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時間:2025-03-07 11:40:14 銀鳳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范文(通用17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背包十年讀書筆記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范文(通用17篇)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1

      讀完了小鵬的《背包十年》,頗受背包客們推崇的一本書,幾乎在同時看見了某人的一條微博,突然感觸良多,很想寫點兒什么,然而,卻一向太懶,直到拖到今日午時,沒什么心思干活兒,才想起寫下來。

      讀這本書,流連于世界各地的美景自然少不了,但它最不一樣于普通游記的一點,便是那份對夢想的執著。以往為了旅行打打工,攢了一點兒錢就辭職上路,也曾露宿街頭,最終最終實現了成為職業旅行者的夢想。此刻有人羨慕嫉妒恨,甚至批判他的奢華享樂,卻看不到他十年來經歷的艱辛。

      夢想,是一個完美的東西,然而,有多少人能夠這樣的堅持夢想,不甘平凡呢?實現夢想的代價,又是多少人能夠支付的呢?我們生活在現實社會中,難免有太多的牽絆,許許多多的人都流于平凡,可是是社會潮流中不起眼的一粒沙子。然而,我卻突然覺得,沒有夢想甘于平凡的人并不必須就是可悲,真正可悲的,卻是那些將夢想掛在嘴邊,卻將夢想活成了空想的人。

      引用作者的.一句話:“任何事堅持了10年,那本身就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而生活本身,何嘗不是一個值得堅持和經營的夢想?偉大的人畢竟是少數,但平凡的人卻有千奇百怪不一樣的生活,歸根結底,可是是一種態度。有人認為生活只是底層的必須品,需要的時候自然會有,總認為自我應當再干出點兒什么別的,才對得起來世上走一遭,直到累了困了想要“妥協”,終會發現生活已經高昂起他的頭,幸福不是想象中那么唾手可得。

      能夠堅持夢想,締造不凡的人,固然令人欽佩不已。但懂得珍惜平凡,經營生活的人,同樣會發現生活帶來的豐厚回報。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2

      今天早上剛剛看完小鵬的《背包十年》感覺這本書非常不錯,寫出了很多旅行者的心聲以及旅途中的各種情況。

      我自己是個很喜歡旅游的人,但是發現自己對旅游者兩個字并未理解的那么深刻,以前喜歡旅游就是為了多看一些景點,多拍些照片留作紀念,而且總是喜歡成群結隊的人去玩,一個人就總是感覺孤單,甚至是無助,所以不喜歡一個人的旅行,尤其是在去了北京之后,感覺一個人旅行很沒意思,因為孤獨。但是看完這本書過后,得到了一個啟示,旅途中不可能是全程有人陪伴,那樣也不會自由,有時一個人沿著街道滿滿走,看看路邊的.行人未嘗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而且一個人拍照更自由,旅途是熱鬧的,也是孤單的,熱鬧是一群人的孤單,孤單時一個人的熱鬧。

      其次我決定改變今后旅游的重點,旅游并不是以觀看多少景點為目的,而是去了解歷史文化習俗生活等等,而這些東西只有去當地仔細觀察,切身體會才能有收獲的,我決定以后出去旅行的話會多走路,少坐公交,第一低碳,第二走路能看到很多別樣風景,這一點在北京的長安街深有體會。還要多了解城市的歷史文化背景,增長自己的知識。

      還有旅途中會受到各種各樣人的幫助,以及去幫助別人,書里面的一句話很經典love is circle互助是一種良好的品德,在旅途中互助更加的體現出了人性之美,這也是旅途中讓人高興開心的事情。

      最后我決定以后只要有旅游計劃一定仔細的寫自己的游記,文筆隨不好,但是可以記錄下來一些東西可以讓自己回憶而且給其它驢友提供參考,這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3

      我覺得人長大了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隨心所欲的買書,每當想到這個世界有讀不完的好書,就覺得生命充滿美好。

      記得上高中時,校門口有個書店,總是進去轉了又轉,要攢蠻久的錢才能買本心儀的書。高中畢業,兜里有個幾十塊錢,在書店里看上一套三毛散文合集和魯迅全集,錢只夠買一套書的,糾結啊糾結,最后把三毛抱回了家。現在回頭看時,我隱隱覺得那時選擇哪套書,可能影響的是我關于人生的看法和態度。

      大學時,攢一個學期的錢,然后在考完試以后,騎車到城市的各個書店去買書,實在是人生樂事……,有好友同去,她主要的工作是……攔著我點兒,不然所有的錢錢都變成書了。

      現在再回頭去看當年買的書,從名家散文集到林清玄的菩提散文系列,其中很多是盜版書,書的印刷質量實在不怎么樣,紙張又很粗糙,幸好字是不錯的,排版也還好。回想起來,都是捧著書本,滿心歡喜的日子……可能收藏也是這么回事吧,回頭看去,才能看出當年的眼光不咋樣

