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CCNA認證網絡工程師學習指南

    時間:2024-06-29 12:38:27 思科認證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思科CCNA認證網絡工程師學習指南

      思科公司是全球領先的互聯網設備供應商。提供業界范圍最廣的網絡硬件、互聯網操作系統(IOS)、網絡設計和實施等專業技術支持,還提供全球最權威的網絡解決方案。yjbys小編整理了一些思科CCNA認證網絡工程師學習指南分享如下:

    思科CCNA認證網絡工程師學習指南

      一、書籍簡介

      《思科CCNA認證詳解與實驗指南(200-120)》以描述思科CA/CCDA的認證知識為重點,以思科公司最新發布的考試大綱為前提,全面涵蓋了認證領域的相關內容,其中包括網絡基礎知識、網絡設備的工作原理、網絡協議的工作原理、思科路由器與交換機的基本配置、路由技術、交換技術、遠程接入技術、思科IOS特性、思科網絡設備的硬件組成與IOS鏡像管理、IPv6技術、認證試題分析等。

      《思科CCNA認證詳解與實驗指南(200-120)》突破了傳統的寫作方式,采用“淺入深出、取證原理、演示應用”的原則體現整本書的邏輯,并配置開發了相關的教學資源,開發的教學錄像與本書的知識點成“一對一”的關系,可以說是將思科CA的教學課堂放到了書上,為CA的學員節省了上千元的培訓費。

      另外,考慮到讀者在學習CA認證時,沒有實驗設備的問題,本書提供了一套“網絡仿真學”方案,為CA學員解決因為實驗設備不足造成的實驗限制和實驗困難。在本書的最后一個章節中,將CA認證的技術知識與實際的網絡工程崗位集成,引導學員如何使用CA認證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的故障,徹底告別了“Paper”的認證方式。

      《思科CCNA認證詳解與實驗指南(200-120)》的寫作方法就是讀者的學習方法,本書的實驗方法就是讀者的工作崗位,本書對網絡原理技術的取證方法就是將理論的瞬間變成永恒的經典!

      二、書籍信息

      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234361

      版次:1

      開本:16

      開出版時間:2014-07-01

      頁數:736

      正文語種:中文

      三、書籍目錄

      第1章 簡介思科CCNA認證的體系結構

      1.1 簡介思科的認證體系等級CCNA/CCNP/CCIE

      1.2 關于思科認證體系的考試過程

      1.3 關于思科認證體系結構的學習方式

      1.4 CCNA與面向實戰工作的關聯和認證者的行業后續發展建議

      1.5 建立一個必需的學習原則:沒被取證的理論就不是真理

      1.6 沒有專業的網絡實驗室的解決方案

      1.7 用正確的心態來完成認證的學習、感受分享、寄語

      本章小結

      第2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

      2.1 理解計算機網絡

      2.1.1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2.1.2 理解計算機網絡服務結構

      2.1.3 理解計算機網絡拓撲

      2.1.4 理解IEEE 802的各個標準

      2.1.5 理解以太網的介質訪問協議(CSMA/CD)

      2.1.6 CCNA認證中CSMA/CD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2.2 理解計算機的MAC地址

      2.2.1 理解MAC地址的構成

      2.2.2 理解MAC地址的I/G位

      2.2.3 CCNA認證中MAC部分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2.3 理解IP地址的作用與意義

      2.3.1 IP地址的定義與分類

      2.3.2 理解子網掩碼與IP子網的劃分

      2.3.3 計算一個IP子網內的主機數

      2.3.4 理解默認網關

      2.3.5 理解可變長子網掩碼(VLSM)與無類域間的路由(CIDR)

      2.3.6 演示:區分網絡ID、主機ID、子網掩碼與網關

      2.3.7 演示:VLSM的基本應用與特性

      2.3.8 實戰:IP地址規劃的經典案例

      2.3.9 深入分析IP通信過程中的兩組特殊地址

      2.3.10 CCNA認證中IP地址規劃與設計部分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2.4 理解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

