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踩雷你該怎么辦
我們經?梢月牭匠醮蝿摌I者的糟糕經歷。
你和朋友共同創建了一家公司,私下決定五五分成,但有 1 人在一年后離開,其他人繼續留下來艱苦奮斗,獲利豐厚,那個離開了的人是否仍會得到 50% 的利潤?缺少正式協議的情況下,或許就會出現好友撕破臉的慘劇。
還有的公司明明已經走上正軌,正在蒸蒸日上之際,卻忽然遭遇現金流短缺。產品等著更新迭代,員工等著發工資,創始人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全民爆款是很多創始人的追求,卻在現實中頻遭打臉。大眾根本不懂你的想法?對你的產品太過吹毛求疵?
其實,在創業的路上會碰到很多“怪物”,創業之路就像是一場升級打怪。如果你提前知道這些“怪物”是什么,你躲開它們的機率就會增加。
成立一家成功的創業公司不容易。
許多事業有成的創業者,在最終創立出一家規模不斷擴大且成功盈利的企業前,都先有過數次失敗的創業經歷。
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初次創業者往往會犯下某些損害其公司的重大錯誤。
90% 的創業公司都以失敗告終,所以,要想成功創業,創業者們要對初次創業時大家會常踩的“雷區”有所了解。躲開地雷,才能增加成功創業的機會。
1、“饑荒心態”
過去人們往往認為,如果創業者能想出“改變游戲規則”的點子,那成為百萬富翁不過就是時間和具體細節的問題。
這一觀點令諸多創業者對自己的想法守口如瓶。他們擔心,如果向其他人透露一丁點兒想法或計劃,那些人勢必會把他們的主意偷走。這就是“饑荒心態”的一個例子——甲要成功就得犧牲乙丙丁的利益(也就是認為這世界就是一場“零和博弈”)。
但是,這恰恰是新公司創業者不應該采取的做法。
創業初期,你需要反饋,很多很多的反饋。與他人分享想法,才有機會讓有能力、有經驗的人給你指引方向,提供重要的建議,幫你和其他愿意相助的人牽線搭橋,或為你尋找客戶。創業者的文化應該是分享,而不是基于“饑荒心態”的文化。
而且,在你證明你的想法具有潛力前,沒有人會對它們感興趣。事實上,包括 Facebook、PayPal、Shopify、Twitter 在內,許多成功的創業公司都是脫離了他們原初的想法,經過轉變之后,才形成他們現在視若根基的高收益產品或服務。
更重要的是,若想把一個潛在的偉大想法變成大獲成功的企業,想法本身遠沒有高效的執行來得重要。
2、低估或錯估“現金流”的重要性
互聯網數據中心 CB Insights 一項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創業公司因現金短缺而亡!艾F金流”是一個常常令不少創業新手有些困惑的重要概念。
投資百科 Investopedia 分別給出“正向現金流”和“負向現金流”的定義:
“現金流是一家公司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凈數量。正向現金流說明公司的流動資產在增加,使其有能力償還債務、重新投資業務、給股東返本帶利、支付各種費用,并能緩沖未來的金融挑戰所帶來的影響。負向現金流則說明一家公司的流動資產在減少!
