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中醫內科考點:痹證

    時間:2024-09-06 14:48:46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中醫內科考點:痹證

      【病因病機】

      主要與外感風寒濕熱之邪、人體正氣不足有關。風寒濕熱之邪侵入人體,痹阻關節筋肉筋絡,導致氣血痹阻不通而發本病。風寒濕邪侵入機體經絡,留于關節,導致經脈氣血痹阻不通,不通則痛。根據病邪偏勝和癥狀特點,分為行痹(風痹)、痛痹(寒痹)、著痹(濕痹)。若素體陽盛或陰虛火旺,復感風寒濕邪,邪從熱化,或感受熱邪,留注關節,則為熱痹。

      【辨證】

      主癥 關節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若疼痛游走,痛無定處,時見惡風發熱,舌淡苔薄白,脈浮,為行痹(風痹);疼痛較劇,痛有定處,遇寒痛增,得熱痛減,局部無紅腫熱脹,苔薄白,脈弦緊,為痛痹(寒痹);若肢體關節酸痛,重著不移,或腫脹,肌膚麻木不仁,陰雨天加重或發作,苔白膩,脈濡緩,為著痹(濕痹);關節疼痛,局部灼熱紅腫,痛不可觸,關節活動不利,可累及多個關節,伴有發熱惡風,口渴煩悶,苔黃燥,脈滑數,為熱痹。

      【治療】

      基本治療

      治法 通痹止痛。取病痛局部穴為主,結合循經及辨證選穴。

      主穴 阿是穴局部經穴

      配穴 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腎俞、關元;著痹者,加陰陵泉、足三里;熱痹者,加大椎、曲池;另可根據部位循經配穴。

      操作 毫針瀉法或平補平瀉法。痛痹、著痹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點刺出血。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方義 疼痛局部循經取穴,可疏通經絡氣血,使營衛調和而風寒濕熱等邪無所依附,痹痛遂解。風邪偏盛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義。寒邪偏盛為痛痹,取腎俞、關元,益火之源,振奮陽氣而祛寒邪。濕邪偏盛為著痹,取陰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濕。熱痹取大椎、曲池可瀉熱疏風、利氣消腫。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中醫內科考點:痹證】相關文章: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心悸03-22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不寐03-22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癲癇03-25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蛇根草03-25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嘔吐04-10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癇證03-22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中醫內科考點:臟腑兼證辨證03-20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中醫內科考點:腫瘤概論肝的生理特性03-20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中醫內科考點:循環系統疾病03-07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路线一 |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 |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 | 在线不卡的午夜福利 | 视频一区二四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