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活著7篇(精華)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筆記活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書筆記活著1
《活著》余華著,雙十一的時候半價買的,我足足等了五天。
此書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第一次如此入神的去看一本小說,是從作者的自序開始的。“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的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的突出。內心讓他真實的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一些不成功的作家也在描寫現實,可是他們筆下的現實說穿了只是一個環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現實。他們看不到人是怎樣走過來的,也看不到怎么走去。當他們在描寫斤斤計較的人物時,我們會感到作家本人也在斤斤計較。這樣的作家是在寫實在的作品,而不是現實的.作品。”看到這段話的時候,突然間就讓我頓悟了,好像在說一直書寫的自己。
作者的妙語橫生,總讓人要不斷的思考寫作手法的絕處所在,讀書的人很多,一些人注重故事情節,而近幾年我常常注重的是別人如何在寫,同樣的一件事兒,如何寫的生動而不乏味,如何寫的有趣而有靈魂。托爾斯泰的藝術論:任何偉大的作品都是蘸著血淚寫成的!
一口氣,讀了這本是的三分之一,如此的全神貫注,我總因為作者是在寫自己的經歷,原來是在聽別人的講述。富貴從一個富家少爺,從不務正業賭光家產,再到落敗到一家人住進茅屋,父親病逝,老丈人接走懷孕的妻子,從不會做農活點滴做起。七個月之后妻子攜子歸來一家團聚的歡喜中,母親病倒,進城請郎中的時候被抓去做了壯丁,又經歷了烈火硝煙的戰爭,真是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嗎?
他又次的回到自己的村莊,兒子有慶已經三歲了,女兒鳳霞因一次高燒從此失聲。人生的苦難莫過于如此了吧!
文中一直環繞的主題,人只要活的開心,窮點不怕。富貴在講述的過程中總是嘿嘿笑著,一個對自己的過去能夠記憶如此深刻的人,能看到自己年輕時的樣子,也許過錯、苦難、遺憾對他來說已經不算什么了吧!
讀書筆記活著2
用周末的空余時間,我看完了余華的《活著》。心想,這本書究竟寫了什么,是我內心如此感觸,我合上書,呼之欲出的答案流淌在筆尖。
這本擁有黑色封面的薄書更具有不凡的重量,余華在書中說道:“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富貴則就經歷了一生的苦難與失去,成為余華筆下的那個人。從他的身上,折射出中國幾十年來的動蕩局面。從他身上也折射出父輩與老一代的隱忍和堅強,從他身上更能折射出了中國人的`樸實與勤奮。
富貴是一個英雄嗎?是的。他是一個英雄。而困苦卻伴隨了它一生,他從一個闊少爺走到一個下田耕作。為生計而發愁的莊稼人。恍惚回首,這一生究竟要經歷多少磨難。而人究竟需要多大的忍耐力,才能扛起這些從天而降的沉酷負擔。再看到現實中,在這個科技與事業飛速發展的現代城市中,壓力無疑是存在的。挫折在每個人的道路上都會遇到。但是否每個人都會勇敢的去面對它呢?“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兒?”我接著在書中尋找答案。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余華如此說道。但我并不這么贊同。人活著應該是去追求夢想。為了那一絲希望而活著。為了達到那個目標。完成自己最初的夢想而活著。書中說:“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要一遇到挫折就放棄,時間還久,路還長,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可以看到結果。
從莫種意義上講,榮華富貴并不值得羨慕。艱難困苦并不需要規避,活著就是生命的體驗,我們活在這個時間上,就應該勇敢執著的去追求自己的夢想,讓自己的“活著”變得更加有意義,每個人都應該用不通的方式活著,每個人的目的也是不同的,但本質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想要獲得精彩,獲得幸福。黃昏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富貴守著時光如常般活著,然后無懼的老去。
讀書筆記活著3
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每個人都背負著不小的壓力,就連朝氣蓬勃的中學生也被考學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每個人都在忙碌著,甚至抱怨著。
我也曾經抱怨生活,抱怨自己玩耍的時間不如別人多,抱怨別人有的東西我沒有,抱怨學習壓力大。但我讀完《活著》之后,我發現生活并沒有那么糟。我僅僅是因為一些小事抱怨,而故事的主人公福貴經歷了種。種磨難卻仍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堅強的活著。
福貴曾是一位富家子弟,整天游手好閑,終因為賭博輸掉了祖上幾代人的心血,成為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在炮火與硝煙中死里逃生,誘因解放軍的開明政策得以重返家鄉。但回鄉后他發現自己的娘已經永遠的離開了自己,女兒又因感冒永遠失去了聲音和聽覺。盡管這樣,福貴仍選擇與家人繼續生活。幾年后,福貴的兒子因給自己的校長獻血而死掉,老婆又一病不起生活陷入了困境,好在不久后自己的女兒鳳霞嫁了人,無論是在經濟還是精神上都得到了一定安慰。然而好景不長,鳳霞有因難產死在了醫院,富貴的老婆終于忍不住悲痛永遠的離開了富貴。不久后自己的女婿又因水泥板倒塌死于非命。就只剩下逐漸老去的福貴與小孫子相依為命,誰知不久后小孫子因吃了太多的豆子也離開了他。堅強的福貴盡管命運再三捉弄他他仍然選擇了堅強的`活下去!
