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人員工作制度

    時間:2023-10-19 12:36:59 煒亮 員工管理 我要投稿

    醫務人員工作制度(通用12篇)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接觸到制度的地方越來越多,制度具有使我們知道,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懲惡揚善、維護公平的作用。你所接觸過的制度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醫務人員工作制度,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醫務人員工作制度(通用12篇)

      醫務人員工作制度 1

      一、組織領導與職責

      1、成立市醫院醫德醫風建設考評委員會,委員會由院領導、各黨小組長、院黨辦、政工科、醫務科、護理部、財務科等部門負責人組成,負責對全院醫德醫風建設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工作統一領導,考核、監督、管理。

      2、考評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有:

      a、負責對全院醫德醫風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和考核評價,

      b、制定醫德醫風建設方面的目標、規劃、制度、規定等;

      c、對上級和醫院所部署的醫德醫風建設方面的'工作任務進行監督落實。

      d、對全院醫德醫風教育,管理工作定期和不定期進行監督檢查,對群眾舉報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查實,為醫院決定獎罰、懲處、表彰提供依據。

      二、考核辦法:

      1、醫院醫德醫風建設考評委員會,按其職責要求,每季對全院各科室醫德醫風狀況進行一次考核,考核結果與得分情況與科室工資掛鉤。

      2、醫德醫風建設考評小組,每季度對所屬科室的醫德醫風狀況進行一次考核,將各科室的考評情況報考評委員會,審核后將結果在醫院簡報上公布。

      3、考評小組每季度對所屬職工院考評委員會每季度對各科室進行一次綜合考評。個人要認真做出自我總結評價,科室要認真寫出總結,綜合考評結果,科室總結,經院考評委員會審查后存入醫德醫風檔案。

      4、院支部于年終對全院醫德醫風建設進行綜合年度考評,根據月考核、季度考評情況,對每個職工,每個科室做出綜合評價。評價結果作為職工個人晉職、晉級、科室評先、評優、全院獎懲的主要依據,并實行一票否決。

      5、在實際考核過程中,各科干部、職工必須全力支持考核工作,考核人員要實事求是,嚴肅認真,不得弄虛作假,無中生有,不得無理取鬧,要重事實,講原則,以理服人,要嚴格按照考核標準,防止人為因素,對借任何理由干擾、擾亂醫德醫風考核工作的,要視情節給予必要的組織、紀律處分。

      6 、醫院對查實的醫德醫風違紀問題,采取雙重處罰制,即:除按照獎懲規定對個人進行處罰外,還要按醫德醫風考核辦法扣罰科室相應分數。

      醫院對醫德醫風建設實行科室主要領導負責制。

      三、醫院醫德醫風監督管理主要措施

      1、院內醫德醫風建設監督制約機制

      a、醫德醫風考核檔案

      b、各科設立醫德醫風監督員

      c、病人醫院工作滿意度調查表

      d、門診、病區設立意見箱和意見薄

      e、辦公室設立舉報與投訴電話

      f、病區工休座談會

      g、院長接待日

      2、院外醫德醫風建設監督制約機制

      a、聘請院外社會監督員進行日常監督

      b、每半年-一年召開一次院外監督員坐談會

      c、定期走訪有關單位征求意見

      d、建立病人走訪及信函回饋制

      e、歡迎新聞議論監督

      醫務人員工作制度 2

      為加強外出學術交流工作的管理,提高科研學術水平,降低成本,節約開支,提高效益,特制定以下規定:

