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藥師考試知識點之注射劑

    時間:2024-08-03 22:33:10 藥學咨詢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8初級藥師考試知識點之注射劑

      你知道什么是注射劑嗎?你對注射劑的分類、特點和給藥途徑了解嗎?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注射劑的分類、特點和給藥途徑的知識,歡迎閱讀。

    2018初級藥師考試知識點之注射劑

      (一)概述

      1.注射劑的分類、特點和給藥途徑

      (1)注射劑的分類

      1)溶液型:包括水溶液和油溶液。

      2)混懸型:水難溶性或要求延效給藥的藥物。

      3)乳劑型:水不溶性藥物,如靜脈營養脂肪乳注射液等。

      4)注射用無菌粉末:亦稱粉針。

      (2)給藥途徑

      1)皮內注射:在0.2ml以下,常用于過敏性試驗或疾病診斷。

      2)皮下注射:一般用量為1~2ml。皮下注射劑主要是水溶液。

      3)肌內注射:注射于肌肉組織中,一次劑量為1~5ml。注射油溶液、混懸液及乳濁液具有一定的延效作用,且乳濁液有一定的淋巴靶向性。

      4)靜脈注射:一次劑量自幾毫升至幾千毫升,且多為水溶液。

      5)脊椎腔注射:注入脊椎四周蛛網膜下腔內,一次劑量一般不得超過10ml。pH值在5.0~8.0之間,注入時應緩慢。

      6)動脈內注射

      2.注射劑的特點和一般質量要求

      (1)注射劑的特點

      1)藥效迅速、作用可靠。

      2)可用于不宜口服給藥的患者。

      3)可用于不宜口服的藥物。

      4)發揮局部定位作用。

      5)注射給藥不方便且注射時疼痛。

      6)制造過程復雜,生產費用較大,價格較高。

      (2)一般質量要求

      1)無菌。2)無熱原。3)澄明度4)安全性5)滲透壓:

      6)pH 7)穩定性 8)降壓物質

      (二)注射劑處方組分

      2.注射用溶劑

      (1)注射用水:①注射用水②滅菌注射用水③純化水

      1)原水處理方法:有離子交換法、電滲析法及反滲透法。

      2)蒸餾法:制備注射用水最經典的方法。

      (2)注射用油。

      3.注射劑主要附加劑

      主要作用是:①增加藥物的理化穩定性;②增加主藥的溶解度;③抑制微生物生長,尤其對多劑量注射劑更要注意;④減輕疼痛或對組織的刺激性等。

      4.注射劑的等滲與等張調節

      (1)冰點降低數據法(能計算)

      一般情況下,血漿冰點值為-0.52℃。根據物理化學原理,任何溶液其冰點降低到-0.52℃,即與血漿等滲。等滲調節劑的用量可用式3-9計算。

      式中,W—配制等滲溶液需加入的等滲調節劑的量(%,g/ml);a—未經調整的藥物溶液的冰點下降度數;b—用以調節等滲的藥物1%(g/ml)溶液的冰點下降度數。

      (2)氯化鈉等滲當量法(了解)

      是指與1g藥物呈等滲的氯化鈉質量。

      (3)等張調節

      等滲和等張溶液定義不同,等滲溶液不一定等張,等張溶液亦不一定等滲。在新產品的試制中,即使所配制的溶液為等滲溶液,為安全用藥,亦應進行溶血試驗,必要時加入葡萄糖、氯化鈉等調節成等張溶液。

      (三)熱原

      1.定義

      熱原致熱能力最強的是革蘭陰性桿菌。熱原是微生物的一種內毒素,是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質的復合物。其中脂多糖是內毒素的主要成分。