      回想我最近一年的`書單,實用性的書占了很多,從《餐巾紙的背面》到《excel圖表之道》,從《時間的玫瑰》到《笑著離開惠普》,《拆掉思維力的墻》、《把時間當做朋友》。最近讀的是稻盛和夫和大前研一的書。當然這些也都是非常好的書,只是我突然發現,他們都太有用了,關于勵志、關于職場,關于技巧……

      于是當我看這本《背包十年》,驀地……很感動……

      我們都想要去旅行,看這世間的繁華,看這塵世的美麗,看造物的神奇,看歷史的足跡……可是,我們說,沒有時間啊,不夠錢啊,工作很多啊……,有這么一個人,他也有我們這份掙扎,但是他聽從了心底的那份召喚,背包上路……,這一走,就是十年……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4

      最近,我看了《背包十年》這本書,讓我有很多的感觸和感悟。

      《背包十年》講述了小鵬畢業后,從20xx年開始了自己的背包客生活,十年間他走過了世界各地,每到一處,他用自己獨到的眼光觀察生活,用筆和鏡頭記錄自己的見聞和所想,從一名普通的常常囊中羞澀的旅行者,成為一名自助的職業旅行人。他沒有沾沾自喜,而是越走越真。讀者跟隨他走過光怪陸離的世界,尋找著體現真善美的景物、建筑和人,體驗著他不同尋常的生活方式。“世俗的眼光不重要,自己內心的`聲音才重要”,“人應該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他在隨處感悟著世界和人生。

      看完《背包十年》,合起書本,努力回憶書中的片段。在意大利比薩露宿街頭,與斜塔共度一夜;在印度機場被脫g檢查,遇到你好先生、司機先生和奶茶先生;在西藏遇到嚴重的高原反應,差點一睡不醒;在加拿大的鬼屋旅館過夜;在布拉格的一座橋上走了九遍,發現景色都不一樣;在圣托尼里一個人看日落;到加爾各答和四川做義工;在撒哈拉沙漠看美麗星空……每想到一個,畫面就在腦海里播放著。

      當我合上《背包十年》,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追隨自己的夢想,因為我們還年輕,我們有激情,我們不甘平庸,我們應該追隨自己的內心,實現自己的夢想。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5

      我是個愛旅游的人,看完《背包十年》,沉迷其中的文字和拍攝的圖片。

      書中的內容是寫作者十年里到過的地方,每個地方遇到故事,包括自己經歷的,他或她遇到的,或者是那個地方里著名的他或她過去發生的,一切都是作者的題材。每個標題都充滿誘惑,每段故事的開頭都給你往下看的動力。每個故事篇幅不長,就一兩頁,但都具有代表性,結尾都帶點作者的感悟。

      16張彩照里其中有兩張看來很普通的照片,一張是今年去過的吳哥窟里有名的高棉微笑,圖片照的只是那寬厚的嘴唇,下面寫著“我明白信仰是一種嘴角上揚的人生態度……”,對于作者來說,旅行就是他的信仰。另一張是一對情侶抬頭仰望著被晚霞染成淡紫色的天空和大海,下面寫著“羨慕他們可以一起笑看風輕云淡”,旅行時要能做到真正的拋開所有,享受自由,的確令人向往。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很多觀點我都很認同的。

      “旅行者的`認真不在于記錄枯燥無聊的數字和年代,而在于相識相知的那份感動。” 旅行無法復制,旅行除了游覽風光,品味美食,了解文化歷史外,在旅行前收集資料、計劃路線、安排行程和旅行后整理照片、寫游記都是旅行中值得享受的過程。

      旅行給我們留下的除了經歷,應該就是難忘的回憶吧,記住每一處迷人的風景,記住每一個幫助過你的人,記住每一張靦腆的笑臉。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們我們希望他們保持純真,雖然我們可能給不到他們什么,但我們會永遠記住他們付出過的笑容。

      記得有位攝影家說過,真正的旅行,不要帶相機,把眼睛帶上就好啦,把一切記在腦海里,永不磨滅。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6

      沒有牽掛,背起行囊,流浪吧,流浪吧。

      其實最開始這不是我想找的書,可是偶然之間看見了它——《背包十年》,由于我一向想去旅行,所以就買下了它。還有一點吸引我的就是那句人應當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一個人真的背起行囊行走天下其實是很需要勇氣的。踏上了這條路,就會明白意外隨時都會發生。

      融入當地才是真正的旅行。我對這句話深有感觸,那年我去北京的時候就感受到了這一點,我剛到北京這個城市的時候覺得我與周圍的一切都格格不入,我就像是一個闖入這個地方的入侵者,北京這個大城市讓我感到陌生和害怕,看著周圍高大的建筑物,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之后在北京呆了幾天我深刻的`體會到,如果你想了解一個城市,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留在那里,融入它。旅行,也是如此。如果你有這充足的時間,不妨在當地找一份工作,用兩三個月的時間去好好感受它。

      還有一句話讓我記憶很深,雙腳放在地獄,眼睛擱在天堂。即使你身處地獄,你的夢想也要留在天堂。地獄的歷練會讓你離天堂更進一步。在地獄和天堂之間,其實距離很短,可是也很長。

