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稻香村:百年老字號的創新傳奇
百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不過是白駒過隙,然而,對于一個個體生命而言,其存在給世人留下了什么?一個民族企業的百年歷史,對于民族產業而言,又意味了什么?
稻香村百年創新傳奇
從1895年在北京開設“稻香村南貨店”到今天已經112個春秋,期間,稻香村跨越了3個世紀,傳承了6代掌門。是什么讓稻香村這個百年老店青春永駐、歷久不衰,又是什么讓越來越多的人對稻香村如此“膜拜”?它給后人還會留下什么?
風雨歷程稻香村
公元1895年,南京人郭玉生帶著幾個深諳南味食品制作工藝的伙計來到北京,在一個叫觀音寺(現在的大柵欄西街東口路北)的地方選定了幾間門臉房,經過一番修繕和準備,擇吉日掛牌開張,打出了“稻香村南貨店”的字號,從此,南味食品落戶京城。由于南味食品的做工精致考究,口感新鮮,給習慣了吃北方“大餑餑”的顧客提供了只有在南方才能享受到的美味,這南味雜食店沒多久就“火”了起來,大街小巷一傳十,十傳百,食客絡繹不絕,上到名人百官,下到平頭百姓。自此,飄溢著濃郁南味的食品逐漸在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流行開來。
據說,稻香村當時紅火的原因不光是食品的風味獨特,更主要的是經營有道,一時間在京城聲譽很高。到后來,從稻香村出來的門人分別創辦了“桂香村”、“稻香春”。這樣,稻香村、桂香村、稻香春3家南味食品店,就形成了在產品與工藝上相同,在市場上競爭的北京南味食品派系。
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國內政治形勢動蕩,各派系軍閥戰亂不休,1926年,名震京都的稻香村南貨店被迫歇業。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中國萬物復蘇、百業正興。1983年4月,中國民主建國會和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在北京召開了關于傳統食品咨詢工作座談會,時任北京東城區工商聯副主任的劉振英參加了此次會議,聆聽了“要恢復發展名廠、名店、名特產品”的指示,而這次會議也成為對稻香村發展歷史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會。
會后,在工商聯和政府的支持下,劉振英積極籌劃,請回了稻香村的老技師、老職工,于是,1984年1月,稻香村南味食品店正式恢復,劉振英出任負責人,而這也使劉振英成為繼郭玉生、汪榮清和朱有清、徐俊卿、宋士武之后的第五代傳人。當時,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胡厥文親自題寫了“稻香村”匾額,對稻香村的復業寄予殷切希望。
然而,復業之路異常艱辛,一口鍋、一臺破舊的攪拌機、一個100多平方米的廠房、幾個南味糕點技師,這就是稻香村的全部資本。在篳路藍縷的創業之初,稻香村人披肝瀝膽、百折不回,很快使稻香村在北京糕點業中拔得頭籌。
稻香村的發展史1
北京稻香村始建于1895年(清光緒21年),位于前門外觀音寺,南店北開,前店后廠,很有特色,(時稱“稻香村南貨店”),是京城生產經營南味食品的第一家,產品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歡迎。魯迅先生寓居北京的時候經常前往購物,《魯迅日記》中有多次記載。后因故歇業,但稻香村開創的北京南味食品派系代代相傳,綿延不斷。1984年,這個派系的第五代傳人劉振英先生恢復了這個享有盛名的老字號食品企業。
稻香村的發展歷史2
1984年復業后的稻香村在以劉振英為首的老一輩工商業者的苦心經營下,以獨具特色,品質優良的產品贏得了消費者的贊譽,以前店后廠的經營方式和優良的服務爭取了市場,生產經營發展迅速,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另人矚目的成果。
稻香村的發展歷史3
今天的稻香村已發展成為有22個直營店和24個加盟店、一個食品配送中心、一個6.7萬平方米的中心工廠和一個4萬平方米的原料加工基地的規模,生產中西糕點、熟食制品、速凍食品、休閑小食品等十二個系列的400多個品種,年銷售收入達7億元。
【稻香村:百年老字號的創新傳奇】相關文章:
名人創業故事:施華洛世奇成就百年傳奇家族11-19
保姆的創業傳奇11-14
傳奇創業故事12-09
勵志傳奇創業故事12-09
網上開店 老字號能否迎來“第二春”03-05
傳奇女性:中國軟件02-28
格力女性CEO的勵志傳奇01-15
王力的傳奇創業故事12-27
張近東創業的傳奇故事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