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籌劃論文

    現在稅收籌劃的規范化定義得以逐步形成,即“在法律規定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取得節稅(Tax Savings)的經濟利益。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

    稅收籌劃論文1

      一、稅收籌劃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企業從成立之日起,就確定承擔了各項稅收繳納義務,下面針對個別稅種逐一分析計提繳納過程中應重點關注的籌劃點:

      1.增值稅環節。增值稅涉及銷項稅、進項稅、進項稅轉出、已交增值稅幾個科目。在銷項稅中應重點關注各種銷項稅適應的稅率,充分研究稅收政策,以確定優惠稅率的適用。在進項稅環節應重點關注收到的進項稅專票的抵扣時間,對方進項稅率等,以保證抵扣稅率。進項稅轉出環節重點關注轉出的法規要求,轉出比率的合理性及測算方法,以避免稅收風險。除此之外,企業還應充分研究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稅收優惠或免稅項目,針對企業自身情況核實轉出金額等,以確定是否真正享受到節稅目的。

      2.消費稅、營業稅等流轉稅環節。重點關注稅率政策,提稅收入的入賬時間和核算口徑。其他的稅收優惠的適用情況。重點關注營改增的各項相關政策。

      3.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屬于流轉稅的附加稅,應按流轉稅額進行計提上繳,重點關注各地區的計提比例有所不同。

      4.文化事業建設費是按照相應的計稅收入比例計提上繳的,重點關注應繳稅收入項目,收入的入賬時間和方式,各省市的稅收優惠政策。

      5.企業經營管理所得稅環節。主要關注企業經營管理所得稅的計算,匯算清繳,在收入、費用發生與計提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所得稅相關政策進行控制,避免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進行納稅調整,給企業帶來稅收風險。充分研究各項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以享受稅收優惠。

      6.個人所得稅環節。個人所得稅是企業代扣代繳個人應繳所得稅,企業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應充分研究稅收政策,對個人應繳部分應按照規定的計稅依據進行計算,充分考慮各種情況,為個人所得進行合理避稅。

      7.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企業應按照相應政策安排殘疾人就業,具體殘疾人就業比例按照上年職工人數計算,每年應按時組織殘疾人年檢,以避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延遲繳納和滯納金罰沒風險。

      8.工會經費。企業應按照法律規定計提上繳工會經費,避免因未繳納而帶來的稅費風險。工會經費主要是按照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計提上繳的,企業應重點關注全年工資總額的發生情況,合理確定發生額,以減少稅費支出。

      9.印花稅環節。企業應按照印花稅政策計提上繳印花稅,應重點關注印花稅計提方式方法,各項優惠政策的適用,關注備案減免的適用,及時辦理各項相關手續。10.資源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企業應按照規定計提上繳上述稅費,重點關注各種稅費的計提上繳原則,屬地化管理等,避免稅費糾紛。

      11.生活垃圾處理費。企業應按照規定計提上繳垃圾處理費,重點關注計提的比例和方式方法。

      二、結語

      以上僅對企業中應繳納的各項稅費及重點關注的內容做簡要說明,各企業應對稅費繳納進行系統的組織和研究,稅收節約就是現金流的節約,避免稅費風險就是給企業創造了現金流和利潤。組織納稅籌劃一定要根據企業自身經營活動的特點,規劃稅費繳納,處理好財務關系,使之既依法納稅,又使企業稅賦合理。

    稅收籌劃論文2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的本質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其經濟利益與經濟行為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企業的最終目標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與此同時,市場經濟無法逃開法制的約束力。依法納稅是每個納稅人應盡的義務。稅收的無償性決定了支付稅款造成企業資金的凈流出。為了減輕稅負,企業必然會千方百計少繳稅、免繳稅或延緩繳稅。稅收籌劃正是在這種直接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應運而生。