      2.4.1 理解OSI開放式七層模型

      2.4.2 聯動分析:OSI七層模型傳輸數據的過程

      2.4.3 演示:取證OSI七層模型傳輸數據的原理過程

      2.4.4 CCNA認證中OSI七層模型的試題分析(隨書光盤)

      本章小結

      第3章 理解網絡設備工作原理

      3.1 中繼器工作原理

      3.2 集線器工作原理

      3.3 網橋工作原理

      3.4 二層交換機工作原理

      3.4.1 通過區別集線器、二層交換機理解沖突域

      3.4.2 CCNA認證中網橋與二層交換機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3.5 路由器工作原理

      3.5.1 理解路由器工作原理必須擴展到數據鏈路層的問題

      3.5.2 CCNA認證中路由器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3.6 三層交換機工作原理

      本章小結

      第4章 詳解并取證網絡協議的工作原理

      4.1 理解數據鏈路層協議

      4.1.1 理解ARP的工作原理

      4.1.2 關于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4.1.3 理解免費ARP

      4.1.4 演示:取證ARP協議的工作過程

      4.1.5 演示:取證計算機和思科路由器上的免費ARP工作過程

      4.1.6 CCNA認證中ARP協議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4.2 理解網絡層部分協議

      4.2.1 理解IP報文的結構

      4.2.2 演示:取證IP報文的結構

      4.2.3 理解ICMP協議的工作原理

      4.2.4 演示:取證ICMP報文的結構

      4.2.5 CCNA認證中ICMP協議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4.3 理解傳輸層部分協議

      4.3.1 理解TCP/IP協議的工作原理

      4.3.2 演示:取證TCP/IP協議的三次握手過程

      4.3.3 CCNA認證中TCP協議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4.3.4 理解UDP協議的工作原理

      4.3.5 演示:取證UDP報文的結構

      4.3.6 CCNA認證中UDP協議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4.4 理解應用層協議

      4.4.1 理解HTTP協議

      4.4.2 理解FTP協議

      4.4.3 理解FTP的主動模式

      4.4.4 理解FTP的被動模式

      4.4.5 關于FTP兩種模式引發防火墻與ACL過濾時故障

      4.4.6 CCNA認證中FTP協議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4.4.7 簡述應用層的其他協議POP3、SMTP

      4.5 關于知名協議端口號

      本章小結

      第5章 入門思科的網絡設備

      5.1 簡介思科的數據通信產品

      5.1.1 認識思科路由器

      5.1.2 認識思科交換機

      5.1.3 認識思科設備上的模塊及編號原則

      5.2 理解如何配置思科網絡設備

      5.2.1 簡介思科網絡設備的配置方法

      5.2.2 演示:通過控制線配置與管理思科網絡設備

      5.3 完成思科設備上的基本配置

      5.3.1 理解思科網絡設備的配置模式

      5.3.2 演示:配置時間、重命名思科網絡設備、接口IP地址、查看運行狀態

      5.3.3 演示:保存、備份與刪除設備配置

      5.3.4 演示:設置enable用戶的密碼

      5.3.5 關于配置指令縮寫與幫助提示功能

      5.4 CCNA認證中路由器入門配置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本章小結

      第6章 理解并實施路由技術

      6.1 路由技術的理論知識

      6.1.1 路由技術的概念

      6.1.2 路由技術的分類

      6.1.3 演示:在思科路由器上配置靜態路由

      6.1.4 演示:在思科路由器上配置默認路由

      6.1.5 關于配置靜態路由和默認路由的注意事項

      6.1.6 CCNA認證中靜態路由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6.2 理解并配置動態路由協議RIP

      6.2.1 理解RIP路由更新報文的結構

      6.2.2 理解并取證:動態路由協議RIP的工作原理

      6.2.3 概述RIP兩個版本的區別

      6.2.4 理解 RIPv1使用廣播更新路由和RIPv2使用組播更新路由的區別

      6.2.5 理解為什么RIPv2支持VLSM,而RIPv1不支持

      6.2.6 理解關于RIP的路由度量值

      6.2.7 演示:動態路由協議RIPv1的配置

      6.2.8 演示:動態路由協議RIPv2的配置

      6.2.9 理解RIPv1對連續的VLSM子網支持的一個特殊實例

