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嘉誠小型企業的發展之道創業
李嘉誠簡介
李嘉誠,中國廣東潮州人.他創立香港最大的企業集團長江集團,跨足了房地產、能源業、網絡業、電信業、甚至是媒體.是現在香港、大中華地區及亞洲的首富,綽號"李超人",據2008年3月《福布斯》雜志的統計,李嘉誠的總資產值高達265億美元,折合2000億港元.
1950年李嘉誠創辦長江塑膠廠,發展到擁有一個多元化業務的商業帝國.他在創立塑膠廠時,就全身心投入,除了做企業的管理外,還承擔了設計、推銷、采購等多種職能,勤奮刻苦優于常人.但真正讓他事業發展壯大的,是他深諳小型企業的發展之道:找到獨特的市場定位;誠信無欺,迎難而上;知人善用;不斷累積企業聲譽,贏得更大的發展契機.
獨特的市場定位
李嘉誠開辦長江塑膠廠時,主要生產塑膠玩具和塑膠日用品,與當時其他業內企業并無明顯的差異.
為了使企業贏得更大的發展,李嘉誠日夜思索,發現了塑膠花的商機.他于是飛赴意大利參觀塑膠花工廠,并應聘進入工廠學習塑膠花的生產、制造工藝.
回到香港后,他確定塑膠花為公司業務主攻方向,召集業務骨干在一個多月內開發出適合東方人審美標準新品塑膠花,并以低廉的價格快速上市,迅速占領了香港的塑膠花市場.
誠信為首,迎難而上
長江塑膠廠開發的塑膠花,款式新穎,價格便宜,因此接到了大量定單;但也遭遇擴張時通常遇到的資金短缺的困難.
故事起因于某歐洲批發商希望大量訂購塑膠花,準備預付訂金,但希望李嘉誠提供有實力雄厚的公司或個人擔保,保證產品可以按時供貨.
李嘉誠遍尋親友、銀行,都沒有獲得擔保.但他沒有放棄,與設計師連夜奮戰,設計出了9款新樣品,提供給客戶選擇.
歐洲客戶非常滿意他們的產品,在獲知李嘉誠沒有財務擔保后,依然對他說:"你的真誠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擔保."
危機變成轉機,長江的產品迅速打入了歐洲市場,營業額及利潤成倍增長.1958年,長江公司的營業額達一千多萬港元,純利一百多萬港元.
知人善用
創業時,李嘉誠需要忠心耿耿、忠實苦干的人才,他選擇了兩員干將——盛頌聲和周千和,盛頌聲負責生產,周千和主理財務.他們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輔助李嘉誠創業.
事業發展壯大后,李嘉誠提升優秀的管理人才,霍建寧就是典型.
他擅長理財和財務策劃,長實全系的重大投資安排、股票發行、銀行貸款、債券兌換等,都是由霍建寧策劃或參與抉擇,35歲時已經被委任為長實董事副總經理.
遠見
1958年,香港當時的房地產并不被世人看好,李嘉誠果斷進入,先后在北角、柴灣興建工業大廈,后又在1967年香港地產低潮時,購入大量廉價地盤物業,在隨后的香港經濟復蘇中,他成為香港最大的地皮所有者.
利人利己,贏得企業發展的契機.
1977年,長實參與地鐵遮打站、金鐘站的上蓋興建權競投.競投前,李嘉誠細心研究了地鐵公司的情況,提出了以現金支付為主,競投地鐵車站口的上蓋物業的發展權.最后,在30多家競爭中,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公司勝出.
獲勝源于李嘉誠利人利己的策略.他執掌的長江實業公司提供現金做建筑費,滿足地鐵公司急需現金的需要;上蓋商廈建成后,利益由地鐵公司與長江實業分享,并打破對半開的慣例,地鐵公司占51%,長江實業占49%.
1978年,長實開發的地鐵上蓋物業海富中心和環球大廈銷售理想,地鐵公司主席唐信公開表示:"中環、金鐘地鐵車站上蓋地產發展,將為本公司二期、三期工程的車站上蓋合作,樹立了樣板."
此次合作,李嘉誠獲得了商業界的聲譽,為日后取得銀行的信任,參與其他大型項目合作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李嘉誠小型企業的發展之道創業】相關文章:
訪談:李嘉誠談創業之初的管理之道03-03
溫州商人創業之道12-11
中小型企業創業政策03-26
創業事跡演講團傳播“創業之道”03-08
創業故事:李嘉誠的跳槽史02-27
談李嘉誠的創業成功秘訣03-17
白領創業的生財之道11-18
創業之道 “法”無定法03-23
窮人有窮人的創業之道03-01
李嘉誠創業管理的九個要點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