      一、企業稅收籌劃概念及特征

      稅收籌劃又指納稅籌劃,是指在國家稅收法規以及政策所允許的范圍內,籌劃經營、投資、融資、理財等活動,目的是盡可能減輕稅收負擔以降低成本,從而獲取稅收利益、增加凈利潤。稅收籌劃的前提便是其合法性,且其目標要與企業經營目標相一致。稅收籌劃具有以下特征:

      (一)合法性。稅收籌劃必須遵守稅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以明確的法律條文為依據,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并且要體現稅收的政策導向。要保證設計的納稅方案得到稅收主管部門的認可,否則就會遭受處罰,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前瞻性。稅收籌劃具有一定的預見性。它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投融資等活動進行的設計,因此事先必須做好完善規劃和詳細設計安排。相對于其他義務而言,納稅義務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即只有在特定的經濟事項發生后,企業才會產生相應的納稅義務,比如企業發生交易事項后產生增值稅及消費稅的繳納義務,收益實現或分配后產生所得稅的繳納義務。因此,當經營活動發生后,應納稅額已確定才找尋少繳納稅款的方法,并不能稱之為稅收籌劃,也失去了現實意義。

      (三)綜合性。在稅法規定中,多種稅基相互之間是有關聯的,某種稅基的縮減有可能導致其他稅種稅基的增大;在某一個納稅期限內少繳納或不繳納的稅款可能在另外一個或多個納稅期限內多繳納。因此不能只關注個別稅種稅負的降低,要著眼于整體稅負的輕重,同時還要避免在稅負降低的同時導致由于銷售與利潤的下降超過節稅收益。在進行納稅籌劃時必須綜合考慮各項因素,畢竟節稅只是增加企業綜合經濟效益的一個途徑和方法。

      二、稅收籌劃的目標

      本文認為稅收籌劃的目標應該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實現企業凈利潤、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稅收籌劃的目標決定了稅收籌劃的范圍及方向,評價稅收籌劃方案是否合理的依據。確定稅收籌劃目標對于科學開張稅收籌劃活動具有重要意義。稅收籌劃的目標包含并且不限于節稅。

      (一)節約納稅成本 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稅務籌劃產生的最初動因是?納稅人對減輕稅收負擔的追求。作為納稅義務的承擔者,納稅人也是市場經濟的主體,目的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總收入大于總成本,且要盡量做到總收益與總成本差額的最大化,在總收益一定的條件下,就要保證總成本的最小化。

      另外,稅收籌劃屬于財務管理的范疇之內,與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因此其目標是由財務管理的目標決定的。財務管理目標從之前的籌資最大化、利潤最大化,演變為現在的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指通過合理經營企業財務,采用最優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及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即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因而稅收籌劃的目標,毫無疑問也應當致力于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否則若二者目標不同,必然會導致企業財務系統運行的紊亂。

      (二)獲取貨幣時間價值。貨幣時間價值,是指資金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的增值。比如說,現在有現金二十萬元,假設利率為5%,則一年后就可獲得二十一萬元,一年后二十一萬元與現在的二十萬元之間的差額就是貨幣的時間價值。對于稅收籌劃就是將當期應繳稅款延緩到以后年度繳納。理論上來說,若企業每期都能將后期的一部分費用列支在當期,每期都能講當期的一筆收入在下期納入應納稅所得,則每期度可以緩納一部分稅款。這就相當于每期獲得一筆無息貸款,每期都能用新貸款償還就貸款,也就是有一筆貸款可以永遠不用清償。采取延遲納稅的方法,不僅可以通過提前現金流量來提高企業價值,還可以增加現金流量提高企業的價值。

      (三)降低涉稅風險。企業通過一定的稅收籌劃,使納稅人做到賬目清楚、納稅申報準確、及時足額繳納稅款,避免遭到稅務機關的稅收方面的處罰。降低納稅人在納稅相關工作中的疏漏而產生損失或者增加納稅成本的風險,包括政策風險、管理風險、權利風險等。涉稅零風險狀態可以使企業賬目更加清楚控制企業的各項成本費用,使得管理更加有條不紊,更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更利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間接地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同時也可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名譽損失。