      6.2.10 演示:RIP的路由歸納與默認路由公告

      6.2.11 演示:RIP的等價負載均衡

      6.2.12 理解并配置:RIP的安全認證過程

      6.2.13 理解關于動態路由協議產生的環路與收斂問題

      6.2.14 什么是路由環路與收斂時間

      6.2.15 關于水平分割、計數到無窮大、觸發更新

      6.2.16 理解和配置RIP的定時器

      6.2.17 CCNA認證中動態路由協議RIP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6.3 理解基于鏈路狀態的動態路由協議OSPF

      6.3.1 鏈路狀態路由與矢量路由的區別

      6.3.2 從人類生活的角度類比并理解RIP與OSPF的區別

      6.3.3 理解并取證:動態路由協議OSPF的工作原理

      6.3.4 當OSPF工作在不同的網絡類型時是不是所有網絡都必須選舉DR

      6.3.5 關于OSPF路由器中鏈路狀態特性的取證

      6.3.6 理解OSPF的度量值

      6.3.7 為什么鏈路狀態路由協議收斂較快

      6.3.8 演示:動態路由協議OSPF的配置

      6.3.9 演示:取證在以太網上OSPF的DR與BDR選舉原理

      6.3.10 演示:OSPF自動公告默認路由

      6.3.11 理解并取證:OSPF協議的安全認證過程

      6.3.12 CCNA認證中動態路由協議OSPF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6.4 理解動態路由協議EIGRP

      6.4.1 關于EIGRP的特性

      6.4.2 理解EIGRP的功能組件

      6.4.3 理解EIGRP的消息類型

      6.4.4 理解并取證:動態路由協議EIGRP的工作原理

      6.4.5 理解并取證:EIGRP的鄰居表、拓撲表、路由表

      6.4.6 理解:彌散更新算法(DUAL)

      6.4.7 演示:動態路由協議EIGRP的配置

      6.4.8 理解關于EIGRP的路由度量值

      6.4.9 演示:基于EIGRP的非等價負載均衡

      6.4.10 演示:EIGRP的路由歸納與默認路由公告

      6.4.11 理解并配置:EIGRP的安全認證過程

      6.4.12 CCNA認證中EIGRP部分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6.5 理解路由協議的管理特性

      6.5.1 理解路由協議的本地管理距離

      6.5.2 演示:使用本地管理距離完成動態路由協議的管理

      6.5.3 理解浮動路由的基本原理

      6.5.4 演示:浮動路由的配置

      6.5.5 CCNA認證中管理距離部分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6.5.6 理解簡單的路由再發布

      6.5.7 演示:靜態路由、RIP、OSPF、EIGRP的路由再發布

      6.5.8 理解并配置:被動接口(Passive-interface)

      本章小結

      第7章 理解并實施交換技術

      7.1 理解園區交換技術的基本知識

      7.1.1 理解園區交換網絡的模型

      7.1.2 理解園區交換網絡的連接介質

      7.1.3 交換機接口的雙工模式與協商過程

      7.1.4 關于網絡連接中的直通線、交叉線、反轉線

      7.1.5 CCNA部分雙工、線纜介質類型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7.1.6 理解園區交換網絡的流量規劃原則

      7.1.7 理解堆疊交換機與常規交換機的區別

      7.2 理解虛擬局域網(VLAN)

      7.2.1 理解傳統局域網規劃的局限性

      7.2.2 理解虛擬局域網(VLAN)

      7.2.3 理解:VLAN的通信原理、VLAN干道、VLAN的標記與VTP協議

      7.2.4 VTP干道協議及其工作模式

      7.2.5 理解VTP裁剪模式(VTP Pruning)

      7.2.6 理解并取證:802.1Q、ISL、VTP的報文結構

      7.2.7 理解802.1Q的Native VLAN(本地VLAN)

      7.2.8 理解:靜態VLAN與動態VLAN

      7.2.9 演示:虛擬局域網(VLAN)的基本配置(VLAN劃分、Trunk、VTP)

      7.2.10 CCNA認證中VLAN、VTP、Trunk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7.3 理解園區交換網絡的生成樹(STP)技術

      7.3.1 理解生成樹(STP)技術的工作原理

      7.3.2 演示:人工如何干預STP計算的默認狀態

      7.3.3 演示:兩臺交換機成環后的STP計算原則

      7.3.4 演示并取證:BPDU報文結構

      7.3.5 理解:生成樹收斂過程中的端口狀態

      7.3.6 理解:CST(公共生成樹)

      7.3.7 理解:PVST(基于每個VLAN的生成樹)

      7.3.8 理解:PVST+(基于每個VLAN的增強型生成樹)

      7.3.9 理解:RSTP(快速生成樹)

      7.3.10 理解:MST(多生成樹)

