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瀚資本楊歌

    時間:2024-08-20 23:31:15 創業資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星瀚資本楊歌

      星瀚資本走與上層建筑合作的路線,通過采訪、大會、講課、運營等渠道獲取項目,同時為其輸出內容,消化投資。

      酷愛紫色襯衫、配套的紫色西服,185cm的大長腿,再加上俊朗的面容,85后的星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歌,是創投圈公認的男神+網紅投資人。

      而他本人,卻極力想要撕掉網紅這張標簽。“大家只看得到曝光的東西,看不到的是我凌晨3點做表格、寫PPT。”

      作為一家新銳基金的掌門人,他身上不乏焦點和話題,透過光鮮背后,楊歌又是怎樣經歷七次創業失敗和兩次與死神擦肩呢?

      驕傲被撕碎

      “看樣子不光是做企業做創業做投資,中國辦個什么事兒基本上都以貪為圓心,以離譜為半徑,用最慢的速度畫一個沒有面積只有邊的圓。”

      翻出2010年的微博,53個漢字誠實地還原了當年的憤青楊歌。2005年大三時著手的第二次創業,一折騰就是5年,最終卻將楊歌的清華光環撕了個粉碎。

      那是一個醫療器械項目,產品猶如柜子大小,為病人做自動檢測。楊歌為聯合創始人兼CTO,負責算法、UI、安全等軟件相關的工作。對于在清華主修物理專業的他來說,跨界到醫療行業,挑戰著實不小。“完全沒有長期規劃,只能想到今天該走這一步,明天該走那一步,都是推理前進。”

      繞了一些彎路,他們還是拿下了最難啃的骨頭:申請到了國家及PCT的發明專利,并且還拿到了醫療三證許可證。

      2007~2008年,200萬,400萬,項目相繼獲得兩輪融資。看似紅火的生意,讓楊歌底氣十足,逢人便發名片。這個大二便開始創業的小伙,隱約嘗到了成功的滋味,“覺得公司要上市了”。

      好景不長,創投圈的潛規則無情地抹去了項目表面的風光。敲響的不是上市的鐘聲,而是一記悶棍:談好的融資一次次泡湯。

      楊歌回憶,2008年每周都有投資人將橄欖枝伸進門來,最大一筆單筆投資為1.5億元,他與創始人都簽了打款協議(SPA)。

      雖有白紙黑字,本該到嘴的鴨子照樣飛了。而這樣的鬧劇,一演竟是三年。

      楊歌是2號股東,每天都能接到創始人大股東這樣的電話,“他們這個錢下禮拜就到了”,“明天到賬”,“后天到賬… …”一份份協議都簽好了,每次都等不到一毛錢。”

      “怎么能天天遇到騙子呢?” 楊歌忍受著現實的耳光一個個打在臉上。“就是沒人投資,就是一個個騙你的。”他冷笑說。

      資金捉襟見肘,再加上缺乏醫療行業市場經驗,產品在醫院推廣時,一臺也賣不出去。楊歌拿到手里的只有一份份“意向性合同”。

      幾年后,楊歌回憶起這些細節,不禁感慨:“年輕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你不知道距離拿到下一個合同還有多遠。覺得別人說還挺有意思,有下單意向,這個意向和真實發生之間的差距,年輕人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被毀約十幾次,被意向投資上百次之后,恰逢楊歌研究生畢業的2009年,公司現金流斷裂。“也是很寸,現金流剛斷我就畢業了。”他冒出一句京片子。

      為了這次創業,他放棄了出國和讀博,可畢業即失業。楊歌第一次用懷疑的目光來審視24年的人生,“小時候歷史得A,覺得自己能做很多事,長大后發現自己什么也不是。我一路考到清華都拿A,到社會上就混得慘成這樣,覺得之前所有的東西都是白扯,沒人認可。”

      原本的驕傲被撕得稀爛碎。他第一次想到了輕生,電腦播放著勵志雞血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邊看邊跟著里面的小男孩一起哭。

      擦掉鼻涕眼淚,微博和博客成了他憤懣的宣泄地。楊歌第一篇博文《救贖》中有這樣一句話:“好在,大多數情況下犯傻都會有個限度。”

      好在,吃的每個虧都被楊歌總結成了“社會規律”。至今,他共總結了200多條,由上次代價慘重的失敗總結而來的叫“混進主流市場”。

      楊歌說,每個社會有一條基準線,叫benchmark,在這條基準線之上的人,你越守紀律,越不耍流氓,你的收獲是往上的。但是在這條線以下,你越守規矩,越尊重道德,你越往下走得越快;那些不講規則的糊搞的人反而比你混得好。

      他認為,一定要混進有信用體制的主流市場,找到主流市場的人。

      重啟自己,楊歌再次尋地扎根,等待新芽頂掉前面這顆枯樹。

      跪到地上沖到谷底

      楊歌想進入一家金融相關的公司,學習財務知識以彌補上次創業的短板。可眼前彌漫著不明朗,每往前一步皆像跳入懸崖。“四年來醫療創業的資源沒了用處,編程的能力沒了用處;重新創業,沒有工作耗不起三年時間;去KPMG打工,每個月工資四千塊,要不要去,敢不敢去?”

