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防控知識及指引

    時間:2024-10-13 02:45:50 公開教育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7年登革熱防控知識及指引

      登革熱臨床上分輕型、典型和重型。登革熱的前期癥狀首先是發熱,通常起病急驟,發熱、頭痛,同時伴有背部、骨、肌肉及關節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和便秘等。3~5天就開始出現皮疹,顏面潮紅、結膜充血及淺表淋巴結腫大。

    2017年登革熱防控知識及指引

      登革熱是怎樣流行的

      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長、孕育和繁殖過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動物的血。雌蚊一邊吸血,一邊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熱病人,它吸血的時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瘧原蟲、絲蟲等病原體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時,又把這些病原體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會發病,所以說,滅蚊防蚊是預防登革熱等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伊蚊喜歡在清潔小積水中產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積水容器都可成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盤、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蓮缸;野外中的竹筒、樹洞、石臼、舊輪胎、水塘等。伊蚊有二個活動高峰,日出前后1-2小時,日落前2-3小時。人在孳生場所周圍活動,很快便吸引伊蚊前來叮血。登革病毒可以在蚊體內大量復制、長期保存,在32℃左右時,伊蚊吸帶毒血后十天即開始有傳播能力,傳染性最長可達174天。人被1-2只有攜帶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發病。

      登革熱的臨床表現:

      典型的登革熱癥狀大致可分三期:

      1、初熱期患者大多數起病突然,體溫可在24小時內升到40°C,伴畏寒、劇烈頭痛、全身骨痛和肌肉關節痛、眼眶痛、眼球后痛、顏面、眼結膜常顯著充血,頸及上胸皮膚潮紅,顯醉酒面容持續2—3天。

      2、緩解期患者癥狀減輕,體溫降低至正常;此期1—2天。

      3、出診期皮疹于發病后2—5天出現,初見于掌心、腳底、軀干及腹部,漸次延及頸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見于面部,多有癢感,壓之褪色;皮診持續3—4天,已退的體溫在本期可再度出現,全身癥狀又隨之加重,重癥患者有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傾向,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4、治療:主要為對癥、止血、支持療法。

    【登革熱防控知識及指引】相關文章:

    登革熱防控知識201708-15

    預防登革熱的防控措施07-29

    登革熱臨床癥狀及防控方法03-20

    登革熱預防知識及措施06-01

    預防登革熱知識大全201709-04

    夏季登革熱預防知識大全201709-29

    預防登革熱健康教育知識201708-18

    登革熱的癥狀和預防知識201710-28

    實用夏季傳染病防控知識07-23

    怎樣預防登革熱-登革熱主要癥狀和體征07-09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日本美女一级视频 | 亚洲欧美成α人在线观看 | 天天在线高清手机看片 |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 | 亚洲ⅴa在线观看 | 亚洲另类日本欧美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