      7.3.11 CCNA認證中生成樹(STP)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7.4 理解VLAN間的路由

      7.4.1 實現VLAN間路由的基本架構

      7.4.2 演示:使用外部路由器架構完成VLAN間的單臂路由

      7.4.3 演示:配置三層交換機完成VLAN間的路由

      7.4.4 演示:配置三層交換機的物理接口完成路由

      7.4.5 CCNA認證中VLAN間路由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本章小結

      第8章 理解并實施遠程接入技術

      8.1 簡述思科遠程接入的方案

      8.1.1 概述電路交換網絡(PSTN/ISDN)

      8.1.2 概述分組交換網絡―幀中繼與X.25

      8.1.3 概述分組交換網絡―ATM

      8.1.4 概述租用線路―專線

      8.1.5 概述數字用戶線路(DSL)

      8.1.6 概述虛擬專用網(VPN)

      8.1.7 CCNA認證中遠程接入方案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8.2 思科設備上點對點專線的配置

      8.2.1 理解DTE和DCE

      8.2.2 CCNA中DTE和DCE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8.2.3 理解廣域網上數據的封裝形式

      8.2.4 最初的SLIP協議

      8.2.5 理解PPP協議的組件

      8.2.6 理解并取證:PPP協議中LCP的工作原理

      8.2.7 理解并取證:PPP協議中NCP的工作原理

      8.2.8 演示:思科路由器上PPP鏈路的配置

      8.2.9 理解與配置: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8.2.10 CCNA認證中點對點接入(PPP、HDLC)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8.3 理解PPP的安全認證

      8.3.1 理解并取證:PPP的PAP認證的工作原理

      8.3.2 演示:PPP的PAP認證配置

      8.3.3 理解并取證:PPP的CHAP認證的工作原理

      8.3.4 演示:PPP的CHAP認證配置

      8.3.5 關于CCNA認證中PPP安全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8.4 思科設備上幀中繼(Frame-Relay)網絡的配置

      8.4.1 理解并取證:幀中繼的工作原理

      8.4.2 演示:思科設備基于物理接口幀中繼(Frame-Relay)的配置

      8.4.3 演示:思科設備子接口類型幀中繼的配置

      8.4.4 理解幀中繼的逆向解析功能(Frame-Relay Inverse-ARP)

      8.4.5 演示:區別幀中繼動態解析與靜態映射的差異

      8.4.6 關于CCNA認證中幀中繼(Frame-Relay)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8.5 解決路由協議運行在幀中繼遠程接入環境中的常見問題

      8.5.1 演示:關于RIP運行在半網狀幀中繼環境中的水平分割管理方案

      8.5.2 演示:關于EIGRP運行在半網狀幀中繼環境中的水平分割管理方案

      8.5.3 理解OSPF運行在NBMA中的各種解決方案的配置

      8.5.4 演示:在半網狀的NBMA中靜態指定OSPF鄰居,中心路由器永遠為DR的方案

      8.5.5 演示:在半網狀的NBMA中使用ip ospf network point-to-multipoint的方案

      8.5.6 演示:在全網狀的NBMA中使用ip ospf network broadcast的方案

      8.5.7 總結:OSPF部署到NBMA網絡的建議思想與注意事項

      8.6 思科設備上DSL網絡的配置

      8.6.1 理解DSL的基本分類

      8.6.2 以ADSL為例理解DSL網絡的物理架構

      8.6.3 關于在ADSL網絡中使用PPPoE協議

      8.6.4 理解并取證PPPoE的工作原理

      8.6.5 演示:PPPoE服務端、撥號計算機、撥號路由器的配置

      8.7 思科設備上VPN的配置

      8.7.1 理解:VPN的類型與VPN設備

      8.7.2 簡述VPN協議PPTP、L2TP、IPSec

      8.7.3 理解:VPN網絡的數據機密性、完整性、認證、密鑰交換

      8.7.4 初識IPSec協議

      8.7.5 IPSec的AH(認證頭部)與ESP(封裝安全性載荷)

      8.7.6 關于IPSec的安全關聯

      8.7.7 理解IKE (Internet Key Exchange)的作用

      8.7.8 簡述IPSec的工作過程

      8.7.9 演示:基于思科IOS路由器場對場的IPSec-VPN的配置

      8.7.10 關于CCNA認證中VPN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本章小結

      第9章 實施網絡管理與應用功能

      9.1 配置思科IOS的管理功能特性

      9.1.1 理解并取證:Telnet遠程管理協議的工作原理

      9.1.2 演示:思科路由器的Telnet遠程管理

      9.1.3 理解并取證:SSH遠程管理協議的工作原理

      9.1.4 演示:思科路由器SSH的遠程管理

      9.1.5 演示:思科交換機的Telnet與SSH管理

      9.1.6 演示:使用SDM軟件管理思科路由器

      9.1.7 關于CCNA認證中Telnet/SSH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9.2 配置思科設備上的應用功能特性