      我很羨慕作者,他能背起背包一路就這么走,感受各地的文化,生活,欣賞著各地的美景。其實,我又何嘗不想。我期望,有一天,我也能背起行囊,就這樣一路走下去。不為別的,只為了尋找自我生命中的色彩。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7

      說起看書,其實之前看到有好的書也會買,只是很少,但是買了卻又總是擱置了。其實多看看好書對我們自身也是很好的修行,重新把書看起來,那么就先從感興趣的書看起吧。

      因為喜歡旅行,所以中國職業旅行第一人小鵬的這本《背包十年》對我來說是每次不敢邁出第一步的激勵,也能看到他在旅行中的成長經歷。

      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關于旅行的書,不如說是一本關于勇氣、自由、堅持和夢想的書。

      “我從三毛,格瓦拉,凱魯雅克、路人們那兒獲得了夢想和鼓勵,我想告訴那些走在我后面的年輕人,人生不只是房子車子,應該還有另外一種可能。

      自由與夢想,雖然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堅持,就不是空中樓閣,我希望自己能夠作為一種介質,將旅行夢想傳遞下去。你未必要成為職業旅行者,但只要還有夢想,肯為此堅持努力,就一定會在自己的天空中看到彩虹。”

      ——小鵬

      這是小鵬從別人那得到的感悟和對旅行的感悟。

      “在媽媽心中一定有一張世界地圖。那地圖上沒有國家,沒有城市,只有我走過的每一步路。我也知道,我的每一步都踏著她的擔心。”兒行千里母擔憂,然而正是這種自由的流浪,才讓我們懂得了故鄉。出發也就是為了回家,我們和家、家人的關系也就像風箏與線的關系。

      “對我來說,簡單與自由同義。大多數人,一直在做加法,積累了很多,想要放下時,發現自己變成了溫水中的青蛙,想跳已經沒有力氣。而我因為沒有負擔,才能越飛越高,越走越遠。”我也喜歡簡單,大家都喜歡簡單,只是現實的社會會無形的給大家越來越多的東西,這個時候我們也只能自己排減,盡量保持簡單的心。

      “旅行者和街頭藝人之間有著相通的本質。街頭藝人粉墨登場,對他們來說,處處是舞臺。而旅行者雖然素面朝天,可在我看來,處處都是人生。”是的,無論我們以怎樣的姿態和方式過著怎樣的生活,那些點點滴滴都是我們的人生。

      “我喜歡和有天賦的人一起旅行,那是在路途之外,另一個多彩多姿的世界。”不同的人感知世界和實物的感受與態度都是不盡相同的,也許在同一個地方、同一件事上,不同的同伴會給你不同的.感受的結果,而這種未知的、不確定的感覺也是很奇妙的。

      “相同的地方,相同的人,相同的事情,但是對不同人施加的影響截然不同。這是別人的旅行無法被復制的原因,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我們每個人在旅行中的路線玩耍方式是可以復制的,但是我們的感受卻是完全不同的。

      “真正的奢華并不僅是指硬件設施的品牌與造價,更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服務態度。后者雖然看不見,卻能讓人感受得到。”

      “所謂堅強,不是在災難面前不哭,而是要笑著面對以后。”

      “無論是否有信仰,只要能夠日日自持,控制欲望,善良而不貪婪,怎樣將都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還有很多很多讓我有所感悟的句子、段子。旅行是修行是感悟,讀書也一樣。

      把最后這句送給自己,也分享給您和所有人 ,

      “To dream,為了在年華老去的時候不鄙視自己。”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8

      很早之前就看過小鵬這本書了,那時我每天的課業任務很緊,口袋里沒有錢,旅行對于我來講,更多發生在未來,還有想象中。

      昨天在圖書館閑逛,再次遇到《背包十年》,我覺得有緣分的東西在里面,于是挑一個靠窗戶的位置,用大半天時間,又認真讀了一遍。

      “人應該趁著年輕去流浪”,這是封面上的一句話,我很喜歡,于是用作今天文章的'標題。

      小鵬說:“如果青春是一首壯闊詩篇,我用了整整十年光陰讓這首詩中的每個字都筆觸飽滿。”

      這其中有不后悔的意思,有驕傲的意思,有腳踏實地,也有豪情萬丈。我認真地走過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個時刻,我都注入了自己的熱情。

      這是一種活法,形式不重要,更多的在于活著的人的狀態,他們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對待光陰,如何考慮自己生活的獨特性,如何認真面對自己的一生摯愛。

      也是一種修行,很多人看到了他走過的路,我只在乎他慢慢成長的心。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這樣的人很少,我佩服他。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9

      我只是一直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孩子,身邊的都是一些裝成大人的小孩。可是會不會有一天大家都長大了,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小朋友在長安街上無盡地奔跑??

