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好書的讀后感

    時間:2022-07-13 08:38:02 讀后感400字 我要投稿

    讀一本好書的讀后感400字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一本好書的讀后感4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一本好書的讀后感400字

      讀一本好書的讀后感1

      我們的童年是無憂無慮、快樂的,而在高爾基寫的《童年》中,他的童年是在仇恨、悲慘、凄涼中渡過的。

      在這本書中讓我印象猶其深刻的是第4、5,6章。在這三章里主要寫了:外祖母對上帝禱告,給我講童話;舅舅在喝醉后在外祖父家放火,后來外祖母在火災中指揮,滅火后自己受了傷但還給舅媽接生,但舅媽也因難產而死。

      后來外祖母給“我”講了自己的苦難身世她早年喪父是一個孤兒,跟著母親沿街乞討,后來憑著自己的聰明能干而自立。外祖父教“我”識字,給我講述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哲理,對“我”的好奇心有問必答,道理講得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米哈依爾大舅因爭奪家產帶領流氓攻打外祖父家,事情揭發了大舅的判逆,兇惡。反映了當時社會家庭的矛盾,善良的外祖母因勸架被打傷了,造成骨折。

      在這三章中描寫了外祖母對人善良,忠厚,對丈夫容忍,體諒,聰明能干的性格特點,寫了外祖父偏心,暴力,粗魯但殘存善良的性格特點,還寫了米哈伊爾大舅自私自利,兇殘的性格特點。

      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應該感到幸福知足,要熱愛生活!

      讀一本好書的讀后感2

      今天閑得無聊,我便首奪《童年》,津津有味地看了一起。《童年》是一部以作者高爾基自身童年經歷為素材的一部小說。小說的大概內容是:小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喪父后,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回外祖父家。外祖父家是一個瀕臨破產的染布坊。

      期間,阿廖沙獲得外祖母的疼愛、關愛,受到外祖母典雅童話故事的熏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為爭奪戰家產爭執、打人。與阿廖沙關系甚好的“小茨岡”伊凡也在一次搬到十字架的時候,由于兩個舅舅的貪婪而被燒死了。這種現實生活中的賢與惡、愛與恨已經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給了深刻的印象。十一歲時,阿廖沙的母親去世,外祖父也斬了產,阿廖沙無法之后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便踏上社會,獨立國家經商。

      書中重現了19世紀70年代俄國人民生活的社會環境。看完了《童年》,我可不的感慨:高爾基生活的痛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可是他還是熬過來了,而且出了最出色的無產階級作家。《童年》這本書讓我受到了相當大的靈感,它教育我們在困難的環境中不屈不撓,堅決理想。

      讀一本好書的讀后感3

      在課堂上和同學一起分享《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這讓我和同學為魯濱遜這一個偉大的充滿了崇敬之情。

      故事的主人公是魯濱遜永不疲倦、勇于探索、勇于創新!有一次,他出海闖天下,可偏偏不幸的遇上了海難,最后還是存活下來,但是漂流到了一個孤島上。但魯濱遜沒有坐嘆命運的不幸。他充滿信心,靠聰明的大腦、勤勞的雙手修建了住所、種植糧食、馴養家畜、制造工具,打了許多野獸,他把野獸的皮剝下來,縫成了衣服。又過了幾年,他把荒島改造成了自己另一個美好的家園。魯濱遜在這兒生活了二十八年,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離開荒島。我覺得魯濱遜是一個成功的人,是我們的好榜樣。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生活困窘的人。有一個山區里的孩子,從小家境貧寒,沒有好房子住,沒有好飯菜吃,但是他沒有抱怨,也沒有向命運低頭,他刻苦學習,終于考試了理想的中學、大學,最后成才。而我們呢?住的是樓房,穿的是好衣服,吃的是豐盛的飯菜,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我懂得了: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能向命運低頭,要像魯濱遜那樣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要去克服。

      讀一本好書的讀后感4

      很有幸讀到了這本書,《不亂》這本書是我第一本讀到的關于管理方面的書。在之前去餐廳吃飯的時候,我認為,餐廳就是花錢去吃飯的地方,從無考慮過其他。

      讀了這本書我發現,餐廳也是企業,也有不同的職位,也有規則去遵守,也有自己的服務態度。如果當餐廳的老板的話,服務員在服務客人時一定要讓他們先吃飽飯。服務人員能夠服務到什么程度取決于自己對于服務的理解和認知。所以要想讓服務員服務好顧客,首先要讓服務員體會到什么是優質服務。還有,有的餐廳上菜速度快,這可能要歸功于企業分工明確。有的餐廳上菜速度慢,這可能就是企業內部分工混亂,從而使顧客產生不滿。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作為企業的領導,一定要懂一些管理的知識。不論做什么職業,都要充分做好知識儲備,才能在不確定時期,真正保持不亂。這本書通俗易懂,語言文字平和自然,一點都不晦澀,似乎就像是知識全解一樣,是對人有真正導向作用的一本書。還了解了很多與管理有關的人物,事跡。很推薦讀。附贈極簡管理史譜系,作者非常有心。