      三、稅收籌劃模式

      納稅人的稅收籌劃可從兩個方向展開,一是圍繞稅種類別,例如流轉稅、所得稅等,條理較清晰。另外一種是圍繞經濟活動的不同方式展開,如投資、財務管理、財產信托的稅收籌劃,實用性和目的性較強。

      (一)圍繞稅種類別的籌劃

      1.流轉稅:對增值稅、營業稅等流轉稅進行稅收籌劃時,要選擇合適的稅種。增值稅和營業稅之間存在交叉重疊重復繳納的現象,表現在具體經濟業務中就是混合銷售行為和兼營行為。因此可以結合實際及具體稅負情況進行稅種選擇。另外,要選擇恰當的納稅主體,比如在商品勞務增值率較低時,一般納稅人的稅負較輕,反之,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相對較輕。合理處理價外費用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按現行稅法法規規定,價外費用需要并入銷售額、營業額作為流轉稅的計稅依據。因此,為了減輕實際稅負,企業在進行具體測算后,可以考慮設立獨立的第三方公司提供相應服務并收取價外費用。

      2.所得稅:所得稅的稅收籌劃方案中應充分考慮國家地區優惠的稅收政策,如加計扣除減計收入等。所得稅政策規定中有虧損彌補時限、兩免三減、三免三減、加速折舊等,企業可通過合理的統籌收入、費用的確認時間,進行盈余管理以此拓展納稅籌劃的空間。通過加大研發投入、為殘疾人提供合適崗位以最大限度利用加計優惠政策。

      3.其他稅種:資源稅是按實際研發開采的數量或加工產品的綜合回收率進行這算的。因此要不斷提高技術能力從而提高綜合回收率,以此減輕稅負。對于土地增值稅,要改變轉讓方式和路徑,靈活運用房地產投資、企業合作建房、企業重組等方式進行籌劃。財產稅中的房產稅計稅依據有兩個,分別是房產凈值和租金收入。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測算以此選擇不同的計稅依據。

      (二)圍繞經濟活動方式的籌劃

      企業進行投資活動時,要選擇正確的投資地點,除了基本的基礎設計、原材料供應、技術環境等常規因素外還要考慮不同地點的稅制差別。要考慮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及經濟技術開發區不同的所得稅稅率,同時還要注意各種行業性的稅收優惠政策。

      在企業并購重組時,可從企業合并、分立、清算等方面進行稅收籌劃。例如,在企業清算時,清算所得應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資本公積除企業法定財產重估增值和接受捐贈的財產價值以外其他項目可以從清算所得中扣除。對重估增值部分和接受捐贈時計入資本公積不繳納所得稅,但在清算時應并入清算所得繳納所得稅,這相當于增值部分和接受捐贈的財產物資延期納稅。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進行資產評估,把評估增值后的財產價值作為資產折舊的依據,多提的折舊可以減少所得稅的稅基,所得稅也就可以少繳納。

    稅收籌劃論文3

      摘要:稅收籌劃這一專業名詞進入我國稅收領域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時間,在最初我國稅收理論發展還不成熟的階段,稅收籌劃被等同于偷稅、逃稅、避稅等違法行為,隨著我國稅收制度的逐漸完善、稅收理論的逐漸國際化,稅收籌劃成了企業稅收管理必須考慮的對策。本文通過對我國企業稅收籌劃現狀、角度、采用的方式以及發展的前景等方面進行淺要地分析,并提出一些發展建議推動企業稅收籌劃的發展。