      背包十年記述的是小鵬將愛好轉變為職業的十年,是堅持的十年,他這樣的經歷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這本書遠不是普通的游記,沒有華麗的詞藻,優美的語言,更多的是小鵬的旅游編年體,一本在旅游中成長的個人成長史

      一直覺得旅行是件很私人的事,即使將經歷化作文字記錄下來也難以讓人知曉當下的心境,小鵬沒有用過多的筆觸描寫旅游地的.風景,每個短篇過后會有自己簡短的語言對這段經歷進行概括。

      在《西貢看到上海的影子》一章讓我聯想到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尋找熟悉的身影,神似的臉龐,喧囂的城市……我常常在旅行中做這樣的事,香港燈火通明的夜晚想起江蘇鬧熱的街區,在萍鄉布滿星星的夜晚聽著露天KTV想起外婆家的夏夜,伸手就能摸到的夜空,帶著燥熱的暖風撲到臉上,懶洋洋的就這么睡去。當熟悉的身影在眼前浮現時,就好像火車經過暗長的山洞,見到黎明,欣喜歡愉

      大抵是男孩子不善表達細膩的情感,《背包十年》沒有更詳細地描寫內心的感受,即使是深夜街頭露宿、裸體搜身、西藏缺氧,小鵬寫來都是淡定、安然的語氣。當然書中也隱約可見他的浪漫的情懷“每次想起你的時候,我都會拍下一張天空的照片,因為我們頭頂的天空已經被思念連成一片。”特別矯情而又孤獨,但又那樣深情……

      如果想不到做什么的話,去旅行吧,把趣事補齊,隨心而為,人在途中,有些真愛,亦有真痛。

      “每個人對旅行的定義都不同,每個人旅行的目的也不一樣。本書作者小鵬,想在年輕時走遍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角落,于是他選擇了流浪,冷暖自知。“特別矯情而又孤獨”的他,真情流露。小土奇姑娘對流浪憧憬卻不艷羨,腳步無法到達的地方,讓心靈在書中去探尋。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10

      讀《背包十年――我的職業是旅行》,即興在書頁空白處記下隨感――兩層含義,隨性地記錄,隨便的感想。愈記愈多,竟然可以充數一篇了。

      對這書名先要較較真。除了在旅行社謀職,或因公務私務的政界商界人士,誰會把旅行當作一份工作,一門職業去看待呢?

      我還是堅持我的看法,譬如我的職業是廣告,旅行是業余愛好。也不會把它當作副業,摟草打兔子,企圖賺點外快什么的。某種意義上說,旅行需要付出很多辛勞,投入的是金錢,產出的是知識,愉悅的知識,夫復何求?假如顛倒過來,業余時間用于工作謀生,“工作時間”用來旅行,那真應了那句廣告語“不走尋常路”,非徐霞客者,無第二人。

      陽朔西街,最多時九千多洋人在此定居,他們大多是旅行者,來到異域的這個中國西南小鎮,發覺不錯,就住下了。他們在這里,尋找不同的生活,散漫而孤獨,不認識任何人,卻認識自己,這才叫大隱隱于市。

      日出,不及日落來得壯美,尤其是現代,工業化的自然環境中。日出,云霧繚繞,天地混沌,刻意起早,常常失望,看一粒蛋黃而已;要看磅礴萬千的太陽,日落時的機會更多。邂逅落日,天是那樣的澄澈明凈,心滿意足。尼泊爾博卡拉看日出,太期待,反而意興闌珊;在吳哥,兩次邂逅落日,不期而遇,心中升騰起莫名的感動,美得無話可說。

      我曾有過露宿街頭的經歷嗎?回想一下,有過那么幾次。插隊時露宿在糧站的水泥平臺上,數星星,看起來浪漫,實際很無奈。一次與友去蘇州玩,夜晚,躺在火車站的候車大廳長椅上,被警察驅趕,轉移至車站廣場的花壇一隅,頭枕書包,捱至凌晨。凍醒,去公共廁所,用水擦把臉,頓時神清氣爽,等待天邊的第一抹曙色。露宿換來的視覺享受啊。任何事,都須付出代價。

      作者說,多走多看不算白活,嚴重同意。再加一句,得指標化。上周與表哥電話拜年。他說明年一定不做了,徹底退下,然后去旅行,指標是20個國家。我甚以為然。相約,地中海或加勒比游,乘游輪。此法好,合乎我輩年齡之旅游法。

      我倒真有這樣的想法――到阿爾卑斯山放羊。06年夏,從威尼斯到因斯布魯克途中,阿爾卑斯山麓那如茵綠草,分明是天鵝絨織成的地毯啊!剎那涌上心頭的沖動,簡直不可遏止,留下不走了,在這兒放牧!到冬季,大雪封山,就呆在木頭屋子里,圍爐取暖······童年看過的那部電影《海蒂》,就出現過這樣的場景,應該就在這一帶,或,離此地不到二三百公里的地方。

