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夏日養生小常識

    時間:2024-04-15 22:51:19 林惜 中醫助理醫師 我要投稿

    中醫夏日養生小常識2024

      進入夏季,天氣日漸炎熱,該如何調節飲食、調整作息、養護身體?我們來看看夏日養生的10個“最佳”和6個“最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中醫夏日養生小常識2024,歡迎閱讀。

    中醫夏日養生小常識2024

      夏季養生十個最佳

      最佳調味品——食醋

      高溫天氣下,想要調節胃口、刺激食欲,用醋調味是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可以用醋涼拌蔬菜或肉類熟食,或用醋腌漬黃瓜、豆類等作為餐前小菜。而且醋性溫,涼拌黃瓜、茄子等偏寒性的蔬菜時,可以防止寒涼過度。

      最佳蔬菜——苦味菜

      炎炎夏日,人體代謝旺盛,易產生“熱毒”,表現為發熱、心煩、口渴、尿赤、大便干結等,可以多吃些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苦味蔬菜來緩解。常見的苦味蔬菜有苦瓜、苦菜、萵筍等,涼拌或清炒皆可。

      最佳湯肴——番茄湯

      番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等癥狀。番茄中的番茄紅素還有延緩細胞衰老和防癌抗癌的功效。炎熱的天氣里,喝一碗番茄湯,既生津止渴,又開胃消食,對夏日養生大有裨益。

      最佳肉食——鴨肉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大補虛勞,最消毒熱”,適合體內有熱毒、易上火的人食用。鴨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維生素E及微量元素。專家建議,煮鴨肉粥、清燉鴨肉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滋補效果。

      最佳飲料——熱茶

      專家認為,冷飲雖能解一時之熱,卻過于寒涼,易傷脾傷胃。事實上,對抗暑熱,不妨泡杯熱茶,既對身體有保健功效,又能促進汗腺分泌,幫助身體散發熱量、降低體溫。

      最佳營養素——維生素E

      德國科學家研究表明,人們在夏天會遇到三大危險,即日照傷害、臭氧的強氧化傷害與高溫傷害,而維生素E可以將這三大危險降到最低程度。含維生素E豐富的食物有芝麻、核桃仁、瘦肉、乳類、蛋類、黃綠色蔬菜等,在夏日飲食中應適量補充。

      最佳運動——游泳

      游泳不但能強身健體、雕塑身材,還能消暑納涼,是夏季運動的首選。與陸上運動相比,游泳還能避免過度出汗。

      最佳服色——紅色

      有研究顯示,紅色可見光波最長,能夠大量吸收紫外線,保護皮膚不受傷害。因此在選購夏季衣物時,最好選擇色彩鮮艷、質地柔軟、款式寬松的,以達到最佳的防曬祛暑效果。

      最佳降溫設施——扇子

      長時間處于空調環境中,人體對溫度的自我調節功能會減弱,女性還容易出現腹痛或痛經等癥狀。因此,在不太熱的傍晚或夜間,最好關上空調,拿起扇子,用最原始、最古老的方法解暑降溫,恢復身體的自我調節功能。

      最佳保健措施——定時起睡

      夏天夜晚相對涼爽,尤其是年輕人喜歡吃夜宵、熬夜看球賽等,夜晚過得有聲有色,到了白天卻昏昏沉沉,對身體傷害很大。夏季晝長夜短,可以適當晚些入睡,但一定要保證睡眠時間。午后也應該小睡片刻,以消除疲勞,恢復精力。

      夏季養生六個最怕

      一、頸椎最怕吹

      頸椎對著空調吹,周圍的軟組織會產生病變,形成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癥,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后背酸痛等后果。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于25攝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如果溫度不能自行調節,可以在肩上搭個披肩,晚上洗個熱水澡。

      二、喝水最怕快

      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貪涼,10度以上的溫水對身體最好。

      三、眼睛最怕曬

      專家提醒,眼睛喜涼怕熱,不注意防曬,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發各類眼疾。烈日下外出,最好戴上太陽鏡、帽子或打遮陽傘,太陽鏡顏色以茶色、淡綠色防紫外線效果最佳;可以多吃點養眼的食物,比如桂圓、山藥、胡蘿卜、紅棗等;盡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臉,可減少眼睛疾病。