      一、參加學術活動類別

      1、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指令性業務會議。

      2、中國科協下設的醫學會、醫院管理學會、醫師學會、護理學會的正式學會各專業委員會例行年會、換屆會(僅限于委員)。

      3、醫院根據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安排的'專題學習。

      4、科室為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必需的外出學習并已開展工作。

      5、醫院認為有必要參加的學術會議。

      二、參會人員資格

      1、我院在職、在崗人員。離退休人員不得參會。

      2、主治醫師每年只準參加省內會議一次;高級職稱醫師每年準許參加省內外會議各一次。

      3、五年內在醫療工作中出現嚴重醫療事故或連續出現丙級病例者,不得參加學術會議。

      4、原則上只能參加本學科、本專業學術會議,不允許跨專業、跨學科參加學術會議。

      5、重點學科或醫院認為應該參加的學術會議條件可適當放寬。

      三、審批及報銷手續

      1、外出學習人員首先征得科主任同意簽字后,交科教科提請院長辦公會研究。

      2、會后,論文資料、會議資料等復印件及會議總結交科教科備案存檔,并將會議情況、學術動態等向所在科室傳達,有重要內容者可在院內舉行學術報告會。

      3、傳達會議精神后,憑相關資料報銷會務費、住宿費、交通費。

      四、相關的幾項規定

      1、參會地點以北京、上海、南京、鄭州、西安、濟南、合肥等地為主,在其它旅游城市舉辦的學術會議,審批時要從嚴掌握。

      2、交通費用以直線或就近路線乘坐汽車、火車(軟臥除外)費用。不得繞道。

      3、住宿費用結算以會議通知日期為準,報銷金額以財務相關規定為準。

      4、連續二次不參加我院全院性學術活動或科室舉行的學術活動,本年度不得參加任何院外學術活動。

      5、申請人因故不能參加學術會議的,不得委托他人參會。否則,不予報銷費用。讓他人頂替參加院外學術會議的,原申請人及委托人三年內不得參加各類院外學術會議。

      6、參加學術會議期間不得以任何名義接受藥商、器械商的饋贈吃請,不得購買任何藥品和器械。

      醫務人員工作制度 3

      第一條為維護醫院工作人員的職業安全,有效預防醫院工作人員中出現職業危害,保護勞動者的健康,制訂本制度。

      第二條職業危害指醫院工作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引起的傷害。

      第三條醫院工作人員包括醫療、護理、醫技、藥技、行政、后勤等所有工作人員。

      第四條對職業危害的預防,醫院以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法為主進行預防。

      第五條各科室、部門應積極主動掌握工作環境、性質下可能產生的執業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應當采取的職業防護措施,建立健全有科室特色和針對性的防護制度,嚴格操作規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第六條對工作中可能產生的職業危險因素、危害程度及時告知員工,讓職工知曉職業危害有關情況。

      第七條各科室、部門應提供符合防治職業危害的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

      第八條加強工作人員對醫療環境中職業安全防護教育。上崗前對職工進行醫院感染、職工防護、安全工作技術和方法等崗前培訓。醫院不定期進行職業衛生教育培訓,對員工進行有關知識培訓。

      第九條醫院為職工提供員工保健體檢,并建立職工健康檔案,及時發現潛在問題,讓職工享受到有關的健康服務。

      第十條要求職工本人加強防護,增強自身防護意識,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凡違規操作,責任自負。

      第十一條在發生職業病危害事件時,應在十二小時內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加強信息溝通與傳遞。信息上報內容包括:職業病危害概況:發生時間、部位以及事件現場情況;事件的簡要經過;已經采取的措施等。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按程序開展具體的.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第十二條事件發生后相關部門應及時調查事件的發生原因和事件性質,估算事件的危害波及范圍和危險程度,查明人員傷害情況,做好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第十三條對已受損害的接觸者可視情況調整工作崗位,并予以合理的治療,促進職工康復。

      醫務人員工作制度 4

      一、職業防護原則

      1、基本防護

      防護對象:在醫療機構中從事診療工作的所有醫、護、技人員。

      著裝要求:工作服、工作帽、醫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觸傳染病人時要加穿隔離衣。

      2、加強防護:

      防護對象:進行體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醫務人員;傳染病流行期的發熱門診,隔離病區等區域的工作人員;轉運確診或疑似為傳染病患者的醫務人員和司機。

      著裝要求:在基本防護的基礎上,可按危險程度加用以下防護用品:隔離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護眼罩、面罩等。

      3、嚴密防護:

      防護對象:進行有創操作,如給特殊病人進行氣管插管、切開吸痰等操作和作傳染病人尸解的醫務人員。

      防護要求:在加強防護的基礎上全方位防護,應使用面罩、呼吸防護器。

      二、基本預防控制措施

      1、醫務人員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常見感染病的傳播途徑、隔離防護技術,減少職業危害。

