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清明節特色美食

    時間:2024-10-25 23:26:33 洪熔 清明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廣東清明節特色美食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春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春時節的正式開始,一般在公歷4月4日至6日之間變動。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廣東清明節特色美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廣東清明節特色美食

      廣東清明節特色美食1

      肇慶廣寧:粽子

      經常會討論粽子是甜的好吃還是咸的好吃?廣式粽子著名的品種非常多,比如”豆沙粽“、“蛋黃粽”、“堿水粽”等等。但到底是清明吃粽子還是端午吃粽子呢?其實”寒食節“(清明前一天)開始吃粽子早已成為民間風俗,”粽子“又”眾子“,寓意人丁興旺。

      潮汕地區:食薄餅和樸籽粿

      在潮汕地區幾乎各家庭都盛行食薄餅,顏色綠油如松,毫無渣滓。而潮汕人極愛吃”粿“,更以此制作成一首當地經典的歌曲,而具有代表性的樸籽粿,也有一段歷史典故,有“清明食葉”之民諺,并世代相傳至今。

      惠州:斂糕

      惠州人每逢節日都必會選用斂糕作為禮儀專用食品,遇到喜事就吃紅斂糕,若是喪事就吃白斂糕。

      廣州:蕎菜

      廣州人非常重視清明掃墓,通常是整個家族的人約定好時間一起去拜山。除了會帶豬肉去進行拜祭儀式之外,不可缺少的就是蕎菜,有葷有素搭配更完美!

      佛山:烤乳豬

      烤乳豬不僅是清明祭祖佳品,而且在廣東眾多餐廳也被列為招牌菜式之一。外皮色澤金黃如琥珀,里肉甜嫩入則消。

      東莞、韶關:采擷艾葉做粄

      韶關地區的客家人每年掃墓都喜歡帶些肉類、糕點、水果和酒水等,最有特色的就屬采擷艾葉,將其做成”青粄“,在潮濕的天氣食用,還具有祛風祛濕的奇效。

      廣東清明節特色美食2

      1、蕎菜

      蕎菜是廣東人清明節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時令蔬菜,因與“轎”同音,寓意先人坐轎歸去,免受乍暖還寒之苦。

      廣州人祭祀完了后,分了豬肉,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后,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著吃,還有不嫌麻煩的人家另外用這個“清明蕎菜”配一些雞蛋絲燒肉絲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這些菜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才算完成。

      2、薺菜

      薺菜是陽春三月的應季時蔬,又因其與“聚財”的諧音,而頗受百姓喜愛。關于薺菜,有這樣一種民間傳說,清明節在祭祖的時候,借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凈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兩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鍋,每人吃一碗,既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民間特有的食療習俗。另外,因“薺”與“吉”諧音,所以,薺菜也有“吉菜”的說法。

      “農歷三月三,不忘薺菜煮雞蛋”,用薺菜來煮雞蛋是清明節最常用的做法。具體做法其實很簡單:先將新鮮薺菜洗凈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2-3片生姜,可以煮成一大鍋,全家吃。

      3、雞蛋

      清明節因與上巳節相近,食俗也有吃煮雞蛋。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又清明節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前者可吃,后者則僅供玩賞而已。

      吃雞蛋,是源于古代的上祀節,人們為婚育求子,將各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鳥蛋等煮熟并涂上各種顏色,稱“五彩蛋”,他們來到河邊把五彩蛋投到河里,順水沖下,等在下游的人爭撈、剝皮而食,食后便可孕育。現在清明節吃雞蛋象征圓圓滿滿。

      4、艾粄

      清明節吃艾粄是廣東的傳統風俗。清明節的艾粄被稱為“清明粄”,清明節前夕,市民到野外采摘艾葉,剁爛成漿后與米粉和糖做成粄糕,蒸熟后分給大家吃。由于艾葉有祛濕、健脾胃的功效,所以有吃清明粄身體強健之說。

      做艾粄,一般要先將搗碎的艾草加上糯米粉、水、糖,一起拌成團,然后把面團捏成一小團,搓圓捏扁,把搗碎的花生、芝麻等餡料包進面團里,再封口捏成扁圓形等形狀,墊在芭蕉葉上放入鍋中,隔水蒸約20分鐘,清香怡人的艾粄就可以出爐了。

      除了蕎菜、薺菜、雞蛋、艾粄這些食物外,廣東清明節還流行吃菜包糍、粽子等食物,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5、菜包糍

      清明前夕生活在粵北山區的南雄客家人除了掃墓祭祖、緬懷先輩外,還一直流傳著吃“菜包糍”的傳統習俗。相傳,清明時節吃了黃梔子和粘米做成的包糍,不但可以避邪,還能清熱去濕。

