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質量工程師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時間:2024-09-20 07:02:48 質量工程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6年中級質量工程師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1.()就是通過觀察和判斷,適當時結合測量、試驗所進行的符合性評價。

    2016年中級質量工程師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A.檢驗

      B.驗證

      C.鑒別

      D.檢測

      答案:A 分析:檢驗的定義——檢驗就是通過觀察和判斷,適當時結合測量、試驗所進行的符合性評價。

      2.根據Kano模型,當特性不充足時,顧客不滿意;充足時,顧客滿意。越不充足,越不滿意;越充足,越滿意。這反映了()。

      A.理所當然質量

      B.一元質量

      C.多元質量

      D.魅力質量

      答案:B 分析:日本質量專家Kano(狩野)把質量依照顧客的感受及滿足顧客要求的程度分成三種質量:理所當然質量、一元質量、魅力質量 A:理所當然質量,當其特性不充足(不滿足顧客要求)時,顧客很不滿意;當其特性充足(滿足顧客要求)時,無所謂滿意不滿意,顧客充其量是滿意。B:一元 (線性)質量,當其特性不充足時,顧客不滿意,充足時,顧客就滿意。越不充足,越不滿意,越充足越滿意。

      c:魅力質量,當其特性不充足時,無關緊要顧客無所謂,當其特性充足時,顧客就十分滿意。

      3.對管理者而言,需要掌握更多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的是哪個管理層()。

      A.高層管理者

      B.中層管理者

      C.基層管理者

      D.一般管理者

      答案:B 分析:通常情況下,作為一個管理者應具備三個管理技能,即技術技能、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

      ①技術技能;指具有某一專業領城的技術、知識和經驗完成組織活動的能力。

      ②人際技能:指與處理人事關系有關的技能,即理解激勵他人并與他人共事的能力,主要包括領導能力、影 響能力和協調能力。

      ③概念技能:指綜觀全局,認清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業與環境相互影響的復雜性的能力,它包括理解事物相互關聯性從而找出關鍵影響因素的能力,確定與協調各方面關系的能力。高層管理者尤其需要較強的概念技能;中層管理者更多需要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基層管理者主要需要技術技能和人際技能。

      4.過程監視是經常采用的一種有效的()方式。

      A.質量檢驗

      B.質量控制

      C.質量改進

      D.質量策劃

      答案:B分析:監視是對某項事物按規定要求給予應有的觀察、注視、檢查和驗證。在現代工業化生產中,過程監視是經常采用的一種有效的質量控制方式,并作為檢驗的一種補充形式廣泛地在機械、電氣、化工、食品等行業中使用。

      5.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是以()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

      A.全員參與

      B.質量

      C.顧客

      D.過程

      答案:B 分析:全面質量管理是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于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者、員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會等)相關方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一種管理途徑。

      6. 顧客關系管理是選擇和管理顧客,最終獲得顧客()而實施的一種管理方法。

      A.信息

      B.滿意

      C.長期價值

      D.反饋意見

      答案:C分析:顧客關系管理是企業為了建立與顧客長期良好的關系,贏得顧客的高度滿意,保留有價值顧客,挖掘潛在顧客,贏得顧客忠誠,并最終獲得顧客長期價值而實施的一種管理方法。

      7.關于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說法不正確。

      A.我國采用國際單位制

      B.所有SI單位都是我國法定計量單位

      C.我國法定計量單位都是SI單位

      D.《計量法》的頒布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統一了我國的計量單位制度

      答案:C 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簡稱《計量法》,是調整計量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1985年9月6日審議通過,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我國《計量法》規定:“國家采用國際單位制。國際單位制計量單位和國家選定的其他計量單位,為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國際單位制是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主體,所有國際單位制單位都是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國家選定的作為法定計量單位的非國際單位制單位,是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與國際單位制單位相同的法定地位。

