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太極拳的由來
太極拳深受大家的歡迎,到處都可以見到練習太極拳的人,那么大家知道太極拳的由來嗎?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太極拳的由來,讓我們更加深入了解太極拳吧!
太極拳的由來
經歷史考證,太極拳起源于中國河南溫縣陳家溝,由陳氏第九世祖、著名拳師陳王廷所創,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陳氏太極拳的起源可追朔到陳氏始祖陳卜。陳卜原籍在山西澤州郡 (今晉城),后來由澤州搬居山西洪桐縣。明洪武5年 (公元1374年),遷居河南懷慶府(今沁陽)。
當時,陳卜為人忠厚,精通拳械,深受近鄰鄉民敬重,所以當地人將其居住的地方叫陳卜莊 (解放后,陳卜莊劃歸溫縣,至今仍叫陳卜莊)。
后來,因陳卜莊地勢比較低洼,經常遭受洪澇,所以陳卜一家又遷居到距溫縣城東十里的常楊村。因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有一段深溝仍保留至今),所以隨著陳氏人丁繁衍,家族不斷壯大,常楊村易名為陳家溝。
陳卜定居陳家溝以后,開始墾荒種田,興家立業。隨著家族不斷壯大,到第七世開始分家。為了家園安全,地方安寧,于是在村中設立武學社,傳授武藝。這期間,陳氏家史文字記載很少,大多為口傳。直到1711年,陳氏第十世祖陳庚為陳卜立碑,才開始簡要記述陳卜史實。
但間隔已有300余年,其間的人物、事跡及有關拳術多有疏漏。所以關于拳藝、人物、事跡的文字記載,僅從陳氏第九世祖陳王庭記起。陳王庭又名奏庭,明末清初人,文武兼優,精于拳械,功夫深厚,在河南、山東一帶很有聲望。
在他年老隱居期間,依據祖傳之拳術,博采眾家之精華,結合太極陰陽之理,參考中醫經絡學說及道家導引、吐納之養生術,創造了一套具有陰陽相合,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的內功拳,稱為太極拳。
因創始人姓陳,故人們稱之為陳氏太極拳。陳王庭傳授下來的有一至五路太極拳、炮捶一路、長拳108勢、雙人推手和刀、槍、劍、棍、锏、雙人粘槍等器械。
陳王庭的著作因年代久遠,許多已經失散,現尚存有《拳經總歌》、《長短句》詞一首。詞上半首有:“嘆當年,披堅執銳,掃蕩群氛,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
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閑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余閑,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自陳王庭之后,陳家溝村民練習太極拳之風甚盛,男女老幼皆練習,世代沿襲,經久不衰,當地至今仍流傳著“喝喝陳溝水,都會翹翹腿”、“會不會,金剛大搗碓。” 的諺語。
傳至十四世陳長興(字云亭),太極拳又有了一個大的改革與發展。他在祖傳老架五個套路的基礎上,精煉歸納將太極拳套路創造性地發展成為當今流行的兩個套路:一路(大架)和二路(炮捶)。第一路動作大方,以柔為主,以剛為輔。
以“棚捋擠按”四正勁的運用為主,以“采挒肘靠”四隅勁的運用為輔。柔中寓剛,行氣運動,以纏絲勁的鍛煉為主,發勁為輔。全身內外,動分靜和,一動全動,體現柔纏中顯柔、緩、穩的特色;第二路(炮捶)動作復雜,急速緊湊,以剛為主,以柔為輔,用勁以“采挒肘靠”為主,以“棚捋擠按”為輔;以剛發勁為主,竄蹦跳躍,騰挪閃展,震足發勁。
剛中寓柔,體現柔纏中顯剛、快、脆的特點。后人稱這兩路拳為太極拳老架。陳長興以保鏢為業,在武術界享有盛名,當時人稱 “牌位大王”,著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斗篇》。并教有名弟子陳花梅、陳耕耘、楊露禪等。
十四世陳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礎上,又有些改動,逐漸舍棄了某些難度和發勁動作,架式與老架一樣寬大,后人稱為新架 (小架)。
第十五世陳花梅,字鶴齊(1796年-1869年),太極拳第七代傳人,為人豪爽,樂善好施,武德高尚、功夫甚純。自幼師從陳長興,聰穎善悟、勤學苦練,對太極拳、械無不精通。家住陳家溝西,創建西北拳社,傳授太極拳。
陳花梅一生弟子眾多,為太極拳的發展和推廣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十六世陳五常(1817-1866),太極拳第八代傳人。出身武術世家,從小隨父陳花梅習練太極拳,功底深厚。
