,領投方為硅谷知名風投Andreeseen Horowitz,其他知名投資機構還包括IDG、DCM等。
美聯社認為,正是中國初創公司把活力帶到了美國,美國多個城市正在享受這樣的“美遇”,而包括洛杉磯等多地人們都表示很喜歡這樣可愛的小單車,他們稱其為“Coolbike”。
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說,共享單車這一創新之所以出現在中國,而非歐洲或者硅谷,與中國完整的產業鏈有關,也和最近幾年中國的創業大潮直接相關。
在西方,共享單車主要依靠政府補貼或企業注資。中國的共享單車規模遠遠超過了西方,從全球化的維度來說,中國共享單車的出現,讓(Copy to China)第一次升級為“to China Copy”。
摩拜單車、ofo所代表的共享單車服務發軔于中國,是完全意義上的“中國式創新”。這種“中國式創新”被外媒點贊,《紐約時報》就曾撰文指出,“中國抄襲美國的時代過去了,在移動領域,美國已經開始抄襲中國”。
盡管在科技研發水平上中國與美國仍存在差異,但隨著中國科技水平的發展,中國日益走在世界的前列,在部分領域甚至與美國試比高,共享單車雖然只是一個浪花,不能改變河流的走向,但是共享單車飛濺出來的這朵浪花,表明了中國移動互聯網“主觀能動性”的覺醒,積水成川,未來誰又有能保證朵朵浪花不能改變河流走向呢?
對于共享單車未來“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曉峰說:“我們自己的軟硬件的優勢,使得我們有機會從中國走出去,成為一個全球化的企業。2015年全世界域名交易的前100強里,按照交易金額排名,里邊就有摩拜們購買的mobike.com,這已經在為國際化做準備。因為一看到這個域名,英語文化圈的人就明白說的是mobile bike,這也是為什么在選擇資本時,摩拜選擇了能為國際化引入資源的祥峰投資和攜程。但國際化將會在做好周密安排的基礎上進行,不會冒進。”
ofo共享單車CEO戴威也說:“ofo的標志就像一輛自行車,便于讓全世界的人理解我們做的事情。2016年底,我們在新加坡、美國硅谷和英國劍橋開通了海外城市服務,現在每天差不多有1000個訂單。未來,希望全世界都把ofo當成一種好用、便捷的短途出行工具。”
“美國一輛單車成本300美元,而ofo送去美國的車只有100美元,這要感謝國內相對成熟且成本低廉的生產體系。”戴威稱,在定價上,在中國大概是每小時或每半小時1元的定價,在美國可能會采取1美元的低定價贏得市場。但即便如此,這個定價依舊是國內的數倍,這無疑會提高企業的盈利預期。
未來發展的變數不得而知,但對于中國共享單車紛紛選擇美國試水的原因,易觀資深分析師張旭對參考消息網-出海記記者表達了看法,張旭認為原因有兩點,第一美國市場有需求、第二商業開放程度適合,“美國部分市場具備了開發條件,也有用戶基礎”。
張旭進一步表示,美國互聯網發達,社會對共享經濟有成熟的概念。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更容易被接受,用戶培養的成本也更低。另外,單車共享比專車政策風險低,所以在政策方面還是相對有信心。
【摩拜ofo共享單車進軍美國 “中國式創新”開始被模仿】相關文章:
專訪ofo共享單車聯合創始人楊品杰03-27
摩拜單車美女創始人胡瑋煒的創業故事12-05
共享單車領域又殺入攪局者 小米背書的小白單車正式開始投放03-06
共享單車如何“共享”公共道德12-22
共享單車的創業成長之路05-03
專訪摩拜CEO:為何選擇富士康投資?04-28
白色哈羅單車也來了,武漢共享單車集齊四色01-14
工信部:山寨模仿創新也是發展03-18
共享單車的生與死 但未來一定是光明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