正如《西雅圖時報》所說:這是一次殘忍的閱讀。我無數次的感嘆福貴命運的悲慘,而他自己卻勇敢堅強的面對了這一切,令我既佩服又感動。
想想看,我的生活其實十分美好我有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庭,我的家人和我都十分健康。并且我有一個和平安定的生活,我不用擔心自己的吃穿。比起福貴,我沒有任何理由來抱怨生活。
一個人在遇到困難是不應該總想著抱怨,而應多想想解決辦法克服困難,并永遠保留一個信念:堅強的活著!
讀書筆記活著4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著》這本書,但一直沒有找來閱讀。近幾天又經常聽到讀書會的會員們在討論余華的《活著》,便到閱覽室借來并急迫的讀完。
《活著》的作者余華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用冷靜的、平常的筆調,用至真至誠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位叫富貴的老人極其不平常的一生。
富貴是一個富有的地主家的少爺。年少無知的他,夜以繼日的吃喝嫖賭。終于在一夜之后將龐大的家業全部輸光。從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少爺,淪落的靠租地為生的佃戶。巨大的人生落差,刺醒了他麻木的心。他開始孝敬母親、關懷妻子、憐愛孩子。然而,上天似乎注定要他為自己過去的錯誤付出代價。他去為母親請郎中,卻在路上被殘兵抓了壯丁,被抓后母親病死。以后他的兒子有慶在為學校的'校長獻血時,卻被不負責任的醫生酬謝過量致死。他的女兒鳳霞死于產后大出血。他的妻子家珍在兩個孩子去后也撒手人寰。他的女婿二喜在一次搬運事故中慘死。剩下和他相依為命的外孫苦根也因貧窮,吃豆子被撐死。親人相繼的離開了富貴,孤獨的富貴買了一頭和他一樣老的牛為伴,繼續活著。
富貴只是千千萬萬那個年代中的人物的一個縮影,默默的忍受著這一切。我們可以體會到人世的殘酷與個人的渺小。作者在《活著》韓文版的自序中這樣寫道: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忍受,成為生命給予生活的一種狀態,是活著的一個必須條件。但是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撐,愛的牽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幸福,那么,這種活著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
其實活著是一種證明、一種歷練。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讀書筆記活著5
長久以來,余華的作品總是尖銳,毫不留情地敵對現實,如一把匕首,血淋淋地割開生活中最丑陋,最血腥的生命本相。終于在《活著》中有了轉變,我們得以看到在生命既定的苦難中,一個人是怎樣的擊碎命運的定數,也看到了人性的溫存與力量在一切苦難的暴風驟雨中,力挽狂瀾,創造了“活著”的奇跡。
也許是余華看慣了潮濕、陰暗的角落,即便是在他轉型后的作品《活著》中,作家還是不動聲色的將人物推向一個又一個的災難,然而與以往的作品不同,作家已經開始向讀者“展示高尚,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所以在這部以苦難與死亡為主題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了人性的力量與溫情。也看到了在命運既定的困難中,是什么可以扭轉乾坤,攪動起命運的旋窩,化腐朽為神奇。
命中注定的苦難
作為一個擁有一百多畝沃田的.地主家的獨苗少爺,也許在浪跡于賭場的少年福貴心中:他這一生是注定富貴的,一百多畝地,哪是那么容易花光的呢!所以他充分暴露了他的性之惡,忤逆父母,虐待妻子,極盡荒唐無恥、頑劣放蕩之能勢,結果卻不知道命運注定他生在富貴家,卻也注定他一生與厄運相伴,一切皆是定數。
戰勝困難的溫情與力量
雖然活著“是一個死亡的故事,但卻不乏溫情”,而這溫情便是福貴可以一次又一次的經歷生離死別后仍會大徹大悟,而后通達樂觀的活著的變數,不得不說,福貴有一個好老婆,那般逆來順受,死心塌地,任勞任怨的家珍。當福貴浪蕩于賭場時,“她也只是在心里打鼓,從不說我什么”,就連福貴自己也坦白地承認“家珍是個好女人,我這輩子能娶到這么一個賢惠的女人,是我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輩子換來的”。是這種溫情,悲傷的極限處善待生命,默默地承受著生命之重而無怨無悔地活著。
知也未知的命
這便是余華的命運觀。正如他所說:“誰創造了誕生和死亡,創造了幸福和痛苦,創造了平靜和動蕩,創造了記憶和感受,創造了記憶和感受,創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后創造了故事和神奇。”
生命其實是一個圈,走來走去也走不出這個圈,由生到死,這個是命運唯一可以掌控,而圓的直徑,便是人的變數,即便命運又奈之何?