      尷尬的是,雖已淪落這般田地,但在原本的交際圈,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周圍人都以為你是老板,社交成本很高,怎么去維系?”

      到26歲,楊歌的每次社交都要精心算計成本。 當年他每天做表格,一次社交活動的現金成本、時間成本都記錄在內,“花200塊參加一個活動,結果什么也沒落著,光給別人捧場了,這事肯定不干”。

      由于家境不錯,打小不坐地鐵、公交的他,也擠進了當年的2元地鐵。

      進到新的環境,楊歌才明白,先前的小苦算不得什么,新一輪被虐才剛剛開始。

      在KPMG,楊歌的領導比他小兩歲,把楊歌喚作“小孩”。楊歌每天被派去“常駐”打印室,并一次次被要求返工。“這個釘子歪了重新打,打印紙的邊不夠寬,重新打。”訓斥聲在耳邊環繞,他想起了電影《角斗士》里的畫面。

      “有一個會七種語言的人被抓起來,最后被砍死了。他在臨死前說我會七種語言,照樣被砍死,因為這些才能在這里都沒用。又如《肖申克的救贖》那般,要想的是你怎么離開這個地方,而不是說你有什么其它能力。在那個場合下其它所有東西都是負分。在這里是零分,別的地方加一萬分也沒有用。”

      這段經歷亦被楊歌總結。“一個想要成功的人必須要學會跪下,給別人跪下,給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跪下。并不是說膝蓋跪下,而是自己真正低頭。因為很多檻,你硬磕磕到頭破血流可能也過不去,但是你一旦跪到地上,發現這個門檻沒多高,一下就過去了。”

      一低頭,皇冠掉了,一下跪,驕傲破碎。楊歌覺得,不敢低頭下跪,讓很多同齡人淪為平庸。他曾在的北京五中,加上清華北大校友圈,大多數人之后沒有特別大的成績,90%因為放不下自己,好漢只提當年勇。

      就像回爐重造,楊歌跨界瘋狂彌補短板。早在2013年,他已是大江投資副總裁;期間,他還歷經了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創業,無一不以失敗告終。

      第三次創業,他為了擴大知識結構及人脈圈子創辦了青年精英商業聯合匯(凱業網)。他們的活動從早期的五六百人規模的商業社交聚會,到最后一場活動只有不到十個人參加,只能組織打麻將。

      由于股權稀釋太多、商業模式不賺錢,凱業垮了。楊歌及時止損,注銷公司、清理財務… …“相比第二次創業,有了風控的經驗,做不下去不能繼續虧錢。人脈也拿到了,該清算的也算清楚了。”

      他的心理建設卻沒跟上,花了一年時間來療傷。負面情緒累積,2013年再次爆發。

      創業連續失敗,內外壓力下,27歲那年,楊歌覺得自己變得有惰性了,那是他唯一在辦公室會打游戲的一年。“從18歲到今年32歲,14年我沒浪費過時間,基本是一年當別人三年用,浪費了一年,現在都超級后悔。”

      這像一場馬拉松比賽,之前憋著勁跑在前面,一下偷懶停滯不前,他慌了。

      原本定在年末的訂婚旅行,成了楊歌一人的生死邊緣之旅。訂婚前,他與女友爆吵了一架,一個人帶著一張信用卡、一只小包,跑到了日本。

      本想去大阪睡膠囊酒店,才到名古屋,楊歌就崩潰掉了。他一人走在清冷的街道上,冷風鉆進骨縫,天空灰蒙蒙,說晴不晴,說雨不雨,他感覺周遭被陰云包圍,靜的聽不到一絲風聲。

      那天是12月31日,一年的最后一天大腦里竟沒有東西值得總結。一個人不知走了多久,沒有進食的身體不受控制地上吐下瀉,185cm的大個子成了一具行尸走肉;沒有血色的臉如一副面具,擠不出一滴眼淚和笑容。“已經傻了。”