創業新手往往沒有正確理解現金流的動態變化,不懂如何合理地管理現金流。
創業者首先要意識到,從創立第一天開始,公司就在“燒錢”,每一分每一秒的經營都要花錢。也就是說,公司業績“蒸蒸日上”的同時現金流卻為負向,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此,一個審慎節約的創業者都應該定期地進行現金流預測,判斷公司的“財務健康”狀況。始終做到對現金流量胸中有數,而不是沒頭沒腦地亂花錢,這樣你會更有機會成功。
3、打造適合全民的產品
創業者試圖打造整個世界都為之心動的產品,為了吸引更多顧客,他們可能會不斷地改變產品概念,添加新特性作為補充。
這種方法大錯特錯。要知道,Facebook 最開始也未針對某種大眾市場,相反地,只想贏得常青藤名校的學生的青睞——而這是一個很小眾的市場。
蘋果的 iPhone 針對的是技術怪咖和趕時髦的群體;特斯拉招攬有錢的技術狂熱者成為其客戶;而 Pinterest 的早期用戶少到公司甚至能與絕大多數的用戶面對面交流。
主流市場往往是創業公司的墳墓,對科技領域的創業公司尤其是如此。
主流客戶一般不相信技術:他們尋求安全感、可靠性以及品牌地位。而創業公司往往小問題多多、知名度不高且未經受檢驗。
作為創業公司的創立者,你必須集中精力于早期市場——而不是主流市場。
你的目標應該是:
修復軟件中的漏洞;
回應初始用戶的關切(并贏得他們的心!);
以及穩步建立品牌知名度,然后努力瞄準從購物中心走出來的 5 口之家或者在去上瑜伽課途中的中年女性。
4、缺乏專注度,注意力分散
失敗的創業公司通常有著一個非常核心的共同之處:創始人最終都沒能保持專注。
美國著名創業孵化器 Y Combinator 的聯合創始人保羅·格雷漢姆(Paul Graham)堅持認為,像創業公司缺錢最終破產這樣的問題,“其根本原因通常都在于缺乏專注度”。他指出,“專注是創業公司的第一要務”。
作為初次創業者,你必須保持專注,將時間和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即研究市場,了解用戶,設計最簡可行產品,保持增長,擴大規模。
更實事求是地說,你可以參考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蘋果公司的做法。喬布斯重返蘋果時,該公司當時在賣很多不同的產品:各種打印機、掌上電腦和游戲機等,但是喬布斯將所有這些通通砍掉,只專注于一款筆記本電腦和一款個人電腦。
5、分不清失敗、快速失敗與放棄的區別
埃里克萊斯(Eric Ries) “精益創業方法論”的橫空出世標志著一輪新的失敗哲學開始席卷硅谷,并最終傳遍西方世界。
至少在最近幾年,“快速失敗、常常失敗” (FFFO)已成為創業圈最流行的信條。
不足為奇的是,許多初次創業者都懼怕失敗。其實,你很快就會犯錯——而且幾乎可以肯定你必定會犯錯——那么作為創業者你就需要盡快碰到這些錯誤,并以此為鑒,回到正確的軌道上。這才是 FFFO 的個中真諦。
說到底,不要害怕嘗試,嘗試不同的戰略,幫助企業發展、營銷和發布活動是最重要的。失敗時,分析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推動你的創業公司往更高效明智的方向發展。
6、選錯聯合創始人
沒有簽署股東協議
聯合創始人之間的分歧通常是創業公司失敗的原因之一或者直接原因。許多初次創業者不重視起草和簽署聯合創始人協議有很多原因——包括很多創業公司通常就是由幾個朋友或是同事一起創建,他們都十分激動或渴望創造與執行一些不一般的事情。
保羅格拉漢姆(Paul Graham)相當明確地表示,良好的聯合創始人關系將支持創業公司取得成功:“創始人之于創業公司,就像地段之于房產一樣重要。一間房子,你怎么改都行,就是不能改變它所在的地段。在創業公司中,你可以輕易改變想法,但你很難更換你的聯合創始人。創業公司的成功幾乎總是與其創始人的良好運作息息相關!
聯合創始人協議是一份“企業所有者(股東)之間的合同,明確規定了共同義務、特權、保護和權利,通常構成企業的章程或規章制度。”
作為初次創業者,花時間去合理起草并簽署聯合創始人或股東協議十分重要。
這樣做之所以必要,至少存在以下兩個關鍵原因:
它幫助你和合伙人建立清晰公平的指南,比如清楚知道每個人的職責和企業的每一個人能得到多少股份;
它建立了一個框架,遭遇不幸事件時,即聯合創始人關系變僵和(或)你們建立的創業公司最終倒閉的時候,企業可以采取可強制執行的官方行動。
【創業踩雷你該怎么辦】相關文章:
測試你真該創業了12-09
趣!創業中遇到難約客戶你該怎么辦?03-17
創業測試:有以下跡象你就該創業了12-11
該如何為你的創業公司融資?02-27
創業初期你該準備些什么11-23
創業測試:50個跡象表明你真該創業了12-06
創業測試:50個跡象表明你真該創業了12-07
50個跡象表明你真該創業了!03-29
創業的你該如何與合伙人相處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