讀書筆記活著6
名為《活著》,講述的卻是一個個關于死亡的事情。它在一個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展開敘述,主人公福貴青年時是一個闊少爺,嗜賭成性的他將家中祖輩積攢下來的龐大家業全部輸光,省悟后的他和母親、女兒過起了窮困潦倒的日子。這一整小說給了我莫大的感觸,閱讀的過程也是在壓抑情感中度過,作者僅憑那平白無奇的筆法卻直擊我的內心深處。
活著這個名取的.妙哉,是的,活著其實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態度。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我們活著不也是如此?有些人活得坦蕩蕩,為自己謀福利的同時也為社會爭取效益,為廣大人民服務;而有些人活著卻要承受著良心的譴責,為一些蠅頭小利坑蒙拐騙,不惜犧牲大家的利益。如何更好的活著,關鍵在于自己怎么選擇。
而人或許只有像福貴一樣經歷了生死離別,才會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當我們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時,有些人卻因此有了輕生的念頭,現在的多少人因為各種的壓力企圖想要自殺的行為在當代社會也是屢見不鮮,但是想到小說主人公福貴的經歷,是否會自慚形穢,是否也會開始感恩這個社會,畢竟你的付出或許就有收到回報的那一天,你經歷的痛苦和挫折也會成為的寶貴的財富。然而那個時候的自己對生命也將感慨萬千。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這是小說的最后一句。只剩了福貴一人,這一生命運跟他開了無數個玩笑。他卻一生與命運抗衡,直至老了沒了氣力,與老牛相伴相守在田野,靠最后的一絲信念活著。巨大的災難后,主人公的生活還是要繼續,因為沒有資格抱怨命運,更沒有權利拋棄命運。
讀書筆記活著7
一直以來是很抗拒看余華的這本活著,即使知道這本書在豆瓣分很高,也一直不愿去碰觸,可能是完美主義者吧,不喜歡太壓抑太悲情的故事,所以一直沒有去看。
在圖書館借書,在滿目琳瑯的書籍里突然看到了一本《活著》夾在中間,瞬間有了想看這本書的沖動。人生既應有轟轟烈烈小說似的愛情憧憬,也應有踏踏實實、平平淡淡生活的態度,于是就把《活著》借了回來。
看到三分之一,覺得故事平白無奇,一個紈绔子弟不學無術,吃喝嫖賭。再往下讀,書的后三分之二敘述“漸入佳境”,但富貴的人生曲線開始發生轉折,先是賭博輸光幾輩人積累的田產,爹變賣田產換成兩大籮筐銅錢讓富貴挑給債主。看到此處,心中感觸:生活是本最好的教科書,浪子回頭千金不換!接下來,富貴爹氣病逝世,自己被拉壯丁,沒見到母親最后一面,好容易回家和家珍、孩子團聚,過著辛勞但溫馨的日子,可接下來厄運接踵而來,兒子有慶抽血過多慘死,女兒鳳霞生孩子難產死亡,家珍勞累過度也撒手而去,女婿和外孫也相繼去世。
看到結尾,富貴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在回憶自己的人生過程中,他沒有抱怨、沒有仇恨。
在推薦給妹妹看過后,她問:“富貴經歷了這么慘的人生怎么還能活著而不選擇結束人生呢?”我想了很久回答道:也許在富貴看來,他的人生本該如此!我們沒有經歷過那樣的人生,不能用我們的人生觀去判斷別人的行為。
細細想來,人生這條路并不像我們一直以為的那樣:
努力了就一定成功,相愛了就會結婚,結婚了就一定幸福……生活就像一部自導自演的.電影,不往前看,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會有什么回報,不知道自己的付出值不值得,更不知道當下的挫折自己能不能跨過去。想品嘗自己的人生味道,只能靠自己去努力生活。
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很多很多負重前行的人,就像富貴一樣,但是他們依然對生活抱有期待,對他人抱有善意。這讓我看到了不完美生活的美好之處。我想,不管是烏云斑駁,還是陽光燦爛,都要守護好心中的明珠:心懷善意和期待,它會一直支撐著我們在這個現實的世界里,披荊斬棘前行。
最后以一句余華的話共勉: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
【讀書筆記活著】相關文章:
活著讀書筆記03-09
《活著》的讀書筆記06-05
讀書筆記活著11-01
《活著》讀書筆記12-08
《活著》推薦讀書筆記04-05
《活著》的優秀讀書筆記06-16
(推薦)活著讀書筆記04-25
(薦)《活著》讀書筆記07-21
活著讀書筆記范文01-30
《活著》讀書筆記范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