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學反思

    時間:2025-02-28 07:31:27 初中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學反思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學反思1

      一、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摩擦產生的條件。

      ②知道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系。

      ③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在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和實驗設計、驗證,以及間接測量滑動摩擦力的方法;培養學生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從實驗中總結規律的能力。

      ②理解在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突破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②通過對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四、重點、難點:

      重點: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解釋生活中的摩擦現象。

      難點:①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自主的實驗探究。

      ②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中是接觸面之間壓力而不是重力和質量大小。

      五、教具:

      彈簧測力計、長方形木塊、長木板、砝碼、毛巾等

      六、教學程序:

      ㈠引入新課:

      1、播放汽車陷入泥中,車輪打滑;漁民用手捉魚捉不住;學生想和杯里的水,卻擰不開杯蓋這三段錄象。問:假如你遇到了這些問題,你有什么辦法嗎?

      2、學生觀察并發表意見。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還見到了哪些和摩擦力有關的現象?學生討論發表意見。

      做一做:你能做一個簡單的實驗制造出一種摩擦嗎?你能交流一下在摩擦實驗過程中你的感受嗎?學生兩手互相搓動,感受摩擦。

      你們想了解摩擦力一些秘密嗎?就一起來學習本節課吧!

      (點評:)課堂一開始,就創設了問題情境,讓學生幫助教師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此時的角色就成了教師的幫助者,他們熱情而又毫無保留地提供給各種方案.接著讓他們自己做實驗來產生出摩擦并初步感知一下摩擦力是一種怎樣的力,在交流中學生的表現欲望被充分地調動,內部教育基因被激活,這對學生的發展也就更加有利。

      ㈡進行新課 :

      1、 摩擦力的概念:

      (點評:)對摩擦現象,學生一般都有豐富的感性認識,讓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并不困難,大多數教師都是通過回憶生活現象,如用橡皮檫檫字;或親身的體驗,如用手旋開瓶蓋.但無論采取那種方法都難以表述抽象的概念。例如:上述兩種方法都不能突出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突出壓力和重力的區別,更不能讓學生意識到摩擦還存在靜摩擦、滑動摩擦及滾動摩擦三種情況。為此,我是這樣設計引入摩擦的:

      學生利用桌上的器材進行實驗。

      ①水平桌面放置一個重物,物體受到了幾個力?(重力與支持力)

      問:此時物體和地面之間有摩擦嗎?(學生思考)

      ②用螺旋彈簧水平拉物體,觀察到彈簧拉長了,重物沒有移動.為什么?(分析:彈簧伸長了,證明了對物體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而物體卻并沒有移動,說明在重物與桌面間有一個“隱身的力”在與我“拔河”,不讓我拉著重物走,這個調皮的的'力就是摩擦力,這種摩擦力是物體想要運動但又沒有運動的時候產生的,就叫靜摩擦力。)

      ③繼續用彈簧拉著物體在桌子上運動,這時也有摩擦力嗎?這種摩擦力就是滑動摩擦力.

      ④在重物下墊幾只圓鉛筆,拉動重物前進,引出滾動摩擦力。

      教師提問:物體間具備了什么條件才能產生摩擦?

      學生總結:①物體間相互接觸、擠壓;

      ②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或相對運動;

      ③接觸面不光滑。

      由此得出摩擦力是: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板書)

      教師:根據上面例子,我們把摩擦大致分為動摩擦和靜摩擦,動摩擦又分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在初中階段我們重點研究日常接觸最多的,也是最簡單的滑動摩擦。

      播放用刷子沿著水平桌面運動錄像,讓學生注意觀察刷毛倒的方向和刷子運動的方向的關系。并結合用彈簧拉木塊拉不動實驗,自己總結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或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2、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創設情景:讓學生做兩個小實驗:

      ①用手輕壓桌面,手在桌面上滑動,然后用力壓桌面再做一次,體會兩次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②保持壓力相同,手在桌面和桌子得背面(較粗糙)滑動,體會兩次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從實驗感受并結合日常生活體驗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說出猜想所依據的事實。

      ⑴學生猜想:

      ① 與壓力大小有關;