      2、遵照標準預防的原則,在接觸病原物質時,應當采取以下防護措施:

      (1)在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時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2)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噴濺時,應戴防護眼鏡或防護面罩,穿隔離衣或防水圍裙等。

      (3)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盡量減少創口出血,并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4)處理針頭時不要太匆忙,手持針頭和利器時,不要讓銳器面對著他人,在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時,應取得他人的協作,使用的針頭不可再套回原針帽內,如果一定要套回,則采用單手復帽技術,不要將銳利器具直接傳遞給他人,使用后的銳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毀銳利器具等。

      (5)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須戴雙層手套。

      3、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飛沫隔離。

      4、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

      5、對手術前及輸血前患者必須嚴格進行“感染篩查”。門診小手術等有創操作前,應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則下做“感染篩查”,如病人不同意做,應在“告知單上”簽字,科室留存備查。

      6、檢驗科接收到患者的血液標本后,應于24小時內報告“感染篩查”結果。對于HIV抗體初篩實驗陽性的標本,檢驗科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和病人所在科室負責人,醫院感染管理科指導科室做好防護工作,同時相關人員要保護患者隱私。

      三、發生血液傳播疾病職業暴露后的`應急處理

      1、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黏膜。

      2、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由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3、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黏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

      4、發生艾滋病病毒的職業暴露后,醫務科及時組織院內相關學科專家依據衛生部《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對其暴露的級別和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進行評估和確定,確定是否預防性用藥,如需用藥,制定具體的預防性用藥方案。

      5、發生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等血源性傳播疾病的職業暴露后處理和隨訪。

      四、報告、體檢和隨訪

      1、職業暴露發生后,當事人在應急處理后,應盡快報告科室負責人(科主任或護士長);

      2、職業暴露當事人填寫《盤錦市第二人民醫院職業暴露事件登記表》,由科室負責人簽字后送交醫院感染管理科。

      3、依據衛生部《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和《血源性疾病職業暴露防護處置流程》,醫務處對發生職業暴露的當事人立即進行職業暴露評估并確定體檢項目和相關治療,體驗科協助實施體檢,預防保健科負責對發生職業暴露后的預防用藥品和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藥品保障及隨訪。

      五、使用化學消毒劑的防護:

      保證良好的通風環境,使用化學消毒劑時戴手套、口罩,必要時穿防護衣,口罩和手套要定時更換,盡量選擇對空氣污染小的化學消毒劑,使用中的化學消毒劑容器加蓋,對化學消毒劑原液要正確貯存。

      六、化學治療的防護:配藥室經常自然通風,必要時安裝排氣扇。

      在配制化療藥及為病人進行化療藥物的穿刺注射時,應戴口罩、帽子及雙層手套,配制化療藥后的垃圾按藥物性醫療廢物處理,盛垃圾的容器要加蓋。操作中不慎將藥液濺到皮膚或眼睛,應立即使用生理鹽水徹底沖洗,如果藥液溢出到桌面,醫用紗布吸附藥液,再用清水沖洗被污染桌面。

      醫務人員職業衛生防護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操作規程,減少各種危險行為。

      2、強化職業安全意識,建議醫務人員接種乙肝疫苗。

      3、嚴格遵循標準預防的原則,熟練掌握和正確使用防護技術和用品。

      4、避免有可能造成醫務人員傷害的操作,正確處理意外刺傷事件:

      5、正確處理病人使用后的設備、污染物品以及醫療廢物。

      6、當出現職業暴露傷害時,應遵循暴露后的處理原則,按規定進行報告、登記、評估、預防性治療和定期隨訪。

      7、發生銳器傷后積極采取補救措施:銳器傷后傷口緊急處理:

      (1)捏住傷口近心端,以阻斷靜脈回流

      (2)立即用流動水沖洗,向傷口部位方向持續推擠,擠出傷口部位的污血,注意不要一擠一松,避免將污血倒吸入血循環

      (3)碘伏或酒精或碘酒消毒傷口

      其他處理

      病人HIV(+)