      2.熱原的性質

      (1)耐熱性: 250℃、30~45min;200℃、60min或180℃、3~4h可使熱原徹底破壞。

      (2)過濾性:可被活性炭吸附。

      (3)水溶性:熱原能溶于水。

      (4)不揮發性

      (5)其他:熱原能被強酸強堿破壞,也能被強氧化劑破壞。

      3.熱原的主要污染途徑

      (1)注射用水

      (2)原輔料

      (3)容器、用具、管道與設備等

      (4)制備過程與生產環境

      (5)輸液器具

      4.熱原的去除方法

      (1)高溫法

      (2)酸堿法

      (3)吸附法

      (4)離子交換法

      (5)凝膠過濾法

      (6)反滲透法

      (7)超濾法:一般用3.0~15nm超濾膜除去熱原。

      (四)注射劑的制備

      注射劑一般生產過程包括:原輔料和容器的前處理、稱量、配制、過濾、灌封、滅菌、質量檢查、包裝等步驟。

      3.注射液的配制與過濾

      (1)注射液的配制:分為濃配法和稀配法兩種。將全部藥物加入部分溶劑中配成濃溶液,加熱或冷藏后過濾,然后稀釋至所需濃度,此謂濃配法,此法可濾除溶解度小的雜質。將全部藥物加入所需溶劑中,一次配成所需濃度,再行過濾,此謂稀配法,可用于優質原料。

      (2)注射液的過濾:過濾裝置主要有:

      a.一般漏斗類

      b.垂熔玻璃濾器:分為垂熔玻璃漏斗、濾器及濾棒三種。6號以及G5、G6號作無菌過濾用。

      垂熔玻璃濾器的優點是化學性質穩定(強堿和氫氟酸除外);吸附性低,一般不影響藥液的pH;缺點是價格高,脆而易破。

      c.砂濾棒:硅藻土濾棒,多孔素瓷濾棒。適用于大生產中粗濾。

      d.板框式壓濾機:在注射劑生產中,多用于預濾用。缺點是裝配和清洗麻煩,容易滴漏。

      e.微孔濾膜過濾器:以微孔濾膜作過濾介質的過濾裝置稱為微孔濾膜過濾器。

      4.注射液的灌封

      濾液經檢查合格后進行灌裝和封口,即灌封。

      灌裝藥液時應注意:①劑量準確,灌裝時可適當增加藥液量,以保證注射用量不少于標示量;②藥液不沾瓶,為防止灌注器針頭“掛水”,活塞中心常有毛細孔,可使針頭掛的水滴縮回并調節灌裝速度,過快時藥液易濺至瓶壁而沾瓶;③通惰性氣體時既不使藥液濺至瓶頸,又使安瓿空間空氣除盡。

      5.注射液的滅菌與檢漏

      (1)滅菌: 1~5ml安瓿多采用流通蒸氣100℃、30min;10~20ml安瓿常用100℃、45min滅菌。

      (2)檢漏:滅菌后的安瓿應立即進行漏氣檢查。

      (五)注射劑的質量檢查

      1.澄明度檢查

      2.熱原檢查

      3.無菌檢查

      4.其他檢查

      (六)典型注射劑處方與制備工藝分析

      例1.維生素C注射液(抗壞血酸)臨床上用于預防及治療壞血病,并用于出血性疾病,鼻、肺、腎、子宮及其他器官的出血。肌注或靜脈注射,一次0.1~0.25g,每日0.25~0.5g。

      【處方】維生素C(主藥)     104g

      依地酸二鈉(絡合劑)      0.05g

      碳酸氫鈉(pH調節劑)      49.0g

      亞硫酸氫鈉(抗氧劑

      注射用水


    【初級藥師考試知識點之注射劑】相關文章:

    2018初級藥師考試知識點之抗生素03-09

    2018初級藥師考試知識點之血液考點輔導03-09

    2018初級藥師考試知識點之混懸劑03-09

    2023初級藥師考試考點之散劑08-28

    2018初級藥師考試考點之片劑03-09

    2018年初級藥師考試知識點之滅菌無菌制劑概述03-09

    2018初級中藥師考試考點之腦03-09

    2018初級藥師考試考點之口服片劑03-09

    2018初級藥師考試知識點之抗焦慮藥和抗抑郁藥03-09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午夜影院小视精品久久 | 亚洲аv天堂手机版在线观看 | 亚洲鲁丝片一区二区 | 久久不射视频网 | 在线深夜AV免费永久观看 | 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