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21 13:16:56 教學工作總結 我要投稿

    三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fā)揚成績,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那么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三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1

      本學期,我承擔了三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措施: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系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教育。

      二、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fā)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互動的小組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tài)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展開小組合作,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于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jié)思品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思品教學,應有一定的強化規(guī)范訓練,結合思品教學制定每周每月的規(guī)范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后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三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2

      緊張的一學期已結束,為了更好的開展下學期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成績,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1、基本情況:三年級學生大部分都比較勤學,上進心強,學習目的明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仍有少數學生學習、紀律都較松散,學習能力較弱。

      2、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抓好學生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學初,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道德意識,提高認識能力。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細心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肯定,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抓好常規(guī)工作,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新教材理論知識,課堂上設計新穎、愉快的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掌握知識、技能。發(fā)揮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培養(yǎng)了學生樂學的興趣。平時我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調查小結工作,針對不同性質的學生,根據其實際情況擬訂學習目標,以目標來激勵學生進步。

      (3)認真做好教學工作,注意做好課前準備。

      刻苦鉆研教材,認真學習大綱和教科書,準備好每節(jié)課必要的課件,做到先備課,后上課的習慣。堅持理論和實際結合進行教學,使學生容易汲取,從而使教學任務能夠按計劃完成。同時,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一學期下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關注學生參與的能力。要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后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布置學生按每節(jié)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fā)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fā)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

      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為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3、存在問題和努力方向:在教學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不足之處,如還有小部分學生的學習仍不夠自覺,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克服,使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三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3

      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

      本學期,我承擔了三年級的品德與社會課,現在對這學期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制定并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huán)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4

      本學期,我班在《品德與社會》科的教學中能圍繞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好學勤奮,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欲,熱愛班集體這些目標展開教學活動。通過這一學期學習生活的鍛煉,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學習習

      慣,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加強。現對半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為依托,培養(yǎng)學生的多項能力。

      在第一單元的教學中,我以“參加集體活動有益還是無益”為題展開辯論會,學生積極性很高,多方搜集資料,派選正、反方隊員,積極進行辯論,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學生更深地認識到了參加集體活動的好處。在學習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時,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讓學生上網查一查、實地看一看培養(yǎng)學生動手搜集能力。

      二、進行熱愛家鄉(xiāng)教育,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本教材的第二單元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教材充分關注本省的社會發(fā)展特點,突出地域特色,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將“一山一水一圣人”拓展出去,將我國的名山大川、傳統(tǒng)文化、古老文明、歷史人物等知識有機的串聯起來。

      我充分挖掘本地資源,讓學生通過問大人、上網調查、搜集資料等方式搜集本地的名勝古跡、風景秀麗的'地方、土特產、傳統(tǒng)風俗、家鄉(xiāng)工藝品、家鄉(xiāng)名人,舉行家鄉(xiāng)風情博覽會讓學生

      認識家鄉(xiāng)的美麗,感受家鄉(xiāng)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三、宣傳環(huán)保,讓學生愛護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

      第三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在了解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生活環(huán)境,形成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本單元“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引導生活”,我將學生的學習方式變?yōu)樘骄啃詫W習,在“垃圾帶來的煩惱”、“節(jié)約用水”、“環(huán)境好我快樂”這幾個主題活動中,我安排了討論、調查、表演、制作、合作學習等方式,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讓學生對環(huán)境污染有充分的認識。

      同時我也給學生補充大量的資料,讓學生對環(huán)境問題認識更充分,通過舉行保護環(huán)境報做什么“演講會、“環(huán)境保護從我做起”黑板報等讓學生在自己環(huán)保的同時宣傳環(huán)保。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體現的道德對兒童的發(fā)脹具有直接的教育意義。在教育教學中,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我擔負的不僅僅是知識

    三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5

      本學期的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已經結束,現談談個人的教學工作總結,三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在以往的思品課中,教師往往疏忽了學生的自主性,這很大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只有確立起學生的自主權,指導學生自我修養(yǎng)和自我教育,讓他們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鍛煉,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才能增強學生的民主觀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

      一、讓學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認識,撥亮學生心靈

      小學生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能對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斷和能力評價。教學中,應該讓所有學生參與評價,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 共同提高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增強道德規(guī)范自我約束能力。

      (一)展開討論,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學生應多進行議一議,討論等形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評價。

      (二)判斷正誤,提高學生的識別評價能力。

      二、自我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為的形成,光靠個人經驗不行,還必須使學生集體都獲得經驗,因此, 在教學中,應該讓全體學生動腦 、動手、動口參與情感體驗、行為體驗,從而豐富和加強內心體驗,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變?yōu)樽约旱膬刃男枰?/p>

      三、自我督促,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的情感轉化后,應進一步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的自我訓練、自我監(jiān)督,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實踐。因為通過活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了社會交往能力,而且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關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讓學生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

      當學生提高了道德認識,激發(fā)了道德情感,產生了行動動機之后,就要把正確的行為方式運用到日常生活學習當中去。

      (二)自我監(jiān)督,克服不良習慣

      學生的良好習慣必須通過反復訓練才能養(yǎng)成。

      四、自我做起,終身受益

      我發(fā)現許多學生只懂得接受長輩的愛與關懷,不知道關心別人,有的甚至從未想過回報長輩、體貼父母這一傳統(tǒng)美德。于是,我讓學生自己講述父母愛我的故事。學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邊,感受最深,因而發(fā)言踴躍,從理性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一片苦心。緊接著我又讓學生進行自我體驗和自我反悔,讓學生說說平時在家里是怎樣關心體貼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夠?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這樣,讓學生通過自我體驗,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事。受到父母鄰居的表揚,更加堅定了體貼、關心父母的決心,不知覺又強化了自我體驗。

    三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6

      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換取成功的那種快樂。教學中,我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學情,扎扎實實抓教學,認認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學工作的提高,為此,我對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一、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生活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tǒng)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tài)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二、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并做記錄。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tài)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于素質報告冊上,并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改正不足。

      2、學生自評,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目的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yǎng)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tài)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我班學生做好人好事的多了,打架罵人的少了,大多數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都很強,同學之間那種團結互助的精神讓人感動。從這些細節(jié)可以看出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三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05-13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06-13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05-21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11-14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范文07-02

    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04-07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范文06-29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最新10-31

    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11-18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网爆热门视频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97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97 | 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播放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