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原文

    時間:2024-10-11 13:07:36 國學智慧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黃帝內經原文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下面是jbys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黃帝內經原文,感興趣的可以看看,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神

      作者:古代醫者

      一、闡述了廣義的“神”,一方面本于先天的父母之精,另一方面又依靠后天的不斷補給,包括自然界的大氣和水谷之精氣。因此,針刺治療上必須首先掌握人的生命活動情況——“本于神”;在日常養生上,要經常注意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和調攝精神情志活動,否則可能產生各種病變。

      二、闡述了神、魂、魄、意、志的意義及其與五臟的關系。

      三、敘述各臟因情志不節的影響所發生的病癥,指出要根據虛實的不同征候進行調治。

      【原文】

      黃帝問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至其淫泆離臟①則精失、魂魄飛揚、志意恍亂、智慮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與?人之過乎?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問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②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是故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x而不止。因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

      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月囷脫肉,毛悴色夭死于冬③。

      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恍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于春。

      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于秋。

      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

      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

      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是故用針者,察觀病人之態,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傷,針不可以治之也。

      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脾藏營,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腹脹經溲不利。

      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

      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④。

      腎藏精,精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五臟不安。必審五臟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也。

      【注釋】

      ①淫泆離臟:淫,過度,這里指過度放縱。離藏,五臟所藏的血氣精神耗散。

      ②德:天地萬物的運化規律,如四季更替、萬物盛衰的自然變化。

      ③死于冬:按五行配屬,心屬火,冬季為水,而水克火,心氣在冬季受克更為虛弱,屬于心的病癥就會加重,如果不能耐受將會死亡。以下的“死于春”、“死于秋”、“死于夏”也為同理。

      ④胸盈仰息:胸部脹滿,仰面呼吸的意思。

      【譯文】

      黃帝問岐伯道:運用針刺的一般法則,必須以人的生命活動為根本。因為血、脈、營、氣、精、神,這些都屬五臟所藏的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和動力。如果七情過度,使其與內臟分離,那么精氣就隨之而散失,魂魄不定而飛揚,志意無主而恍亂,思考決斷能力喪失,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究竟是天生的災難,還是人為的過失呢?什么叫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教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說:天所賦予人的是“德”(如自然界的氣候、日光雨露等),地所賦予人的是“氣”(如地面上的物產)。因此,由于天之德下行與地之氣上交,陰陽相結合,使萬物化生,人才能生存。人之生命的原始物質,叫做精;男女交媾,兩精結合而成的生機,叫做神;隨從神氣往來的精神活動,叫做魂;從乎精的先天本能,叫做魄;脫離母體之后,主宰生命活動的,叫做心;心里憶念而未定的,叫做意;主意已考慮決定,叫做志;根據志而反復思考,叫做思;思考范圍由近及遠,叫做慮;通過考慮后而毅然處理,叫做智。

      所以聰明的人保養身體,必定是順從四時節令變化,來適應氣候的寒暑,不讓喜怒過度,注意正常的飲食起居,節制陰陽的偏頗,調劑剛柔的活動。這樣,四時不正的邪氣也難以侵襲,從而能夠獲致長壽而不易衰老。

      恐懼和思慮太過能損傷心神,神傷而恐懼的情緒時時流露于外。因悲哀太甚,內傷肝臟,能使正氣耗竭以至絕滅而死亡。喜樂過度,使神氣渙散而不守。憂愁太甚,使氣機閉塞不通。大怒以后,能使神識昏迷。恐懼太甚,也使神氣散失而不收。

      心因恐懼和思慮太過而傷及所藏之神,神傷便會時時恐懼,不能自主,久而大肉瘦削,皮毛憔悴,氣色枯夭,死亡在冬季。

      脾因憂愁不解而傷及所藏之意,意傷便會胸膈煩悶,手足無力舉動,皮毛憔悴,氣色枯夭,死亡在春季。

      肝因悲哀太過而傷及所藏的魂,魂傷便會狂妄而不能精明,舉動失常,同時使人前陰萎縮,筋脈拘攣,兩脅不能舒張,皮毛憔悴,氣色枯夭,死亡在秋季。

      肺因喜樂太過而傷及所藏的魄。魄傷便會形成癲狂,語無倫次,皮毛肌膚憔悴,氣色枯夭,死亡在夏季。

      腎因大怒不止而傷及所藏的志,志傷便會記憶力衰退,腰脊不能俯仰轉動,皮毛憔悴,氣色枯夭,死亡在夏季。

      因此,用針治病,應當仔細察看病人的神情與病態,從而了解其精、神、魂、魄、意、志有無得失的情況,如果五臟之精已經耗傷,就不可以妄用針刺治療。

      肝臟主藏血,血中舍魂,肝氣虛則易產生恐懼,肝氣實則容易發怒。

      脾臟主藏營,營中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能運動,五臟缺乏營氣而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脾氣實則發生腹中脹滿,大小便不利。

      心臟主藏脈,脈中舍神,心氣虛易產生悲感,心氣實則喜笑不止。

      肺臟主藏氣,氣中舍魄,肺氣虛則發生鼻塞呼吸不利、短氣,肺氣實則喘促胸滿,仰面呼吸。

      腎臟主藏精,精中舍志,腎氣虛則四肢厥冷,腎氣實則小腹作脹。五臟發生病變,必須審察其病狀,進一步分析其病癥屬虛還是屬實,然后謹慎地進行調治。

    【黃帝內經原文】相關文章:

    愛蓮說原文03-08

    師說原文12-04

    口技原文03-19

    《過秦論》原文及譯文06-03

    鄭人買履的原文及譯文03-05

    氓原文及翻譯03-20

    飲酒原文及翻譯03-24

    李廣原文及翻譯03-20

    塞翁失馬原文及翻譯03-20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 中文字幕第62久久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蜜桃 |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奇米 | 日韩欧美精品有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