      9.2.1 理解并取證:DHCP的工作原理

      9.2.2 演示:思科路由器上DHCP服務的配置

      9.2.3 理解自動專用尋址地址(APIPA)

      9.2.4 關于DHCP服務器的沖突檢測

      9.2.5 演示:思科路由器上DHCP幫助地址的配置

      9.2.6 理解:思科DHCP如何將多個地址池分配給不同接口的子網

      9.2.7 理解并取證:理解思科的鄰居發現協議(CDP)

      9.2.8 演示:思科網絡設備上CDP的配置

      9.2.9 理解并配置:建立主機名與DNS名稱解析

      9.2.10 關于 CCNA認證中DHCP、CDP、DNS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9.3 配置思科設備的網絡地址翻譯(NAT)功能

      9.3.1 理解并取證:網絡地址翻譯(NAT)――靜態NAT的工作原理

      9.3.2 理解并取證:網絡地址翻譯(NAT)――動態NAT的工作原理

      9.3.3 理解并取證:網絡地址翻譯(NAT)――PAT的工作原理

      9.3.4 理解NAT的地址類型

      9.3.5 演示:NAT-PAT代理內部網絡訪問Internet

      9.3.6 演示:動態NAT完成網絡地址翻譯

      9.3.7 演示:使用靜態NAT配置內部網絡服務器提供對外服務能力

      9.3.8 演示:外部全局地址與外部局部地址的使用案例

      9.3.9 關于CCNA認證中NAT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9.3.10 理解并實施簡單網絡管理協議(SNMP)

      9.3.11 理解并實施思科的NetFlow功能

      9.4 思科的高可用性服務

      9.4.1 理解并實施HSRP

      9.4.2 理解并實施VRRP

      9.4.3 理解并實施GLBP

      本章小結

      第10章 實施網絡安全

      10.1 簡述網絡安全的概念

      10.1.1 認識常見的網絡威脅

      10.1.2 理解網絡安全區域

      10.1.3 理解思科的IOS防火墻

      10.1.4 理解基于思科IOS的IDS/IPS

      10.1.5 關于CCNA認證中網絡安全概念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10.2 配置思科設備上的訪問控制功能

      10.2.1 理解基礎的訪問控制列表(ACL)

      10.2.2 演示:標準ACL的配置

      10.2.3 演示:擴展ACL的配置

      10.2.4 關于ACL的其他書寫形式與應用注意事項

      10.2.5 演示:命名ACL的配置

      10.3 配置思科設備上的高級訪問控制功能

      10.3.1 演示:帶時間ACL的配置

      10.3.2 演示:動態ACL的配置

      10.3.3 演示:自反ACL的配置

      10.3.4 演示:基于上下文的訪問控制(IOS防火墻的配置)

      10.3.5 關于CCNA認證中ACL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10.4 配置設備訪問的安全

      10.4.1 演示:限制VTY(Telnet)的訪問

      10.4.2 演示:限制Console線的訪問

      10.4.3 演示:設置密碼長度限制、密碼加強

      10.4.4 演示:交換機端口安全的配置

      10.4.5 關于CCNA認證中設備訪問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10.5 配置思科的日志系統

      10.5.1 演示:配置控制臺日志并保存到Buffered區域

      10.5.2 演示:配置日志發送到VTY虛擬終端

      10.5.3 演示:配置日志發送到Syslog日志服務器

      本章小結

      第11章 理解思科網絡設備的硬件構造與IOS鏡像管理

      11.1 理解思科路由器的硬件組成

      11.1.1 認識路由器的中央處理器(CPU)

      11.1.2 認識路由器的主存儲器――內存

      11.1.3 認識路由器的ROM

      11.1.4 認識路由器的啟動Flash

      11.1.5 認識路由器的Flash存儲器

      11.1.6 認識路由器的非易失性內存(NVRAM)

