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4篇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1
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指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一類新型課程. 回顧本學期的工作,在工作中扎扎實實、卓有成效地開展著。我有著幾分充實、幾分感概,現將一學期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 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級一班的綜合實踐教學工作,五(1)班學生有47人,男生有22人,女生有25人。在本學期學生沒有課本的情況下,通過各種調查、走訪、討論等形式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走進生活,確定主題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必須是學生感興趣的,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所以在確立主題階段,教師注意抓住契機,開發課程資源,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
三、自主結合,科學合理
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是以小組活動為基本組織形式。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小組活動的問題確定之后,我們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與分工。我們的經驗:在分組中我們先請同學們圍繞篩選的幾個小組活動內容,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自由的選擇,再找合適的同學進行組合。在此基礎上,教師為了力求科學性,還要盡量讓學生按興趣、愿望自由分組,同時提出必要的指導性建議,如:提醒學生在組建小組時要注意每組人數應盡量定在5——6人,還要注意小組成員在知識、能力、特長、家庭條件等方面的搭配,盡可能使小組成員在學業成績、性別、個性、能力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已達到各個成員優勢互補,互助共進。使得活動中既有利于組員間的取長補短,又便于小組間的公平競爭。學生很快就分好了組。
四、關注活動,適時引導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非常重要。教師必要的指導,能幫助學生在探索活動中把握方向,使活動有序順利地開展下去。我幫學生把握了方向,使其順利地開展活動,使學生獲得了學習樂趣。
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不及時解決,就會打擊他們對活動的信心和興趣,老師這時就是他們的鑰匙,引路人。因為他們畢竟還是孩子,遇到困難是難免的,給予適當的點撥、引導,會使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更加充滿信心!
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于寫作方面還不是很高,往往會忽視一些細節,所以我便抽時間跟孩子們一起參與調查,在調查中及時發現關鍵之處,提醒他們及時地記錄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指導,孩子們便能在體會中記錄出一些重要細節。
本學期的教學我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為出發點,強調知識的聯系和綜合運用,注重過程,強調開放,重視師生互動.注意做到以下幾地方:
1、基于學生的需要,目的,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充分注意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構一個更貼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全新課程領域.
2、 回歸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
3,立足實踐.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現實問題,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法也是多樣的.實踐并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實踐情境,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地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4、著眼創新.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定,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
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
因此我在在教學中著眼創新,以培養今日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精英奠定基礎. 總之,本學期的綜合教學工作我受益匪淺!
關于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2
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指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一類新型課程。
本學期的教學我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強調知識的聯系和綜合運用,注重過程,強調開放,重視師生互動。注意做到以下幾方面:
1、基于學生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構一個更貼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全新課程領域。
2、回歸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
3、立足實踐。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等我都納入自己的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并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實踐情境,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地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4、著眼創新。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因此我在在教學中著眼創新,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活動成果:
1、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索活動的體驗,培養學生形成對自
然、社會、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學生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克服了各種困難,用我們學生的獨特視角和方式了解社會、感知社會,了解學校、社區、社會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增強了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勞動能力、觀察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初步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了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了學生個性健康和諧地發展。
2、學生在實踐中更加注重對實踐過程的記錄。他們在調查、采訪、體驗的過程積累了大量的記實材料,學生們能夠很好地利用簡單的輔助工具使自己的實踐活動留下痕跡。學生將自己的實際活動用照片、錄音、錄象、文字等形式保存下來。
3、學生研究成果公布形式多樣,除了以文字材料外,還采用出示展牌、播放幻燈片、展示圖片、口頭講解等形式進行成果匯報。
4、研究任務基本能獨立完成,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寫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都得到極大提高。如幻燈片制作,宣傳冊設計,論文、調查報告、心得體會的寫作等大部分是學生自己或合作完成的,少量是在教師輔助下完成的。
關于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3
本學期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選擇了“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主題,圍繞這個主題文明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了解自己和家人,了解自然,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生活。學生通過交流,與同學們分享勞動成果,在交流、匯報中學會了贊美,學會了欣賞,學會了理解,獲得了知識。同時努力號召推動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自我發展和合作精神意識。在課程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取得一定的成果。
小學綜合實踐課"回歸生活和社會”是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為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創造空間;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幫助學生體驗生活并學以致用;推進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謀求自我、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因此,讓小學綜合實踐課回歸生活和社會,才會有知行和諧統一的可能,才會使小學綜合實踐課成為學生喜歡的一門生活課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學綜合實踐課回歸生活和社會呢?
首先,要選取貼近生活的課題,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
小學綜合實踐課強調有意義的`學習,注重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掌握與情感教育相結合,陶冶情操,培養興趣。因此,學生的學習內容主要來源于兒童生活實踐經驗,以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選取學習課題,建立與生活目的的聯系,使學生產生情趣,這是維系學習的原動力。因此,選取學習課題時,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相關
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知行統一搭起一座橋梁,使它們得以溝通。
其次,要注重生活時空的多元,實現學生樂學的需要。
小學綜合實踐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我們不能將學生圈于學校,而要以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為線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的活動網絡,全面實施教育。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關于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4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課程,就是為了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做,在做中學,我在設計課程中沒有將課想得那么復雜。而是創設一種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學習情境,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觀察、體驗與思考,從發現中提出問題,然后積極主動地去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一、給學生提供自由學習的空間綜合實踐活動課最好不用“上課”或“教”這樣的字眼,而是用“做”“實施”或“開展”更合適。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是“上出來”的,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在這個空間里,讓學生盡情地觀賞一切,分析一切,這一切原本對他們來說,確實是陌生的,但正因為陌生,恰恰給了他們以新奇的感覺。學生透過疑云看本質,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活動,開展廣泛的交流,并對獲得的種種信息和現象進行充分的,毫無拘束的爭辯,在爭論中認識,在爭辯中深化。這對于我們也提出了一個嚴厲的挑戰,因為綜合實踐活動可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探究性,學生帶著問題來研究,帶著準備來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這樣一來,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結構和自身素質。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一些學習并不是很好的學生,表現出非同一般的xxxx和能力,讓人欣喜而欣慰。他們那種敏銳的洞察力,那種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種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動給了他們欣然求知的樂趣,活動教會了他們做人的道理。
二、給學生搭建主動學習的舞臺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實施中,我將它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交流階段。對于我設計的這些主題,一節課完成是不現實的,為此我一周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讓學生有足夠時間、空間,深度參與實踐過程,獲得豐富體驗。
在準備階段,在學生對身邊的社會、自然現象有了初步觀察的基礎上,在教室里討論,由我來指導學生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做出活動方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孩子將模糊的問題有效合理地表述出來,并幫助與指導學生準備工具與材料。在實施階段,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去經歷與體驗。因為學生的能力有限,還有安全問題,活動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我在實施過程中進行一些指導,對一些必要的專題講解和方法的介紹,并對學生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觀察,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點,對學生做出恰當的評價。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組織活動小組,確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題及內容,確定研究的目標體系。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我精心設計過程,并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學習過程進行嚴格的調控。在綜合實踐中,研究方式的選擇,學習小組的組成,活動過程中的計劃、活動成果的
構想,都完全在學生自己手上。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探索過程,是一種實踐過程,也是一種開放性思維過程,在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結果,而重過程,只要我們的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成長起來了,這就是我的成功。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08-14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07-24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的教學實踐10-08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總結04-06
初中綜合實踐教學反思03-02
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總結04-04
小學綜合實踐教學反思04-26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工作總結06-25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范文08-19
小學綜合實踐教學活動工作總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