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十面埋伏簡譜

    時間:2024-09-01 22:33:43 聲樂器樂 我要投稿

    古箏十面埋伏簡譜

      導語: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曲,同時也是中國十大名曲之一,下面小編為你整理的古箏十面埋伏簡譜,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箏十面埋伏簡譜

      基本簡介

      《十面埋伏》是一首歷史題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關于樂曲的創作年代迄今無一定論。資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寫過的著名長詩《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聽過有關表現激烈戰斗場景的琵琶音樂。

      《十面埋伏》流傳甚廣,是傳統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陰平楚》。本曲現存樂譜最早見于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行》。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 垓下決戰的情景。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于烏江,劉邦取得勝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湯琵琶傳”中,曾記載了琵琶演奏家湯應曾演奏《楚漢》一曲時的情景:“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鼓聲、劍弩聲、人馬聲……使聞者始而奮,繼而恐,涕泣無從也。其感人如此。”

      曲子段落

      《十面埋伏》全曲分十三個段落,都標題可歸三部分:

      第一部分:

      (1)“列營”全曲序引,表現出征前的金鼓戰號齊鳴,眾人吶喊的激勵場面。音樂由散漸快,調式的復合性及其交替轉換,更使音樂增加不穩定性。

      (2)“吹打”。

      (3)“點將”主題呈式,用接連不斷的長輪指手法(但輪一句輪一拂輪)和“扣、抹、彈、抹”組合指法,表現將士威武的氣派。

      (4)“排陣”。

      (5)“走隊”音樂與前有一定的對比,用“遮、分”和“遮、劃”手法進一步展現軍隊勇武矯健的雄姿。

      第二部分:

      (6)“埋伏”表現決戰前夕夜晚,漢軍在垓下伏兵,氣象寧靜而又緊張,為下面兩段作鋪墊。

      (7)“雞鳴山小戰”楚漢兩軍短兵相接,刀槍相擊,氣息急促,音樂初步展開。

      (8)“九里山大戰”描繪兩軍激戰的生死搏殺場面。馬蹄聲、刀戈相擊聲、吶喊聲交織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劃、排、彈、排”交替彈法,后用拼雙弦、推拉等技法,將音樂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

      (9)“項王敗陣”

      (10)“烏江自刎”先是節奏零落的同音反復和節奏緊密的馬蹄聲交替,表現了突圍落荒而走的項王和漢軍緊追不舍的場面;然后是一段悲壯的旋律,表現項羽自刎;最后四弦一“劃”后急“伏”(又稱“煞住”),音樂嘎然而止。

      原曲還有:

      (11)“眾串凱”

      (12)“諸將爭功”

      (13)“得勝回營”

      藝術特色

      整曲來看,又有“起、承、轉、合”的布局性質。第一部分含五段為“起、承部”,第二部分含三段為“轉”部,第三部分含二段為“合”部;明代王猷定《湯琵琶傳》中,記有被時人稱為“湯琵琶”的湯應曾彈奏《楚漢》時的情景:“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瓦屋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弩聲、人馬辟易聲,俄而無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凄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余騎蹂踐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恐,終而涕泣之無從也。”從這段描述可看出,湯應曾彈奏的《楚漢》與《十面埋伏》在情節及主題上一致,由此可見早在16世紀之前,此曲已在民間流傳。

      《楚漢》在明代嘉靖、萬歷前后流行一時,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愛;自公元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譜》問世以來,其后各個琵琶譜集都載有《十面》樂譜。各個版本在分段與分段標目都有所不同:《華氏譜》稱《十面》,由直隸王君錫傳譜,凡十三段;《李氏譜》名《淮陰平楚》,隋秦漢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養正軒譜》稱《十面》,一名《淮陰平楚》,凡十八段;《瀛州古調》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古箏十面埋伏簡譜】相關文章:

    十面埋伏古箏簡譜08-27

    十面埋伏的古箏簡譜07-06

    十面埋伏古箏曲簡譜06-30

    古箏映山紅簡譜09-25

    金蛇狂舞古箏簡譜08-12

    男人花古箏簡譜08-11

    發如雪古箏簡譜初級10-08

    出水蓮古箏曲簡譜05-26

    十面埋伏古箏曲譜09-13

    鳳凰傳奇荷塘月色的古箏簡譜10-11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日本欧美日韩亚洲 | 亚洲婷婷天堂在线综合 |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 | 色悠悠久久综合亚洲 | 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天堂中文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小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