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變化調研報告

    時間:2021-01-14 12:20:27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變化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小學教育也越來越完善。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于小學數學變化調研報告范文,歡迎閱讀!

    小學數學變化調研報告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推進,我縣的各科課堂教學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一年來,我們教研室小數組通過聽課、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課程改革實施五年來我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吹搅穗S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的可喜變化,同時也發現一些問題。

      一、可喜變化

      (一)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通過聽課,我們看到80%的課堂教學基本組織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思考、交流、說明等數學思考過程,學生能在各種活動情境中有效地學習。

      如案例1:二年級“ 可能性”

      本課教者從學生喜愛的、熟悉的拋硬幣游戲開始使學生感受事物的不確定性。學生在觀察、拋擲、猜測等活動中,初步體會到了硬幣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組內玩摸球游戲,再一次經歷活動過程,感受事物發生的不確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發生”、“一定發生”等現象。達到了預期目標,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級“圓的周長”

      測量圓的周長時,教師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條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上人人動手參與,你用這種方法,他用那種方法,氣氛十分活躍。爾后,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有的說:“我是用滾條的辦法測出的`。”

      有的說:“我認為用滾動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無法滾動的圓,我想還是用繩測的辦法好。”教師在肯定學生的思維方法后,因勢利導,提出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實驗(一細繩的一端系著一個紐扣,手拿細繩的另一端,繞動細繩,紐扣在空中劃出一個圓)。“象這個圓你能用繩測、滾動的辦法量出它的周長嗎?

      這說明用繩測、滾動的辦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找出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老師利用媒體顯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周后留下的痕跡。提問:“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大家再實驗,直到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л倍。這樣,通過操作、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總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單一的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由獲得知識結論向親歷探究過程轉變、由問答式學習向小組合作學習轉變,整個學習過程是學生一個積極主動建構過程。

      (二)數學生活化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在聽的課中,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

      教者通過組織學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譜等活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案例2:一年級“認識鐘表”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教師出示的鐘面上的時刻,回顧自己每天在這一時刻所做的事情。把時間這個抽象的知識與生活的具體事例結合起來,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級“正負數”

      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當天氣預報員,匯報課前收集到的當天天氣預報情況引入正負數。課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銀行存折卡和進行智力競賽打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正負數,同時了解到正負數意義。

      案例4:三年級“筆算除法”

      在練習中教師設計了去藥店買藥這一貼近學生生活的開放題:愛心藥店的藥買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藥店每盒78元(每盒7支)。問學生那家藥店的藥比較便宜。題目一出示,學生就頗感興趣,積極開動腦筋,尋求答案。從而使學生對數學方法的體會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實,更能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98%的教師已經充分注意了數學生活化問題,懂得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

      在聽的數學課中,近三分之一的課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多媒體的聲、像畫面,為學生創設了和諧的學習情境。用情境的聲、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參與學習活動。

      案例1:三年級“筆算除法”

      教師用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孫悟空分桃子的問題情境,“孫悟空從天宮帶回了48個仙桃,有兩只小猴子看見了,請求大王把桃子給他們平均分了。”

      教師提問:從動畫中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呢?然后引導學生列式研究算法。接著多媒體演示把桃子分給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整個學習過程貫穿在這個情境中,讓學生不斷在創設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獲得用數學的成功體驗。

      案例2:六年級“ 圓的周長”

      教師通過演示自己制作的課件,化靜為動,使學生直觀地感知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充分顯示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領域中發揮的獨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數學文化的彰顯

      近年來,在數學課程中重視數學的文化價值已經形成共識,數學課程不僅應該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還應該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包括)文化價值。在我們所聽的課中,雖然注重數學文化的彰顯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說已初見端倪。

    【小學數學變化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家鄉變化調研報告11-10

    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工作調研報告12-24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范文(通用5篇)08-27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03-03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01-19

    小學現狀調研報告12-08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況的調研報告12-26

    小學教育教學調研報告12-30

    高一學生數學作業調研報告01-20

    小學教育教學調研報告范文12-30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的 |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图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久久超级碰碰视频久久 | 中文字幕狠狠久久 | 亚洲特级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