      11.1.7 關于思科路由器的寄存器

      11.1.8 關于思科路由器的啟動過程

      11.2 配置思科IOS鏡像管理

      11.2.1 演示:為思科2500/2600系列的路由器升級IOS鏡像

      11.2.2 演示:為思科2950系列的交換機升級IOS鏡像

      11.2.3 演示:思科路由器到路由器的IOS鏡像管理

      11.2.4 演示:配置思科設備的啟動順序

      11.3 理解并區別思科不同版本的IOS

      11.4 忘記密碼后恢復思科設備密碼的方案

      11.5 關于CCNA認證中硬件組成與IOS鏡像管理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本章小結

      第12章 理解下一代IP地址――IPv6

      12.1 初識下一代IP地址

      12.1.1 理解并取證:IPv6與IPv4在報文結構上的區別

      12.1.2 關于IPv6的擴展首部與數據分片的問題

      12.1.3 演示:一個最簡單的IPv6實驗

      12.1.4 演示:使用協議分析器取證IPv6的報文結構

      12.1.5 理解IPv6的地址表達形式

      12.1.6 理解IPv6的地址分類

      12.1.7 演示:在Windows不同版本操作系統的計算機上安裝IPv6協議與基本配置

      12.1.8 演示:關于在思科路由器上IPv6本地鏈路地址的配置

      12.1.9 演示:IPv6本地站點地址的配置

      12.1.10 演示:IPv6全球單播地址的配置

      12.2 IPv6的組播地址

      12.2.1 理解IPv6的組播地址

      12.2.2 理解請求節點的組播地址

      12.2.3 理解IPv6的組播地址與MAC地址的映射關系

      12.2.4 演示:取證分析IPv6組播地址的構成原理

      12.2.5 演示:取證分析IPv6組播地址與MAC地址的映射關系

      12.3 理解IPv6的通信過程

      12.3.1 理解IPv6通信過程中ICMPv6的重要作用

      12.3.2 理解IPv6主機使用ICMPv6替代IPv4環境中的ARP協議

      12.3.3 演示:取證IPv6主機使用ICMPv6的鄰居請求與鄰居公告消息原理

      12.3.4 理解ICMPv6前綴請求與前綴公告消息

      12.3.5 演示:取證ICMPv6前綴請求與前綴公告消息原理

      12.4 關于IPv6的路由協議

      12.4.1 理解并配置:IPv6的靜態路由與默認路由

      12.4.2 理解并配置:IPv6的RIPng

      12.4.3 理解并配置:IPv6的OSPFv3

      12.5 概述IPv4過渡到IPv6的方案

      12.5.1 簡述使用雙協議棧過渡方案

      12.5.2 簡述使用IPv4兼容地址

      12.5.3 簡述使用IPv6to4隧道技術的過渡方案

      12.5.4 簡述使用NAT-PT將IPv4過渡到IPv6的方案

      12.5.5 簡述使用Teredo技術的過渡方案

      12.5.6 簡述使用ISATAP 技術的過渡方案

      12.5.7 簡述使用GRE技術的過渡方案

      12.6 關于CCNA認證中IPv6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盤)

      本章小結

      第13章 思科CCNA故障與實戰項目測試

      13.1 故障排除

      13.1.1 演示:網絡掩碼長度引發的次優路徑故障分析與排除

      13.1.2 演示:RIP路由更新的故障分析與排除

      13.1.3 演示:OSPF的鄰居關系故障分析與排除

      13.1.4 演示:EIGRP非等價負載均衡的故障分析與排除

      13.1.5 關于交換機網絡通信故障排除

      13.2 將CCNA的知識應用到綜合實戰項目中

    【思科CCNA認證網絡工程師學習指南】相關文章:

    思科認證網絡工程師CCNA安全認證考試大綱08-22

    思科認證CCNA認證考試簡介06-08

    思科認證CCNA認證試題及答案中文版07-31

    2016思科認證ccna詞匯中文解析05-25

    2016年思科認證CCNA報考指南09-01

    思科認證CCNA認證試題中文版06-29

    思科網絡工程師認證05-05

    思科網絡工程師認證方式11-18

    如何考思科網絡工程師認證08-04

    思科CCNA證書的作用05-10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码在线 | 香蕉国产人午夜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精品 | 亚洲h成年动漫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最新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