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面積是什么》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反思

    時間:2021-01-06 09:23:25 小學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面積是什么》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面積是什么》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反思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實例和活動,理解面積的含義,會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2)、能力目標:經歷觀察、比較、討論等活動,培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合作探究,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學準備:剪好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透明格子片,硬幣,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1、比賽活動:教師出示一個小正方形和一個大正方形,挑選男女生各一名,進行涂色比賽。

      2、學生比賽。

      3師問:你們覺得比賽公平嗎?

      生:不公平,圖形一大一小,大圖形花的時間要多。

      師:那么圖形的大小指的是圖形的什么呢?(生:面、面積)

      4、引出課題

      師: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物體的面積。(板書課題:面積)

      (由學生感興趣的比賽活動情景引入,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很自然地引入新知)

      (二)觀察體驗,理解概念

      1 、認識物體表面的面積。

      1)、說一說:你們生活中都見過哪些面呢? 生: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冰箱的面、

      2)、摸一摸:鉛筆盒的面、數學書封面、桌子的面

      3)、比一比:

      ①教師的手掌和學生的手掌。

      讓一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手掌,教師同時也展示自己的手掌,讓全班其他同學比一比兩個手掌表面的大小。

      ② 1元硬幣和5角硬幣。

      ③數學課本的面和數學練習本的面。

      師:我們在比它們的什么?(生:面的大小)

      小結:通過觀察、操作與比較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怎樣?

      生:面有大有小。

      4)結合具體實例說說面積的含義。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這個物體的面積(板書:表面的大小 面積)

      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積),誰能把這句話完整地說說。

      課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幾個人說)

      回憶一下,你剛才摸的是物體哪個面的面積?能照樣子說說看嗎?(讓學生知道同一個物體不同的面,面積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2 、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師:剛才同學們說得不錯,已經認識了什么是物體的面積。

      師:(出示長方體盒子。)大家看這個長方體有幾個面。這幾面有什么特點啊?

      生:6個面。

      生:紅色的面比綠色的面大。

      生:綠色的面比黃色的面大。

      生:老師,我發現相對的面大小相同。

      師:大家看這個面是什么形啊?(長方形。)老師把它畫到黑板上。它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4條線段。)

      師:(出示正方體盒子。)這個正方體的6個面有什么特點啊?

      生:6個面的面積是相同的。

      師:那它的每個面都是什么形?(正方形。)老師把其中的一個面也畫到黑板上。(師畫。)它也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4條。)大家看像正方形、長方形,這樣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我們把它叫做封閉圖形。(板書。)

      師:我們還認識哪些這樣的封閉圖形?

      生: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生:圓、平行四邊形。

      師:(出示幾個不是封閉圖形的圖片。)這幾個圖形是封閉圖形嗎?為什么?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什么是面積》案例分析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什么是面積》案例分析生:因為它們沒有連接在一起。

      師:封閉圖形的線段必須首尾相連。

      師:大家看這兩個封閉圖形,誰的面積大呀?(黑板上畫長方形、正方形。)看來封閉圖形也是有大小的。在數學上我們把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 面積。(板書:封閉圖形的大小 )

      師:那在封閉圖形里面積究竟指的是哪一部分呢?請兩位同學到黑板表示出來。(生上來畫。)同學們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隨意畫一個封閉的圖形,也把它的面積表示出來。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面積這個概念有這樣兩層含義,第一層是:物體表面的.大小;第二層是:封閉圖形的大小。

      (三)、實踐活動:

      1)多種策略,比較大小

      投影出示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讓學生比較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

      師:你們覺得哪個圖形面積大?

      生:長方形面積大

      生:正方形面積大。

      師:看來有爭議。有什么辦法知道嗎?那現在你們就利用學具分小組來證明自己的想法吧。

      學生活動:

      ①學生拿出剪好的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附頁2中圖5)

      ②小組活動。

      ③學生匯報。(投影顯示活動結果,并配合課件演示幾種比較方法)

      生1:我們小組是用擺硬幣的方法,

      生2:我們小組是用數格子的方法,數出長方形的格子要比正方形要多。

      生3:我們小組是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要大一些。

      小結:比較面積的大小可以用多種方法,尤其是可以借助工具進行比較大小,在用,數格子的方法時,所用的每一個格子的大小應一樣大。

      (學生自己探索比較的方法,然后在小組和班級內交流自己比較的策略,如用硬幣擺、數格子、剪拼等,并通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使學生從中學到比較的方法,得到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養成辦事要想策略的好習慣。)

      2)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①創作要求:在方格紙上畫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意。

      (作品展示,交流評價。)

      ②活動思考:通過這次活動,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形狀各異。)

      ③讓我們用畫筆把圖形美化一下,選一個圖形,用藍色筆描出圖形的邊線,用紅色涂出它們的面積。展示學生作品。

      師:圖形上一周藍線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周長)周長表示圖形的哪一部分?紅色部分的大小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面積)面積表示圖形的哪一部分?

      (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感受,周長是是表示長度的。而在涂面的時候,感受面積的概念是和長度的含義是不同的。學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在這畫和涂的過程中,學生的內心已經能充分感受他們的區別。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呢?說給大家聽聽。

      師:這些都是你們的收獲,不僅知道什么是面積,還會用多種方法去比較面積的大小,其實學習數學是很有趣的,只要我們有信心、愛思考、多動手就會有更大的收獲。

      教學反思

      1、從生活導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神秘而簡潔的話語可以調動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從生活實物出發學生容易理解,讓學生從摸入手,感知面積。

      2、這一課不光是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面積,還要讓學生能夠對于面積與周長進行區分。這兩個定義要分清楚。明白周長是指邊線,面積是指表面的大小,也就是封閉線內所包含的內容。

    【小學數學《面積是什么》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08-14

    小學數學長方體表面積教學反思08-14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03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12-18

    小學體育教學反思:小學體育教學反思和感想05-29

    《長頸鹿和小鳥》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8-18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1-08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02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03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伊人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性国产区在线视频 | 日韩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狂喷奶水在线播放114 | 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