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供應商選擇方法
供應鏈管理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一種新型管理思想,已得到了廣泛的引用。供應商選擇是供應鏈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那么供應商應該怎么選擇,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供應鏈管理下的供應商管理
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企業提出了高產品質量、高水平服務、短交貨期以及低成本的要求。所有這些要求企業能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供應鏈管理是迎接這種挑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與傳統的供應商與企業的關系不同,供應鏈管理下的企業更強調與供應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主張通過雙方共同的努力來實現目標。他們之間追求信息共享、風險共擔,相互依存,其供應商選擇也不單單考慮價格因素,供應商優質服務,技術革新以及產品設計等方面也是供應商選擇的重要依據。
二、供應商選擇的方法
1.定性選擇法
定性選擇主要通過招標、直觀判斷及協商選擇來進行。招標法是指各招標人根據企業提出的招標條件進行競標,從而由企業比較各招標條件并選擇供應商的一種方法。招標法有公開招標與指定競級招標兩種形式。直觀判斷法是通過對采購人員的詢問,結合對供應商的調查來評價、選擇供應商的一種方法。協商選擇法則是先確定幾個供應條件比較好的供應商,然后分別同他們進行協商,找出并確定最佳供應商的一種方法。
2.定量選擇法
定量選擇發主要包括采購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采購成本法主要是通過分析和比較各供應商的售價、采購費用及運輸費用等各項成本支出,從而選擇成本低的供應商的方法。作業成本法又稱ABC法,是先將采購流程分解成作業,通過對各項作業的分析,找出各個作業活動的成本,從而確定最優的供應商的一種方法。
3.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選擇方法
常見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選擇法主要有神經網絡算法,層次分析法與數據包絡分析法。網絡神經算法是利用人工神經網絡建立接近于人類思維模式的綜合選擇評價模型,從而選擇供應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算法復雜,不易掌握,且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層次分析法是將思維過程層次化,然后將各層兩兩比較比較并檢驗,從而選擇供應商的一種方法。數據包絡分析法實際是線性規模模型的一種應用,解決多輸入、多輸出問題。
三、供應商選擇的實施步驟
1.開展市場調研與分析
市場調研與分析主要對客戶市場與采購市場的調研。當前的顧客需求是一種個性化需求,多品種、小批量是其主要特征,因此,企業首先要通過客戶市場的調研來確定企業自身的需求。在此基礎上,通過對采購市場的調研,找出針對哪些產品市場開發供應鏈合作關系才有效,確定是否有簡歷供應鏈合作關系的必要,從而確認供應商選擇的必要性。
2.確定供應商選擇的目標
供應商的合理選擇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企業目標,但在不同情況下其選擇目標是不一樣的。因此,必須建立起實質性的、實際的目標。在大多數情況,降低采購成本是供應商選擇的主要目標。但是在不同的情況下,優質的服務,優質的產品質量以及快速的交貨期也有可能成為供應商選擇的目標。總之,確立供應商選擇目標是選擇供應商的依據。
3.建立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
供應商評價指標提示是選擇供應商的具體標準與依據,是供應商選擇的關鍵。根據供應商選擇目標的不同,以及具體的市場環境的不同,其指標體系也不盡相同。但一般情況下,產品價格、供應能力及質量是供應商選擇的主要指標。產品價格并不意味著是最低的價格,二是有競爭力的價格,是在綜合考慮供貨時間、數量、質量及售后服務的基礎上確定的最有競爭力的價格。供應能力是指供應商是否能夠保證供應所需數量的產品。產品質量則以適中為宜,過高的質量要求更高的價格,而高低的質量會影響企業的信譽。
4.成立供應商選擇評估小組
供應商選擇涉及到企業的生產、銷售、技術、服務、財務、物流等部門。因此,供應商的選擇不僅僅是采購部門的事,而是采購部門、財務部門、生產部門、銷售部門等共同參與討論、共同決定的事,是一個集體決策。