      8.()是企業對供應商質量控制最關鍵的契約。

      A.產品技術信息

      B.基本供貨協議

      C.質量協議

      D.技術協議

      答案:C分析: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契約,主要分為以下幾類:(1)產品技術信息;(2)質量協議;(3)基本供貨協議;(4)技術協議。其中,質量協議是企業對供應商質量控制最關鍵的契約,規定了雙方在產品質量上的權利和義務。總體上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質量管理、質量管理監督、驗收檢驗程序、不合格品的處理方式、過程控制、質量保證和責任區分、質量指標約定及違約責任、爭議的處理等。

      9.以下哪項不是質量檢驗的步驟()。

      A.熟悉檢驗有關標準和技術文件

      B.收取檢驗費用

      C.測量和試驗

      D.比較和判定

      答案:B 分析:(1)檢驗的準備。熟悉規定要求,選擇檢驗方法,制定檢驗規范。在檢驗的準備階段,必要時要對檢驗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和考核,確認能否適應檢驗工作的需要。

      (2)獲取檢測的樣品。樣品是檢測的對象,質量特性是客觀存在于樣品之中的,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后,可以說樣品就客觀決定了檢測結果。

      獲取樣品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送樣,另一種是抽樣。

      (3)測量或試驗。按已確定的檢驗方法和方案,對產品質量特性進行定量或定性的觀察、測量、試驗,得到需要的量值和結果。測量和試驗前后,檢驗人員要確認檢驗儀器設備和被檢物品試樣狀態正常,保證測量和試驗數據的正確、有效。

      (4)記錄。對測量的條件、測量得到的量值和觀察得到的技術狀態用規范化的表格和要求予以記載或描述,作為客觀的質量證據保存下來。

      (5)比較和判定。由專職人員將檢驗的結果與規定要求進行對照比較,確定每一項質量特性是否符合規定要求,從而判定被檢驗的產品是否合格。

      (6)確認和處置。檢驗有關人員對檢驗的記錄和判定的結果進行簽字確認。對產品(單件或批)是否可以“接收”、“放行”做出處置。

      10.正確的不合格品定義是()。

      A.經檢查確認質量特性不符合規定要求的產品

      B.經檢查需確認質量特性是否符合規定要求的產品

      C.經檢驗確認質量特性不符合規定要求的產品

      D.經檢驗尚未確認質量特性的產品

      答案:C分析:GB/T19000—2000對不合格的定義為:“未滿足要求”。產品經檢驗判定為未滿足規定的要求,則為不合格品。

      11.下列論述中錯誤的是()。

      A.特性可以是固有的也可以是賦予的

      B.完成產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對產品所增加的特性是固有特性

      C.產品可能具有一類或多類別的固有特性

      D.某些產品的賦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產品的固有特性

      答案:B分析:固有特性: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來就有的,尤其是那種永久的特性。賦予特性:是完成產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對產品所增加的特性。不同產品的固有特性和賦予特性不同,某種產品賦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產品的固有特性。

      12.產品驗證中所指的“客觀證據”是()。

      A.產品說明

      B.產品質量檢驗記錄

      C.技術標準

      D.產品供方的發貨單

      答案:B分析:驗證所指“客觀證據”是規定要求已得到滿足的證據,所以是產品質量檢驗記錄。

      13.質量保證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質量要求會得到滿足的()

      A.期望

      B.信任

      C.保證

      D.過程

      答案:B分析:質量保證的概念,質量保證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質量要求會得到滿足的信任。

      14.對一次檢測后拒收的產品,經過認真分析原因,采取相應對策后反饋到加工中去,防止重新出現不合格的檢驗站形式是()。

      A.集中處理式

      B.開環分類式

      C.開環處理式

      D.閉環處理式

      答案:D分析:不管是產品組成部分或是成品的完工檢驗,都可按照以下三種形式組織檢驗站:

      (1)開環分類式檢驗站,這種檢驗站只起到把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開的作用,以防止不合格品流人下一生產環節或流人顧客手中。

