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運營的理論

    時間:2024-08-09 21:00:13 資本運作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資本運營的理論

      產權理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1937年科斯發表的《企業的性質》這篇論文。在1960年他又發表了另一篇《社會成本問題》的論文,由此逐漸形成了一個新制度經濟學派,并提出了產權、交易費用、代理成本等概念。該理論的出現加深了經濟學對企業的認識和研究,由此也促進了人們對資本運營問題的深入研究,以后信息經濟學和博弈論的出現更是豐富了人們對企業的認識。因此形成了林林總總的資本運營理論:

      (一)、效率理論

      效率理論的基本假定:承認兼并等資本運營活動對整個經濟存在著潛在收益。

      (二)、價值低估理論

      價值低估理論認為。發生企業購并的原因在于目標企業的價值被低估了。

      (三)、信息與信號理論

      在實際發生的企業購并活動中,被收購企業的股票價值幾乎都要被抬高,只不過程度上不一致而已。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就形成了所謂的信息和信號理論。

      (四)、委托代理理論

      在現代企業組織中,企業的最終所有者與企業的實際管理者實際上已發生了分離。由于企業的管理者不擁有企業的全部產權,因此其無論是經營良好。還是經營不善。都會對企業所有者產生正的或負的外部效應。從經濟學對人都是自私的這個假定出發。企業管理者更多的帶給所有者的是負的外部效應,如何克服這個負的外部效應的問題就引出了委托代理理論。

      (五)、稅收節約理論

      為了減少稅收方面的支出。用對策論的語言來表述:通過企業購并活動而減少稅收支出是在和財政部門進行"零和博弈"。

      (六)、市場壟斷理論

      從對社會經濟有益的一面來看,購并帶來的好處也許是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從對社會經濟不利的一面來看,購并活動有可能帶來壟斷。但是現在關于壟斷也有人認為其有好的一面,或至少是不可避免的一面。因為壟斷集中本身是競爭的產物。在現代經濟中。由于競爭已從簡單的價格競爭發展成為質量、技術、服務、產品類別等諸多方面立體的競爭。因此即使是大公司之間也很難就壟斷達成什么共謀。此外,大公司和大企業在現代科技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大。這也是購并等資本運營活動對現代經濟發展的貢獻之一。

      (七)、公司分立理論、再分配理論等

    【資本運營的理論】相關文章:

    從蒙牛看資本運營10-17

    關于資本運營的定義07-07

    資本運營的方式及作用08-14

    資本運營有哪些誤區-資本運營的七大誤區06-28

    無形資本運營實施策略09-26

    收縮型資本運營模式08-31

    資本運營的致富原理方法08-19

    資本運營的核心是什么10-05

    投融資策劃與資本運營10-22

    文化企業資本運營模式分析06-29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精品国产天天在线2019 | 天啪天天久久久久久久久噜噜 | 日本熟女刺激视频 | 亚洲香蕉国产福利在线播放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 | 色综合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