      (1)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盡早服用雙汰芝,最好在4小時內實施,最遲不得超過24小時;即使超過24小時,也應當實施預防性用藥

      (2)醫務人員抽血檢查Anti—HIV,并于暴露后4周、12周、6月定期追蹤檢查Anti—HIV

      病人HbsAg(+)

      (1)醫務人員HbsAg(+)或Anti—HBs(+):不需要注射疫苗或HBIG

      (2)醫務人員HbsAg(—)Anti—HBs(—)未注射疫苗:24小時內注射HBIG并一周后接受HBV疫苗注射

      (3)醫務人員HbsAg(—)Anti—HBs(—)已完成疫苗注射未產生抗體:24小時內注射HBIG并補一劑疫苗

      (4)醫務人員HbsAg(—)Anti—HBs(—)正接受疫苗注射未產生抗體:24小時內注射HBIG并繼續完成疫苗注射

      (5)暴露后六個月、一年,追蹤HbsAg、Anti—HBs病人Anti—HCV(+)

      (1)醫務人員Anti—HCV(+):繼續追蹤肝功能

      (2)醫務人員Anti—HCV(—):注射干擾素3天,暴露后3個月、6個月、7個月、1年定期追蹤肝功、Anti—HCV

      病人TP(+):醫務人員預防注射長效青霉素,暴露后三個月追蹤TP

      醫務人員工作制度 5

      為提高全院醫務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和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根據《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醫院隔離技術規范》制定本制度。

      1、手衛生為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2、醫務人員洗手時必須使用流動水設施洗手。

      3、手術室、產房、介入診療室、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室、母嬰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應室等重點部門必須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

      4、使用洗手液,配備一次性干手紙或干手器等干手物品;手術室干手巾應每人一用,用后清潔、滅菌。

      5、洗手池池面應光滑無死角,每日清潔。

      6、洗手池邊應配備“七步洗手圖”,并嚴格按照流程進行洗手;手術室應配備計時裝置、洗手流程及說明圖。

      7、手消毒劑應取得衛生部衛生許可批件或衛生安全評價報告并在有效期內使用。手消毒劑應注明開啟使用日期,開啟后使用時間不得超過30天。

      8、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液體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洗手液或流動水進行洗手。

      9、當手部沒有可見污染時,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

      10、下列情況應進行洗手或衛生手消毒:

      (1)當接觸每個患者前后,從同一患者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

      (2)接觸患者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后,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脫隔離衣前后,摘手套后。

      (4)進行無菌操作、接觸清潔、無菌物品之前。

      (5)接觸患者及周圍物品后。

      (6)處理藥物或配餐前。

      11、當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污物之后,應先洗手,然后進行衛生手消毒。

      12、外科手消毒時,應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術之間、手套破損或手被污染時,重新進行衛生手消毒。

      13、醫務人員不得戴假指甲、戒指等飾物,要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圍組織的清潔。

      14、手衛生合格標準:

      (1)衛生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10cfu/cm2

      (2)外科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5cfu/cm2

      醫務人員工作制度 6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隔離技術規范》、《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防護導則》、《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防護和安全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制訂本制度。

      一、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要求

      1.建立工作人員的職業防護制度和相關措施,發現工作人員的醫院感染應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和醫務處。一旦發生因消毒操作不當可能造成的人身傷害、放射損傷或事故立即報告本科室主任和醫務或醫院感染管理部門。

      2.重點科室醫務人員應定期體檢,進行必要免疫接種。工作人員患傳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期間應暫時離開直接觸病人和無菌物品的工作崗位。

      進行消毒工作的相關人員應采取自我防護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當可能造成的人身傷害。

      (1)熱力滅菌:干熱滅菌時應防止燃燒;壓力蒸汽滅菌應防止發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對操作人員造成的灼傷事故。

      (2)紫外線、微波消毒時應避免對人體的直接照射。

      (3)氣體化學消毒劑:應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氣體的泄露,按照國家規定定期檢測消毒環境中該類氣體的濃度,確保在國家規定的安全范圍之內使用。對環氧乙烷滅菌及低溫等離子滅菌還應嚴防發生燃燒和爆炸事故及操作不當造成的傷害事故。