      (說明:學生可能猜與物重有關,教師要給予及時糾正,例如擦黑板時板擦對黑板的摩擦力與黑板擦的重力無關,引導到壓力問題上。)

      ②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③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④與運動方向有關;

      ⑤與運動速度有關;

      ⑥與拉力大小有關。

      ……

      ⑵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滲透控制變量法的研究方法)

      教師說明:對于后三個學生提出的猜想簡單的作出說明。還有沒有別的因素會影響摩擦力,課后請大家繼續討論,這節課我們只討論前三個因素。

      如何來改變這些因素,在研究其中一個量對摩擦力大小的影響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學生討論)

      待學生討論后,引導學生回答出控制變量法的思想。

      怎樣測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呢?

      提醒學生注意要如何拉動彈簧測力計?為什么在勻速狀態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是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要求學生注意,用彈簧測力計拉的時候,一定要沿著水平方向。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時,木塊做的就是勻速直線運動。

      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根據實驗桌上的器材,進行實驗,各研究一個猜想。自己的研究完后可任選其他猜想進行實驗。并把收集數據的數據填到自己設計的表格中。

      ⑶進行實驗并收集證據:

      根據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動手實驗,并完成表格。

      學生按照所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⑷分析論證:

      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看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的面積的大小、物體的速度的大小是什么關系.

      ⑸得出實驗結論: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的面積的大小、速度的大小無關.在接觸面不變的情況下,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摩擦對我們的生活是有益、還是有害的?(學生自由辨論,兩分鐘時間)摩擦力,讓人歡喜讓人憂!對于有益摩擦,要想方設法增大它,對于有害摩擦,要想方設法減少它,有什么方法呢?學生閱讀科學世界。進行討論、總結。

      增大有益摩擦方法:

      ①增大壓力;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①減小壓力;②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③變滑動為滾動;④使接觸面彼此離開。

      4、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討論中,已經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并不總是有害的,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么樣呢?學生展開想象,討論回答。

      5、課堂小結(略)

      作業:觀察自行車的結構,找出與摩擦有關的地方。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學反思2

      通過參加講課比賽,給我很大啟示:

      一、設計理念要“新”

      1、教學設計要符合市教研室推出的“三五X教學策略”。

      該策略是在課改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能夠體現“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交流、共享—學會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實現自身價值”的教改目標。

      2、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要體現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展示、總結來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出色的教學是提出正確的問題,而不是給出正確的答案。”

      3、教師一定要精講。

      要做到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學生個體解決不了的,要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學生合作也解決不了的,老師再引導、提示。

      4、學習內容要聯系生活實際

      知識來源于生活,也要應用于生活。

      5、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生的活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活動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學生活動可以是探究性的活動,也可以是練習活動。

      二、教學目標要“準” 。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教學目標的確定對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三、導入、練習設計要“亮”

      課堂導入猶如樂曲中的“引子”,戲曲中的序幕,起著醞釀情緒,啟迪思維,喚起探究欲望的作用。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巧妙地設趣布疑,能抓住學生的心弦,把學生置身于探究問題的氛圍中,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使之成為一節課的亮點之一。

      學生學的如何,要通過一系列的練習來檢查。精彩的練習設計不僅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最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師要努力進取,業務素質要“精”

      1、教學是一門藝術,學無止境、教無止境,教師要不斷學習業務知識,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素質。

      2、要想使課堂教學出眾,教師就要認真備課,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3、積極參加教研活動,開闊眼界,及時了解教改動態。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多聽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提高教學能力。

      5、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激情,不斷感染學生。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我學到了不少新鮮的東西,對自身素質的提高和教學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動摩擦、滾動摩擦現象。

      2、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

      3、知道在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要小。

      4、能舉例說出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生活實例了解摩擦現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養學生

      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

      收集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3、通過實驗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現象培養學生

      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能聯系實際探究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養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認識科學知識和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

      愿意服務社會的意識。

      3、通過探究活動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

      善于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設計理念】

      對于摩擦現象學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根據這一認知實際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和過程,了解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實現學科核心向學生核心的轉移,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通過具體事例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際,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

      熱愛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實現STS教育。

      【教學準備】

      摩擦力教學自制課件;彈簧測力計、木塊、鉤碼、毛巾、木板、砂紙、兒童自行車。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生活情境:請幾個同學到前面分別用纏了皮筋和沒纏皮筋的筷子夾彈子看誰夾的快。

      問題情境:利用課件出示問題汽車關閉發動機后為什么還能前進?最后為什么又會停下來?(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信息去分析問題,提出解釋。引出摩擦現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興趣提出問題什么是摩擦力呢?)