      讀一本好書的讀后感5

      唐代大詩人張籍曾寫過一首流傳千古的《秋思》,其中所流露出的對家鄉親人的濃濃思念之情不知打動了多少人。每當讀到這首詩,我總是會不由得想起我的舅太公。

      舅太公是我太婆唯一的親弟弟,定居在臺灣,年事已高,我并沒有見過他。聽媽媽說,舅太公年輕的時候被國民黨反動派抓壯丁,強迫去當兵,一走就是幾十年沒有音訊,家里人都以為他早已經死了,太婆也不知為他哭過多少次。后來收到他的輾轉來信,才知道他隨戰敗的國民黨軍隊去了臺灣。在臺灣生活的日子里,舅太公無時無刻不想回到故鄉和親人團聚。可當時海峽兩岸還沒有通航,他只能苦苦壓抑自己的思鄉之情。后來,兩岸關系緩和,舅太公不顧自己多病的身體和兒子的勸阻,孤身一人返回故鄉。他滿心盼望著能和自己的姐姐再續親情,可迎接他的'卻是一座冰冷的墳墓,當年的分別已成為永別!在墳前,舅太公像孩子一樣哭得撕心裂肺,媽媽他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在古代,人們與親人的分離大多是因為交通不便;而在現代,骨肉同胞的割舍卻是由人為造成的。難怪臺灣詩人余光中曾發出這樣的感嘆:“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同為炎黃子孫,我們衷心盼望團聚那天的到來!

      讀一本好書的讀后感6

      學了《生命》這一課后,我體會到了生命的價值,學會了怎樣利用生命。這篇文章主要舉了絕境求生的飛蛾,茁壯成長的小瓜苗和沉穩的心跳這3個例子,更加突出讓我們要熱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這3個特點。在這3個例子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茁壯成長的小瓜苗這個例子,在那沒有泥土,沒有陽光的磚縫中居然還能成長,那需要多么頑強的意志呀!僅僅它只活了幾天。

      記得奶奶得冠心病時,她并不憂郁,而是非常樂觀。每天早晨,她照常早起做操,中午,她做了一盤盤香噴噴的菜給我吃;晚飯過后,她又堅持去體育場散步,過了一小時多后才回來。即使病好了以后,也堅持每天都做,而且早上做了操后沒事兒還約幾個婆婆出去逛逛街,買買菜。漸漸地,奶奶的身體越來越好,我十分高興。如果大家遇到什么事都像奶奶一樣樂觀,那該多好呀!現在,奶奶身體越來越好,越來越硬朗,天天這兒去鍛煉,那兒去鍛練,那次還去體育場走了幾個小時的步。

      以后,我也要像奶奶一樣熱愛生活。現在呢,我就要好好讀書,長大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讀一本好書的讀后感7

      二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卻“不墜凌云之志”,以血作墨,以心靈為紙,完成了堪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歷史巨作,這就是司馬遷的《史記》。

      我初讀《史記》就因為它與其他史傳不同。作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的《史記》,它記載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約二千多年的歷史。整部《史記》分表十篇,本紀十二,書八篇,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共130篇。縱觀《史記》洋洋灑灑五十三萬言,對人物刻畫,場景描寫,事件的記述,司馬遷都顯示出高超,多樣的文學技藝。《史記》不愧為二十四史之首。

      還記得《史記》中的項羽嗎?英雄氣概的他讓多少人羨慕!從小就學習兵法的他為的就是長大后有所作為。項羽隨叔父南征北戰,既有破釜沉舟的豪氣,也有霸王別姬的柔情,是他的那份心高氣傲的心成就了他,同時也摧毀了他。他心里的苦也許只有他的馬才明白。項羽的勇氣我們應該學習,但項羽傲氣應該正確看待,不可盲目學習。盡管項羽戎馬一生,人生經歷了大起大落但也應該正確看待失敗。項羽烏江自刎的做法我并不贊同。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正確對待失敗也是人生的必修課程——我讀到勇氣,領悟了失敗。

    【讀一本好書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一本好書征文12-06

    讀一本好書的征文10-22

    讀一本好書300字讀后感11-07

    讀一本好書讀后感400字11-12

    讀一本好書的讀后感1500字10-31

    讀一本好書調研報告11-26

    暑假讀一本好書的征文04-26

    寒假讀一本好書征文10-22

    寒假讀一本好書的征文10-21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视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色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一本大道不卡视频 | 亚洲成a人片在线高速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 日本午夜精品久久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