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知識:清熱藥·梔子

    時間:2024-09-09 06:40:22 執(zhí)業(yè)藥師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中藥學知識:清熱藥·梔子

      梔子的果實是傳統(tǒng)中藥,屬衛(wèi)生部頒布的第l批藥食兩用資源,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zhèn)靜、止血、消腫等作用。在中醫(yī)臨床常用于治療黃疸型肝炎、扭挫傷 、高血壓、糖尿病等癥。為幫助同學們認識更多梔子的藥學知識,yjbys特為大家整理清熱藥·梔子的藥學知識如下:

    中藥學知識:清熱藥·梔子

      來源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別名

      山梔子、枝子、黃梔子、木丹

      英文學名

      Fructus Gardeniae

      處方用名

      炒山梔、焦山梔、黑山梔(炒至外皮呈黑色,用于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生山梔(生用,清熱瀉火之力較強)

      藥用

      本品為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實。產(chǎn)于長江以南各省。9-11月果實成熟顯紅黃色時采收,除去果梗及雜質(zhì),蒸至上氣或置沸水中略燙,取出,干燥。生用、炒焦或炒炭用。

      性味

      苦,寒。

      歸經(jīng)

      歸心、肺、三焦經(jīng)。

      功效

      1.瀉火除煩:熱病心煩(越鞠丸,梔子豉湯,丹梔逍遙散);高熱煩躁(清瘟敗毒飲、黃連解毒湯)。

      2.清熱利濕:濕熱黃疸;小便短赤(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熱淋(八正散);血淋(小薊飲子)。

      3.涼血解毒:血熱出血(十灰散);癰腫瘡毒。

      4.外用消腫止痛:外用治扭挫傷。

      臨床應(yīng)用

      1.熱病心煩。本品苦寒清降,能清瀉三焦火邪、瀉心火而除煩,為治熱病心煩、躁擾不寧之要藥,可與淡豆豉同用,如梔子豉湯(《傷寒論》);若配黃芩、黃連、黃柏等,可用治熱病火毒熾盛,三焦俱熱而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者,如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引崔氏方)。

      2.濕熱黃疸。本品有清利下焦肝膽濕熱之功效,可用治肝膽濕熱郁蒸之黃疸、小便短赤者,常配茵陳、大黃等藥用,如茵陳蒿湯(《傷寒論》),或配黃柏用,如梔子柏皮湯(《金匱要略》)。

      3.淋證澀痛。本品善清利下焦?jié)駸岫埽鍩釠鲅灾寡士芍窝軡椿驘崃茏C,常配木通、車前子、滑石等藥用,如八正散(《和劑局方》)。

      4.血熱吐衄。本品功能清熱涼血,可用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證,常配白茅根、大黃、側(cè)柏葉等藥用,如十灰散(《十藥神書》);本品若配黃芩、黃連、黃柏用,可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引崔氏方)。

      5.目赤腫痛。本品清瀉三焦熱邪,可治肝膽火熱上攻之目赤腫痛,常配大黃用,如梔子湯(《外臺秘要》)。

      6.熱毒瘡瘍。本品功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瘡瘍、紅腫熱痛者,常配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用;或配白芷以助消腫,如縮毒散(《普濟方》)。

      7.扭挫傷痛。本品外用消腫止痛,用治扭挫傷痛,可用生梔子粉與黃酒調(diào)成糊狀,外敷患處。

      焦梔子功專涼血止血,用于血熱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一般用量與用法

      煎服,6-10g。外用生品適量,研末調(diào)敷。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傷胃,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鑒別用藥

      梔子入藥,除果實全體入藥外,還有果皮、種子分開用者。梔子皮(果皮)偏于達表而去肌膚之熱;梔子仁(種子)偏于走里而清內(nèi)熱。生梔子走氣分而清熱瀉火,焦梔子入血分而涼血止血。

      按語

      1.梔子,一名山梔,輕清上行,能瀉肺火,去肌表熱,在外感熱病、表里有熱之際,能起雙解的作用;本品苦寒泄降,又能泄三焦火,涼血清心熱,可用于熱病心煩;血熱妄行及熱淋尿血等癥。故山梔既能清氣分熱,又能清血分熱。至于泄熱利濕,可用治黃疸,也是它的特長。

      2.本品配黃芩,能瀉肺火;再加淡豆豉,能雙解表里之熱,配以黃芩,能瀉三焦火、清心熱;配以生地、丹皮,能涼血止血,治血熱妄行、吐衄尿血;配以黃柏、茵陳,能清熱利濕,治濕熱黃疸。

      3.過去在臨床應(yīng)用方面有山梔皮去肌表熱、山梔仁清心熱的用法,現(xiàn)在上海地區(qū)已予簡化,均用整個梔子,不再分梔皮、梔仁。

      方劑舉例

      梔子大黃湯《金匱要略》:梔子、大黃、枳實、豆豉。治酒疸,心中懊憹或熱痛。

      文獻摘錄

      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五內(nèi)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皰齄鼻,白癩赤癩瘡瘍。”

      2.《本草正》:“梔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陳除濕熱黃疸,加豆豉除心火煩躁,加厚樸、枳實可除煩滿,加生姜、陳皮可除嘔穢,同元胡破熱滯瘀血腹痛。”

      現(xiàn)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異梔子苷、去羥梔子苷、梔子酮苷、山梔子苷、京尼平苷酸及黃酮類梔子素、三萜類化合物藏紅花素和藏紅花酸、熊果酸等。

      2.藥理作用:梔子提取物對結(jié)扎總膽管動物的GOT升高有明顯的降低作用;梔子及其所含環(huán)烯醚萜有利膽作用;其提取物及藏紅花苷、藏紅花酸、格尼泊素等可使膽汁分泌量增加;梔子及其提取物有利胰及降胰酶作用,京尼平苷降低胰淀粉酶的作用最顯著;梔子煎劑及醇提取物有降壓作用,其所含成分藏紅花酸有減少動脈硬化發(fā)生率的作用;梔子的醇提取物有鎮(zhèn)靜作用;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其水浸液在體外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3.臨床研究:用梔子研為細末,雞蛋清、面粉、白酒適量,共調(diào)成糊狀,貼扭傷部位,治療閉合性軟組織損傷300例,經(jīng)1次治療痊愈者298例(四川中醫(yī),1988,2:44);用梔子40—60g,煎湯頓服,治療羊躑躅中毒3例,均獲痊愈(四川中醫(yī),1983,4:56);用由梔子、柴胡、大黃、敗醬草、丹參等藥組成的柴梔通瘀湯治療急性水腫型胰腺炎37例,取得滿意療效〔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59)〕。

    【中藥學知識:清熱藥·梔子】相關(guān)文章:

    中藥學專業(yè)知識10-17

    藥學知識:清火藥須對癥07-16

    中藥學知識點速記10-12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點:清熱藥08-12

    中藥師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資料:便秘09-24

    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模擬試題及答案09-24

    梔子泡茶的作用與功效-梔子的功效與作用08-26

    「中醫(yī)養(yǎng)生」立夏防暑熱藥湯09-07

    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二》試題及答案10-24

    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二考試試題及答案10-02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日本香蕉91视频 | 尤物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 中日韩亚洲免费视频 | 日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 | 性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