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陜西導游詞(精選20篇)
作為一名樂于助人的導游,可能需要進行導游詞編寫工作,借助導游詞可以更好地宣傳景點,引導游客觀光游覽。優秀的導游詞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陜西導游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陜西導游詞 1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麓的陜西省眉縣境內,公園面積2949公頃,森林覆蓋率94.3%。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Taibaishan Nation Forest Park),位于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麓的陜西省眉縣境內,公園面積2949公頃,森林覆蓋率94.3%。公園以森林景觀為主體,蒼山奇峰為骨架,清溪碧潭為脈絡,文物古跡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動態美與靜態美相協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渾然一體的生動畫卷,是中國西部不可多得的自然風光旅游區,被譽為中國西部的一顆綠色明珠。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包括10個景區,180多個景點。公園海拔高度從620米到3511米,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國家森林公園。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生種類繁多,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素有“亞洲天然植物園”、“中國天然動物園”之稱。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麓的陜西省眉縣境內,于1991年經中國國家林業部批準建立。公園面積2949公頃,森林覆蓋率94.3%。
陜西導游詞 2
釣魚臺位于寶雞市東南40公里蟠溪河上,南依秦嶺,北望渭水,山清水秀,古柏疊翠,景色綺麗,歷史久遠,是古今中外頗享盛名的游覽勝地,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釣魚臺因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隱居十載,滋泉釣干遇文王而聞名于世,史料典籍均有記載。唐貞觀年間:"太公兵家者流,始令蟠溪立廟。"并植柏四株,至今猶存。至清乾隆年間有廟宇17處,著名的有太公廟、文王廟、山門口、三清廟等,河東岸的釣臺遺跡,河道中央的"璜石",河西的望賢臺以及飛瀑流霞,浪聲莫測。釣魚臺建筑風格典雅、自然景色迷人。近年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釣魚臺風景區的開發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新規劃的景點為釣魚臺將再添新姿。
釣魚臺景區自然景色非常迷人,河光山色相映爭輝。區內峰巒疊嶂,飛流激柱,柏山做屏,芳草為毯,森林茂密,紅葉盡染。尤為獨特的`是綿延10余公里的石番溪峽谷,奇石云集,碧潭相連,小橋幽徑,棧道懸空,竹林蔥郁,瀑布如練,鳥飛魚躍,山花爛漫,集奇、險、幽、秀為一體。谷內一山巔,形如一幅巨大的姜太公石雕,只見他昂首闊挺胸,面北而立,身著道袍,后背文卷,長須飄胸,躊躕滿志,一幅仙風道骨,濟世救民的政治家、軍事家的威武形象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
歷史上的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生在商世,因見紂王無道,遂棄官出走,隱居在此,終日以垂釣度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成為后世人們的津津樂道的俗語。后來周文王禮賢下士,親到伐魚河畔請姜子牙出山。于是,被尊為軍師的姜太公遂輔佐文武二王開創了西周霸業,自己亦名留青史。
從寶雞汽車站乘坐發往虢鎮的汽車,在虢鎮有小公交或出租車前往釣魚臺。
陜西導游詞 3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現在我們來到了著名的皇家園林——華清池,陜西導游詞。這里山清水秀,風景迷人,歷史悠久。華清池作為歷代帝王的離宮別苑和游覽勝地,已經有近3000年的歷史了。相傳周幽王曾在這里建造驪宮;秦始皇時砌石起宇,改名為“驪山湯”;盛唐時期的唐玄宗李隆基又加宮殿大加擴建,起名為“冬宮”。每年冬天十月李隆基帶楊玉環來華清宮避寒,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回到都城長安。目前,華清宮占地面積 130畝,僅相當于唐代的核心部分。按它的區域劃分,大致可分為三個區:東邊是沐浴區,西邊的風景名勝區,南邊是文物保護區。
大家現在所處的就是華清宮的風景名勝區。眼前的湖叫做“九龍湖”,為什么叫它九龍湖呢?大家看遠處的長堤下有八條小龍,再往上看,還有一條老龍,關于這九條龍有一個傳說,據說在大禹治水時期,關中發生了大旱,玉帝便派八條小龍為人間普降甘露。當旱情剛剛緩解后,眾小龍貪玩,導致旱情再度加劇。玉帝一怒之下將八條小龍壓在長堤之下,長堤兩邊各壓晨旭亭和晚霞亭;將老龍壓在龍吟榭下,讓他監視著八條小龍終日口吐清泉,為民灌田。我們都知道“驪山晚照”是關中八景之一,每當夕陽西下,晚霞亭上的琉璃瓦在落日的余暉下閃閃發光,異常美麗。由于九龍湖的面積比較小,所以皇帝不可能在上面劃船,因此他修建了一個石船停靠在岸邊,叫做“石龍舫”,在上面舉行歌舞表演和宴飲活動。
