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行業人才培養戰略取得了成效
行業要發展,人才是根本。為了實現“四代會”提出的人才建設目標,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于2005年率先在專業化市場中介組織中啟動人才培養戰略,以貫徹落實行業人才培養“三十條”為核心,適時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創新培訓模式,建立完善戰略化、制度化、常態化的有效人才培養機制,確立了以領軍人才培養為高端、會員繼續教育內在需求為基礎、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院校學生為后備的立體培養模式,將注冊會計師行業人才培養工作融入行業建設的方方面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政策先行謀發展,科學機制促跨越,打造全方位、立體式人才培養體系
四代會提出,要用五到十年的時間,打造出一支在質量和數量上能夠滿足我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戰略,以及現代企業制度需要的執業隊伍。為實現這個目標,中注協于2005年6月發布《關于加強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即人才培養“三十條”,系統提出了加強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和具體措施,標志著行業人才培養工作進入了戰略性發展的新階段。
為適應新形勢對注冊會計師持續職業發展的要求,提升繼續教育理念,完善繼續教育機制,變“要我學”為“我要學”,2006年9月,中注協發布實施新的《中國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制度》,逐步建立起“以中注協為指導和推動者,地方注協為支柱,會計師事務所為基礎,國家會計學院為重要基地,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院校為人才儲備來源”的行業人才培養組織體系。各責任主體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效整合了行業培訓資源,協調推進行業各層級的人才培養工作。
2007年10月,中注協制定發布《中國注冊會計師勝任能力指南》,詳細規范了注冊會計師在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價值觀、道德與態度等方面的勝任能力框架結構,為推進行業人才選拔、培養等工作及相關制度的改革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非執業會員隊伍是行業重要的人才儲備與智力支持。為了更好地為非執業會員持續職業發展提供服務,中注協于2009年底啟動《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暫行辦法》的起草制訂工作,加強非執業會員繼續教育制度和體系建設,即將正式發布。
經過6年的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以人才培養“三十條”為指導,以《中國注冊會計師勝任能力指南》為理論基礎,以《中國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制度》為政策依據,以行業領軍人才和國際化人才培養為重點,以行業后備人才培養為重要補充,分階段、分層次、點面結合、自主培養與聯合培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
二、高端人才領軍,后備隊伍奠基,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
(一)以領軍人才培養為著力點,大力培養高端人才
根據人才培養戰略,中注協制定和實施了行業領軍人才培養規劃。采取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式公開選拔領軍人才,結合領軍人才的教育背景、執業經歷,將行業發展的前瞻性要求與領軍人才實際能力進行對照,確定培養的方向與重點,按照專業知識前沿、管理能力提升以及綜合素質培養三個模塊全方位打造復合型領軍人才。積極創造實踐機會,在使用中鍛煉領軍人才,鼓勵領軍人才參與到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準則制訂、執業質量檢查、專業委員會等專項工作中。同時,在執業活動中引導領軍人才提升職業素質。
經過6年的實踐,已經選拔7批共計193名領軍班學員,其中包括兩批主任會計師領軍班學員,共舉辦20期有針對性的境內外集中培訓,形成了行業領軍人才培養的規范化、科學化和品牌化。這些領軍人才有的成為國際會計師聯合會下屬專門委員會委員,代表中國實現“話語權”;有的能夠承辦國際業務,為境外資本市場提供鑒證服務;有的`成為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委員或中注協專門(專業)委員會委員,在行業和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廣開門路,搭建平臺,多渠道培養行業國際化人才
中注協借助境外會計師職業組織的教育培訓體系,積極支持中國注冊會計師取得境外資格,以此為依托為中國注冊會計師取得國際認可打開通道,為行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提供人才保障。
自2006年起,中注協先后與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香港會計師公會和澳洲會計師公會合作開展英國特許會計師合作培訓項目(ACA)、香港注冊會計師資格項目(QP)和澳洲注冊會計師聯合培訓項目(IPP),為中國注冊會計師考取境外資格搭建平臺,提供資助,選派優秀注冊會計師赴境外培訓。這些項目開展以來,累計已有96名中國注冊會計師分別取得英國特許會計師、香港注冊會計師和澳洲注冊會計師等職業資質。
(三)加強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建設,培養高素質后備人才
