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雞蛋的沉與浮》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雞蛋的沉與浮》及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雞蛋的沉與浮》及教學反思 1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雞蛋在鹽水里會浮起來。
2、培養幼兒小心、細致的學習習慣。
3、培養幼兒喜歡做動手操作的活動,對做科學小實驗產生濃厚興趣。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培養幼兒細心觀察能力,喜歡動手做科學小實驗,知道雞蛋在鹽水中會浮起來。
教學難點:
培養幼兒多觀察善思考,勤動腦的學習習慣,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雞蛋、鹽、水、課件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師問:你們知道什么東西能在水里浮起來嗎?(幼兒回答各種答案)
2、請幼兒在準備好裝滿清水的透明小魚缸里放進準備好的物品(如:積木、鎖子、蘋果、石塊、雞蛋等),觀察哪些物品在水里浮?哪些物品在水里沉?
二、教學過程
1、“我是魔術師”老師神秘告訴幼兒能讓雞蛋會“游泳”,讓它在水里浮起來,淡水中加入食鹽(幼兒不知情),邊加邊攪拌,雞蛋慢慢的浮起來了。
2、設疑,讓幼兒猜測是什么原因?
3、教師告訴幼兒加入水中是食鹽,能使水的浮力變大,雞蛋就慢慢浮起來了。
4、小朋友動手做實驗,把鹽放進水里,小心的攪拌,雞蛋沉到水底還是有什么變化,是沉還是浮,誰的雞蛋浮起來了。放鹽少雞蛋浮的起來嗎?放多少?請他把這個方法和同伴交流。小朋友在小心、細致做著。并用圖畫、圖示、方法培養孩子的記錄能力。
5、接著使用課件,“放鹽→攪拌→雞蛋浮起來”。請小朋友在此細心觀察。
6、小結:小朋友整理雞蛋和水罐,把實驗的方法告訴爸爸媽媽,共同分享描述自己“玩中學”感受和成就感。
活動延伸
小朋友家里有什么東西也會溶化的,如:糖、豆粉放進水中用同樣的方法,看看有什么效果。和父母一起觀察不同的'水溫雞蛋浮起來速度一樣嗎?
教學反思
在小朋友做實驗的過程中,一個小朋友偷偷用手指點鹽水,眉頭一皺說很咸的。嘴巴不舒服,另一個小朋友說,你趕快去漱口,孩子們在取得直接經驗,并會幫助伙伴。實驗中博博的雞蛋浮起來了,不小心水潑了,愛水的天性使他又去續水,雞蛋又沉下去了,又加鹽來攪拌。操作過程比較簡單,孩子很快實驗成功,過程積極、愉快。
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記錄能力,在活動中讓孩子學會學習方法,通過圖畫、圖示、手工等方法進性大膽的表達和反饋,有助于個性發展,同時孩子們在實驗中互相交流合作,取長補短,從而更還的保證了實驗的成功,孩子們體會到了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悅。
也可以準備孩子常見的可溶性物質:茶葉、肥皂、洗衣粉等做對比實驗。需要注意水的溫度在20°是比較合適的溫度,如果是冬天做實驗,可以加入適量的熱水,幫助鹽較快溶解。課后的日子里,有孩子提出人在鹽水里會浮起來嗎?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最后我把這問題留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回去解決,可以查閱書籍,可以上網查,可以問父母,最后孩子們的答案真多呀,延伸到中東死海、四川大英縣死海,從而激發了孩子們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去探索科學奧秘的好奇心。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雞蛋的沉與浮》及教學反思 2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我知道雞蛋會漂浮在鹽水中。
2、培養孩子細心細致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孩子們喜歡從事動手活動的活動,并對進行小型科學實驗有濃厚的興趣。
4、能夠大膽地開展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您的意見。
5、為幼兒培養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培養幼兒仔細觀察的能力,并喜歡做小型科學實驗,知道雞蛋會漂浮在鹽水中。
教學困難:
培養幼兒觀察良好的思維和勤奮的學習習慣具有一定的探索與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雞蛋,鹽,水,課件
活動程序
一、活動進口
老師問:你知道什么可以浮在水里嗎。 (孩子們回答各種答案)
請將準備好的`物品(如:磚塊,鎖,蘋果,石頭,雞蛋等)放入一個準備裝滿清水的透明魚缸中。觀察哪些物品漂浮在水中。什么物品在水中下沉。
二、教學過程
1、“我是一名魔術師”老師神秘地告訴孩子讓雞蛋"游泳",讓它漂浮在水中,在淡水中加入鹽(兒童不知道),一邊攪拌,雞蛋慢慢飄起來。
2、質疑,孩子猜測的原因是什么。
3、老師告訴孩子給水加鹽,這使得水的浮力更大,雞蛋慢慢漂浮起來。
4、孩子們開始實驗,將鹽放入水中,小心地攪拌,雞蛋沉到水底或變化的地方,無論是下沉還是漂浮,雞蛋飄起來。把鹽和雞蛋放上去。然后使用課件,“放鹽→攪拌→雞蛋漂浮”。請照顧這里的孩子。
5、總結:孩子們挑選雞蛋和水壺,告訴父母如何進行實驗,并分享他們的感受和成就感。
活動延期
什么是在孩子的家里也會融化,如:糖,大豆粉使用同樣的方法進入水中看看有什么效果。與父母一起觀看不同水溫的雞蛋速度是否相同。
教學反思
在孩子們做實驗的過程中,一個孩子用手指秘密地指著鹽水,眉頭皺了起來,說是咸的嘴巴不舒服,另一個孩子說,你急著漱口,孩子們正在獲得直接經驗,并會幫助伴侶。在實驗中,Bobo的蛋漂浮起來,水濺了。水的性質使他再次進入水中。雞蛋再次下沉,加入鹽攪拌。操作過程相對簡單,孩子快速成功測試,過程積極愉快。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記錄能力。在活動中,孩子學習學習方法,通過圖形,圖形,手冊等方法,大膽的表達和反饋有助于個性發展,孩子們在實驗中交流配合。實驗的優點和缺點得到保證,孩子們實現了合作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您還可以制備兒童常用的可溶性物質:茶,肥皂,洗衣粉等,以進行對比實驗。
需要注意20°水溫是一個合適的溫度,如果是冬季實驗,可以加入適量的熱水,幫助鹽溶解更快。在課后的日子里,孩子是否建議人們會漂浮在鹽水中。我旁邊的孩子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最后,我把這個問題留給孩子們,讓他們回去解決問題,可以檢查書籍,可以上網,問父母,最后孩子有很多答案,延伸到中東死海,四川大英縣的死海激發了孩子們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探索了科學奧秘的好奇心。
小百科全書:雞蛋,又稱雞蛋,雞,是母雞生產的雞蛋。外面有硬殼,里面有氣室,蛋清和蛋黃部分。富含膽固醇和豐富的營養成分,一個雞蛋重約50克,含有6—7克蛋白質和5—6克脂肪。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雞蛋的沉與浮》及教學反思 3