5.確定候選供應商
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分析潛在供應商是確定候選供應商的主要途徑之一。除此之外,從現有的供應商中進行篩選,通過對采購人員的詢問,從商業網站、行業雜志等媒介上篩選供應商也是確定候選供應商的重要途徑。
6.綜合評分并確定合格的供應商
不同的供應商在不同的供應條件方面可能會具有一定的優勢,在供應商選擇上,一定要綜合考慮。評估小組應根據指標體系給出綜合得分以此來確定合格的供應商,并將評審結果上報上級主管部門。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首先進行小批量的試用試銷,合格后批準成為合作的供應商。
擴展資料:廣義的選擇供應商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1、分析市場競爭環境。這個步驟的目的在于找到針對哪些產品市場開發供應鏈合作關系才有效,必須知道產品需求是什么,產品的類型和特征是什么,以確認用戶的需求,從而確認供應商評價選擇的必要性。
2、建立供應商選擇目標。企業必須確定供應商評價程序如何實施,信息流程如何,誰負責,而且必須建立實質性、實際的目標。
3、建立供應商評價標準。供應商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是企業對供應商進行綜合評價的依據和標準,是反映企業本身和環境所構成的復雜系統不同屬性的指標,按隸屬關系、層次結構有序組成的集合。
4、建立評價小組。企業必須建立一個小組以控制和實施供應商評價。評價小組必須同時得到制造商企業和供應商企業最高領導層的支持。
5、供應商參與。一旦企業決定實施供應商評價,評價小組必須與初步選定的供應商取得聯系,以確認他們是否愿意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是否有獲得更高業績水平的愿望。
6、評價供應商。評價供應商的一個主要工作是調查、收集有關供應商的生產運作等全方面的信息。在收集供應商信息的基礎上,就可以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技術方法進行供應商的評價了。
7、實施合作關系。在實施合作關系的過程中,市場需求將不斷變化,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及時修改供應商評價標準,或重新開始供應商評價選擇。在重新選擇供應商的時候,應給予舊供應商以足夠的時間適應變化。
采購談判與供應商選擇
采購談判人員準備
職業素質是指勞動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條件的基礎上,通過教育、勞動實踐和自我修養等途徑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內在基本品質。
談判人員的選用需考慮:職業道德、業務素質、心理素質、能力素養
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的總和。
職業道德的表現方面:愛崗敬業、忠于職守;遵紀守法、清正廉潔;客觀公正、優質服務
業務素質是指從事業務活動應具備的素養和能力。主要包括產品知識、商務知識、其他輔助知識
心理素質包括信心、耐心、誠意
談判者的能力是指談判人員駕馭采購談判這兒復雜多變的競技場的能力,是談判者子啊談判桌上充分發揮作用所應具備的主觀條件。包括:認知分析能力、運籌計劃能力、決策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談判小組的角色分配應有:談判組領導人、主要成員、專業人員、后援人員
談判小組的分工:洽談技術條款、洽談商務條款、洽談合同法律條款
采購談判培訓的主要課程:供應商管理、采購嘗試、政策法律、談判知識
供應商管理包括供應商管理工程、供應商考察與審核、供應商認可、供應商績效考核與改進、關于市場調研與分析等內容。
采購常識包括所需采購商品的市場分布、商品屬性和品牌等市場信息并進行合理分析;詢價與談判,供應商風險分析等內容。
談判知識包括談判準備、談判內容、談判中的分工與合作、談判的基本禮儀、談判技巧和改善溝通等內容。
培訓方法:講授法、案例討論
講授法的優點:可以將大量的知識在短時間內系統的傳授給員工。
缺點:系統的講授知識,而沒有提供實踐的機會,導致知識只停留在理論層面。
【供應商選擇方法】相關文章:
供應商選擇標準09-27
供應商選擇與評估05-07
怎么選擇供應商11-03
采購應該怎么選擇供應商10-29
供應商管理方法06-26
選擇供應商的基本原則08-17
如何選擇酒店-選擇酒店的技巧與方法08-20
婚禮選擇鮮花的方法07-20
選擇豬肉的小方法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