陳五常為人豪爽,性格剛正,在村里曾多次幫助村民,懲治惡霸而受到當地人們的尊敬。他在村中掌管西北拳社,常置器械于街而不收,以方便村中老幼習練。
陳德祿、陳田科、陳坤來、陳春山、陳懷清、陳春來、陳繩武等拳師皆出其門下。唐豪赴陳家溝考察太極拳源流時,曾與其子陳德祿、陳田科切磋技藝。
1866年冬,在一磚窯突然崩塌,他因救護同鄉無法脫身而被壓死。他這種舍己救人的高尚武德,至今仍被鄉里傳為佳話。
十六世陳五典(1821-1889),太極拳第八代傳人。出身于武術世家。從小隨父陳花梅習練太極拳械。其聰敏穎悟過人,號稱“一點通”。在其兄五常幫帶下,常與大姐大燕切磋演練。其技藝與其兄齊名。
1866年其兄去世后,鄉親們推薦其接任其兄掌管村中西北拳社。平日,除習武授徒外,又于沁陽西萬、溫縣北張羌等地設場授拳,為陳氏太極拳的推廣普及作出了貢獻。
十六世陳鑫,字品三,他感到陳氏拳術歷代均以口傳為主,文字著作很少,為闡發祖傳太極拳學說,遂發憤著書立說,用12年的時間寫成《陳氏太極拳圖畫講義》四卷,闡發陳氏世代積累的練拳經驗。讀書以易理說拳理,引證經絡學說;以纏絲勁為核心,以內勁為統馭,是陳氏太極拳理論寶庫中最重要的一篇。
此外,他還著有《陳氏家乘》、《三三六拳譜》等著作。
十七世陳發科,字福生,是近代陳氏太極拳的代表人物,對發展和傳播太極拳有杰出的貢獻。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教授拳術。以其剛柔相濟,采、挒、肘、靠、拿、跌、擲、打,兼施并用,技擊技術極好,與人較手時以得人為準,以不見形為妙的高超擊法將人跌出,因其為人忠厚,武德高尚,受到各界人士的歡迎。
為普及陳氏太極拳做出很大貢獻。十八世陳照丕,字績甫。著有《陳氏太極拳匯宗》、《太極拳入門》、《陳氏太極拳圖解》、《陳氏太極拳理論十三篇》等書。
他品德高尚,誨人不倦,對推廣陳氏太極拳做出巨大貢獻,深受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崇拜,為陳氏太極拳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目前陳家溝所練的拳械套路有:老架一、二路 (炮捶),新架一、二路(炮捶),小架一、二路,太極推手、單刀、雙刀、單劍、雙劍、雙锏、梨花槍夾白猿棍、春秋大刀、三桿、八桿、十三桿等。
這些套路,從風格上,技擊應用上,仍基本上保持原有的傳統風格。陳氏太極拳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出了許多流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楊式、孫式、吳式、武式四大派系,有著各自獨有的風格和特點。
打太極拳的益處
一、提升人的平衡能力
經常打太極拳的人走路一般四平八穩,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如果此時有人偷襲,定能穩住局面,令偷襲無果,原因就在于打太極練的就是平衡,似靜非靜、似慢非慢,在武術上同樣占有一席之地。
二、調節神經系統
太極拳可以在動作與意念的配合中,實現對腦細胞神經的放松,一吐一納,促進大腦功能的完善,這對很多患有失眠和精神衰弱的患者來說是非常有益的鍛煉。
三、健美
太極拳的沉肩墜肘、頂懸和含胸拔背等動作,能使練習者的肌肉骨骼更加協調一致,從而實現健美的效果。
四、改善心肺功能
太極拳能通過緩慢均勻的腹式呼吸,不僅使肺部的氧氣更加充足,而且可以增強腸道的蠕動;另外,太極拳舒緩的動作能讓心臟供血充足,又不至于劇烈,對治療心臟病也是極其有益的。
太極拳的動作要領
1、靜心用意
太極拳要求精神的絕對集中,在舒緩的呼吸中平心靜氣,吐納自然,實現每一個動作的精確完成。同時要注意身體的自然放松,動作要舒緩有力,干脆痛快。
2、虛實分明
打太極拳時每一個動作要分清虛實,追求綿綿不絕、銜接自然、連貫協調的境界。另外,重心要穩,雖然動作大多呈螺旋形進展,但腰部為軸,使動作的弧形能更加完整圓滿。剛柔并濟是太極拳最顯著的特點,它要求動作的外柔內剛、沉著輕靈,同時不可發死力,要有“四兩撥千斤”的概念。
3、注重練“氣”
古人練拳即練氣,氣就是人的精神發力點,打太極拳時要含胸拔背,精神集中而放松,讓練氣如滔滔江水源源不絕,這也是練習太極拳最終要達到的目標。
總之,太極拳是被公認的養生秘笈,堅持鍛煉對我們的身體有絕對的好處,一起來體驗體驗吧。
【太極拳的由來】相關文章:
太極拳知識08-14
太極拳的分類09-13
太極拳的口訣09-22
對太極拳的認知誤區08-14
學太極拳的要領08-14
淺談太極拳的靈魂10-27
練太極拳的意義08-14
太極拳口訣整合05-16
太極拳自學教程09-16
練太極拳的益處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