      如要說哪里更“像”歐洲?至少不是倫敦或巴黎。瑞士的洛伊克巴德小鎮,比倫敦巴黎更符合我對歐洲的定義。盡管我沒去過布魯日,但整體風貌應該相去不遠。這里的小街小巷,小情小調,這里的人們似乎也在過一種與世無爭的平靜生活。

      旅行中,你出于無奈――不一定是錢的問題――向素不相識的人伸手討要過東西嗎?我有過。討煙卷,討面包,討紅酒,等等。但不可憐兮兮地一味低眉求討,人是要有一點尊嚴的。

      長途飛行,難安眠,讀書報,聽音樂,打電玩,各人有各人消磨時間的辦法。倘若條件允許,看一部好電影,享受。記得在國泰航機內,從頭至尾完整地看完梅里爾斯特里普和伊斯特伍德主演的那部名片――《廊橋遺夢》。這部電影后來看過多遍,都及不上飛機里的那個版,小小的,音效還差,卻有味道。

      珍惜那種旅途中處處見到陌生臉的感覺。在啟德機場轉機,漫長的九小時,前所未有的無聊襲來,何以安之?沒書讀,只好讀臉,讀各種各樣的臉,讀臉上的表情,陌生,但有趣。陌生的臉,就是陌生的書,一本本翻開,閱讀,掩卷,然后胡思亂想。九小時不知不覺過去,該登機了。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互不相識,寧是有緣?

      出門在外,不怕孤獨,就怕無言。無言即無奈。智商減弱,能力低下,全為的是無法言語。語言的障礙很可怕,好似一堵厚厚的'高墻,難以攀越。雞同鴨講,沒法講到一處去,因為不是同類,尚可理解,而人與人是同類啊!假如我是上帝,我要下令,全世界的人必須說一種語言!

      應該說60歲已不再年輕,即便心的翅膀還想撲騰。到“70后”,還有10年,10年過后也許我就不走了,所以現在得抓緊,邁步,不要停。

      從前家中墻上掛著兩幅大地圖,一幅中國地圖,一幅世界地圖。我在地圖上丈量我的夢。中學各門功課,地理課成績最好。我二伯父就是個地理老師,或許受他影響?一次學校地理知識競賽,我獲第一名,第一名的獎品,是地圖。不是一幅掛圖,而是一本世界地圖集――我擁有的第一本地圖冊。

      家中究竟有多少地圖冊?大大小小,厚厚薄薄,各式開本的地圖冊,計有11本,不算少了。其中《中國史稿地圖冊》,最珍惜,是我的寶貝,決不外借。

      曾經寫過《出門十不怕》,豪言壯語,而今勇氣不再。年輕時,只想多跑跑,多看看,食宿行條件差點,可以將就。現在則是講究了,最好一人一間房,有熱水澡可洗,有可口的飯食,有便捷的交通。還要有空調,有電視,有網絡,要不跟世界就隔斷了。

      很感動的是,1937年7月12日,梁思成和林徽因牛車顛簸三天,去到五臺山,終于尋到唐代建造(行內稱唐構)的大佛光寺,欣喜若狂。但他們是與現實世界脫離的。5天前,剛剛爆發七七事變,他們壓根不知,回去的路也不通了。兵荒馬亂之際,有人會來關心一千幾百年前的斗拱螭首嗎?梁林了不起。不似吾儕,少了現代科技賜予的媒體,心不免慌慌。

      在崗位,假公濟私,跑過不少“碼頭”,經歷不少場面,那不叫旅游,也沒啥稀奇,因有那張印有單位抬頭的名片,否則,我什么都不是。

      現在旅游,沒有任何可供利用的“身份”資源,我就是一個背包客。說背包客,抬高自己了。圖舒服,怕吃苦,充其量一偽背包客。

      出外旅行,總要回來。倦鳥思歸,不需要理由。浪跡天涯,縱是徐霞客,他也不是終老家鄉的嘛。

      到一地,刻意找找迷路的感覺,怪刺激的。迷路后,臉上故作鎮靜,心實欠安,語言不通,無從問起,一個勁地朝前走,朝前走,探尋熟悉標識,盼著峰回路轉,似有那么點歷險的意思。一旦尋到目標,柳暗花明,又不滿足起來,希冀再來一次。最好每趟遠行都來一次。一次夠了,多了,吃不消。

      我把“不走尋常路”改為“不走準備路”。出門前,“準備”過于充分,就沒了樂趣。心血來潮,興之所至,撞見意外,反覺有趣。

      去遠游,光有決心是不夠的。還得見行動。多次與朋友約了一道去某個地方玩,最后,他們都打退堂鼓,還是我單槍匹馬一個人去了。時間長了,發覺一個人游,也有一個人游的好處,別的不說,至少去某個地方,決策過程,一分鐘就行了。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11

      在中午一點午睡休息醒后,如果還沒到二點,我就拿起《背包十年》看兩三篇,看完之后打開電腦寫一點體會,就是在這種狀態下看完此書的。

      超喜歡書文開頭小鵬的攝影作品,特別是那幅手持蓮花的女孩。如果小鵬把每到一個地方的圖片也放在書中就更好了,更能讓讀者了解當地的文化風情。只可惜往后他到的旅行地點都是以文字描述,缺少圖片有力的介紹。

