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產業調查報告

    時間:2022-04-07 20:41:28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中國文化產業調查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文化產業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文化產業調查報告

    中國文化產業調查報告1

      根據國家現代建設的總體戰略部署,“十五”時期將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將是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時期,也將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宏觀環境將會發生極其重大的變化,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會和挑戰。

      (一)文化產業的秩序紊亂,體制改革長期滯后

      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大局上來看,由于我國文化體制改革長期滯后,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供給能力低于并將可能長期低于人民群眾文化消費需求,這形成了供需之間的巨大缺口。影響了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以及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并可能發展成為文化安全問題。

      “據統計,恩格爾系數我國農村居民1978年為67.7%,20xx年為47.8%,城市居民這兩年分別是57.5%、37.9%。20xx年,我國GDP突破10萬億人民幣,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左右。其中,人均GDP率先達到或超過1000美元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人口約占5億人。國際上,當城鄉居民恩格系數下降到50%以下,人均GDP為1000-3000美元階段,文化消費需求會大幅增長。近10年來,我國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教育、旅游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揭示了這一趨勢”。

      “據預測,按照GDP年增長率7%計算,在今年20xx年,我國GDP將達到1.4萬億美元,以20xx年我國文化產業產值6000億元人民幣為基數,保守估計,按照年增長率12%計算,20xx年,我國文化產業年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約占GDP的8%”,這將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我國文化產業1998年以前連續5年增長,之后連續下降,而同期居民儲蓄每年以30%增長,反映出文化市場巨大的供需缺口與失衡的矛盾。究其問題,就在于目前我國文化經營組織的市場化,集約化、國際化程度不同,整體競爭力不強。國有文化單位,普遍是“事業殼、企業體”,活力不足、效益低下。民營文化企業機制靈活,但規模實力不夠。此外,在文化管理體制及市場體系方面,政策與體制亟待按照市場化要求進行改革,資源配置機制與市場化要求的矛盾尖銳,資源潛力不能轉化為產業優勢,產業鏈條極為脆弱,文化原創力不足。因此,除了產業規模小,效益低之外,文化產業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劣質粗濫產品充斥市場,都是體制落后帶來的流弊。

      (二)文化產業的內外結構失衡

      對文化產業而言,我國文化產業邊界尚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劃分,不光文化部門哪些應該歸屬于產業,哪些應該作為事業,還沒有建立起一個很合理的關系,建立起分類指導和協同運作的政策體系,而且產業內部的整體面貌模糊而紊亂,基本上比較破碎,產業的局部結構,產業門類之間的搭配,產業的布局很不合理,市場結構尚不暢通,產業的外部關聯也沒有建立起來,比如文化產業與信息產業的關系,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定位和重視,然而在同期或者說更早,西文發達國家的現代產業在技術方面已沿著硬件→軟件→網絡→文化(內容產業)的方向更新,產業鏈的核心價值也沿著制造→信息→知識→內容文化的鏈條轉移。近來西方國家網絡業步入低谷,內容產業浮出水面,標志著國際性產業升級運動開始了新一輪的選牌,傳統文化產業與信息產業的產業鏈條融合重構即將完成。這一新型產業鏈條的上游,是文化遺產的數字化與海量文化內容的上載,下游是消費類信息技術產品的普及和信息文化娛樂產品的大規模市場推廣,以及大眾流行文化藝術符號在傳統產業中的普遍應用,經濟活動的“服務化”、“信息化”、“文化化”發展趨勢愈加顯現,現代經濟越來越為“高技術和高文化附加值經濟”所主導。

      (三)市場主體不成熟,經營管理體制滯后

      在文化產業的市場主體方面來看,作為我國當前文化產業主體的各類文化經紀單位產權結構,法人治理結構,合配制度,用人制度等都還沒有順暢地建立起來,比如近年來各地組建了一批傳媒集團、廣電集團、演藝集團等,由于內部機制不到位,市場運作方面存在很多問題,規模和效益沒有成正比例發展,而市場中自發組建的民營經紀機構,又大多由于先天積弱,人才缺乏、資金不足而長期處于青黃不濟的艱難發展狀態,因此更難于形成規模發展效應和進行結構的優化及資源的配置。

      那么舉例來說吧!中國影視動畫產業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典型的資金和人才的匱乏。迪斯尼公司制作《恐龍》時成本為2億美元,《怪物》公司成本是1.15億美元。更重要的是,產品制作周期相當長,以《花木蘭》為例,迪斯尼在這個題材上花了近10年時間。最近的例如《指環王》三部曲也是磨金八年。更是動用全球范圍200家影視制作公司600多名一流數字特技師。沒有足夠的投資和人才投入必定影響一部作品的質量和水準。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文化藝術管理專業幾乎是空白,為改變這種狀況,不少文化單位都采取直接從企業挖來人才進行“嫁接”的辦法培養文化經營管理者,但很顯然,文化經營管理人才的缺乏,純粹采取“嫁接”的辦法并不是長久的治本之策,因此,只有徹底地建立完善的文化經理人培養體系,才能真正解決這一問題。

