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沖刺訓練題及答案

    時間:2025-01-15 08:45:03 曉麗 教師資格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沖刺訓練題及答案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會有試題,試題是學校或各主辦方考核某種知識才能的標準。你知道什么樣的試題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沖刺訓練題及答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沖刺訓練題及答案

      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沖刺訓練題及答案 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所得材料自然、真實的一種研究方法是( )。

      A.問卷法

      B.談話法

      C.觀察法

      D.實驗法

      2.3歲幼兒一般能集中注意約( )。

      A.5分鐘

      B.10分鐘

      C.15分鐘

      D.20分鐘

      3.視覺發展的敏感期為( )。

      A.O~4周

      B.4~8周

      C.O~3個月

      D.O~6個月

      4.眼手協調動作發生于( )。

      A.2~3個月

      B.3~4個月

      C.4~5個月

      D.5~6個月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嬰兒主要依靠與具體事物和事件聯系進行時間定向

      B.4歲以后,兒童開始能夠學習對持續時間進行估計

      C.兒童時間知覺發展的方向是時間知覺與時間概念結合起來

      D.5歲以后兒童能夠以行動作為估計時間的參照物

      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一般認為,嬰兒對喂奶姿勢的再認是第一個條件反射出現的標志

      B.人工條件反射是在實驗中經過專門提供的刺激反復作用而建立的條件反射

      C.最初人工條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條件反射

      D.新生兒的習慣化是不學而能的

      7.下列哪種活動體現了幼兒的再造想象?( )

      A.有些孩子經常會生造一些詞語

      B.在繪畫時,有的幼兒把太陽畫成綠色

      C.有的幼兒在看圖說話時,能說出許多圖上沒有但與主題相關的內容

      D.幼兒把音階想象成“走樓梯”,從而來理解音階

      8.標志著兒童思維真正發生的是( )。

      A.語詞概括的出現

      B.真觀概括的出現

      C.動作概括的出現

      D.感知概括的出現

      9.某幼兒給“魚”下定義時說:“魚是一種會游的動物”。該幼兒的概括水平為( )。

      A.初步概念水平

      B.依據具體特征下定義

      C.不會下定義

      D.同義反復

      10.情境言語和連貫言語的主要區別在于( )。

      A.是否完整連貫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內容

      C.是否為雙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體事物作支柱

      11.不但關心自己在行動中是否符合道德標準,而且開始關心別人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由此產生相應的情緒,這是( )幼兒道德感發展的表現。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學低年級

      12.下列哪一條符合兒童動作發展的規律?( )

      A.從局部動作發展到整體動作

      B.從邊緣部分到中央部分

      C.從粗大動作發展到精細動作

      D.從下部動作發展到上部動作

      13.對黏液質的孩子,應著重( )。

      A.防止粗枝大葉,虎頭蛇尾

      B.培養勇于進取、豪放的品質

      C.培養積極探索精神及踏實、認真的特點

      D.防止任性、粗暴

      14.( )是幼兒道德發展的核心問題。

      A.親子關系的發展

      B.性別角色的發展

      C.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D.社交技能的發展

      15.( )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最好的活動形式。

      A.游戲

      B.學習

      C.勞動

      D.交往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16.3~6歲幼兒有意注意有哪些特點?

      17.簡述感覺和知覺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18.如何理解“3~6歲幼兒的無意記憶占優勢”?

      19.簡述幼兒再造想象的主要特點。

      20.學前兒童語句結構變化的一般特點是什么?

      21.什么是依戀?依戀有哪幾種類型?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22.舉例說明學前兒童前概念階段的主要思維特點。

      23.試論述幼兒自我評價發展的趨勢和主要特點。

      四、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0分)

      24.寶寶的爸爸媽媽都是大學教授。在寶寶4歲的時候,有人說,遺傳了這么優秀的基因,寶寶以后一定也會非常優秀;也有人說,寶寶以后的發展關鍵還是看父母的教育以及后天環境的影響,和遺傳沒有什么關系。聽到這些說法,寶寶的爸爸媽媽私下里嘀咕,環境和遺傳對于寶寶大約是一半對一半吧。

      請根據所學理論簡要評析這些觀點。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觀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對人的行為進行有目的的、有計劃的、系統的觀察和記錄,然后對所做記錄進行分析,發現心理活動和發展的規律的方法。

      2.B【解析】2~3歲嬰兒能集中注意10分鐘左右。

      3.D【解析】0~6個月是嬰兒視覺發育的敏感期。

      4.D【解析】6個月左右的新生兒會出現眼手協調。

      5.C【解析】幼J1It寸間知覺發展的方向是思維參與時間的知覺,即把時間知覺和時間概念結合起來。

      6.D【解析】新生兒的習慣化也是學習得到的。

      7.C【解析】根據語言的表述或非語言的描繪(圖樣、圖解、模型、符號記錄等)在頭腦中形成有關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8.A【解析】最初的語詞概括的形成,是兒童思維的標志。