      (4)液體化學消毒劑:應防止過敏和可能對皮膚、粘膜的損傷。

      (5)使用和處理銳利器械和用具時應采取有效保護措施,避免人體的刺、割等傷害。

      3.醫院應提供必要的防護設備。各類人員均應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醫院隔離技術規范》,做好個人防護,嚴禁工作時間穿工作服進入食堂和外環境。

      4.放射性防護要求:相關科室工作人員應該具備放射性防護有關知識,按照國家《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防護和安全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做好醫務人員和患者的.防護。一旦發生放射損傷或事故立即報告科室主任,按照醫院關于“放射事故醫學相關應急預案”要求進行處置。

      5.生物安全防護要求:按照醫院關于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及相關規定執行。

      二、堅持按需防護的原則

      1.基本防護基本要求:適用對象:在醫院從事診療工作的所有醫護技人員。配備防護用品:如:白大衣、工作褲、隔離衣、工作鞋、工作帽和醫用口罩等。

      防護要求:按照標準預防的原則,認真洗手和手消毒。

      2.加強防護基本要求:防護對象:進行接觸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視污染物操作的醫、護、技人員;進入傳染病區的醫、護、技及相關工作人員;可能接觸傳染性或感染性病的人醫務人員;進行各種有創操作的醫務人員等。

      在基本防護的基礎上根據診療的危險程度,使用以下防護用品:

      隔離衣:一般在進行有創操作或進入傳染病區時使用。

      防護鏡:一般在進行可能被病人體液噴濺操作時或進入有特殊傳播途徑的傳染病區時使用。

      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一般在進行有創操作或進入呼吸道傳染病區時使用。

      手套:一般在進行有創操作、醫務人員皮膚破損或接觸體液、血液可能污染時使用。

      面罩:一般在有可能被病人體液、血液、分泌物噴濺面部時使用。

      防護要求:醫務人員認真評估醫療活動的危險性,采取以上適當的防護措施,注意利器的安全使用與收集,有效防止傷害,堅持標準預防,認真洗手和手消毒。

      3.嚴密防護基本要求:防護對象:給呼吸道傳染病病人進行有創操作如進行氣管插管、氣管理切開或吸痰時;或給不明原因死亡患者進行尸解時。

      防護配備:在加強防護的基礎上,可使用全面型呼吸防護器;

      防護要求:嚴格執行所有防護程序,堅持標準預防,認真洗手和手消毒。盡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后及時按要求收集,嚴密防范利器傷害,用后規范收集。

      三、對感染性疾病防護具體措施:

      按照醫院下發的“預防感染性疾病造成院內感染的控制措施”的具體要求執行。

      四、醫務人員遭受銳器傷害后的報告處理:

      根據衛生部《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防護導則》的通知要求,對照醫院制定的關于“經血傳播性疾病職業暴露防護制度、處理原則、或措施流程”,當醫務人員在醫療操作、護理過程中遭受銳器傷害后,應及時報告醫務、護理部門、醫院感染管理科,并按照醫院相關規定的處理流程進行處理。

      五、防護用品規范使用:

      口罩、護目鏡、防護面罩、手套、隔離衣與防護服、鞋套、防水圍裙及帽子的使用和穿脫順序按照《醫院隔離技術規范》要求執行。

      醫務人員工作制度 7

      根據《魯指辦發〔20xx〕101號》文件要求結合醫院實際,制定醫務人員健康管理制度。

      1.醫院全體工作人員(包括醫護藥技、行政管理、進修實習等人員以及在院護工、保潔、保安、后勤、餐飲等外包服務工作人員)按職能分為醫療、護理、門急診、行管、科教、保潔、保安、餐飲等按片區每日報告個人體溫及健康狀況于公共衛生科。