      失聯一天后,家人朋友的電話一個接一個轟炸,處于死機狀態的楊歌,機械地接電話,折騰著買票回國,“隱約有意識,要玩下半場,得活過來”。

      這一場爆發的抑郁癥,等飛機降落煙臺,楊歌才有些回魂;轉機到京,他才完全活了過來。

      撿了一條命,這讓他丟掉了之前過多的感性成分。“路過這種生死交接的地方,你就看開了,就是隨便,其它事情都隨便。”

      此后半年,楊歌每天對著電腦,用英語跟自己對話。他打趣道:“毛大慶毛總原來就是抑郁癥,后來通過跑步調整過來,調整過度變成了一個‘話嘮’,我也是。”

      楊歌認為,做人和做事情都是一條設計好的拋物線,你要是沖下去,就像坐過山車,沖不到最底下就沖不上去。

      沖過了險些跟死神打個照面的谷底,他坦言,從那天起,到今天止,自己從戰略上基本沒走下坡路。

      第八次創業-星瀚

      屬于楊歌的這條拋物線,前半程的七次創業失敗,似乎都在為第八次創業蓄力反彈。2014年初,楊歌決定成立星瀚資本。

      在他眼里,這是件太順理成章的事兒。

      七次創業,豐富了人脈和技能,經驗覆蓋了大多行業。“每一行的人,肚子里算什么小九九,都能感覺到。”

      “第一次跟自己的專業數學相關;第二次做醫療器械;第三次是人脈圈、SNS社區;第四次是硬件嵌入式開發、軟硬結合;第五次開連鎖餐館;第六次做紅酒銷售;第七次做信托和資管的FA。”

      學習財務,在金融行業摸爬打滾已經五年。在大江投資和此后的北國投工作中,楊歌看過了太多項目,“不說看的最多的TMT,單是因為看礦產能源項目,元素周期表都能倒背如流”。

      最重要的是,因為前幾年的積累,他進入了投資圈主流市場,有了募資的能力和人脈。“想做一個新基金,募資能力尤為關鍵。”

      積累人脈早已成了楊歌的職業習慣。做星瀚之前,他便做了一個小型數據庫,每一次做政府顧問、出去講課留下的聯系方式,他按電話、郵箱,個人、公司等一一整理。27歲時,他手機微信的未讀信息是三四千條,去年,那個小紅點顯示40多萬條。

      當初那只殘缺的木桶,終于每一面都插上了木板,可以盛得了水了。

      在募資階段,他不再像當初被騙的創業小年輕,急得憤青了。“募資跟創業融資一樣,可能是100個LP對你的基金感興趣,30人愿意聊第二次,然后10人簽了協議,5個人履行了承諾,最后2個人打款。”

      他言語里多了老練色彩,“聊得來就是兄弟,聊不來就是朋友。錢只要沒揣你兜里就不是你的,揣到你兜里有可能還不是你的”。

      面對這種事情,楊歌的情緒已提不到生氣的程度。“我覺得一般人所謂的生氣、不高興或憤青等,都是你對世界不了解。”

      只投沒有明顯短板的人

      起步階段,投資圈的投資賽道轉眼即變,楊歌并沒有限制特定行業。“摸著走,見招拆招,邊走邊定。”

      在各行業尋覓之際,他更看重投資什么樣的創業者。星瀚內部將其總結為四點六商。

      四點:對產業鏈有深刻認知,有非常強的堅持能力、學習迭代能力、執行能力;六商:智商,情商,財商,逆商,政商和德商。

      而涉及到這十個方面,很難找到100分的創業者,通常都是各方面有高有低。楊歌的秘訣是,要投資沒有特別明顯短板的人。“逆商特別低的人,其它都挺好,一遇到問題他就不干了,這種人不能投。”

      再者,創業者的第一長版不能過短。“總要有一兩個過人之處。”

      星瀚所投項目V.Fine的唐子御頗具代表性。楊歌與比他小整十歲的唐子御相識于一場路演。“一般來講,一個人的邏輯性、知識結構性,給我的感覺50%前五秒鐘基本定型,或者你不說話都可以,剩下兩三個小時的溝通,可以定這個人的另外20%。”

      與唐子御暢聊一次后,楊歌認為唐子御的性格與喬布斯、扎克伯格都有相似之處,混合了商業與藝術,思路不同于常人,能夠講出很多超你預期的東西。“而且你覺得他講的都是對的,這叫做未來普世價值觀,一般人是沒有這個東西的。”