李隆基和楊玉環在華清宮里整整呆了13個冬天,他們居住的地方就是我們身后這座非常雄偉的仿唐建筑飛霜殿。為什么叫飛霜殿呢?因為每年冬天的時候,雪花漫天飛舞,銀裝素裹,唯有飛霜殿前落的是白霜,這是因為殿前的.九龍湖整日熱氣騰騰,氣溫較高;又因為天子的寢室里有御寒設施,使室內的溫度較高,不積雪,只化為白霜。現在飛霜殿里唐代的遺物已蕩然無存,已經改為接待外國元首和重要領導的接待室了。
看完飛霜殿后,請大家轉過身來看我們對面這座蒼翠的山。這座山的名字叫“驪山”。驪山的得名有兩個原因:第一,從遠處看這座山像一匹青黑色的駿馬。古代的黑馬稱為“驪”,因此它取名叫“驪山”;第二個原因是,當時在這座山腳下是驪戎國的所在地,所以它得名“驪山”。驪山主要由三個峰組成:第一峰,也就是最高峰,它是烽火臺的所在地。在那里,曾發生過“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故事;第二座峰,也就是驪山索道通往的地方,那是驪山老母殿所在地。驪山老母就是捏黃土造人,煉五彩石補蒼天的神話人物——女媧。人們為了紀念她,專門修了老母殿,把她工蜂在里面;第三峰,是朝元閣遺址,也就是老君殿。當年就是在老君殿中出土了珍貴的道教雕塑老子像。唐代的時候道教非常興盛,原因是道教的始祖是老子,俗姓李,唐代的皇帝都姓李,他們認為老子是他們的遠祖,自己是老子的后裔,因此在第三峰修建了老子廟,便于供奉和祭祀。
“悠悠彎湯六千年,周秦漢唐多驪宮,李堂天寶稱鼎盛,五代宋元緊替更。”御湯遺址是于1982年在溫泉水源北側施工的時候而發覺的一處大型遺址。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1990年正式對外開放。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仿唐建筑是為了保護御湯池遺址專門修建的。它的主要設計者是梁思成的關門弟子張錦秋女士。主施單位是西安市第三建筑公司。它的建筑工期只用了116天,因此也是建筑速度史上的一個典型。
現在我們就去看一下當年楊貴妃沐浴的海棠湯。大家看它的樣子就像是一多盛開的海棠花,所以得名“海棠湯”。它是李隆基送給楊玉環的愛情信物,也就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所描繪的“春寒賜予華清宮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的好地方。貴妃池東西長3.6米,南北寬2.9米,池深1.2米,小巧別致。池身用24塊青石砌筑,精雕細刻。池底正中有一個直徑為10厘米的原形進水孔,大家仔細觀察進水孔的周圍殘留與直徑0.3毫米的圓砌鑿線,它是安裝蓮花噴頭的位置。池的邊緣是彎曲弧形,池面恰似一朵盛開的海棠花,池正中的蓮花噴頭恰海棠花蕊。可以想象得出,當時池中的水花四濺,飛珠走魚,蒸汽裊裊,人仿佛置身于半云半霧之中,確有飄飄欲仙之快。大家從海棠湯的斷墻遺址可以看出,唐代的海棠池是磚和土壘起來的,并不是用柱子支撐起來的大殿,而且規模也不是很大。
我們現在要去看的另一個湯池要比這個大的多,這就是供應唐玄宗基李隆基沐浴的湯池——蓮花湯。這個湯池是楊貴妃的干兒子安祿山為了討好玄宗皇帝而專門為他修建的。這個池子是由38 塊青石砌成,兩層臺式,東西長10.2米,容水量達100立方米,是海棠湯的六倍。這個湯池當時雕刻好后非常的漂亮和豪華,它是用北京運來的漢白玉雕刻而成,主要是一些花鳥蟲魚的形象。池子修好后,皇帝急于下池沐浴,當腳剛剛伸入池中,由于水波的蕩漾,池中的動物就像活了一般,張開大嘴要把皇帝吞掉。唐玄宗李隆基一怒之下,下令工匠把它們全部打磨掉了,只留了兩個圓形的并蒂蓮花。為什么要留這兩朵并蒂蓮花呢?因為據說雜器七敲節時,有就是牛郎與織女相會的七月七,李隆基與楊玉環在驪山半山腰的長生殿內山盟海誓:“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所以只留了兩朵并蒂蓮花,以表示李隆基對楊玉環愛情的忠貞。蓮花湯中的水為驪山溫泉水,歲為驪山溫泉卻不冒熱氣。我們現在就去看一下溫泉水源。
陜西導游詞 4
華山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以東120公里的華陰市境內,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 華山的著名景區多達210余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 幾大主峰各有特色,如西峰絕壁,東峰日出,南峰奇松,北峰云霧。
華山以其峻峭吸引了無數游覽者。山上的觀、院、亭、閣、皆依山勢而建,一山飛峙,恰似空中樓閣,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別具一格。山峰秀麗,又形象各異,如似韓湘子趕牛、金蟾戲龜、白蛇遭難……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澗的水簾瀑布,更是妙趣橫生。并且華山還以其巍峨挺拔屹立于渭河平原。東、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詩人張喬在他的詩中寫道:"誰將依天劍,削出倚天峰。"都是針對華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進華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僅330-400米,而華山海拔2154.96米,高度差為1700多米,山勢巍峨,更顯其挺拔。