      2.通過個人健康監測及時發現發熱及有呼吸道癥狀的人員并采取相應措施。

      3.醫務人員如果患呼吸道疾病不得帶病工作。

      4.發熱門診、急診、兒科等高風險科室醫務人員按流感防控方案注射流感疫苗。

      5.發熱門診、急診、檢驗科、兒科等高風險科室醫務人員優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6.醫院全體工作人員每14天進行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醫務人員工作制度 8

      一、標準預防的概念:

      針對醫院所有患者和醫務人員采取的一組預防感染措施。包括手衛生,根據預期可能的暴露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污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

      標準預防基于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膚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則。

      二、標準預防的內容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面罩、護目鏡、口罩和隔離衣,具體措施為:

      1.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2.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

      3.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

      4.醫務人員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并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5.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內,禁止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

      6.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使用合格的防護用品。

      7.醫務人員若發生職業暴露后,嚴格按暴露的處理流程進行處理。

      三、術語和定義

      感染源:病原體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場所。

      傳播途徑:病原體從感染源傳播到易感者的途徑。

      易感人群:對某種疾病或傳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空氣傳播:帶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過空氣流動導致的疾病傳播。

      飛沫傳播:帶有病原微生物的飛沫核(5μm),在空氣中短距離(lm內)移動到易感人群的口、鼻教膜或眼結膜等導致的傳播。

      接觸傳播:病原體通過手、媒介物直接或間接接觸導致的傳播。

      感染鏈:感染在醫院內傳播的三個環節,即感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隔離:采用各種方法、技術,防止病原體從患者及攜帶者傳播給他人的措施。

      終末消毒:傳染源離開疫源地后,對疫源地進行的一次徹底的消毒。如傳染病患者出院、轉院或死亡后,對病室進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醫務人員工作制度 9

      一、職責

      1.感染管理科、預防保健科共同負責青醫附院感染性疾病相關的職業防護管理工作。

      2.醫院應為醫務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消毒與防護用品,配置完整、充足。

      3.醫院有關科室與部門應加強對本部門工作人員的培訓與管理、提供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防護用品配置完整、充足、便于工作人員獲取和使用。

      4.醫務人員應掌握相應的職業安全防護知識與技能、在工作中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實施預防控制措施、避免和減少職業暴露的發生。

      5.醫務處、護理部、門診部、后勤保障部等負責相應人員與部門的職業安全防護的培訓與督查工作。

      二、感染性疾病相關的職業防護的概念及發生職業暴露的處置規定

      1.感染性疾病相關的職業防護是指預防針 刺傷、血液體液暴露等導致感染性疾病發生的相關防護措施。

      2.感染性疾病相關的職業防護涵蓋的人群包括:青醫附院工作人員、在青醫附院工作的實習學生、進修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

      3.上述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發生銳器傷、血液體液暴露時按照“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措施及流程”立即采取適宜的處置措施,并按照要求及時報告,并到相應的業務科室或機構就診、隨訪。感染管理科按要求將職業暴露的相關信息進行報告。

      4.節假日及夜間發生職業暴露時報總值班室。

      5.上述人員發生針刺 傷等可能導致感染性疾病的.職業暴露后,在初診及隨訪期間產生的檢查費、預防性治療費由相關人員持有效證明材料,經預防保健科及分管院長簽字后到規劃財務部報銷。

      三、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措施

      1.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應當遵照標準預防原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

      2.醫務人員接觸病源物質時,應當采取以下措施。

      ⑴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帶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⑵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

      ⑶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

      3.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并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4.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以防刺傷。禁止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

      5.使用紫外線消毒時,不得使紫外線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損傷。

      6.干熱滅菌時勿與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觸,滅菌后要待溫度降到40℃以下再開箱,以防炸裂。

      7.壓力蒸汽滅菌設備的具體操作步驟、常規保養和檢查措施應按廠方說明書的要求嚴格執行。

      8.接觸戊二醛等消毒溶液時應戴橡膠手套、防止濺入眼內、吸入體內或皮膚粘膜上,一旦濺上,應及時用清水清洗。

      醫務人員工作制度 10

      一、報告范圍:

      1、可能導致病人殘疾或死亡的事件。

      2、各類可能引發醫療糾紛的醫療事件。

      3、不符合臨床診療規范的操作。

      4、有助于預防嚴重醫療差錯的發生的'事件。

      5、其他可能導致不良后果的隱患。

      二、接收報告單位:

