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漢語語法的五種分析方法

    時間:2024-09-15 02:28:11 對外漢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對外漢語教學漢語語法的五種分析方法

      現代漢語語法的五種分析方法是語法學基礎里很重要的一個內容,漢碩考研必考內容, 我在這里把最簡略的內容寫在下面,闡釋中心詞分析法、層次分析、變換分析法、語義特征分析法和語義指向分析的具體內涵。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對外漢語教學漢語語法的五種分析方法,歡迎閱讀。

    對外漢語教學漢語語法的五種分析方法

      1中心詞分析法

      分析要點

      1.分析的對象是單句;

      2.認為句子又六大成分組成——主語、謂語(或述語)、賓語、補足語、形容詞附加語(即定語)和副詞性附加語(即狀語和補語)。

      這六種成分分為三個級別:主語、謂語(或述語)是主要成分,賓語、補足語是連

      帶成分,形容詞附加語和副詞性附加語是附加成分;

      3.作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詞;

      4.分析時,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詞作為主語和謂語,讓其他成分分別依附于它們;

      5.分析步驟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決定有無連帶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標記

      一般用║來分隔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用══標注主語,用——標注謂語,用~~~~~~標注賓語,用()標注定語,用[ ]標注狀語,用< >標注補語。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顯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個句子的脈絡,適合于中小學語文教學,對于推動漢語教學語法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還可以分化一些歧義句式。比如:我們五個人一組。

      (1) 我們║五個人一組。

      (2) 我們五個人║一組。

      總結:中心詞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詞或詞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義關系。

      局限性:

      1.在一個層面上分析句子,層次性不強;

      2.對于一些否定句和帶有修飾成分的句子,往往難以劃分;

      如:我們不走。≠我們走。

      封建思想必須清除。≠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層次關系不同而造成的歧義句子無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點兒。 咬死了獵人的狗。

      2層次分析

      含義:

      在分析一個句子或句法結構時,將句法構造的層次性考慮進來,并按其構造層次逐層進行分析,在分析時,指出每一層面的直接組成成分,這種分析就叫層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認為,層次分析不能簡單地將其看作是一種分析方法,而是應當看做一種分析原則,是必須遵守的。(可以說說為什么)

      層次分析實際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決一個結構的直接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決切分所得的直接組成成分之間在句法上是什么關系。

      基本精神:

      1.承認句子或句法結構在構造上有層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上嚴格按照內部的構造層次進行分析;

      2.進行分析時,要明確說出每一個構造層面的直接組成成分;

      3.分析時只管直接成分之間的語法結構關系,不管間接成分之間的語法結構關系或句法結構中實詞與實詞之間的語義結構關系;

      優越性:

      1. 注意到了句子構造的層次性;

      如: 他 剛 來 我們 便宜 他 了

      │ │__│ │ │___│

      │___│ │_____│

      他 剛 來 我們 便宜 他 了

      __ _______ ____ ___________

      ___ ___ ____ _____

      2. 有效地分化了歧義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句子;

      如:照片 放 大了 一點兒。

      _1_ ________2_________ 1-2 主謂關系

      __3___ () ___4___ 3-4 述賓關系

      _5_ _6_ 5-6 述補關系

      照片 放 大了 一點兒。

      _1_ ________2__________ 1-2 主謂關系

      _3_ ______4_______ 3-4 述補關系

      __5__ ___6___ 5-6 述補關系

      3.發現新的語法現象,揭示新的語法規律;

      如: 父親的 父親的 父親 父親的 父親的 父親

      (a) _______1 ______ __2__ (b) ___1___ ______2______

      按(a)切分,意思是“祖父的父親”,即曾祖父;按(b)切分,意思是“父親的祖父”,也是指曾祖父——二者意義一樣。

      到底哪種是正確的劃分方法呢?

      如果要表達: 老師的 孩子的 同學

      姐姐的 岳父的 侄子

      我們就只能: _______1_______ __2__

      通過考察,我們會發現類似“N的+N的+N”,由指人的名詞自相組合而成的偏正結構內部有極強的規律性,按照(a)來劃分是合理的。

      而“父親的父親的父親”出現(a)(b)均可的現象則是一種巧合,這就類似于:

      1*7+3 = 7+3 = 10 (正確的運算)

      1*7+3 = 1*10 = 10 (不正確的運算)

      7+3*1 = 7+3 = 10 (正確的運算)

      7+3*1 = 10*1 = 10 (不正確的運算)

      注意問題:(可以叫切分的原則)

      1. 切分句子不能根據語感和語音停頓;

      2. 每一層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組成成分,如果不是單詞,則必須能在別類句法結構中在現;

      如:很 有辦法

      _1_ __2___

      3. 每一層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組成成分,它們之間組合所依據的規則在語言中必須有普遍性;

