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信用社關于開展保險業務的調研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農村信用社關于開展保險業務的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目前,中國農村信用社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農村金融市場已不再是信用社的避風港。中國農業銀行正式回歸農村金融市場,各大商業銀行紛紛在農村設立分支機構,并有多家國外銀行從20xx年開始搶占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然而多年來形成的經營模式已經很難幫助信用社獲得更大的經營利潤,農村信用社若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從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為主要經營渠道的模式調整到與中間業務并重的發展方向上來。中間業務與傳統業務相比,具有風險小、成本低、業務量大、收益穩定、派生性強、附加值高等優點。中間業務種類繁多,傳統的中間業務包括匯兌結算、票據承兌、代理收付、代客理財、信托租賃及國際業務中的信用證、代客買賣外匯等。近二三十年來,銀行的中間業務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新興業務層出不窮。如,信用卡業務、電子轉賬系統、擔保承諾、代理融通、代理保險、債務互換、信息咨詢等業務。特別是近些年來,銀行業為了提高盈利能力,出現了一大批新的金融衍生業務。但是由于信用社大多地處農村,許多類中間業務并不適合農村的實際,所以信用社開辦的中間業務種類偏少。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消費者擁有的基本保障明顯不足,并且我國保險的普及率還非常低,客戶急需的養老保險、健康保險、財產保險等產品所占比重較低,尤其是在農村,保險業務始終沒有普及到普通居民當中,這就為信用社在保險領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機。
一、銀行保險的現狀
銀行保險一般指保險公司利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網絡和客戶資源銷售保險產品。由于銀保合作可以通過資源共享提高經營效率、實現“雙贏”,銀行保險在海外得到了迅速發展,以國外銀行為例:20xx年,歐洲保險傭金占銀行總利潤的比例高達10%,20xx年這一比例將達到15%,500家大銀行中接近一半擁有專門從事保險業務的附屬機構。
20xx年我國保險業保費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1137.3億元,同比增長13.8%,其中銀行代理保險實現保費收入3038.99億元,占全國總保費收入的27.29%。對于銀行來說,積極發展銀保業務不僅可以豐富銀行的服務內容,拓展銀行業務,降低銀行對利差收入的依賴性,而且可以利用保險公司的客戶,深挖保險公司擁有資源的潛力,實現資源共享;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利用銀行龐大的營業網絡銷售保險產品,不僅可以降低保險公司的營銷成本,而且可以借助銀行良好的信譽和客戶資源拓展市場。
二、農村信用社保險業務發展的現狀
在我國的大多數農村信用社,保險業務收入只占各項收入的極小份額,以廊坊市某聯社為例,20xx年營業收入26265萬元,其中中間業務收入351萬元、占比1.34%,代理保險業務收入18萬元、占比0.07%;20xx年營業收入27553萬元,其中中間業務收入566萬元、占比2.05%,代理保險業務收入95萬元、占比0.34%。雖然這個聯社的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427.78%,但是在整個營業收入中占比依然不足1%,處于一個可以忽略的地位。
目前信用社和保險公司的合作還停留在淺層次的協議代理階段,合作方式主要有兩個方面:(1)信用社代理銷售儲蓄分紅型或投資連結型的保險產品;(2)保險公司為信用社的信貸業務提供配套保險服務,即提供抵押品保險和借款人的人身意外傷害險等。
而且現在信用社與保險公司之間的合作方式普遍采用的是“多對多”的模式,即每家信用社都與各家保險公司合作。然而從長遠來看,這種“多對多”的模式是一種很不穩固的合作模式,因為雙方都要為自己的利益考量: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保險公司不愿意進行長期投入,比如對信用社人員的培訓和對信用社代理保險業務進行宣傳,因為他們的投入有可能只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從信用社的角度來看,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對保險公司的企業文化、經營狀況、長期戰略等進行深入了解,只要比比保險公司開出的條件就行了。這種“多對多”的合作模式很容易誘使保險公司在保險費率及手續費提成上形成惡性競爭,而信用社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收益和更換保險公司的過程中必然會影響保險公司理賠意愿和服務水平,很容易損害客戶的利益,同時也降低了信用社的公信力和一致性,最終形成了信用社保險產品品種單一,各保險公司服務趨同。
【中國農村信用社開展保險業務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中國農村信用社關于開展保險業務的調研報告11-16
開展特色教育調研報告11-01
關于社會開展禁煙調研報告01-05
市開展林業產業調研報告01-08
開展下基層活動調研報告10-14
關于開展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07-21
學校開展創先爭優調研報告10-17
學校體育開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6-18
開展四風問題調研報告范文01-16
開展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的調研報告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