      關鍵詞:稅收籌劃;企業;稅收制度

      一、稅收籌劃理論概述

      我國關于稅收籌劃的理論主要是來自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稅收籌劃理論進入我國稅收領域之后,國內一些學者也對其進行了研究,大多理論探討稅收籌劃都是從納稅人的角度來進行的。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本文主要指企業)在遵守國家稅法規定的基礎上,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通過一系列對稅收的籌劃和安排,改變企業的經營、生產、決策等經濟活動中涉及稅收的環節,實現減輕負稅、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這些目標的過程。稅收籌劃所要遵守的最大前提是不違背國家稅收的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稅收籌劃可以通過企業自身進行也可以尋求專業的中介機構幫助,專業的稅收籌劃中介機構是稅收籌劃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在稅收制度發展的初級階段,稅收籌劃僅僅是停留在書本上的理論,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稅收制度發展不完善、稅務人員的專業水平不夠,稅收籌劃在實踐中滯后。當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我國的稅收理論也隨著向國際學習而不斷深化,這時才為我國稅收籌劃創造了利好條件,納稅企業逐漸將稅收籌劃納入企業稅收管理的框架內。企業通過安排自己的經營活動等實現稅收籌劃,最明顯的效果是可以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經營利潤;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實行稅收籌劃有利于涵養稅源,對未來的生存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稅收籌劃需要具備的條件

      不同企業或者機構在進行稅收籌劃時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可能有所不同,產生的意義也有可能不同,但是無論什么性質的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都需要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ㄒ唬┬枰裱戏ㄐ

      企業無論什么行為都要遵守法律,因此探討稅收籌劃的合法性是應有之義。如上文所述,企業的稅收籌劃所要遵守的最大前提是不能違背國家稅收的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只有遵守了這個前提,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才能被國家稅務機關所承認,沒有遵守法律的前提則企業的行為即是違法的,企業會因此受到相關機構處罰甚至嚴重情況下會引發企業的破產清算。同時,由于稅法是根據實際要求而會不斷發生調整的法律,這就要求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對我國稅法進行跟蹤研究,不可鉆法律漏洞。

     。ǘ┬枰哂泻侠硇

      在社會管理內容中,法律與道德具有不同的規范范疇,因此,稅收籌劃不僅要考慮到合法性,還應該考慮到合理性,即遵守社會道德規范。雖然企業建立的目的是利潤最大化,但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也需要擔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注重企業的價值導向。如果企業在稅收籌劃過程中忽視企業的社會責任,尋求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只追求利益,而對其造成的社會后果不管不顧,這種過分的稅收籌劃在一定程度上就會變成逃稅避稅。對于企業不合理的稅收籌劃行為,會導致社會成本的加大,例如造成市場競爭的失衡,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政府治理和監督的成本也會增加。

      (三)要注重收益性

      從企業角度而言,稅收籌劃是為了減少企業負稅,增加收益,因此稅收籌劃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經濟行為,需要考慮其成本和收益,如果稅收籌劃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甚至超過了其帶來的收益,則稅收籌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三、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方法

     。ㄒ唬┻x擇融資及利潤分配方式

      企業在市場上進行融資,往往有銀行貸款、股票、債券、同業銀行拆借、內部融資等等幾種方式。在企業進行融資方式選擇時,需要考慮多個方面的因素,從企業的根本上說是要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如果從稅收籌劃的角度來考慮,則最優先考慮的應該是債券融資方式,首先從內外部融資比較而言,內部融資往往涉及多個機構,關系錯綜復雜,會相對增加融資成本;其次,債券融資方式可以通過稅前抵債來降低企業負債。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利潤,除了提取法定盈余公積之外,其應該被首要考慮用于彌補企業的以前年度虧損,根據稅法的規定企業可以用稅前利潤彌補前五年的虧損,并且如果企業虧損的情況延續,利潤彌補的期限也可以延長,通過利用稅前利潤彌補企業虧損,可以從賬面上減少企業利潤額,達到減少企業所得稅的目的。