      如:張三 喝 啤酒

      __1__ ____2____

      4.一層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組成成分,彼此組合起來,在意義上必須跟原先結構所表現的意思一致。

      局限

      1.它只能揭示句法結構的構造層次和直接組成成分之間的顯性語法關系,即語法結構關系,不能揭示句法結構內部所隱含的語義結構關系:

      如:我 在 房頂上 發現了 他。

      _1_ 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____3______ _____4_______

      _4__ __5___ __6__() __7__

      由此并不能看出,是“我”在房頂上,還是“他”在房頂上,亦或是“我”和“他”都在房頂上。

      2. 層次分析對有些現象只能做出描述,并不能做出解釋:

      如:木頭桌子 質量 ——→ 桌子質量

      羊皮 領子大衣 —/ → 領子大衣

      3變換分析法

      產生:

      在語言中存在著大量的由于句中實詞與實詞之間的語義結構關系不同而造成的種種有意思的現象,特別是歧義現象。要揭示這種隱含在句子里邊的實詞與實詞之間的語義結構關系就得尋求新的分析方法,因此,變換分析法產生。

      原則:

      1. 作為一個合格的變換,一定得形成一個變換矩陣;

      2. 在變換矩陣中,左邊作為原句式的一個個實例,形式必須相同,語法意義也必須一致;

      3. 在變換矩陣中,右邊的作為變換式的一個個實例,形式必須相同,語法意義也必

      須一致;

      4.變換矩陣中每一橫行左右兩側的句子,即每一橫行作為原句式的實例和作為變換式的實例,其共現詞之間的語義結構關系必須保持一致;

      5. 矩陣中每一橫行左右兩側的句子,即每一橫行作為原句式的實例和作為變換式的實例,二者在語法意義上的差別一致。

      作用:

      1.變換分析法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有效地分化歧義句式;

      如: 咬死了 獵人的狗 咬死了獵人的 狗

      (a) ___1___ ___2____ (b) _____1______ _2_

      (a):動詞 + 補語(了)+ 名詞1 + 的 + 補語(了)

      —→ 把 + 名詞1 + 的 + 名詞2 + 動詞 + 補語(了)

      咬死了獵人的狗 —→ 把獵人的狗咬死了

      (b): 動詞 + 補語(了) + 名詞1 + 的 + 名詞2

      —→ 是 + 指量名2 + 動詞 + 補語(了) + 名詞

      咬死了獵人的狗 —→ 是那條狗咬死了獵人

      2. 變換分析的運用更有助于我們把語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語法規律;

      ① 雙賓結構的遠賓語不能有表示占有領屬關系的偏正結構充任;

      ② 現代漢語里不用“被”“給”一類字的受事主語句有一個特點,即受事主語不能是人稱代詞;

      ③ 使用程度副詞“還”的“比”字句,除了表示比較外,還能表示比擬;而使用程度副詞“更”的“比”字句則不可以;

      ④ 表總括的程度副詞“都”,強調表示“都”后面所說的性狀或情況適用于它所指向的某個集合中的每一個個體。

      局限:

      可以分化歧義句,但是不能解釋造成歧義的原因。

      如:樓上演著戲。 樓上坐著人。

      這兩句話同屬于“名詞[處所] + 動詞 + 著 +名詞”的句式,詞類的序列相同,內部構造層次和結構關系也相同,但卻表達不同的語法意義。

      4語義特征分析法

      產生:

      由于變換分析的局限,并不能解釋為什么句子格式相同——詞類序列相同,內部構造層次相同,每一層面的直接組成成分之間的語法結構關系相同,卻會產生歧義,我們才采用語義特征分析法來解決問題。

      如上述:樓上演著戲。(a) 樓上坐著人。(b)

      經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兩句都屬于“名詞[處所] + 動詞 + 著 +名詞”的句式,可是動詞表示的語法意義卻不相同:

      (a)式: 名詞[處所] + 動詞 + 著 +名詞 ——動詞表示活動,表動態

      (b)式: 名詞[處所] + 動詞 + 著 +名詞 ——動詞表示存在,表靜態

      所以(b)類動詞都有“使附著”的意味,這樣就可以搞清楚歧義的產生了。

      關于語義特征:

      語義特征原是語義學中的概念,指的是某個次在意義上所具有的特點。我們分析和描寫詞的語義特征,主要有三個目的:從某個特定的角度對某一個語義類進行再分類;凸顯同屬于一個語義類的不同詞語之間的差異;用來區別看似同義實際并不同義的詞。

      語法學中所講的某一小類實詞的語義特征是指該小類實詞所特有的、能對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約作用的、并足以區別于其他小類實詞的語義內涵或語義要素。

      這里有兩層含義:

