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禮記讀后感300字

    時間:2020-10-20 10:40:40 讀后感300字 我要投稿

    初中生禮記讀后感300字

      初中生禮記讀后感300字一

      《禮記》是一部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狀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在歷史上的地位僅次于《論語》,比肩于《孟子》,又遠超于《荀子》。這部書可謂是包羅萬象,它以禮樂為核心,所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禮記》在唐代就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則被列入‘十三經”之中,為士者必讀之書,由此可見《禮記》這部書的重要價值。《禮記》與《儀禮》《周禮》合稱為“三禮”,對中國文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各個時代的人都從中尋找思想資源。

    初中生禮記讀后感300字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我反復吟讀著這段文字,深深地被文字中所蘊含的那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選舉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人們之間講究信用,和睦相處。所以人們不只把自己的親人當親人,不只把自己的兒女當做兒女,這樣使老年人能夠安享天年,使壯年人有貢獻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無偶、年幼無父、年老無子和殘廢的人都能得到供養,這樣的社會就叫做大同世界。”孫中山先生就曾提出“天下為公”的思想,主張為了老百姓,建立一個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共和社會。這段文字,并不會因年長日久而失去光澤,至今讀來,它仍發出道道金光照亮了我們每個人的內心,表達了我們每個人對對美滿、公正的大同社會的強烈向往。

      翻開我的筆記本,本子上摘錄的第一句話便是《禮記》這部書中的一段文字:“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這句話的原意是:“要廣博地學習,對學問要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我經常將《禮記》中的這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并時常用這句話教導與勉勵我的孩子和我身邊的年青朋友。“博學之”即講學習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欲望也將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并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審問”為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后還要透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明辯”為第四階段。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良莠不分。“篤行”是為學的最后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

      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這句話時常提醒我在工作中注重學習,不僅僅要精通業務知識,還要廣泛學習其它方面的優秀書籍,不斷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做一個“一專多能”的人,此外在平時還要多與身邊的'同事朋友溝通交流,學習他們先進的工作方法,對于工作生活中的難題要多向有經驗的老同志請教。此外,光學習理論和書本知識還不夠,還得多實踐、多鍛煉,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初中生禮記讀后感300字二

      我最喜歡的是《禮記》,它時時刻刻的都在提醒著我做一個正直的人,要學會去從別人的角度去想,發現錯誤就要去改。這本書,還告訴我很多的做人道理。

      例如:‘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意思:知識淵博,記憶力強,仍然很謙虛,做了很多對人有益的事,仍然不懈怠,這樣才稱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我的理解:有的人雖然知識不是很淵博,但是他很用功,也很謙虛,而且,做了很多好事,我認為這樣的人也能稱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

      ‘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意思:克服自身的錯誤就應靠自己的主觀努力,不必要求別人,這樣再有缺點錯誤,就沒有什么可埋怨的了。我的理解: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自身也有錯誤,只要靠自己的努力,不需要強求別人,就算沒有改過來,這樣的錯誤,也不會有什么抱怨的。

      ‘好學近乎知,知恥近乎勇。’意思:喜歡學習的人,離聰明就很近了,明白恥辱的人,離勇敢就不遠了。我的理解:只有喜歡學習,明白恥辱;那么他就會很聰明,很勇敢了。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都離不開書,因為我們能從書中得到很多的做人道理,這些道理只有自己去感悟,才能說真正的理解了。

      初中生禮記讀后感300字三

      偶讀《禮記》遇到了下面這樣一段話,很值得慢慢體會。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古代的教育,沒有德智體美勞,卻有仁義禮智信。沒有說讓學生畢業后成才,做一番大事業,只是要求學生能夠人格健全,學識通達,能夠成為榜樣。成為榜樣后,他人自然能夠信服,也即是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

      反觀我們此刻的教育,基本上是為了分數、證書、學位,然后再作為出人頭地的工具加以利用。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很敬業,但不得不提出疑問,我們樂群嗎

      如今的高校,老師給學生打分打的試卷的分,學生給老師績效分。對于這一點我十分反感,并不是因為學生給我的分數低,而是對于這種事情很不能理解。某些人為了討好學生,甚至放下了師者的尊嚴,對學生容忍放縱,奴顏婢膝。還有,有些學生因為考不好,甚至在網上罵老師,嗚呼哀哉,今日之‘博習親師’也。

      論學取友,我們能夠理解為有論學的潛力和擇友的原則。但我更愿意把這四個字曲解為以文會友。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沒有知音。而最易成為知音的,則是同學和同行。期望難忘同學情,同行非冤家。把酒言歡、坐而論道比刀光劍影要幸福的多。能做到上面三點,就可達小成,其實并不難。

      大成叫做知類通達,強力而不反。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原因很多。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要擁有獨立的思想和誠實的決定。這樣說可能太大眾化了,很多人不會覺得這一點有多么重要。舉個我經常給人下套的例子吧。

      我經常這樣問別人:你認為八股文好不好

      上面的例中的答者就是沒有獨立思想的人。對一個事物做價值決定時,務必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上,否則一切都是人云亦云,毫無主見。大成無上限,獨立思想,誠實做人,而已。

    【初中生禮記讀后感300字】相關文章:

    《禮記》名句賞析08-30

    《禮記》名言警句08-25

    《禮記》名言警句12-16

    《禮記》中的智慧08-30

    怎樣讀經典《禮記》08-30

    《禮記·射義》賞析08-26

    禮記名言語句08-13

    《禮記》中的名言釋義08-25

    出自禮記的名言警句11-30

    《禮記》中的傳世金句08-30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久久久 | 在线观看片免费观看不卡 |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 亚洲成A人片在线V观看 |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 日本在线三级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