華山距西安咸陽機場138公里,機場沒有直達華山的班車,一般需要在西安坐車前往華山。 華山有兩個火車站:華山火車站和華山北站。隴海線上各站可乘普通火車在華山站下車。發自西安的動車和高鐵則停靠在華山北站。 西安火車站與西安城東客運站均有發往華山的班車或旅游專線車。 華山景區內部交通主要為索道。
華山四季景色神奇多變,不同的季節可以欣賞到“云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 春季雨足霧稀,萬物初醒,山花爛漫,是踏青訪春的好去處;夏季能見度高,氣候涼爽宜人,可看到日出和山間瀑布,時常伴有云海出現,嘆“但聞人語聲,不見有來人”之幽境;秋季溫度適中,紅葉滿山,山崖為底松檜為墨,一抹絢爛令人心顫,是登山的最佳季節;冬季白雪皚皚,雪淞峭壁遠山相望,給人以仙境美感。而日出則是華山一年四季都不可少的景致。
陜西導游詞 5
陜西歷史博物館是國家級現代化大型博物館,是一組雄偉壯觀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約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萬多平方米。它匯集了陜西文化精華,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鑒于陜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國家共投資1.44億元人民幣,興建了陜西歷史博物館,于1991年6月建成開放。
博物館建筑古樸典雅,別具特色。它將中國古典宮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色彩協調,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建筑風格,同時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
博物館珍藏了陜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萬件(組)展室面積達1100平方米,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統地展現出自115萬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的陜西歷史。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11個朝代在陜西建都,歷時1000多年,是我國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地區,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陜西古代史是中國歷史的濃縮。
●特點:陜西省博物館融中國古代宮殿與庭院建筑風格于一體,典雅凝重,古樸大方,布局協調,氣勢宏偉,體現了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館內設有中央空調、多功能照明系統,采用計算機管理系統和中央控制系統。設有現代化文物庫房和具備多種語言同聲傳譯功能的報告廳。 鑲金玉鐲
●陜西歷史博物館建筑造型繼承唐代博大雄渾、典雅凝重的風格,借鑒我國傳統宮殿“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布局形式,同時運用現代先進技術,把我國盛唐時期古典建筑風格與現代博物館功能要求有機地結合為一體,既保持了古老風貌,又有現代化的特點。屋頂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綠色琉璃瓦,顯得華貴莊重,古樸大方,墻面材料為仿石棉磚,門窗則采用大塊茶色玻璃和鋁合金框架,館內配備可控制溫濕度的全封閉中央空調系統,多功能的照明系統,自動防火防盜系統,計算機控制管理系統;設有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具有先進的化驗、測試技術和文物保護修復手段。為加強中外文化交流,建有電腦控制并擁有30萬冊藏書的圖書館和6國語言同聲傳譯的國際學術報告廳。此外,還有設施完善的文物庫、資料室、購物中心等。
●珍藏:館內珍藏了陜西出土文物精品37萬件,游客可欣賞到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萬年前到公元1840年間的陜西歷史文物。
●結構:展室總面積達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陳列三大部分,其中陜西古代史陳列、陜西青銅器珍品展、陜西歷代陶傭精華展和唐墓壁畫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進入博物館大廳,迎面巨幅照片向人們展現出奔騰咆哮的黃河和綿亙無垠的黃土高原。這是孕育誕生陜西歷史文化的地理環境。陜西的'歷史是黃土地文明的歷史。昂首屹立在大廳中央的巨獅是這種文明的標志。它造型雄偉,氣勢澎湃,石刻之精美,氣魄之弘大,堪稱“東方第一獅”。這頭石獅來自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母親楊氏的順陵。中國古代的獅子及獅子雕刻藝術由阿富汗傳入,中亞的浪漫奇特與東亞的深沉渾厚在這里如此完美地融合為一體,集中體現了陜西歷史文化的基調。近1500米的展線由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陳列三部分組成。位于博物館中央上下兩層的基本陳列薈萃了陜西出土文物的精華,展出的3000余件稀世珍品從陜西出土的幾十萬件文物中精選而來,許多珍貴文物在這里首次公諸于世,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統地展現出自115萬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陜西古代歷史,并使人們了解陜西一些重要考古遺址的基本面貌。