      不起眼的菜包糍其實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菜包糍原本是南雄湞江一帶船民的小吃,所以又名“船佬糍”,南雄珠璣巷是著名的廣府人南遷的中轉驛站,也是客家人的聚集地,相傳唐宋時南遷的中原地區先民春夏季節原本習慣用麥子做成面粉來做菜包,一路南遷至嶺南后,由于麥子甚少,便用水磨將白米磨成的米粉來替代面粉,做傳統的菜包糍的風俗也由此在南雄地區流傳至今。

      6、粽子

      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習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要比端午吃粽子早得多。現今仍有許多地方流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吃粽子的民間風俗。據廣寧縣志記載,當地清明祭奠祖先的祭品中,粽子必不可少。“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廣式粽子的著名品種有“堿水粽”、“燒鴨粽”、“豬油豆沙粽”、“叉燒蛋黃粽”、“鮮肉蛋黃粽”、“椰蓉粽”等,裹包形式有“四角粽”、“五角粽”,其中“什錦裹蒸粽”,一只重量達500克。

      7、螺螄

      清明時節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廣東和廣西人炒螺螄時,喜歡用蒜頭和鮮紫蘇葉做作料,這不僅能使螺肉的味道更加鮮美,還有一定的殺菌作用。

      8、薄餅

      清明食薄餅在潮汕很盛行,幾乎每家每戶都不例外。據說這是從古代的寒食節習俗演變而來的。明郭子章《潮中雜記》說:“潮之蔥糖,極白極松,絕無渣滓。”由此可見,潮汕在明代已有食糖蔥薄餅之俗。

      薄餅分皮、餡兩部分,皮是烙成圓形的熟面皮,以薄得像紙的那一種最好;餡有咸的、甜的兩種。咸的主要是用蛋、鮮肉、臘肉等制作,可以把蔥末混入香菇、豆芽、韭菜等已經做成的熟料中,混合起來。如果做的是甜餡的薄餅,就經過特殊加工成為‘糖蔥’,做好后就放起來,到時候就用薄餅皮卷起來吃。

      除了薄餅,潮汕地區清明節還要吃樸籽粿。那么樸籽粿是什么?怎么吃?下面小編繼續為您介紹廣東清明節吃什么。

      9、樸籽粿

      樸籽粿是潮人清明掃墓普遍要蒸制的粿品。據傳昔年元兵于清明前入侵潮汕地區,殺戮掠奪,民不聊生,百姓被迫無奈而避入山林之中,饑不擇食,只好采摘樸籽葉、果籽充饑,后人為永記深仇大恨,故有“清明食葉”民諺。潮人世代相傳清明節加工蒸制“樸籽粿”的風俗,沿襲至今。

      制作樸籽粿,首先將樸籽樹葉和果實(核)搗爛,與大米舂成粉末,然后發酵再配糖,最后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一般樸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的樸籽為草綠色,個個咧開嘴大笑,總是給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覺。

      10、甘蔗

      廣州人稱掃墓為“拜山”或“行清”。拜山后分食甘蔗,并將吃過的蔗渣丟于墳前,還要將包子掰碎撒于墳前。甘蔗寓意節節高。清明節肇慶也有吃甘蔗的習俗,寓意歡歡喜喜、甜甜蜜蜜。大人都會叮囑小孩子,吃甘蔗要從頭吃到尾,不能沒吃完就扔掉。據說這樣子以后做事情才會有頭有尾,善始善終。

      挑選甘蔗可以注意3個原則。一是摸,檢驗甘蔗的軟硬度;第二看,看甘蔗的瓤部是否有變色;三是聞,鑒別一下甘蔗有沒有異味。霉變的甘蔗質地較軟,瓤部顏色略深、呈淡褐色,聞之略有酒糟味。除了看外觀,商家剝皮時大家還要注意看甘蔗的中心和表皮,如果是紅心的話就不要購買了。有些不法商販有可能會把霉變甘蔗榨成蔗汁出手,所以建議來源不明的甘蔗汁大家最好也不要購買飲用了。

      11、烤乳豬

      在廣東地區,烤乳豬是不可或缺的清明祭祖佳品,廣東人也給它起了一些非常好意頭的名字—“鴻運當頭”、“紅皮赤壯”等,向先人奉上脆皮金豬,希望保佑子孫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宏圖大展。

    【廣東清明節特色美食】相關文章:

    廣東茂名特色美食推薦04-03

    廣東各地清明節習俗04-03

    廣東適合清明節旅游的地方10-01

    廣東清明節旅游好去處04-07

    漢中特色美食01-02

    鹽城特色美食07-17

    清明節廣東游玩的好去處03-26

    廣東清明節自駕旅游好去處04-07

    2017年廣東清明節旅游賞花攻略06-11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在线国产视频不卡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精品视频三级在线看 |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