      二、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課件出示: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在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

      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問題理解摩擦力概念

      1)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是什么?

      2)摩擦力產生在什么地方?

      3)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小組討論、全班討論后總結得出結論:(只有相互接觸且有相對運動時才會在接觸面上產生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其作用總是阻礙相對運動的產生。)

      三、摩擦力大小的探究

      1)影響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猜想(通過課件和課本插圖以及游戲:讓一名同學分別拉一個坐在油布上,和坐在地毯上的同學比較拉力的大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要探究的問題并在黑板上展示)

      2)小組討論實驗方法(引導總結:控制變量法)設計方案和表格

      猜想因素不變因素變化因素摩擦力實驗結論

      壓力的大小

      接觸面粗糙程度

      運動速度

      接觸面積的大小

      3)實驗探究、搜集證據

      首先師生共同討論后由教師演示壓力大小對摩擦的影響,由學生觀察實驗數據填入表格全班討論寫出結論,然后由不同學生小組(每組4人)在講臺上給全班同學演示其他因素對摩擦的影響(其中一人專門作講解,一人記錄)小

      組討論后由一人將結論寫進黑板上的表格。

      4)分析與論證交流、評估

      組織全班同學對黑板上的實驗數據和結論進行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對同學前面的猜想正確的用紅筆打√錯誤的打×以加深印象)

      四、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

      1)問題的提出:通過冬天在結冰的路面上行走人為什么容易摔倒?有什么辦法可以使人在冰面上行走而不摔跤?等問題和將粉筆橫放與豎放在斜在手中的物理課本上觀察現象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科學世界”。

      2)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方法。

      3)全班總結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五、鞏固和提高

      1)如下圖中汽車正在水平向右運動,當車上的箱子從車廂前部向中部滑動時箱子和地面____(有或無)摩擦力,箱子和車廂____(有或無)若有則摩擦力的方向向__________,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2)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下面那條措施是為了減小摩擦力( )

      A、在機器的轉動部分加潤滑油

      B、自行車緊急剎車時用力捏閘

      C、汽車輪胎上有很多花紋

      D、北方下雪時,常在道路上灑些灰渣

      3)體操運動員在上單杠之前總要在手上涂些鎂粉,是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環動作時,握杠不能太緊,這是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師生共同研究自行車(教師把兒童自行車放在講桌上,讓學生觀察自行車構造,自主提問,解釋加深知識理解)

      六、交流、評估與小結

      小組討論交流本節課的收獲與感受。

      1)摩擦力大小的決定因素與分類。

      2)增大與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3)摩擦力的研究方法。

      七、作業布置

      1)工人在用油桶運油時總是將油桶放倒向前滾動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2)自行車氣不足的時候為什么騎起來費力?

      3)寫一篇科學小作文:沒有摩擦的世界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考慮到科學探究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基礎上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假設猜想、設計實驗師生共同探究。先由教師演示然后再由學生小組進行探究最后形成結論。然而通過教學過程發現學生的設計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計,只要引導得法,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完全能夠完成實驗和探究過程。在后來給其他班上課時我沒有再演示而讓學生小組完成全部探究過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學生的學習和參與熱情更加高漲。這我又聯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復習中我嘗試讓學生依據課本上的章節提示問題和黑板上的補充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師引導復習要好得多。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學中可能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太多而不敢過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從而制約了學生的進步與創新。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摩擦力》初中物理說課稿03-21

    【經典】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7-05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6-24

    初中物理的教學反思06-13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07-08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經典]05-16

    物理初中教學反思02-15

    初中物理教學的反思05-25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6-12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簡短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隨筆范文06-11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日本最新二区三区免费不卡区 |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怡红院 | 三级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看国产 | 又大又长粗又爽又黄少妇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