漢·四神瓦當(朱雀) 直徑15.8厘米,邊輪寬2厘米,陜西漢長安城遺址出土。朱雀口卸寶珠,昂首翹尾,更顯得威嚴勢猛,神圣異常。現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導游詞 6
各位游客朋友:
姜子牙釣魚臺風景區位于寶雞市陳倉區天王鎮境內,在天王鎮的伐魚河谷(即幡溪谷)中。溪中有一臺石,傳說是西周姜子牙涉政前隱居垂釣之地,故而得此名。風景區內有姜子牙釣魚臺、中國西部影視基地、靜室景區、筆架山景區、金波峽景區、青峰山景區、仙人壩景區、玉皇山景區等八大部分。
姜子牙釣魚臺及其所在的伐魚河谷處在秦嶺北麓。據傳姜子牙就是在此垂釣的時候,遇到周文王的拜謁,輔佐朝政,于是西周得以開國。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唐代詩人李白、許渾,宋代詩人蘇軾等都曾游覽于此,并賦詩記勝。釣魚臺唐代時就建廟塑像,之后歷代既有修整及重建。如今人們可以看到“太公廟”、“文王廟”、“望賢臺”、“乞子崖”、“釣魚臺”等殿宇,以及一石馱五柏等奇景。
伐魚河畔又一奇特巨石,名為“丟石”,是一塊龐大而完整的石英花崗巖體,上有清乾隆時寶雞知縣徐文博書寫的4個蒼勁大字:“孕磺遺璞”。丟石右上方的河邊有姜太公廟在,始建于唐貞觀年間,明清皆有重修。廟前正立著4棵40余米高的'參天古柏,枝桿粗壯,根深葉茂,四季常青,傳說為唐代所植,為釣魚臺景觀之一。姜太公廟盤山而上,即到周文王廟。文王廟依山而建,廟堂重瓦危檐。隔河的山腰上還有武王廟和武吉廟。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這些廟宇有廟會。
陜西導游詞 7
釣魚臺位于寶雞市東南40公里磻溪河(又名伐魚河)上,南依秦嶺,北望渭水,山清水秀,古柏疊翠,景色綺麗,歷史久遠,是古今中外頗享盛名的游覽勝地,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釣魚臺因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隱居十載,滋泉釣魚遇文王而聞名于世,史料典籍均有記載。唐貞觀年間:“太公兵家者流,始令磻溪立廟。”并植柏四株,至今猶存。至清乾隆年間有廟宇17處,著名的有太公廟、文王廟、山門口、三清廟等,河東岸的釣臺遺跡,河道中央的`“璜石”,河西的望賢臺以及飛瀑流霞,浪聲莫測。釣魚臺建筑風格典雅、自然景色迷人。近年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釣魚臺風景區的開發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新規劃的景點為釣魚臺將再添新姿。
寶雞市姜子牙釣魚臺位于寶雞縣城南17千米的磻溪河畔,面積約12平方千米景區內波光粼粼,翠柏蔥郁。相傳是商朝名士姜子牙出任國師 姜子牙釣魚臺前隱居垂釣以圖大業的地方。現在河邊有一巨石寬2米,長2.5米,石面平闊,上書“釣魚臺”三字,石上有兩條平行光滑的凹印,傳說是姜太公跪在上面釣魚的痕跡。由這里至西寶公路邊的一段土路,傳說是周文王西伯邀請姜子牙時用繩拉車經過的道路,這里還有唐建明修的姜太公廟和周文王廟,廟內有姜太公塑像,有周文王請姜太公情景的連環壁畫。廟前有四棵古柏,傳為太公手植,枝葉茂盛。三清殿、武吉祠等古建筑群各具風格。沿坡道再上行,便到新建的釣魚臺水庫,壩高50米,蓄水45萬立方米,蔚為壯觀,現辟為水上樂園,可劃船游玩,釣魚臺融人文與自然景觀于一體,是一處極佳的旅游勝地。
釣負臺距法門壽90千米,太白山森林公園95千米,風翔東湖35千米。 大散關大散關在陜西寶雞縣南大散嶺上,扼南北交通要道,為秦、蜀往來的咽喉,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宋時金兵南下,侵犯陜川,宋將吳玢、吳磷兄弟聚兵扼險 于此固守,打敗金兵的多次進攻。后人為紀念吳氏兄弟,在關西修有吳公祠,祠內有吳氏兄弟像。關下豎有“古大散關”碑石一通。今川陜公路、寶成鐵路都從此穿過。
陜西導游詞 8
大家好!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始皇陵兵馬俑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的臨潼區。它最早發現的時間是1974年。說來也奇怪,它的發現者竟然是一位正在掘井的農民。它的.發現,即刻引起了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國家文物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并及時地采取了保護措施和開發工作。
兵馬俑一共分為3個坑:一號坑,二號坑與三號坑。大家瞧!這是一號坑,坑里嚴謹有序的。陣容,反映了秦始皇時代軍隊的強大。二號坑和三號坑內,有些陶俑因接觸空氣而脫落顏色,有些還會因此破碎,考古學家不得不再用黃土覆蓋上,所以二、三號坑里的陶俑比一號坑中的陶俑相對少一些。
在秦朝,陶俑都是一塊塊燒制成的,還有大部分埋在地下沒有挖掘。可想而知,這多麻煩、多辛苦啊!坑內每一個陶俑都跟真人一樣,形態各異,表情豐富,形象逼真。可見當時的勞動人民多么的聰明、偉大!