      1.如果離開具體句式,單純從詞匯角度概括一些詞的語義特點,那不一定有句法上的價值;

      2.某些實詞是否具有某種語義特征,只有結合具體的句法格式才能確定并概括得到。

      因此,語法研究中的“語義特征”,是著眼于分析、概括處于同一句法格式的各個實例中的同一關鍵位置上的實詞所共有的語義特征。

      關于語義特征分析

      所謂語義特征分析,是指通過分析某句法格式的各個實例中處于關鍵位置上的實詞所具有的共同的語義特征,來解說明代表這些實例的句法格式之所以獨具特色、之所以能與其他同形句法格式相區別、之所以只允許這一部分詞語進入而不允許那一部分詞語進入的原因。

      語義特征分析為進一步分化同形句式,為根據句法研究的需要對同一類實詞劃分小類,提供了更為可靠的句法、語義依據,因此語義特征分析無疑使語法研究朝著形式和意義相結合的方向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5語義指向分析

      關于語義指向和語義指向分析

      語義指向,按其狹義的理解,是指句中某個句法成分與哪一個成分之間有語義關系,即只是指舉重的某個成分在語義上跟哪個成分發生最直接的關系。

      如: 他熱熱地炸了一盤花生米。 (a)

      他高高興興地炸了一盤花生米。(b)

      他脆脆地炸了一盤花生米。 (c)

      (a)(b)(c)三句的格式完全相同,表面上看,他們彼此的差異只是具體作狀語的詞不同;可在語義上,各句的狀語在語義上所直接聯系的成分是不同的——(a)中“熱熱地”指向謂語動詞“炸”,(b)中“高高興興地”指向施事主語“他”,(c)中“脆脆地”指向賓語成分“花生米”。

      通過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語義指向來揭示、說明、解釋某種語法現象,這種分析手段就稱為“語義指向分析”。

      需要考慮的問題

      1. 前指還是后指?

      所謂“前指還是后指”是說那句法成分在語義上是指向它前面的句法成分還是指向它后面的句法成分。

      如:我 和 他 先后 去廣州 參加一個會。

      ↑______↑___∣ [指前]

      我 先后 去過廣州 和 福州。

      ∣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后]

      我 和 他 先后 去過廣州 和 福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前/指后]

      2.指向句內成分還是句外成分?

      如:我很好。——謂語“好”指向句內成分“我”

      他被客氣地邀請進了會議室。——狀語“客氣地”在語義上指向句外成分

      3. 指向名詞性成分還是謂詞性成分?

      如:我才做。 (a)

      我才做第二道題。(b)

      我才做三道題。 (c)

      我才做完。 (d)

      以上四個句子,副詞“才”都做狀語,且都為后指,但各自的語義指向卻不同——(a)中副詞“才”指向謂詞“做”;(b)中副詞“才”指向謂詞“做”的受事名詞性成分“第二道題”;(c)中副詞“才”指向數量成分“三道”;(d)中副詞“才”指向表示行為動作結果的謂詞“完”。

      4.指向施事,還是受事,還是工具,還是處所,還是其他?

      如果某個成分是屬于指向名詞性成分的,就得考慮那個成分是指向施事,還是受事,還是工具,還是處所,還是別的什么。

      如:砍光了。(a)

      砍累了。(b)

      砍鈍了。(c)

      這三個述補結構其補語都是指向名詞性成分的,可是各自的語義指向卻是不同的——(a)的補語“光”指向“砍”的受事;(b)的補語“光”指向“砍”的補語施事;(c)的補語“光”指向“砍”工具。

      語義指向分析的作用

      語義指向分析結實了句法成分在語法上和語義上的矛盾,指明了句法成分之間,特別是間接的句法成分之間語義上的種種聯系,從而可以比較合理地解釋句法結構和語義結構之間復雜的對應關系。

      1.可以進一步幫助分化歧義句式:

      如:他有一個女兒,很驕傲。

      ┌他有一個女兒,他很驕傲。

      —→∣

      └他有一個女兒,他女兒很驕傲。

      2.為解釋某些語法現象提供了一種新的角度

      如:砍光了。

      砍累了。

      砍鈍了。

      3.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課題,引起我們的思考,從而有助于開闊語法研究的思路,將語法研究引向深入。


    【對外漢語教學漢語語法的五種分析方法】相關文章: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大全06-30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方法和模式06-14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教案10-06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短語08-30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攻略09-24

    對外漢語教學基本方法08-19

    對外漢語教學方法05-07

    對外漢語教學的內容和方法10-10

    對外漢語教學40個語法點解析09-30

    句子在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的作用08-05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漂亮人妇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 亚洲春色中文字幕我是洋洋 | 亚洲性福利视频网站 | 亚洲欧美人与动人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