      在我腦海中編輯評價作者有兩本印象最深:一本是梁子的《我的非洲部落》,編輯描述梁子時說:“在飯桌時她那粗言也常常令人捧腹”,很直率地說出了梁子真性格!另一本就是小鵬的`《背包十年》,小鵬那種大大咧咧的性格和對旅行那種執著的熱愛。

      閱讀這本游記,確實不是看攻略,而是看小鵬旅程行走的苦與樂。在書中小鵬分享了他十年來旅行中的一些事兒。包括:瑞士裸體搜身的不快、進藏時高反、印度奸商、在加爾各答做義工、克服心理時差的沈從文故鄉、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沙漠、高更筆下的大溪地女人、伊爾庫思科收獲的一份純真友誼…

      我在卓越、當當、豆瓣分別看了別人的評語,當然肯定是有煲和貶。有的說是文字內容介紹小,即便如此,但我卻能從中了解了不少知識,比如:

      1、在加爾各答仁愛之家做義工,以前也看過其它人寫過仁愛之家,這使我更加了解納蘭修女;

      2、梵高的畫令我震撼,但只是從這書中我才了解到梵高與高更的關系,也因為這樣我才更了解高更與他的大溪地女人;

      3、我第一次聽貝加爾湖這個名字是從眭澔平寫的《三毛的最后一封信》,而能夠讓我更進一步了解貝加爾湖有2500萬年的歷史,有1600米深卻是在此書中。

      所以,隨著小鵬的腳步,我的眼界開闊到世界各個角落。

      最后引用作者一句話結尾:人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去走走,只是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12

      這本書的寫法,有作者自己的節奏:自己的經歷,外加別人的故事。能看出他下了很多功夫,文字真誠,也查了很多資料,對自己的旅行經歷做了歷史延伸。

      一路走來,他在慢慢沉淀。

      由最初的一時興趣變成終身熱愛,想來,他熱血沸騰過,黯然淚下過,怦然心動過,也心灰意冷過,好在,他知道了旅行是他真正熱愛的事情,然后認真堅持下來了。

      現在很多人提到堅持,不自覺就認為這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是在下苦功。其實大凡主動去做,并且可以持續做的事情,一般是興趣所在。做的時候很開心,要是每天哭喪著臉,誰還愿意真正堅持呢?

      所以我最反感的就是跟風,炒股熱的時候,很多人賣房炒股;旅行熱的.時候,很多人辭職旅行;寫作熱了,全民寫作……那改天跳傘熱了,是不是一些人拿把傘就要從樓上跳了呢?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認清楚自己,比跟著別人瞎跑,有用多了。

      所以當我看到作者幾次辭職,后來又幾次踏上旅途時,我明白了他真正熱愛的,就是旅行。他不是體制內的人,不是可以穿著白襯衣朝九晚五的人,走在路上,心情舒暢,這才是他的真正狀態。

      好在這個時代給了我們多元選擇的機會,只要你真有才華,你就可以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小鵬做到了,用他的勇氣,堅實的腳步,不斷的摸索,慢慢做到了。

      不容易。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13

      今天在學校圖書館書展里面買了一本《背包十年》之前就對小鵬有所關注,當然是從《搭車去柏林》開始了解到了很多關于背包客的書籍,其中這本《背包十年》就是很出名的書籍。

      百度百科是這樣描述這本書的,為中國職業旅行第一人小鵬所著。本書分三個部分,用100個故事串聯起10年旅途。故事后會有點評,描述當時的心路歷程,并配有大量在旅途中拍攝的精美圖片。

      早上和中午初步看了看,其中印象深刻的是關于印度那些篇章的故事,還有我一直都關注的國內的旅游的故事,文字不復雜,有些值得回味的地方,喜歡小鵬這樣隨意而不雜亂的文字,時間為序的一個一個目的地的說,沒有過多的背景出發過程,更多的`是那些旅途中間的一切一切。

      然后我又在想如果若干年后我自己背包游過了很多地方后,我會怎么描述呢?我想我可以追尋更多更有趣的事情出來,還有可以更加的貼近關乎人生思考的東西。記得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就是很不錯的游記加思考的作品,可惜他是一群人還是開著車,和背包客那種自由自在的精髓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所以我想哪一天我獨自上路了,然后把每一個過程中遇到的事情還有對于這些細枝末節的思考所闡發的思考寫出來可讀性和深度性可以更好吧。

      關于背包客的書籍有不少很不錯,有很多關于攻略性質的,但是我想那些很實用的攻略性質的書籍總是需要不停地更新,因為每處景點的那些人和物都是在改變的,或許攻略中說的某個很好吃的餐館等你去的時候已經關門了,或許攻略中所說的某些奇景已經由于人為的或者天然的原因消失了,我更需要的是一本關于大學生或者說是關于年輕人有關夢想和自由的書籍。我們或許二十幾歲一無所有,但是我們有著走遍這個世界的雄心,那些值得結伴同行而之前都互不相識的同伴都是非常大的財富。