秦始皇陵兵馬俑龐大雄偉的氣勢,不愧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跡!
陜西導游詞 9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麓的陜西省眉縣境內,公園面積2949公頃,森林覆蓋率94.3%。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Taibaishan Nation Forest Park),位于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麓的陜西省眉縣境內,公園面積2949公頃,森林覆蓋率94.3%。公園以森林景觀為主體,蒼山奇峰為骨架,清溪碧潭為脈絡,文物古跡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動態美與靜態美相協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渾然一體的生動畫卷,是中國西部不可多得的自然風光旅游區,被譽為中國西部的一顆綠色明珠。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包括10個景區,180多個景點。公園海拔高度從620米到3511米,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國家森林公園。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生種類繁多,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素有“亞洲天然植物園”、“中國天然動物園”之稱。[1]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麓的陜西省眉縣境內,于1991年經中國國家林業部批準建立。公園面積2949公頃,森林覆蓋率94.3%。
陜西導游詞 10
大香山景區位于陜西銅川照金,是以展現佛教勝地、佛事活動為主的景區,現有同善堂、奇峰洞、大悲殿、鐘鼓樓、墓塔林、云巖寺遺址、朝陽洞、靈官樓及永善堂、日光廟、月亮廟、黑虎廟、白雀寺遺址(瑤玉革命舊址)。天華堡有莊王墳、秦王殿、魏王樓遺址;自然景點有九龍柏、蒼龍嶺、蝴蝶谷,共有景點、景物21個。
其中大香山寺位于大香山上。大香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肉身"妙善公主修身成佛之地,是觀音菩薩"肉身"供奉之地,素有"北香山,南普陀"之譽。香山寺始建于符秦,興盛于姚秦,隋唐時尤為興盛,迄今1600余年而興盛不衰,是國內著名的佛都圣地,被譽為全國八小佛教名山之一。宋雍熙年間敕建圣果院于中峰,清嘉慶二十三年重修禪院,始稱"香山寺",此后山以寺名。大香山寺每年農歷三月初五至十五、十月初五至十五兩次古廟會宗教活動各歷時十天,香客、游人如織,絡繹不絕,咸陽、西安、渭南以及江浙港澳地區的'信徒接踵而來,歷千年而不衰。
陜西導游詞 11
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就是李楊愛情的見證地——華清池。華清池呢,位于西安以東30公里處的驪山腳下,坐落在唐華清宮遺址之上,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內有自然造化的天然溫泉,景色優美,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國家5A級景區。
華清池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沐浴游覽圣地,并且享有“天下第一溫泉”的美譽。據史料記載,華清池已經有6000年的溫泉使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園林建筑史。西周曾在這個地方建立“驪宮”,秦時改名為“驪山湯”,漢代擴建為“漢驪宮”,唐太宗李世民的湯泉宮,唐高宗李治的溫泉宮,那么到了唐代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時候,他大興土木,再次擴建,新宮落成,命名“華清宮”,又因其以宮內的溫泉而著名,故名“華清池”。正如我們剛才所說的那樣,華清池是坐落于驪山腳下。驪山是秦嶺的.一條支脈,海拔1300米左右,滿山的松柏,青翠欲滴,遠遠望去就有如一匹黑色的駿馬。古代又稱黑馬為驪,故此得名。
好了,各位游客,今天華清池的講解就到這里,愿華清池給您留下美好的記憶。祝您下站旅途愉快,謝謝!