      次周,楊歌就敲定了星瀚資本對V.Fine的160萬種子輪融資(后續已獲得600萬天使輪融資)。

      但唐子御身上也有不少常見的短板,比如年輕不知道控制情緒,缺乏管理經驗等。楊歌說,年輕人會缺很多東西,需要一點點來補。對于具有普世價值觀的人,你不要強制他,給他十個選項,他總能選出對的來。

      他開玩笑說道:“我的原則是所有項目、所有行業不要排斥,所有人也不要排斥,這個人就算你覺得他再惡心,再不靠譜,再土,再怎么樣,也要給他幾秒鐘時間。十秒鐘,就能知道他二十多年吃的什么飯。”

      投資只做臨門一腳的事兒

      三年多來,星瀚資本共投資項目30個/次,有2/3進入下一輪。比如德師傅、甲加由、心上等。

      其中,數個項目與其它一線投資機構共同投資。這正驗證著三年前楊歌定下的目標:2015年進入到主流投資圈,2016年行業里大家認識我。楊歌表示,星瀚的實際步伐比他想象中要快。“去年,行業里最主流的十家機構都與星瀚建立了比較緊密的聯系,我們投資大部分企業在和一線基金交叉。”

      雖說不選賽道,但星瀚內部也劃分了主要賽道和次要賽道。2017年,其主要賽道聚焦于產業升級,包括農業、工業、倉儲、供應鏈、生產制造等行業的整合升級;第二個主要賽道是一線資本共同認可的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方向。

      賽道調整上,楊歌認為,第一要素是眼疾手快。此前,他夢想著把星瀚做成紅杉、IDG這樣的頂級美元基金,但在國內,政策在不斷影響市場,每三年、每五年就會發生大的變化。

      “2016年,國家主張PPP和政府引導資金帶動產業基金,我們判斷國家其實開始在地方產業上發力,星瀚迅速做出調整,我們知道互聯網、O2O肯定不是領先的東西了,一定要把自己沉下去,變得更土一點,要去看農林牧漁、生產制造、農業工業等。”

      在這種環境下,星瀚資本投資了農業供應鏈項目甲加由。“投的時候是摸著石頭過河,投完一年項目估值翻了10倍。此案例讓我們意識到,要在紅海的格局里競爭,不一定能突圍,一定要突破格局,才能彎道超車。”

      而在人工智能應用領域,星瀚資本尚未出手,楊歌正在伺機而動。

      他分析,人工智能的發展經歷三個時期,第一個是技術觸發期,第二個是泡沫破滅期,第三個階段是成熟發展期。現在所處的正是一個比較緩慢的上升階段,存在著不確定風險,大家都處于觀望狀態。

      做投資只做臨門一腳的事兒,這樣賺錢最多。“映客在去年1月融資時,差三個月就是先烈,差一個月可能就是先驅了。但對于生物醫療,可能領先十年成先烈,但是領先三年做先驅,時間周期要根據特定行業判斷。”他說。

      面對激烈的外部競爭,去年年初,楊歌在星瀚資本內部做出一系列革新,不同于大多數投資公司“合伙人制加員工制”的模式,其采用創業公司的運作方式,內部分為市場部、運營部、投資部和綜合管理部四個部門。

      在外,星瀚資本走與上層建筑合作的路線,通過采訪、大會、講課、運營等渠道獲取項目,同時為其輸出內容,消化投資。

      在內,楊歌采用職能化管理。星瀚資本主要負責獲取和篩選項目的投資經理只有三位(加一名實習生),但其內部“全民皆兵”,所有其它職能部門也會通過其他方式向投資部輸送項目。“對于星瀚,扁平化管理效率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近三年是楊歌走過頗為順遂的三年,他的微信簽名一直未換,“7 fat years,7 lean years”,時運轉至河西,他的危機感時刻存在。

      他把星瀚資本當做第八次創業,而所有創業面臨同樣的危機:不進則退,你不比別人做得好就是死。

    【星瀚資本楊歌】相關文章:

    東莞星瀚上好便利店加盟手冊11-27

    注冊資本和實收資本有什么區別03-22

    外資企業變更:注冊資本與實收資本變更03-27

    夾層融資:夾層資本12-13

    沒資本如何創業12-11

    什么是注冊資本?03-15

    資本追著創業者?03-04

    注冊集團公司資本03-04

    企業注冊資本的規定03-27

    小資本創業新點子推薦03-21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伊人久久综合线亚洲2019 | 在线a视频网站 | 午夜免费性色福利视频 | 午夜三级理论在线观看时 | 一级一区二区在免费线观看 | 午夜福利精品a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