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區矯正法規與政策考點
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的行刑方式,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提供的社區矯正法規與政策考點,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社區矯正的概念
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的行刑方式,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
二、社區矯正的特點
1、社區矯正的福利性
社會工作是社會福利的發送渠道和實現環節,從根本上體現了社會福利性。社區矯正作為社會工作的重要內容,同兒童社會工作、老年社會工作、殘疾人社會工作等一樣體現了其福利性。
2、社區矯正的社會性
最初的社區矯正是基于一種人道主義的善舉,是從民間的互助組織發展起來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社區矯正的范圍不斷擴大,社區矯正工作逐步由民間的、小群體的行為發展成為組織化、制度化的社會行為。
3、社區矯正的專業性
社區矯正要求矯正工作者在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的指引下,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理論、方法和技巧,為社區矯正對象及其家人提供服務。社區矯正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需要有社會工作的專業理論作為指導,社區矯正的實施要求社會工作者掌握專門的工作方法與技巧。社區矯正工作者要做好社區矯正工作,除了需要具備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外,還必須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方法。
三、社區矯正的意義
1、有利于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刑罰制度,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充分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人類文明進步的要求,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2、有利于對那些不需要、不適宜監禁或者繼續監禁的罪犯有針對性地實施社會化的矯正,充分利用社會各方力量,提高教育改造質量,最大限度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維護社會穩定。
3、有利于合理配置行刑資源,使監禁矯正與社區矯正兩種行刑方式相輔相成,增強刑罰效能,降低行刑成本。
四、社區矯正的適用范圍
1、被判處管制的
管制是指由人民法院判決,對犯罪人不予關押,但限制其一定時間的人身自由,交由公安機關執行,并依靠社區群眾監督與矯正的刑罰方法。
2、被宣告緩刑的
我國的緩刑制度是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確定不致再危害社會的犯罪分子,在一定考驗期內,如果沒有再犯新罪,沒有發現發生其他依法應當取消緩刑宣告的特定事由,考驗期滿后原判刑期不再執行的一項制度。
3、被暫予監外執行的
監外執行是指人民法院、監獄管理機關和公安機關對被判處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因出現了不適宜在監禁機構執行的法定的特殊情況,依法予以變更執行場所和方法,并將監外執行的期間算入刑期以內的一項行刑制度。被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具體包括:
a.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b.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c.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4、被裁定假釋的
假釋是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罪犯,在刑罰執行一定時間后,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而附條件提前釋放的刑罰執行制度。
5、被剝奪政治權利,并在社會上服刑的
剝奪政治權利,是指人民法院適用的剝奪犯罪人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活動權利的刑罰方法。剝奪政治權利是一種附加刑,既可以附加適用,也可以獨立適用。
在符合上述條件的情況下,罪行輕微、主觀惡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殘犯,以及罪行較輕的初犯、過失犯等作為重點對象,適用非監禁措施,實施社區矯正。
五、社區矯正的任務
1、行刑
按照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加強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管理和監督,確保刑罰的順利實施。
2、矯正
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會公德教育,矯正其不良心理和行為,使他們悔過自新、棄惡從善,成為守法公民。
3、安置救濟
幫助社區服刑人員解決就業、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利于他們順利適應社會生活。
六、社區矯正的內容
1、行為督導
通過規定活動范圍等方法,加強對矯正對象的有效控制,規范他們的行為,確保社區矯正工作的正常秩序,確保非監禁刑刑罰的有效執行。
2、教育矯正
教育矯正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法律常識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文化和職業技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勞動教育等。教育矯正的形式主要有集體教育、個別談話教育、心理咨詢教育和心理矯正、社會志愿者幫教培訓、實踐活動等。教育矯正的目的是通過教育使矯正對象提高對所犯罪行的認識,矯正不良心理和行為,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思想、素質、道德和行為等方面適應社會要求,順利地回歸社會。
3、組織公益勞動
定期組織矯正對象參加一定的公益勞動,使其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改掉不良惡習,認罪伏法,回歸社會。
七、社區矯正相關部門的職責和任務
社區矯正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涉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司法行政機關和公安機關等多個相關部門,需要這些相關部門依法履行各自的職責和任務,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1、人民法院要嚴格準確地適用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解釋,依法充分使用非監禁刑罰措施和減刑、假釋等鼓勵罪犯改造自新的刑罰執行措施。在判處非監禁刑、減刑、假釋工作中,可以征求有關社區矯正組織的意見,并在宣判、宣告后,將判決書、裁定書抄送有關社區矯正組織。
2、人民檢察院要加強法律監督,完善刑罰執行監督程序,保證社區矯正工作依法、公正地進行。
3、司法行政機關要牽頭組織有關單位和社區基層組織開展社區矯正工作,會同公安機關做好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督考察,組織協調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改造和幫助工作。街道、鄉鎮司法所要具體承擔社區矯正的日常管理工作。監獄管理機關要依法準確適用暫予監外執行措施,對符合假釋條件的人員要及時報請人民法院裁定假釋,并積極協助社區矯正組織的工作。
4、公安機關要配合司法行政機關依法加強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督考察,依法履行有關法律程序。對違反監督、考察規定的社區服刑人員,根據具體情況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對重新犯罪的社區服刑人員,及時依法處理。
【社區矯正法規與政策考點】相關文章:
《導游政策與法規》模擬試題及答案10-23
2016年導游證《政策法規》考點:文物的分類和文物保護的范圍03-20
關于旅游政策與法規的學習方法03-21
2017社工考試矯正社會工作考點大全02-27
導游證考試政策與法規試題201603-23
旅游咨詢師相關政策法規03-18
2016年二建法規技巧:混淆型考點03-22
護士資格考點:社區護理之社區護士職責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