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學生是行業人才隊伍的重要來源。2006年,中注協以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院校教學質量評估為手段,完善經費資助機制,初步建立起“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以教學水平評估為手段”的“有進有出”的競爭機制,有效推動了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目前,全國共有19所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院校。
中注協自2006年啟動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學生境外實習項目以來,已選送5批共442名學生前往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9家國際會計公司進行為期3個月的實習。此舉極大提升了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的影響力,成為各高校本科教育中的亮點。
與此同時,中注協還定期舉辦教學研討會,與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聯合開展師資培訓,組織院校師資赴蘇格蘭特許會計師協會訪問交流,提高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師資的專業教學能力和國際視野。
通過上述工作,極大提升了注冊會計師職業的社會聲譽,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成為高考中的熱門專業,錄取分數在多數院校都名列前茅。良好的生源、強大的師資使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為行業及相關領域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
三、整合優勢資源,豐富教學手段,積極推進注冊會計師持續職業發展
(一)大力發展遠程教育,整合優勢資源,提高繼續教育效率
計算機、網絡和遠程傳媒技術的發展,對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方式、手段等產生了重大影響。自2005年以來,中注協逐步在全國建立遠程教育網絡。目前,中注協在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遠程教育網絡,配備了完善的遠程教育設施,遠程教育教室的平均面積都在100平方米以上。遠程教育網絡的建設,彌補了各地區師資不平衡的缺陷,能夠集中優勢資源,發揮培訓的最大效果,已經成為行業開展大規模繼續教育的主要模式。
6年來,中注協先后舉辦遠程教育(視頻)培訓班32期,培訓學員近8.5萬人次。此外,部分省市注協還依托國家會計學院的教學資源,開發和使用了網絡在線點播式視頻教學,拓展了繼續教育的形式,對信息化條件下的繼續教育工作做了有益嘗試。
(二)積極依托國家會計學院,打造行業繼續教育基地
北京、上海和廈門三所國家會計學院作為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基地,承擔了大量的面授培訓工作。中注協對委托國家會計學院培訓的機制進行了創新嘗試,進一步加大了國家會計學院在培訓班設計、招生、宣傳等方面的責任,逐步完善中注協與國家會計學院的合作方式。6年來,“三院”共舉辦注冊會計師培訓班235期,培訓學員3.5萬人次。
(三)發揮各地注協的支柱作用,全面服務會員持續職業發展
各地注協積極發揮行業繼續教育的支柱作用,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建立完善了一套包括報名程序、報名手段、培訓方式、考勤考核等方面切實可行的繼續教育模式。例如,事先制定多層次繼續教育計劃,通過網站大力宣傳,由注冊會計師根據自身業務特點,提前網上預報,保證培訓人數;精選教材和師資,注重互動教學;強調繼續教育的考核、考試環節,定人定座、出勤點名,保證繼續教育紀律的落實。在完成繼續教育常規工作的同時,部分省市還通過組織舉辦研討會、論壇、在職學歷教育等多種方式,為會員提供豐富高效的繼續教育服務。自2005年以來,全國各級注協共培訓注冊會計師近50萬人次,其中,各地方注協承擔了培訓量的60%以上。
回顧6年來的人才建設工作,中注協緊緊把握注冊會計師行業作為專家行業、智力密集型行業的特性,率先將人才培養工作提升到戰略發展的高度,著力推進并取得突破,解決了行業發展人才匱乏的局面。在人才建設過程中,中注協不斷探索行業人才的成長規律,強調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的機制創新,加強制度建設,實現“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強調人才培養組織體系建設,中注協、地方注協、國家會計學院、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院校,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協調推進;強調立體培養模式的構建,領軍人才培養、國際化人才培養、后備人才培養、會員繼續教育,多點開花;強調會員持續職業發展,專業技能強化、職業道德塑造、管理技能提升、文化情操陶冶,全面進步。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的相繼發布,為推進行業人才建設提供了大好機遇。接下來,中注協要以《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為指導,按照“服務發展,以用為本;健全制度,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制定實施注冊會計師行業人才培養規劃綱要,繼續鞏固和深化實施人才戰略,高端人才培養與持續職業發展相結合,培養與使用相結合,為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國際化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資源保障。
【注冊會計師行業人才培養戰略取得了成效】相關文章:
人才培養是服務行業的核心戰略06-07
戰略人才培養方案05-17
公司戰略人才培養方案03-29
企業戰略咨詢行業分析08-08
物流行業戰略發展研究08-04
注冊會計師行業潛力08-21
國際項目人才培養企業戰略論文08-04
注冊會計師行業潛力如何08-27
俄語戰略人才培養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介紹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