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社會工作者《工作實務》模擬精煉試題及答案解析

    時間:2024-09-15 04:53:17 社會工作者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7初級社會工作者《工作實務》模擬精煉試題及答案解析

      一、選擇題

    2017初級社會工作者《工作實務》模擬精煉試題及答案解析

      1[單選題] 記者了解到,“4月29日上午,西安市首個社區(qū)矯正檢察站在長安區(qū)郭杜街道辦事處牌成立,檢察監(jiān)督力量延伸到社區(qū)后將有力改變目前非監(jiān)禁罪犯監(jiān)管工作流于形式的現(xiàn)狀;這是西安市第一支進入社區(qū)的檢察力量。”這里,體現(xiàn)了矯正社會工作針對罪犯的主要功能是(  )。

      A.監(jiān)管功能B.矯正功能C.服務功能D.社會化功能

      參考答案:A

      2[單選題] 某高中,針對社交有障礙的高中生,組織社交興趣小組,培養(yǎng)高中生良好的交往動機和交往品質(zhì),提高合作意識和能力、溝通交往技巧和能力,此項服務屬于( )服務。

      A.思想引導 B.習慣養(yǎng)成 C.社交指導 D.婚戀服務

      參考答案:C

      3[單選題] 有“網(wǎng)癮”問題青少年的成長發(fā)展是社會工作者應該關注的,但介入行動首先要集中在發(fā)現(xiàn)和解決青少年產(chǎn)生“網(wǎng)癮”問題的原因上,從青少年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和人際互動方面人手,才能根除“網(wǎng)癮”。這體現(xiàn)了社會工作者的(  )介入原則。

      A.以人為本、服務對象自決

      B.個別化

      C.考慮服務對象的發(fā)展階段和他們的特點

      D.瞄準服務目標

      參考答案:D

      4[單選題] 社會工作者在為家庭提供服務中,既要關注受助家庭成員目前的需要,也要關注受助家庭成員的長遠的要求,并且隨著受助家庭成員需求的變化將問題的解決和預防以及發(fā)展結合起來。以上說法屬于( )的內(nèi)容。

      A.家庭個別化原則

      B.家庭處境化原則

      C.家庭成員需求滿足原則

      D.家庭成員增能原則

      參考答案:C

      5[單選題] 社會工作者小張經(jīng)常聯(lián)合社區(qū)居委會在社區(qū)開展各種大型活動,開展宣傳健康衛(wèi)生與安全的知識講座,還在節(jié)假日的時候拜訪社區(qū)老人,為老人們提供義診服務,小張做的這些得到了社區(qū)居民認可與歡迎,這種工作運用了( )方法。

      A.小組工作 B.個案工作 C.社區(qū)工作 D.行政工作

      參考答案:C

      6[單選題]現(xiàn)在有些青年喜歡在白色的T恤上畫上自己喜歡的圖畫,以標榜自己追求獨特的文化和生活品位。根據(jù)有關學者對青少年的分類,這樣的青年屬于(  )。

      A.個性青年

      B.正直青年

      C.文化叛逆青年

      D.政治偏激青年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有學者將青少年文化分成四種類型:①正直青年,指那些循規(guī)蹈矩的青少年,他們似乎不需要經(jīng)歷什么沖擊或反叛行為便可過渡至成年期;②問題青年,指那些有越軌行為甚至犯罪傾向的青少年。他們不守紀律、愛游蕩、性濫交、吸毒、惹是生非的行為被視為社會問題;③文化叛逆青年,這類青少年不甘平凡,喜歡標新立異,追求獨特的文化或生活品位,建立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④政治偏激青年,他們好打抱不平,認同并采取激進的行動,以追求某些理想或社會取向。

      7[單選題] 在醫(yī)務社會工作中,社會工作者要為因疾病而面臨危機處境中的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危機干預。在危機干預時,要強調(diào)介入的( )。

      A.服務性 B.預防性 C.及時性 D.長效性

      參考答案:C

      8[單選題]依據(jù)救助服務對象的不同、貧困類型的不同以及貧困產(chǎn)生原因的不同,社會救助社會工作所采取的工作模式是不一樣的。比如,面對一位因身體殘疾而導致貧困的救助對象,可以采取的工作模式是針對個體的微觀的工作方法;針對一個因自然災害而導致貧困的社區(qū),可能要用到小組或者社區(qū)的工作方法。這體現(xiàn)了社會救助社會工作具有(  )特點。

      A.工作過程的持續(xù)性

      B.服務對象的復雜性

      C.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D.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結合了社會工作的專業(yè)方法與社會救助的特殊性,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特點:①服務對象及救助類型的復雜性;②工作過程的持續(xù)性;③工作模式的融合性;④工作方法的政策性。本題所述說明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的工作模式具有融合性的特點。

      9[單選題]小麗所在的社會服務機構最近要為腦癱兒童及其家長提供服務,如為腦癱兒童的家長提供訓練腦癱兒童生活技能的方法,舉辦小組活動,分享照顧腦癱兒童的經(jīng)驗;直接提供訓練給腦癱兒童,讓他們能獨立在校生活等。此外,該機構還通過向各級殘聯(lián)部門匯報腦癱兒童及其家庭的困難,倡導和發(fā)掘社會資源以幫助腦癱兒童及其家長。由此可見,該機構分析服務對象資料時決定介入策略原則是(  )。

      A.單層次介入B.系統(tǒng)性介入C.遞進式介入D.多層次介入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社會工作者分析服務對象資料時,采取多層次介入策原則是指包括直接提供物質(zhì)資源給服務對象,以幫助解決問題和滿足需要;通過輔導改變他們對問題的看法及應對問題的技巧。

      10[單選題]王某因傷殘而退伍,被安排到殘聯(lián)工作,其內(nèi)心非常焦慮,不愿與同事交流,每當遇到困難時就會發(fā)脾氣,認為身體的殘疾是自己做不好工作的原因。鑒于這種狀況,社會工作者首先應解決其(  )問題。

      A.身體康復B.非理性信念C.溝通技巧D.工作技能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優(yōu)撫安置社會工作服務對象的身份階層在社會轉(zhuǎn)型中產(chǎn)生了前所未有的分化。由現(xiàn)職到離職、由軍隊到地方、由軍人到老百姓,尤其是由健全人到殘疾退役軍人,在實現(xiàn)角色模式轉(zhuǎn)換的過程中,由于對新舊角色認識不清、理解不一,往往造成心理失衡、角色失調(diào)、行為失范。對個人身份地位的敏感、焦慮、緊張、失落與無奈是優(yōu)撫安置社會工作服務對象比較普遍的心態(tài)特征。運用認知行為理論的視角可以幫助服務對象識別導致情緒不適和問題行為的有缺陷的思維模式,推進適應角色轉(zhuǎn)變。本題中,鑒于王某目前的狀況,社會工作者首先應解決其非理性信念問題。

    【初級社會工作者《工作實務》模擬精煉試題及答案解析】相關文章:

    2017初級社會工作者《工作實務》備考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01-22

    2017初級社會工作者《工作實務》模擬考前試題及答案解析01-22

    2017年初級社會工作者實務模擬練習試題及答案解析01-23

    2017年初級社會工作者實務備考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05-13

    2017初級社會工作者《工作實務》模擬備考試題及答案解析01-22

    社會工作者初級實務模擬試題11-01

    社會工作者初級《綜合能力》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01-22

    2017年初級社會工作者實務模擬備考復習試題及答案解析07-30

    2017初級社會工作者沖刺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08-22

    社會工作者初級實務模擬試題卷11-01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国产综合 |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