      9.B【解析】題干中體現出兒童的概括水平還處于根據具體特征下定義的水平。

      10.D【解析】情境語言和連貫語言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直接依靠具體事物作支柱。

      11.B【解析】小班兒童還不了解和熟悉行為規則,到中班開始對自己和別人的行為進行評價和體驗。

      12.C【解析】每個兒童動作發展的順序大致相同,時間也大致相近。其規律是:(1)從整體動作到局部動作;(2)從上部動作到下部動作;(3)從中央部分的動作到邊緣部分的動作;(4)從粗大動作到精細動作;(5)從無意動作到有意動作。

      13.B【解析】黏液質的心理特點:穩重,考慮問題全面;安靜,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緒不易外露;注意力穩定而不容易轉移,外部動作少而緩慢。因此,應著重培養他們勇于進取、豪放的品質。

      14.C【解析】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是幼兒道德發展的核心問題。

      15.A【解析】游戲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最好的活動方式。

      二、簡答題

      16.【答案要點】(1)受大腦發育水平的局限,幼兒的有意注意開始發展,但不能充分發展;(2)幼兒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環境,特別是成人的要求下發展的;(3)幼兒逐漸學習一些注意的方法;(4)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動中實現的。

      17.【答案要點】感知覺是認識活動的開端。在感知覺的基礎上,人們才能形成記憶、想象、思維等一系列較復雜的心理過程,才能更進一步地認識客觀事物。兒童的情緒情感也常受感知覺的影響而變化。因感知覺的.返回作用,即通過感知的糾正這個中間機制,感知覺的發展也能促進兒童對自己行為的控制。

      18.【答案要點】3~6歲兒童無意記憶占優勢體現在:(1)無意識記效果優于有意識記;(2)由于記憶加工能力的發展,無意識記的效果隨年齡增長而提高;(3)幼兒無意識記是積極認知活動的副產物。

      19.【答案要點】(1)幼兒的想象常常依賴于成人的言語描述;(2)幼兒的想象常常根據外界情景的變化而變化;(3)幼兒想象中的形象多是記憶表象的極簡單加工,缺乏新異性。

      20.【答案要點】(1)從混沌一體到逐步分化;(2)句子結構從松散到逐步嚴謹;(3)句子的結構由壓縮、呆板到逐步擴展和靈活。

      21.【答案要點】依戀是對特定的人持久的感情聯系,從嬰兒的角度看,與安全的需要有關。新生兒和嬰幼兒早期處于一種無助狀態,生存的本能讓他們尋找保護者。依戀是他們天生的行為,為的是喚起注意,使一個依戀對象能留在身邊,在危險和不安全情境下提供保護作用。

      依戀的種類有安全型依戀、焦慮一反抗型依戀、焦慮一回避型依戀三種。

      三、論述題

      22.【答案要點】前概念思維是中心化的思維,或稱自我中心思維。(1)這階段的主要特點是思維開始運用象征性符號進行,出現表征現象。如幼兒看到山上有霧就說“霧爸爸抽煙”,后來看到洗澡時的水蒸氣說“霧爸爸”等。(2)還沒有形成一般的類的關系,只有“半個別、半一般”的關系。如幼兒認為比自己小的女孩都是妹妹,她們將來長大都會變成她自己;還表現在認為個別成分并不是在整體之中。(3)由于不掌握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只有部分與部分的直接等同,因而他們常常運用的是“轉導推理”。比如,看到湖邊小浪把沙土推前推后,幼兒喊道:“這像是給小姑娘梳頭!”

      23.【答案要點】自我評價大約從2~3歲開始。幼兒自我評價的發展和幼兒認知及情感的發展密切聯系著。其特點如下:(1)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幼兒還沒有獨立的自我評價,是靠成人對他的評價。例如,她們評價自己是好孩子,因為“老師說我是好孩子”。(2)自我評價常常帶有主觀情緒性。幼兒往往不從具體事實出發,而從情緒出發進行自我評價。(3)自我評價受認知水平的限制。此階段幼兒的認知水平的局限表現在籠統性、局部性、外部行為、沒有評價的論據等方面。

      四、案例分析題

      24.【答案要點】兒童的發展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是:人腦和周圍現實。一方面,遺傳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響兒童心理的生物因素。遺傳提供人類心理發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質前提,也奠定兒童心理發展個別差異的最初基礎。生理成熟是指機體生長的程度或水平,即生理發展。在遺傳的基礎上,兒童從受精卵開始要經歷十多年的生理成熟過程。雖然遺傳素質和遺傳程序制約著兒童的生理成熟,但成熟并不由遺傳絕對決定。二者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另一方面,環境和教育是影響兒童發展的社會因素。社會環境使遺傳所提供的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是制約兒童心理發展的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可見遺傳和環境的影響缺一不可。