      (二)對投資活動的稅收籌劃

      企業投資活動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細分投資環節,在每一部分進行稅收籌劃的選擇能為企業帶來有利的減稅效應。首先從注冊地點進行選擇,從國際上看,每個國家對企業的征稅政策有很大差異,這就給了我們選擇的空間,企業應該在綜合考量自身情況下選擇具有稅收優惠政策的國家進行公司注冊;從國內來看,國家對每個地區的征稅情況也有所不同,相比于經濟發達地區,國家會給予高新技術開發區、中西部偏遠地區等更多的稅收優惠,企業在注冊時可以優先考慮這些地區進行合理避稅。其次,企業行業和類型的選擇。現在在綠色發展的思想指導下,相對于傳統的工業企業而言,選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資源共享型產業、資源回收型產業能夠享受國家提供的退稅甚至免稅的福利。

     。ㄈ┻x擇合適的固定資產折舊方式

      企業在生產時,對其固定資產的折舊方式選擇并不是唯一的,一般常用的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等。由于我國稅法要求企業在確定了折舊方式后,沒有重大事項發生,不能隨意改變折舊方式,并且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會影響產品的成本,最終影響企業利潤的多少,因此,企業對于固定資產折舊方式的選擇應該慎重。根據經驗總結,在比率相同時,如果所得稅率呈現的是上升的趨勢,則企業應該選擇直線法進行固定資產折舊;如果所得稅率呈現下降的趨勢,則企業應該選擇加速折舊的計提方式。

      四、企業在稅收籌劃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存在的問題

      第一,一個國家的納稅意識往往與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息息相關,現如今我國的稅收制度和理論還與國際上有一些差距,我國企業對于稅收籌劃的認識還不夠深刻,總是試圖將偷稅、漏稅、避稅等違法行為等同于合法的稅收籌劃,為了少繳稅而對抗國家稅務機關,這使得稅收籌劃的意義和功效被削弱,其價值不能真正體現。第二,現階段,企業進行稅收籌劃往往是企業自身的努力,而沒有專業的中介機構和人員提供幫助。企業自身稅收籌劃水平低下就會導致企業只注重短期和眼前利益,只看見現階段的負稅減少,甚至為此游走在法律邊緣,而沒有針對企業長期發展規劃進行全局的稅收籌劃,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是因小失大。專業中介機構的匱乏意味著缺乏專業技能高的稅收人才,現有的稅收籌劃人員一般是由企業的財務人員擔任,而其往往不具備全方位的稅收、管理、統計等知識要求,這就導致稅收籌劃的結果往往與預期不符。

      (二)改善措施

      首先,從納稅人角度而言,企業應該加強對稅收籌劃的重視,轉變稅收管理思想,拒絕尋找法律漏洞,以身犯險,而應該設立專門稅收籌劃部門,協調各個部門及分支機構相互配合,合法進行稅收成本控制。其次,從市場的角度而言,隨著企業和政府機構稅收籌劃意識的加強,必然對稅收籌劃的專業人才和專業機構的需求就更高,僅僅靠企業自身進行稅收籌劃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促進稅收籌劃市場專業化是未來必然的發展趨勢。通過建立一批專業化的稅收籌劃代理機構,培養專業稅務籌劃人才,專業服務于企業進行規范操作,稅收籌劃才能真正為企業發展服務。最后,從政府機構而言,相關稅務機構要加快稅收法治建設,完善稅收法律體系,只有在一套完整的稅法制度上進行稅收籌劃才能避免企業觸犯法律,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參考文獻

     。1]季松.新增值稅法對增值稅稅務籌劃的影響[J].金融教學與研究,20xx(4).

     。2]劉曉萌.淺論納稅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作用[J].會計之友,20xx(2).

      [3]黃鳳羽.稅收籌劃:策略,方法與案例[M].東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xx.

     。4]孫玉棟.我國主體稅種稅收負擔的實證分析[J].稅務研究,20xx(11).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日韩 | 在线看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字幕日产AV片在线 | 中文国产欧美不卡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第一页 | 日本一本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