      就如同我自己的空間一樣一直都是在記載著生活中的某些細小的事情然后不斷的積累起來,到如今已經七年了,一百多篇了,可以出一本關于自己成長的書籍了。

      我想我小的時候也有夢想吧,也許是二十歲時間還沒有把你打磨的變的失去自己的個性,還有很多沒有實現的愿望可以去實現,依舊對世界有著美好的憧憬,而在背包客行走的這段經歷將會是我們人生態度轉變的開始。

      讀這本書,不僅僅是消磨時間,也有種之前對夢想一種的別樣的詮釋,或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候也能夠看著自己的手稿成為其他背包客的讀物,背包客可以不需要信仰,但是不能沒有夢想,因為有了夢想就有了我們出發的理由,有了夢想就有了這樣豐富多彩的世界,還有生活的美好。

      《背包十年》與其說是一本關于旅行的書,不如說是一本關于夢想的書,讓人找回自我,收獲夢想。于是我開始憧憬去西藏尋找神秘的拉姆拉錯湖,去南印度體驗當地人的熱情如火,去突尼斯嘗嘗嘴饞到能吃飽的面包蘸薩辣醬,去撒哈拉仰望星空,去湄公河淋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雨,去加拿大金斯頓陰氣森然的FrontenacClub旅館沾染一些鬼氣,去美國,記紐約百老匯看場地道的音樂劇,去法國小鎮吉維尼欣賞莫奈德花園,去捷克品味波西米亞生活,在骷髏教堂和蠟像館體驗好萊塢式的恐怖,在查理大橋上走九遍勾勒古堡、大橋、老城構成的布拉格,去柬埔寨的蓮花池塘看日出,去南非觀看貫穿天際的彩虹,當然更想遠離文明世界,去天堂島國大溪地感受“一座島嶼從海洋中涌現,花木迎著第一縷陽光發芽”。

      記憶猶新的是書的封面的句子,我的職業是旅行,人應該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14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旅行過。無論是山花還是水木頭,陽光明媚的一面,美麗的山脈,空蕩蕩的雨。

      小鵬的背包在長江南北各處流傳了十年。他毫無遺憾地追求著他背上的背包,但是背包已經卸下了。事實上,他和我們一樣平凡,被稱為利潤;事實上,我們和他一樣,早期有一波幻想。但我不像小鵬那么好。背包十年簡單地記錄了作者小鵬十年來在世界各地的經歷。也許每個人都有很好的基因去著名的山地旅游。閱讀旅游書籍總是讓人們有很多的血液。我想馬上加入作者去參加精神體驗的'旅程。看人一點東西。一切似乎都很完美,但它似乎已經結束了。記憶和期望是一個簡化和編輯現實的工具。它只選擇長膜中的美妙圖片。我們傾向于忘記生活中有很多我們期待的東西。例如,在你計劃去夏威夷之前,你頭腦中的場景是陽光明媚的海灘和海洋,但你忽略了在旅途中繁瑣的酒店食物的不滿。即使是由炎熱引起的易怒和不滿等。后者很容易掩蓋前者的喜悅。事實上,旅行的關鍵是改變你的心情。當你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你可以開始關注你通常不關心的事情,比如房子,形狀,材料,顏色,人,衣服,表情,花草,樹木等等。在熟悉的環境中,你看不到這些東西。如果你開始仔細觀察周圍,你為什么要去遙遠的地方?一名年輕的法國貴族軍官因決斗被判處42天監禁。軍事命令墻可以阻擋身體的移動,但不能禁止精神旅行。他在文學、藝術、哲學、醫學、生活和其他領域的廣泛思考使他在房間里感到沮喪。

      在你的房間里旅行是一次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哲學探索。我建議巴士旅行要花幾塊錢才能觀察窗外的人物。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驚喜。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15

      于我而言,走遍大江南北是我小時候的夢想,我喜歡南國盛夏的碧翠,也喜歡北方寒冬的雪白,但是在心底更喜歡的是那種行走在陌生土地上的無羈無絆的自由。看了《背包十年》后,突然有一種想要放縱自己去追逐兒時夢想的感覺,我明白當我長大之后,所有的絕對自由已經遠遠地離我而去了。想想此刻的生活,由于長大所帶來的職責在讓我們的人生變得充實有價值時,也讓我們無法隨心所欲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很多時候人在干著心不由己的事情,然而什么時候能夠真正地做一件自己想要的事情呢。

      一個人的成長總是充滿著許多的夢想,然而堅持下來的人卻少之又少,于是就多了很多的遺憾和追憶。但是作者卻能夠至始至終地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剛開始時從有一份固定的職業變成一無所有的職業旅行者,這讓他承受了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但是即使有那么多的不理解,他依然堅持,最后最后有了別人的贊助,夢想的旅行最后成為了現實。成長與夢想,自由與堅持,無數的人在苦苦尋覓,殊不知,其實只要能夠總是做著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能找到。