      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沖刺訓練題及答案 2

      1.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以德國學者馮特( )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為標志的。

      A.1879

      B.1903

      C.1789

      D.1924

      2.青年初期是世界觀( )。

      A.形成時期

      B.初步形成時期

      C.初步成熟時期

      D.成熟時期

      3.對黑猩猩做“頓悟實驗”的是( )。

      A.苛勒

      B.托爾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學生學習“功一力×距離”,這種學習屬于( )。

      A.辨別學習。

      B.符號學習。

      C.概念學習。

      D.規則或原理學習。

      5.個體的成就動機中含有兩種成分:追求成功的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傾向

      B.避免失敗的傾向

      C.回避困難的傾向

      D.追求刺激的傾向

      6.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學形成了獨立的理論體系,并注重與教育實際相結合。這一時期是教育心理學的( )。

      A.初創時期

      B.成熟時期

      C.發展時期

      D.完善時期

      7.埃里克森認為,12~18歲個體的心理社會性任務是發展( )。

      A.自主性

      B.主動性

      C.自我同一性

      D.勤奮感

      8.乘坐校車時,系好安全帶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這種強化屬于( )。

      A.負強化

      B.正強化

      C.替代強化

      D.自我強化

      9.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下列選項中屬于缺失需要的是( )。

      A.自我實現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認知的需要

      D.審美的需要

      10.高中階段學生關于“元素周期表”的學習,深化了他們對初中階段“元素化合物”等知識的理解,這種遷移屬于( )。

      A.順向正遷移

      B.順向負遷移

      C.逆向負遷移

      D.逆向正遷移

      【答案及解析】

      1.A【解析】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這是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

      2.B【解析】青年初期是個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時期。所以青年初期是世界觀初步形成時期。

      3.A【解析】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對黑猩猩的.問題解決行為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并提出了“頓悟說”。

      4.D【解析】規則或原理學習指學習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之間的關系。

      5.B【解析】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分為追求成功的動機和避免失敗的動機。

      6.B【解析]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是教育心理學的成熟時期。

      7.C【解析】埃里克森認為,12~18歲個體的心理社會性任務是發展自我同一性。

      8.A【解析】撤銷厭惡刺激而提高反應概率增加的是負強化,故選A。

      9.B【解析】馬斯洛把低級的四種需要稱為缺失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級需要,包括認知、審美和創造的需要。

      10.D【解析】后學習的內容對前面學習的內容起到遷移作用,是逆遷移,并且促進深化了前面的學習,因此是逆向正遷移。

      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沖刺訓練題及答案 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教育心理學初創時期的時間大致為( )。

      A.19世紀20年代以前

      B.19世紀80年代

      C.20世紀20年代以前

      D.20世紀80年代

      2.“印度狼孩”的事實說明,影響人的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遺傳素質外,還有( )。

      A.后天的飲食因素

      B.居住條件因素

      C.后天的環境因素

      D.學校教育

      3.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A.德育與智育

      B.知識與技能

      C.動機與遷移

      D.學習與教學

      4.小紅認為,她喜歡狗,所以每一個人也都喜歡狗。她所表現出來的是前運算思維的何種特征?( )

      A.不可逆性

      B.單維性

      C.自我中心

      D.集中化

      5.人的各種心理疾病和軀體癥狀也都是通過系統學習而獲得的,或者說是由于不適當的學習所造成的,因此,只要改變強化模式,所有異常行為都能得到糾正。這是( )的觀點。

      A.人本主義

      B.精神分析學派

      C.行為主義

      D.認知心理學

      6.在解決問題時,強調速度而非精度的認知風格是( )。

      A.沖動型

      B.反思型

      C.場依存型

      D.場獨立型

      7.一位學生這樣來管理自己的學習,“如果我能在40分鐘內完成好學習任務,那么就出去和朋友玩。”這里他所運用的是( )。

      A.外部強化

      B.替代強化

      C.自我強化

      D.負強化

      8.根據學習的定義,下列屬于學習現象的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織網

      D.兒童模仿電影中人物的'行為

      9.( )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

      A.斯金納

      B.布魯納

      C.苛勒

      D.加涅

      10.( )是使教材有效地發揮功效的最直接的環節。

      A.練習冊

      B.課程標準

      C.教學程序

      D.教學內容

    【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沖刺訓練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模擬沖刺題及答案07-20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精講沖刺題08-02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訓練模擬題及答案09-13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心理學》模擬沖刺題及答案08-06

    護士資格證《實踐能力》考前沖刺題及答案09-28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備考習題及答案08-12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復習備考題及答案08-10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認定《教育心理學》考試復習卷及答案09-11

    2018年社工考試《綜合能力》沖刺訓練題及答案08-31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 亚洲日韩另类欧美一区二区 |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 | 色悠久久网国产精品99 | 我要看亚洲中字幕毛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