陜西導游詞 12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是漕運使呂大忠等工錢收藏因唐末五代戰亂而委棄商人的唐《石臺孝經》、《開成石經》及顏真卿、柳公權等所書的聞名石碑而興建的,經金、元、明、清、民國歷代的維修及增建,局限不絕擴大,藏石日益增多,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世界第一批重點文物掩護單元。
西安碑林現保藏有自漢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保藏碑石、墓志的'數目為世界之最,且藏品期間系列完備,時刻跨度達2000多年,這里碑石如林,篆、隸、楷、行、草各體俱備,名家群集,佳構林立,令人贊嘆不已。 碑林不只是中國古代文化文籍石刻的齊集點之一,也是歷代名家信法藝術群集之地。“碑林”因為碑林叢立如林,蔚為壯觀而得名。 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汗青,以它奇異的保藏而成為中外馳名的藝術寶貝。
春秋為西安旅游的旺季。而夏日溫度較高,紫外線兇猛,恒久在室外游覽暴曬輕易中暑,且時有雨水,可選擇到西安周邊有綠樹濃蔭蔽日處嬉戲,嬉戲前宜提前看晴氣候預告,嬉戲時代需做好防曬事變,其它只管停止在一天中紫外線最強的時刻出游;冬季氣溫較低,北風砭骨,只得當游覽室內景點,如陜西汗青博物館等。
陜西導游詞 13
女士們先生們:
您好!我是你這次華山之行的導游,顧。我會帶你去看華山的美麗風景。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華山。華山是“自然和文化遺產名錄”中的一個景點,也是國家AAAAA風景區。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是玉泉醫院。有一個關于它的故事。唐朝的金仙公主在鄯善鎮龔玥的玉井里洗頭時,不小心把一個玉簪掉在水里了。回到玉泉醫院后,用泉水洗手的時候,發現了玉簪,知道玉泉眼和玉井是相連的'。于是春天就取名叫玉泉,玉泉醫院也因此得名。
這是華山最有名的地方——長空棧道。你踩的地方只能裝一只腳。你腰間的鏈子可以保護你,所以不要害怕。所有人都上去。
走完長長的空棧道,來到陳翔劈山的地方。這里也有傳說。三個圣母愛上了一個普通人并結婚了。由于違反天規,她的哥哥二至把三圣母壓在華山下。她生了一個孩子,名叫陳翔。十年后,陳翔知道了真相,與二雷神戰斗。在眾神的幫助下,他打敗了二雷神,救了母親。
這是翻過來的風箏。所有游客都應該注意安全,在這里休息。
華山的美景太多了,今天看不到。讓我們明天繼續我們的旅行。
陜西導游詞 14
西安翠華山山崩國家地質公園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長安縣,總面積32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山崩地質遺跡。
翠華山屬秦嶺山脈,由中元古界(距今10億年前)變質雜巖組成,秦嶺北麓大斷層從山北側通過。該斷層目前仍在活動,其北側相對下降形成吳中平原,南側抬升形成高聳立的秦嶺,一萬年以來平均每年上升1.73-3.4毫米。強烈的斷裂活動,加上構成翠華山山體的'巖石質堅性脆,又地處地震帶且多瀑雨,從而引起山體崩落。《國語》卷1《周語》篇就記述了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地震引起山崩的情況:“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三川竭、岐山崩”。這里的山崩地質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山崩地質景觀如:山崩懸崖景觀、山崩石海景觀、山崩地堆砌洞穴景觀、山崩堰塞湖景觀、山崩瀑流景觀及山崩形成的各種造型奇石景觀等。
其山崩地貌類型之全、保存之完整典型,為國內罕見,堪稱“山崩地質博物館”。其不但在研究秦嶺和關中平原形成歷史、在研究山崩地質作用類型上有重大的科學價值,而且由于園區內環境幽、奇、險、奧,從而有重要的旅游價值、科普功能和地質遺跡保護價值。
陜西導游詞 15
大雁塔北廣場東西寬480米、南北長350米,占地252畝,定大雁塔為南北中心軸。前廣場設有山門及柱塔作為雁塔北路與廣場軸線之轉接點。由水景噴泉、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文化長廊和旅游商貿設施組成。南北高差9米,分級9級,由南向北逐步拾級形成對大雁塔膜拜的形式。
廣場整體設計概念上以突出大雁塔慈恩寺及唐文化為主軸,結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構成。北廣場有四座石質牌坊,它們既是廣場景觀的標引物,又是北廣場的招牌和景觀。四座牌坊均用白麻石材貼面,形成中間高兩邊低的三門樣式,呈現出平衡、穩定、簡潔、大氣的特點。