      四、晨練最怕早

      夏季空氣污染物最多,一般早晨6點前還未完全擴散。另外,日出之前,因為沒有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附近非但沒有過多新鮮氧氣,相反積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對健康不利。因此,夏季晨練時間不宜早于6點。

      五、家里最怕灰

      夏天悶熱、濕度大,使得灰塵更容易附著在空氣里,進入人的皮膚和體內。這些臟東西還會趁機進入呼吸系統,進而引發哮喘、鼻炎等多種疾病。 建議夏天應增加清潔的次數,兩三天打掃一次。

      六、腸胃最怕涼

      夏天是腸道疾病的高發期,這個季節少吃太涼的東西,尤其早晨起床時和晚上臨睡前。為了及時給“腸胃”保暖,吃涼拌食物時,不妨加點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殺菌。

      夏季養生小常識

      夏天養生要點一:清熱健脾化濕

      夏天氣溫升高,暑濕氣盛。中醫認為,濕性重濁黏滯,癥狀主要表現為乏力困倦,四肢沉重,昏昏欲睡;或腸胃不適,食欲不振,腹痛腹瀉等。為了平安健康地度過夏天,古人在豐富的養生保健經驗積累中,提出了“長夏防濕”的養生原則。也就是說,夏季治療由暑濕引起的疾病的關鍵,在于健脾燥濕。若人體自身陽氣充足,濕邪自然難以侵犯。因此,切勿過多飲用冷飲,還有夏天用空調,別貪涼,要蓋住肚臍、膝蓋等部位,以免受寒,損傷腎陽脾陽。

      夏天養生應重視保護脾胃功能,飲食應以清淡、新鮮、易消化為主,像糯米、蓮子肉、山藥、太子參、茯苓、薏米、白術等都是適合長夏的清補健脾之品。下面給大家推薦幾款適合夏天的藥膳。

      1.三豆小米粥

      材料:白扁豆、綠豆、紅豆各30克,小米60克。

      制法:先將材料洗凈,將材料放進鍋中,加入適量水,大火煮爛后,小火煮一段時間即可食用。

      功效:白扁豆、綠豆、紅豆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小米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之功效,適合夏天濕熱困脾、胃納欠佳等人群食用。

      山楂麥芽水

      材料:山楂15克,生麥芽30克,太子參15克,竹葉芯10克

      制法:將山楂、麥芽、太子參、淡竹葉洗凈,用水煮沸,浸泡15分鐘即成。

      功效:山楂、麥芽有健胃消食的功效,太子參有補氣生津的作用,竹葉芯有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的作用,適合脾胃氣虛,消化不良等人群食用。

      夏季養生要點二:清心養心

      中醫認為,夏日主火內應于心,心藏神,主神態。暑氣入心,易使心火上炎,使人煩躁不安、焦急好怒,而情緒波動恰是夏日養生之大忌。所以,在三伏酷暑難熬之際,宜將心情平靜下來,防焦戒躁,始終保持“遇事不怒”的氣度。下面給大家推薦一款適合夏天清心養心的藥膳。

      益氣養心粥

      材料:太子參30克,山藥30克,蓮子心30克,粳米200克。

      制法:將太子參、山藥、蓮子、粳米洗凈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同煮至米爛粥成,溫熱服食。

      功效:太子參有補氣生津的作用,山藥有補脾養胃生津的功效,蓮子心擅于清心瀉火,除煩消暑,粳米養胃,適合夏天氣陰兩虛,心煩失眠者食用。

    【中醫夏日養生小常識】相關文章:

    中醫夏日養生保健小常識05-12

    中醫養生小常識精選03-22

    中醫養生保健小常識11-10

    中醫養生小常識(精選210句)12-09

    冬至養生小常識01-11

    立夏中醫養生法03-31

    中醫養生知識「食譜」03-08

    中醫夏季養生要點201703-30

    中醫夏季養生常識201703-30

    2023中醫養生夏季常見的養生誤區05-26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欧美人成在线 | 亚洲欧洲日本欧美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影视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 | 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 | 中文字幕大香视频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