      我們總是抱怨生活沒有樂趣,人生讓我們失望,那是因為我們的夢想已經讓我們遺忘在久遠的.回憶里。社會的群體性讓人無法能夠真正脫離人與人之間的約束而成為自由人,生活的負擔又總是讓人做起事來瞻前顧后,于是我們的最初追求就永遠的丟在記憶里了。但是也不用擔心,其實只要自己能夠勇敢地站起來,邁出追風少年的腳步,生活依然會那么燦爛,人生能夠還是那么精彩。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16

      《背包二十年:一段被旅行改變的人生》是擁有二百萬粉絲的國內職業旅行家背包客小鵬講述二十年人生經歷的自傳散文,既是對行走過的每一寸土地的忠實記錄,同時也可以看作全球二十年變遷的時代備忘。

      在如今這個注意力缺乏的時代,一件事能堅持一年,一個月,一周甚至一天,都變成一種奢望,許多人不得不用朋友圈打卡來假裝督促自己。而小鵬的旅行之路,一走就是二十年,無論面臨多少質疑的眼光,他也從未停下過腳步。

      2001年,小鵬參加完畢業答辯,利用畢業典禮前的十幾天,找同學借了個七十升的`背包,登上從天津到陽朔的火車,硬座,坐了一天一夜,那是他背包旅行的開端。2001年到2020年,是中國社會發生巨變的二十年,國人從跟單位旅游到跟團出游到自助游再到背包旅行再到走出國門,旅行這件事也從小眾到熱潮到巔峰再到普通的日常,變化的是這個世界,不變的是小鵬始終如一的夢想,如果不是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他還會繼續在路上。

      這本書延續《背包十年》AB段的寫作風格,以年份為時間線,串聯起2011年到2020年十年間的旅途故事和全球觀察。A段記錄當年那個時段發生的故事。B段大致包括兩類內容,一類是由A段的旅途故事觸發的當時的心靈感悟,第二類則是作者從2020年的自己的視角來回顧當時的經歷對人生走向產生的影響。有一種俯瞰下的把握,走過后的輕松,遠望時的寧靜。

      在書中,他記錄下旅途中的動人細節,人性的美與惡,人情的冷與暖,為這個巨變的時代留下極其寶貴的私人的注腳。

      同學們,有夢想就要早點去做,不要沒有機會了才后悔莫及!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 17

      寫下這個標題才發現,上次寫所謂讀后感,已經是中學時代語文作業了。月初讀完了小鵬的《背包十年》,頗受背包客們推崇的一本書,幾乎在同時看見了某人的一條微博,突然感觸良多,很想寫點兒什么,然而,卻一直太懶,直到拖到今天下午,沒什么心思干活兒,才想起寫下來。

      讀這本書,流連于世界各地的美景自然少不了,但它最不同于普通游記的一點,便是那份對夢想的執著。曾經為了旅行打打工,攢了一點兒錢就辭職上路,也曾露宿街頭,最后終于實現了成為職業旅行者的夢想。現在有人羨慕嫉妒恨,甚至批判他的奢華享樂,卻看不到他十年來經歷的艱辛。

      夢想,是一個美好的東西,然而,有多少人能夠這樣的堅持夢想,不甘平凡呢?實現夢想的代價,又是多少人可以支付的呢?我們生活在現實社會中,難免有太多的牽絆,許許多多的人都流于平凡,不過是社會潮流中不起眼的一粒沙子。然而,我卻突然覺得,沒有夢想甘于平凡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可悲,真正可悲的,卻是那些將夢想掛在嘴邊,卻將夢想活成了空想的人。

      引用作者的一句話:“任何事堅持了10年,那本身就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而生活本身,何嘗不是一個值得堅持和經營的夢想?偉大的人畢竟是少數,但平凡的人卻有千奇百怪不一樣的生活,歸根結底,不過是一種態度。有人認為生活只是底層的必須品,需要的時候自然會有,總認為自己應該再干出點兒什么別的,才對得起來世上走一遭,直到累了困了想要“妥協”,終會發現生活已經高昂起他的頭,幸福不是想象中那么唾手可得。

      能夠堅持夢想,締造不凡的人,固然令人欽佩不已。但懂得珍惜平凡,經營生活的人,同樣會發現生活帶來的豐厚回報。

    【背包十年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背包十年》經典語錄10-04

    《背包十年》小鵬語錄10-23

    小鵬《背包十年》語錄08-02

    戶外背包的細節09-22

    如何選擇戶外背包?07-03

    有關背包旅行的文藝句子09-27

    背包客注意事項09-03

    戶外裝備背包的選擇及正確使用09-13

    戶外背包的使用和選購技巧04-28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中文字幕乱码手机在线中有 | 日本中文一二区精品在线 | 亚洲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熟女 | 日韩精品欧美专区国内精品 | 在线观看肉丝少妇被日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