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慢性呼吸衰竭臨床表現-慢性呼吸衰竭的給氧方法
慢性呼吸衰竭在臨床上比較多見。是指在慢性肺、胸疾患的基礎上,呼吸功能障礙逐漸加重,雖然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但會在較長時間內處于呼吸功能代償期。但一旦發生呼吸道感染,或由于其它原因,呼吸功能障礙加重,可出現嚴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稱失代償性呼吸功能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的表現癥狀:
(一)呼吸困難:
最早、最突出的表現,表現為呼吸淺速、出現“三凹征”,嚴重者有呼吸節律的改變。呼吸中樞受損時,呼吸頻率變慢且常伴節律的變化,如潮式呼吸。
(二)發紺:
缺氧的典型表現,可見口唇、指甲等處發紺。但伴有嚴重貧血者發紺不明顯或不出現:慢性代償性呼吸衰竭者,由于紅細胞增多,血氧飽和度大于80%,也會出現發紺。
(三)精神神經癥狀:
缺氧早期腦血流量增加,可出現搏動性急性頭痛;輕度缺氧可出現注意力分散,智力定向力減退;缺氧程度加重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出現煩躁不安、神志恍惚、嗜睡、昏迷。輕度二氧化碳潴留表現興奮癥狀,如多汗、煩躁、白天嗜睡、夜間失眠;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表現神志淡漠,間歇抽搐、昏睡、昏迷等二氧化碳麻醉現象,稱“肺性腦病”。
(四)心血管系統癥狀:
早期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晚期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臟停搏。皮膚紅潤、溫暖多汗,與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外周血管擴張有關。
(五)其他:
器官、系統損害可有上消化道出血、蛋白尿、紅細胞尿、尿素氮升高。若治療及時,隨著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改善,上述癥狀可消失。
慢性呼吸衰竭的給氧
缺氧與二氧化碳潴留是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特點,合理給氧,增加肺泡內氧分壓,提高氧彌散能力,以糾正缺氧,減輕組織損傷,恢復臟器功能,提高機體的耐受性。
對單純性缺氧而無二氧化碳潴留患者,高濃度吸氧有效,而缺氧兼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給氧的同時須設法加強通氣,促進二氧化碳排出,如保持氣道通暢、清除痰液、解痙平喘等。同時在氣道通暢的基礎上,使用呼吸興奮劑,可以明顯改善通氣。嚴重呼吸衰竭通氣功能明顯障礙,藥物治療無效時,應及時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進行人工通氣。
在吸氧治療中,應密切觀察氧療效果,如呼吸困難是否改善,發紺是否減輕,心率、脈搏是否減慢,神志是否清醒,若上述癥狀改善,表示氧療有效。
臨床上應根據患者血氣結果及時調節吸氧流量或濃度,以防止發生氧中毒和二氧化碳麻醉,并注意保持吸入氧氣的濕化。
【慢性呼吸衰竭臨床表現-慢性呼吸衰竭的給氧方法】相關文章:
呼吸衰竭的臨床表現07-25
呼吸衰竭的臨床表現和治療06-28
內科主治醫師輔導:慢性阻塞性肺病臨床表現08-11
衛生資格考點:短期、亞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09-07
內科主治醫師輔導:慢性胃炎09-17
中醫助理醫師考點:慢性腎衰竭09-17
中醫助理醫師考點:慢性盆腔炎06-27
中醫助理醫師考點:慢性腎小球腎炎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