      (一)醫療不良事件上報醫務科。

      (二)護理不良事件上報護理部。

      (三)感染相關不良事件上報感染管理科。

      (四)藥品不良事件上報藥劑科。

      (五)器械不良事件上報器械科。

      (六)設施不良事件上報后勤。

      (七)服務及風紀不良事件上報內審科。

      (八)安全不良事件上報保衛科。

      三、報告形式

      (一)書面報告。

      (二)緊急電話報告,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發嚴重后果的緊急情況使用。

      四、報告內容:

      不良事件報告人員須認真填寫《興安盟人民醫院不良事件報告表》,應詳實說明如下內容:

      (一)不良事件受累及患者身份資料;

      (二)不良事件發生時段;

      (三)報告事件類型(藥物、跌倒、手術、輸血、醫療作業、公共意外、治安、其它意外事件);

      (四)患者目前狀態;

      五、分析、反饋、制定整改措施。

      職能科室在接到報告后應及時組織對不良事件的調查和核實工作,并將核實結果上報分管院領導。根據分管領導的指示,積極制定整改措施,督促相關科室限期整改,消除隱患。

      六、獎勵

      (一)定期對收集到的不良報告進行分析,對阻止重大安全事故發生的優秀報告者予以200元現金獎勵。

      (二)對提供不良報告較多的科室給予200元現金獎勵。

      (三)對個人報告者予以口頭表揚并在評優晉升時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考慮。

      醫務人員工作制度 11

      1.根據國家繼續醫學教育的有關規定,醫院必須實行在職職工終身教育,抓緊抓好人才培訓工作,從難從嚴要求,進行正規訓練。

      2.醫院對在職職工繼續教育工作,應設專人管理,在主管院長領導下,負責計劃、組織和考核,建立技術檔案。

      3.醫院和科室應制訂出在職職工繼續教育規范化培訓計劃,以及保證計劃完成的具體措施。

      4.對所有職工的培訓,都要強調強化從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入手,可采用通過崗位實踐、脫產進修、建立導師制等多種途徑,不斷提高和深化專業理論、實踐能力以及外語水平。

      5.醫院定期檢查培訓計劃執行情況,至少一年一次。對培訓人才成績突出的`,應予獎勵。

      醫務人員工作制度 12

      一、遵守黨紀國法和醫院各項規章制度,遵守社會公德,嚴格履行醫務人員工作職責,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

      二、工作認真負責,技術精益求精,診斷一絲不茍。主動學習新理論、新技術,大膽創新。

      三、尊重患者,關心體貼病人,視病人為親人,一視同仁,使病人感到溫暖和親切。

      四、廉潔行醫,不徇私利。嚴格遵守醫德醫風規范,不以醫療為手段向病人勒索或暗示錢物,不收“紅包”、“回扣”,不亂開“檢查單”,不開“搭車處方”,謝絕患者請吃。

      五、醫院各類人員在醫療活動中,杜絕藥、械采購等過程中的收受回扣或變相謀利。醫務人員不得收取醫藥代表任何巧立名目的“促銷費”,對違反者將嚴肅處理。

      六、嚴格執行轉院規定,嚴禁將病人介紹到民營醫療機構從中謀利,一經查實,取消執業崗位。

      七、嚴格執行收費標準,不得巧立名目;分解或提高收費標準。

    【醫務人員工作制度】相關文章:

    醫務人員遵守工作制度(通用11篇)07-21

    醫務人員核酸檢測工作制度(通用5篇)07-21

    隔離點醫務人員工作制度(通用7篇)03-16

    隔離病房醫務人員工作制度(精選9篇)03-31

    隔離酒店醫務人員工作制度(通用5篇)03-24

    集中隔離點醫務人員工作制度(通用8篇)04-08

    醫務人員制度10-30

    醫務人員格言11-24

    采購工作制度05-27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在线中文字幕有码中文 | 色多多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婷婷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宅男入口亚洲一区二区 | 日本永久免费A∨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