      就整個文化產業來說,當前綜合的現狀是較大的人才數量與低素質人口比重過大并存;人力資源豐富與人力資本短缺并存;人才稀缺與人才浪費并存。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進行人才政策調整,加大文化產業人力資本的投入,實施好文化產業的人才戰略。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是人力資本主導的`“新經濟”。它的發展尤其需要既懂文化又懂市場,既懂產業又懂法律,外向型、創新型、復合型、協作型人才。

      同時,由于我們沒有包括優秀人才、資金投入、市場操作、經濟回報在內的良好的產業鏈,這反過來又影響到整個中國文化產業的投資環境,使得整個惡性循壞越來越嚴重。

      最后,我國文化市場的宏觀管理體制不配套,法規不健全,政策不透明,職能交叉,“管辦不分”等種種問題還大量存在,文化市場還存在人為分割的局面,制約了產業不能迅速發展。

      (四)國民文化產業觀念滯后

      文化產業在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們還不具備與國外先進的文化產業集團進行橫向比較的實力。而最不明智的一點是,很多人并不認為我們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政府也好,民間也好,從骨子里覺得中國是最不缺文化的泱泱大國,有5000年的文明發展史,有世界上最多的歷史文化古跡,有著光輝燦爛的文明成果。這種文化優越感慢慢變成了一種歷史包袱,極其沉重。我們對文化的專業理解只停留在學術層面,沒有將其轉化為生產力的概念,也沒有從這個角度去想過。

    中國文化產業調查報告2

      中國的文化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過分地強調文化產品的宣教功能,還沒有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產業化才能使文化具有傳播性。就文化產品本身,由于我們以前將其賦予了過多的宣教功能,大大地削弱了文化產品本身與生俱來的或者是應該具有的娛樂功能,而使其本身的商品性隨之而被極大削弱,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產業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1、夜郎自大的“文化大國”觀念作崇

      尤其最不樂觀的一點是觀念上的滯后,比起體制和資金技術的落后,觀念上的落后最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所在,剛剛從封閉狀態走向開放的中國人,相當一部分文化群體的知識結構是非常陳舊的,或者更新很緩慢的,很多人至今并不認為我們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政府也好,民間也好,大家都從骨子里覺得中國是最不缺文化的泱泱大國,有5000年的文明發展史,有世界上最多的歷史文化古跡,有著光輝燦爛的文明成果。

      2、傳統自治思想與文人心態的流弊

      產業化觀念的落后還與中國知識分子中的文人心態密不可分,認為文化不應該賺錢,而已經從事文化產業運作的人士,也基本仍處于半夢半醒之間,一些人在所謂“暴利”的驅動之下成為了第一批投資者,而更多的投資者還沒有意識到投資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因此,盈利模式更落后,投資者的投資目的參差不齊。就從大局來講,中國文化產業的最大缺陷不光是市場機制不健全的問題,而且是從根本上就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大多還處于零散,游擊抑或完全是自娛自樂的階段,拿政府的錢搞活動,用節余下來的錢當利潤;電視臺的劇組長期以來是靠吃制作費過日子,這些所謂的產業都是偽產業,利潤就更是偽利潤。

      3、“計劃經濟”意識作繭自縛

      受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中國的文化產業在實踐中依舊過分地強調文化產品的宣教功能,還沒有更深刻地認識到只有產業化才能真正使文化具有傳播性。事實上現在還存在這樣一個狀況,西方文化產業的現狀是傳播手段因高度發達而過剩,傳播內容便相對稀缺。中國同樣存在傳播手段堆積的問題,但不同的是中國的傳播手段的重復建設與西方的情況有本質的不同,中國文化產品的傳播歷來是宣教、官方和單方面的、盲目的,因此其重復建設不是如西方那樣遞進式的市場化結果,而是扁平式的簡單重復,即所有單位都在同一個相對低下的水平上,按傳統作坊式的運作方式進行運作,其中觀念的落后比起體制的陳舊和設備的簡陋就來得尤其可怕。

      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說,可以說中國目前尚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產業,我們都看著美國的文化產業眼紅,人家早就是支柱型產業了。但是,當我們在計劃經濟時代幾十年一成不變的文化氛圍尚未完全改變的時候,在新世紀戰略機遇期國際經濟蛻變升級的風口浪尖上,昂然地接受了文化的產業化運作的沖擊。因此資源的重新配置、跨行業的重組、參與國際競爭的交叉重組、產業重組過程中資本的介入、文化產業向資本市場挖掘資金孵化產品與競爭力等等,都將以空前的速度進入我們觀念的視野,中國的文化產業應該絕決地提高其核心競爭力,而非加強政策性保護。

    【中國文化產業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文化產業創業扶持政策08-25

    淺談靈璧石文化產業10-28

    中國互聯網調查報告01-17

    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06-21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就業前景10-23

    文化產業經營管理08-24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就業前景07-08

    韓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分析11-05

    文化產業資本運作分析09-12

    中國化工315消費調查報告01-29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最新色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视频 | 五月婷婷之五月婷婷 |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网 | 亚洲v日本v欧美v综合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