牌坊題辭用唐人崇尚的字體書寫,中間大匾額用顏真卿楷書大字,大氣磅礴;兩邊上下聯匾額題詞用王羲之、王獻之行書字體,典雅生動。“大唐盛世”帶來了各行各業的空前繁榮和進步,此雕塑特意從詩歌、書法、茶道、醫藥等領域中選定了“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茶圣”陸羽、“詩佛”王維、“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書法家”懷素、“天文學家”僧一行、“藥王”孫思邈八個精英人物,以逼真寫實的雕塑手法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大雁塔北廣場位于著名的大雁塔腳下,廣場北起小寨東路、西影路,南接大慈恩寺(大雁塔)北外墻,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唐文化主題廣場。整個廣場由水景噴泉、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文化長廊和旅游商貿設施等組成。整個廣場以大雁塔為中心軸三等分,中央為主景水道,左右兩側分置“唐詩園林區”、“法相花壇區”、“禪修林樹區”等景觀,廣場南端設置“水景落瀑”、“主題水景”、“觀景平臺”等景觀。
陜西導游詞 16
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和寶雞的竅門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則是因寺建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其后又顛末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聞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余通。大雁塔地址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玄奘法師從天竺取回佛經,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務,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并妥善安放經像舍利為由,擬于慈恩寺正門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圖表上奏。唐高宗因為玄奘所籌劃浮圖總高三十丈,以工程浩浩劫以成績,又不肯法師辛苦為由,恩準朝廷扶助在寺西院建五層磚塔。此塔名雁塔,因為其后在長安薦福寺內建筑了一座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向傳播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磚面土心,不行攀緣,每層皆存舍利。玄奘法師親身主持建塔,歷時兩年建成。因磚表土心,風雨剝蝕,五十余年后塔身逐漸塌損。
武則天長安年間(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則天和王公貴族,施錢在原址上從頭制作,新建為七層青磚塔(另一說,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層。公元931年,五代時后唐時期對大雁塔舉辦改建,降至七層)。唐末往后,慈恩寺寺院屢遭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獨存。
公元931年(五代后唐長興二年)對大雁塔再次修葺。其后西安地域產生了屢次大地動,大雁塔的塔頂震落,塔身震裂。(原先塔高11層)人稱“二圣三絕碑”。
陜西導游詞 17
今天我們將參觀一位活了101歲的歷史名人的故里,大家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有“藥王”美譽的隋唐名醫孫思邈。
孫思邈,今銅川市耀州區孫家原鄉孫家原村人。因7歲時已能日詠千余言而被譽為“圣童”。年輕時就已熟讀百家學說而聲名鵲起。隋文帝曾昭其為國子監博士。唐太宗時也被授予爵位。高宗之時又被拜作諫議大夫。孫思邈卻都以各種理由固辭不受,三朝不仕。當時社會名士紛紛“執師資之禮以事”。而視富貴如浮云、不囿于名利的孫思邈,于公元682年“辭病請歸”,隱居故里五臺山之上。年少時,因體弱多病,孫思邈立志學醫。20歲之后他就已經懸壺濟世,行走于鄉間故里。孫思邈不僅醫術精湛,且醫德高尚。在醫藥史上是他首次提出了嚴謹可行的醫德規范。無論患者貧富貴賤,都能一視同仁,甚至為窮者傾囊相助。因而深受百姓愛戴,在民間享有極高聲譽。他悉心研究古典醫學,虛心請教鄉野名醫,最終成為我國醫藥史上劃時代的一代宗師,在中國醫藥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作用,被唐太宗李世民在詩中稱為“鑿開徑路,明魁大醫----巍巍堂堂,百代之師”。
孫思邈一生筆耕不掇,直至“白首之年,未嘗釋卷”。傳世著作70有余、100多卷。代表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海上仙方》,《大醫習業》和《大醫精誠》等。其中《千金要方》首創復方,是我國醫藥技術的.一項重大革新,為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百科全書,有“東方醫學圣典”之美譽。而《大醫習業》和《大醫精誠》二書則被認為是世界醫德法典的起源。682年,孫思邈去世,享年101歲。因其盛名,百姓尊崇孫思邈為“藥王”。將其藥方刻到碑百上,立于鬧市街口以供患者參照治病。
陜西導游詞 18