      (2)開環處理式檢驗站。這種檢驗站的工作特點,就是對于一次檢查后被拒收的不合格品,進行重新審查。審查后能使用的,按規定程序批準后例外放行交付使用,能返工、返修的就進行返工、返修,返工、返修后再重新檢驗,并做出是拒收還是接收的決定。

      (3)閉環處理式檢驗站。這種檢驗站的特點,就是對一次檢測后拒收的產品,要進行認真的原因分析,查出不合格的原因,這種分析不僅決定是否可進行返修處理,而且要分析標準的合理性,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改進措施,反饋到加工中去,防止重新出現已出現過的不合格。

      15.方針目標管理的理論依據是()。

      A.行為科學

      B.泰羅制

      C.系統理論

      D.行為科學和系統理論

      答案:D分析:方針目標管理的理論依據是行為科學和系統理論。目標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運用行為科學的激勵理論來激發、調動人的積極性,對企業實行系統管理。這就要求,在實施目標管理的全過程中,要牢牢抓住系統管理和調動人的積極性這兩條主線。

      16.用“預防、鑒定和故障”作為科目將成本分類的模式稱為()。

      A.PAF模式

      B.過程模式

      C.壽命周期模式

      D.綜合控制模式

      答案:A分析:現行使用的幾個成本分類方法包括:

      (1)用“預防、鑒定和故障”作為科目將成本分類的模式(稱為PAF模式);

      (2)用合格(符合)成本和不合格(不符合)成本作為科目將成本分類的模式(稱為過程模式);

      (3)按產品壽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將成本分類的模式(稱為壽命周期模式);

      (4)將重點放在由于活動的設計或實施不佳而導致的經營賬目中缺陷附加值的識別和測量的模式。

      17.關于質量檢驗程序文件,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是檢驗工作必須遵循的規范和準則

      B.也稱為質量檢驗的管理標準

      C.是由質量檢驗部門和質量管理部門共同起草的

      D.必須經最高管理層批準后納入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答案:C分析:質量檢驗程序文件屬質量管理體系文件,遵循“誰來做,誰來寫,寫所做,做所寫,記所做”的原則。

      18.質量信息系統的作業層的特點之一是()。

      A.不可預見性

      B.階段性

      C.概要性

      D.可預見性

      答案:D分析:組織的活動有三種:作業活動、戰術活動和戰略計劃活動。作業層信息系統的特點:重復性、可預見性、歷史性、詳細性、來源內部化、形式結構化和高精確度。

      19.我國標準的性質分為強制性和()兩種。

      A.參考性

      B.建議性

      C.推薦性

      D.參照性

      答案:C分析:標準可分為強制性和推薦性兩種性質,對應稱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

      所謂強制性標準,是指具有法律屬性,在一定范圍內通過法律、行政法規等強制手段加以實施的標準。推薦性標準,是指生產、交換、使用等方面,通過經濟手段調節而自愿采用的一類標準,又稱自愿性標準。

      20.()所闡述的將活動和相關資源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有效地得到期望的結果。

      A.系統方法

      B.過程方法

      C.互利關系

      D.決策方法

      答案:B分析:質量管理八項原則之一過程方法的解釋。要區分過程方法和系統方法,系統方法的解釋是這樣的: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系統加以識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組織提高實現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

    【中級質量工程師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2017翻譯考試中級筆譯模擬試題及答案10-19

    初級質量工程師模擬試題及答案10-25

    2017翻譯考試中級口譯模擬試題答案10-05

    2017中級筆譯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06-22

    質量工程師考試試題及答案09-29

    中級經濟師考試《金融》模擬試題及答案201608-01

    2017經濟師考試《中級商業》模擬試題及答案07-19

    2017翻譯資格考試中級筆譯模擬試題及答案06-07

    環保工程師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201708-27

    2018咨詢工程師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09-25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精品 |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视频 |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高潮 | 一本久久A精品一合区久久久 | 亚洲全高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