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買殼上市的利與弊
公司上市的目的不外乎以下2個,一是直接融資,降低財務成本,二是轉化經營機制、完善公司治理、美化公司形象。其中后者通過其他途徑也可以實現,而取得直接融資資格恐怕是上市行為最核心最本質的目的。
為實現上市目的,從操作層面上講,一般采取自主(造殼)上市和借殼(主要是買殼)上市兩個途徑。不管采取什么樣的途徑上市,首先必須服從服務于上市的根本目的。究竟是造殼還是買殼,應當根據當時資本市場狀況,并結合公司的上市目的而定。
與直接上市(IPO)相比,在融資規模和上市成本上,買殼上市都有明顯的差距。從理論上看,買殼上市為企業帶來的利益和直接上市其實是相同的,只是由于成本較高、收益又較低,打了一個折扣而已。買殼上市的收益主要有資金和形象兩方面,而更多的可能是廣告效益和形象效益,買殼上市直接帶來的資金效益并不明顯。
買殼上市的利
買殼上市最大的好處就是簡單直接快捷,完全屬于資本運作的范疇,與并購方的公司治理、贏利能力、發展戰略等無直接關系。只要并購方愿意收購、被購方愿意出售、監管層同意,就可以完成并購行為。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通過買殼實現上市的案例比比皆是,也有很多企業運作的比較成功。比如在石獅,陽光發展就是通過收購石獅新發,從而實現了上市目的,而后者也成功轉型為地產公司。買殼上市主要好處如下:
1、手續簡單。與直接上市相比,買殼方式顯然沒有那么多復雜的上市審批程序。
2、節省時間。操作時間短,大約需要3-9個月。操作得好,買殼上市一步到位,會節省許多時間。
3、上市費用低,上市成功有保障。避免復雜的財務、法律障礙。有些公司如果采用新股上市,會有更多財務、法律障礙,要花較大成本才能完成“企業清潔”。買殼方式在對上市業務的審計等方面要輕松一些。
4、如果擬上市業務采用新股上市難于是被市場看好,而公司又有充實的資金,那么選擇買殼上市就更有優勢了。
買殼上市的弊
目前企業考慮更多的倒應該是買殼上市的弊。從統計數據來看,在我國,買殼上市終究是敗多成少。
買殼上市的弊取決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較。即成本收益比能否達到令人滿意的水平。買殼上市的成本總體上是逐年上升趨勢。特別是從2006年5月開始,買殼上市的成本已經高不可攀,達到了令人驚訝的程度。針對我國的資本市場,買殼上市的主要弊端如下:
1、公司非“凈殼”,殼資源不干凈,買殼就是買炸彈。
在中國資本市場中,多數“殼并購”和“殼重組”的政府主導色彩明顯,有些甚至在二級市場股票炒作者“支持”之下進行,上市公司原股東“甩包袱”心態嚴重,所以,很多問題在收購前成為隱藏在“凈殼”面紗下的“地雷”。
為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通過不發生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變化的股權交易進入目標公司,清楚、詳盡地了解目標公司實際境況后,再選擇時是否增持股權以獲得目標公司的控制權。
2、優質資產收益被稀釋
如果買殼上市完成后,買殼方將自己的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那么,買殼方公司股東對其原先控制的優質資產便形成了間接控制的關系,原核心資產收益也要和其它公眾股東共同分享,這樣,面臨著原優質資產收益被稀釋的風險。
在投機盛行的市場中,收購方會選擇通過內幕交易或對二級市場股價進行操作來補償優勢資產收益被稀釋帶來的損失,但在監管環境日趨嚴格的市場中,這種“補償”會越來越難獲得。
3、無法再融資 。
如果買殼上市成功后,無法進行后繼股權融資將是買殼方最大的損失。出現這種情況一般原因有三點:其一,注入的優質資產利潤水平不高,無法支撐上市后龐大的資產規模;其二,“殼”公司遺留問題沒有處理完,還需時間來消除;其三,收購重組的波動影響正常的業務經營(比如管理層的更換等)。
4、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在上市公司經營發生困難的情況下,很多地方政府為了使當地上市公司盡快擺脫困境、保殼、解決國企困難和下崗職工問題,往往極力促進買殼上市活動的發生,許諾幫助解決上市公司債務和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并開出種種優惠條件。但過多的承諾也意味著風險蘊藏其中,隨著政府工作規范程度的提高及商業活動更加高層化,地方政府不能隨便左右當地稅務、工商等行政機構和銀行來提供非市場化的優惠承諾,那么,買殼方必將陷入被動。
5、業務整合難
戰略性并購已漸漸成為資本市場內的主流動向,買殼上市將成為很多有實力的企業集團進行行業整合的利器。但經驗顯示,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行業,兩家不同的企業整合到一起,因為存在著技術水平、工藝、人員素質、地域、文化和產品質量等多方面的差異,企業磨合依舊會成為新股東買殼后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對于買殼企業來說,獲得收購中的“協同效應”通常不是收購的主要目的,收購企業和目標企業往往身處不同行業,業務整合的難度更大。
6、失去控制權
在全流通背景下,上市公司控制權的爭奪將更加激烈。過去,買殼方多以協議受讓方式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其控股比例往往很高,加上股權流動性障礙等因素制約,一般買殼后可以穩保第一大股東地位。但這些情況目前已經有所改變,任何一個潛在的收購者都有可能通過協議方式或者二級市場收購上市公司股份,從而奪取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深滬股市已經有數百起買殼上市案例,但是成功率并不高。買殼上市獲取收益的主要途徑是配股、增發融資。當然也不排除主要通過二級市場炒作獲取收益的情況。
【買殼上市的利與弊】相關文章:
借殼上市和買殼上市的區別06-16
買殼上市的基本流程07-08
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的區別06-16
買殼上市操作流程08-04
買殼上市有什么好處09-27
上市與IPO上市的區別08-28
企業上市與不上市的區別10-26
如何上市之上市輔導09-18
香港上市模式-上市的方式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