從西安城到華山要兩三個小時,到華山腳下已經是中午了。在纜車上買票。坐在纜車上,我的身體感覺像是輕盈的,就像在飛。我媽媽告訴我那叫失重。看著纜車上的地面,地上的人就像小螞蟻。看看窗外陡峭而突出的華山,沒有峨眉山那么美麗,但比它更陡峭,偶爾在山的縫隙里偷長出一叢綠樹,就像老人的頭發,一叢一叢。過了一會兒,纜車搖過智取華山路,到達終點站北峰。下了纜車后,我回頭一看:哇,真危險啊眾山之間陡峭的入云,真有點云深不知處。向前走了大約五分鐘,到達了北峰的觀云臺,北峰又稱五云峰,在這里最好看看五峰的位置和風景。山上的天氣很好,陽光明媚,遠山盡收眼底,聽導游說早上云霧繚繞,這里就能欣賞到云與山的`美景。北峰頂上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華山論劍四個紅字,聽說金庸小說中華山論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聽說西峰五峰風景最美,過了五云峰我們開始向西峰走。去西峰的路上,要經過梯子和擦耳巖,路只有一米左右,兩邊都有很多警示標志,上面寫著:走路不看風景,看風景不走路。同齡人的叔叔不停地用它提醒我。上天梯的時候,我曾經回頭看:哦,媽媽,下面是萬仗深淵。一路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里。途中還看到了蓮香在神話故事中拯救母親的霹靂石。大約兩個小時后,山路在我眼里越來越難爬,太陽被烏云覆蓋。大雨似乎隨時都要來了。我聽導游說我要關金鎖了。金鎖關過后,我只需要再爬20分鐘就能到達西峰。我們打算在路上休息一會兒。這時,空氣中已經夾雜著雨點,雷聲轟隆。我媽怕下雨路滑有危險,決定不爬,帶我下山。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山腳下,那時明亮的陽光照在我們身上。
陜西導游詞 19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藥王山摩崖造像。它主要分布于藥王山的東南隅。游客到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坡上這一巨石,名日“醉翁石”。石面自上而下分別刻著“拂云”、“悟石”、“二水在望”、“醉翁石”和“眠仙石”等宇,字體大小不一,書法各異。大字如桌面,小字似茶盤。行、楷、草體皆有運用。筆法或遒勁有力,或端莊秀麗,實為字中上品。相距“醉翁石”不遠處可見“關帝廟石刻”,為關平牽馬浮雕。馬為關羽馳騁疆場時的坐騎赤兔馬。關羽義子關平站立馬前,披甲戴盔,威武異常。馬后雕有松、猴、蜂、鶴、鹿等圖形,既寓意“封侯掛印”,又漚歌關帝赤膽忠義的高風亮節。此浮雕是在1839年修建關帝廟時所刻。接下來就是藥玉山摩崖石刻。在長約叨米的崖面上鑿有7座洞窟、23個佛拿、45尊造像和20余處摩崖題記,為北周、唐、五代、宋、元和明代的杰作。這些作品向我們展示了當地宗教的發展歷程和其藝術水平。
其中第六窟之坐佛,高4.06米,鑿于明代,為摩崖造像中最大的一座,無論其造型和藝術工藝都已具有典型的.“中國化”的特征。第一、第五和第七、第八、第九尊怎菩薩像造型風格基本相同,都為唐代作品。其中尤以第五寶中的佛與菩薩像雕工最為細膩,形象飽滿,神態逼真,衣飾線條流暢,肌膚隱約可見,實屬藥王山摩崖造像之佳作。而第二窟中的彌勒佛像高3.3米,為北周時期的作品,是這里雕琢最早的一尊佛像。從其雕刻藝術上來看,它己擺脫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作品的神秘色彩而趨于世俗化。
陜西導游詞 20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壺口瀑布是鑲嵌在九曲黃河之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北方最富有特色的大型瀑布奇景,名列全國第二大瀑布。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河水流經此地,以其巨大的力量,瀉入河谷,沖入深槽,頓時,濤聲轟鳴,水霧升空,驚天動地,氣吞山河,顯示出“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宏偉氣概。壺口瀑布呈現出“水底冒煙”、“霓虹戲水”、“晴空灑雨”、“旱天鳴雷”、“山飛海立”等奇特幻景。
抗日戰爭時期,革命詩人光末然,音樂家洗星海,就是在黃河壯麗情景的激勵下,譜寫出鼓舞人民斗志的《黃河大合唱》。1987年9月,黃河漂流隊探險隊員王來安乘坐由40個汽車輪胎纏結成的密封艙,順瀑布而下,揭開了人類在壺口體育探險的.序幕,人稱“黃河第一漂”。其后,天津勇士張志強在黃河大橋跳懸索,人稱“中華第一跳”。
1996年8月,河南馮九山橫跨壺口走鋼纜,創下高空走鋼纜最長的世界吉尼斯紀錄,被譽為“華夏第一走”。1997年6月1日為迎接香港回歸,“亞洲第一飛人”柯受良駕車飛越壺口,創下世界跨度最大的飛車世界紀錄,被稱為“世界第一飛”,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的冠名巨幅廣告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同時創造了另一項新的世界之最。1999年6月20日,山西吉縣青年農民朱朝輝騎摩托車飛越壺口,又創下了新的奇跡。這些奇跡的創造,和壺口瀑布的驚世氣魄相得益彰,使名景和名人的知名度急驟升高,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及游客到此觀光、考察。
【陜西導游詞】相關文章:
陜西陜西鐘鼓樓導游詞01-29
陜西概況導游詞03-21
陜西的景點導游詞04-26
游覽陜西導游詞04-21
陜西碑林的導游詞11-14
陜西碑林的導游詞通用01-13
陜西華山導游詞05-06
陜西茂陵導游詞11-20
陜西壺口瀑布導游詞10-19
關于陜西景點的導游詞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