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醫師復習要點: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病學

    時間:2024-10-17 02:26:37 執業醫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執業醫師復習要點: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病學

      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傳染性的疾病。

      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病學:

      1、在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綜合措施中,一般以“預防接種”為主。

      2、A型流感病毒既存在于人又存在于動物中。

      3、流感病毒抗原結構變異:A型抗原變異最強,B型次之,C型趨于穩定。A>B>C

      4、感染腦膜炎雙球菌后,可獲得鞏固的免疫力,極少見再次得病者。

      5、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的發病高峰在:3-4月。高發年齡段是:<15歲組。

      流腦發病呈明顯季節性:11-12月上升,3-4月高峰,5月下降,7-10月最低。

      6、流行性感冒的主要傳染源:病人。預防流感的主要環節:傳染源、易感人群、傳播途徑。

      7、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流腦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該菌對外界的抵抗力很低,一般消毒劑即可殺滅。該病經空氣傳播(飛沫)

      腸道傳染病流行病學:

      1、在預防腸道傳染病的綜合措施中,“切斷傳播途徑”是防治的主要環節。其主導措施為:“搞好三管一滅”。

      2、甲型肝炎(甲肝)的傳染源是:急性期病人和健康攜帶者。甲肝高發區的年齡分布特征為:以兒童為主。甲肝主要經日常生活接觸傳播,也可經血制品和輸血傳播,其隱性感染多于顯性感染,一般不存在慢性攜帶現象,甲肝病毒耐寒、耐熱、耐酸、耐乙醚、但對甲醛、漂白劑敏感。甲肝傳染性最強的階段在:潛伏期末至黃疸出現前。

      3、我國攜帶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人數約為:12000萬(1.2億)。

      4、乙肝病毒攜帶者中,發展為慢性肝炎者約占:1 / 4

      5、人體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出現早、消失快、滴度高的急性感染標志物是:抗HbcIgM。

      6、人體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出現晚、維持時間長,代表曾經感染的標志是:抗HbcIgG。

      7、痢疾桿菌按國際分類法可以分為A、B、C、D 4個群和42個血清型。其抵抗力由大到小為:宋內(D群)>鮑氏(C群)≈福氏(B群)>志賀(A群)。

      8、痢疾的年齡分布呈“雙峰”型,一個高峰出現在1-3歲年齡段,一個高峰在20-39歲。

      9、常引起痢疾爆發的是:病原攜帶者。

      兩年痢疾發病高峰的橋梁是:慢性病人。.

      癥狀輕或不典型,照常在人群中活動,難發現、難管理,是最重要的傳染源是:急性非典型痢疾患者。

      10、中毒性痢疾在各型痢疾患者中的病死率最高。

      11、感染霍亂后可以獲得:短期免疫。

      12、主要經糞-口傳播的肝炎是:甲肝和戊肝;主要經血液或血制品傳播的肝炎是:乙肝和丙肝。

      蟲媒傳染病流行病學:

      1、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高熱、意識障礙及抽搐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為特征。屬自然疫源性疾病。

      2、流行性乙型腦炎的流行特征是:有嚴格的季節性,主要發生在夏末秋初;3~6歲兒童發病率最高;流行地區很廣,但以東南亞國家為高發區;病例分布較分散,如很難在一戶中發現兩個病例。

      3、豬是乙腦的主要傳染源,其流行病學意義很大,是因為:①豬的自然感染率高,病毒血癥滴度高;②豬的數量多,分布廣,更新快,并且是主要傳播媒介三帶喙(hui同“會”)庫蚊的吸血對象之一;③豬與人接觸較密切,豬的病毒血癥時間比人群中乙腦高峰早2~4周;④沒有經過夏秋季的幼豬是乙腦病毒的擴散宿主(經過夏秋季的已幾乎全部感染)。

      4、人或動物感染乙腦病毒后,可產生血凝抑制抗體、補體結合抗體、中和抗體

      血凝抑制抗體:感染后幾天即可出現,持續數年,適用于早期診斷。

      補體結合抗體:感染后3~4周大量出現,持續3~6月即逐漸消失,適用于調查當年新感染情況。

      中和抗體:出現較晚,可保持數年至數十年之久,適用于了解當地既往流行情況。

      5、在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時,主要要采取的措施是:滅蚊。

      6、瘧疾的潛伏期:惡性瘧≈10天;間日、卵形瘧≈14天;三日瘧≈30天。

      7、瘧疾傳染源作用大小的關鍵在于血液中配子體的狀態。

      8、瘧疾的傳播途徑中,經蚊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中華按蚊:我國廣大平原地區,尤其是水稻種植區的主要媒介。

      嗜人按蚊:我國北緯25~34度之間低山和丘陵地區的主要媒介。

      微小按蚊:我國北緯25度以南山地和丘陵地區的主要媒介。

      大劣按蚊:我國海南島山林區的主要媒介。

      9、我國瘧疾的流行特征是:瘧疾好發于夏秋季。以間日瘧分布最廣,惡性瘧次之,三日瘧較少,卵形瘧僅在云南、貴州、四川等少量發生。

      10、流行性出血熱的病原體是:漢坦病毒屬。傳染源是:野生小型嚙齒類動物及家鼠。傳播途徑主要是:動物源性傳播。傳播媒介主要是:螨。

      11、流行性出血熱的流行特征是:其發病主要見于歐洲和亞洲,95%以上的病例發生在亞洲,我國尤其突出;存在明顯的季節性,以秋冬季高發;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病例集中在青壯年,男性高于女性。

      12、在預防流行性出血熱的措施中,滅鼠防鼠最為重要。

    【執業醫師復習要點: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病學】相關文章:

    執業醫師復習要點:接觸傳染病流行病學03-25

    執業醫師復習要點:流行病學研究03-20

    執業醫師復習要點:傳染病的流行過程與防治03-25

    執業醫師復習要點:大氣衛生11-16

    執業醫師復習要點:學校健康促進03-25

    執業醫師復習要點:病因與疾病的分布03-25

    執業醫師復習要點:婚前保健服務03-23

    執業醫師復習要點:膳食與腫瘤的關系03-21

    執業醫師復習要點:女人如何養顏03-21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色多多 | 日韩综合天天久久一本 | 亚洲无玛中文字幕久久婷婷 | 在线一区二区网站 | 亚洲步兵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