設計思路: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積木等)在水中沉浮的經驗,所以如果活動設計僅僅停留在讓幼兒了解,觀察各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幼兒的探索興趣不易深入。而讓幼兒帶著任務探索,如怎樣使浮的東西沉下去,使沉的東西浮上來,可以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大班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逐漸減少,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發展得比較好,所以活動設計既要為幼兒提供邊操作邊思考的機會,又要注重培養思考的有意性,培養幼兒先預測(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讓幼兒多講述、討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知識:
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能與同伴溝通、交流與合作,按照老師的提示來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3、情感:
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初步形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重點: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活動難點:
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量杯,量杯里裝滿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條。
2、每組空礦泉水瓶一個、橡皮泥、鑰匙、積木、木片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張記錄紙,一只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就躲在你們的椅子下,找出來看看是誰呀。
幼:是鑰匙、小木塊、泡沫球
二、實驗:沉與浮
1、教師示范:
教師取一塊泡沫球請幼兒來猜猜:這塊泡沫球放在水里會怎么樣?
2、實驗鑰匙,積木,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3、老師今天還準備了好多東西(刻刀、小木板、剪刀、彩筆),它們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嗎?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后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單。
3、根據記錄單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
總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小木板、彩筆,在記錄單上用(↑)表示,沉下去的東西有刻刀、剪刀在記錄單上用(↓)。
三、提升實驗
(一)怎樣使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1、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的空瓶子寶寶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水寶寶是好朋友,他們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戲,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幫幫瓶子寶寶,讓他沉下去。
2、幼兒嘗試。
3、師:小朋友們,同一個瓶子寶寶,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水后,就沉到水里了。為什么呢?
4、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瓶子寶寶很輕,所以浮在上面;裝滿水后,瓶子寶寶變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讓瓶子寶寶和水寶寶在一起玩了,他們玩得好開心。可是,還有一個物品寶寶需要你們的幫助,看,橡皮泥寶寶和積木寶寶是好朋友,他們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讓我們來幫幫他們!
2、幼兒嘗試。
3、師:現在橡皮泥寶寶能和積木寶寶一起玩了,他好開心。可他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們“我的體重沒變,當我團成球狀時,我沉在底下;當把我做成船的形狀時,我就會浮上來,為什么呢?”
4、幼思考討論。
5、教師總結:當橡皮泥寶寶是球狀時,與水的接觸面較小,容易下沉;而當做成片狀,與水接觸面增大,就會浮起來。
四、總結
今天,我們做了有趣的實驗《浮與沉》,知道了輕的物品會浮在水面上,重的物品會沉在水底,我們還會用(↑↓)來表示沉浮來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想一想,我們還有什么辦法能幫助瓶子寶寶和橡皮泥寶寶,完成它們的愿望呢?
活動延伸:
生活中有好多的物品寶寶,老師也不知道這些物品寶寶在水中是會沉,還是會浮呢?小朋友們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我們周圍還有一些什么東西在水里是沉還是浮,怎樣來改變它們的浮沉呢?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的設計中,我一直以游戲的形式及商討的口吻與幼兒交流,希望他們能從已有經驗出發,在輕松、愉快的自主游戲的氛圍中嘗試、操作與探索,但活動中我發現實驗的設計與記錄都是在我的控制下完成的。《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本次活動的設計進行修改。
1、重過程輕結果,由于本次活動的選材本身來源于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如果將活動的重點局限與活動的結果,讓幼兒發現并記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對于大班幼兒而言過于淺顯,實驗的結果對于他們毫無懸念,無法吸引幼兒更大的參與熱情。由此,我將此活動做了部分調整:
(1)將活動的重點由結果轉至探索與發現的過程。
(2)由幼兒按教師設計好的方法進行實驗記錄結果變成讓幼兒用自己設計的方法進行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猜想。
2、實驗的次數幼兒決定,既然活動的重點已經變成幼兒用自己設計的方法進行實驗去驗證猜想,那么實驗的次數就可以由幼兒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決定。
3、如何調動幼兒的自主性,既然將實驗的過程完全放手給幼兒,那么在活動過程中就要讓幼兒大膽提出問題、互相討論,發表不同的意見,自由組合進行實驗,并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4、教師的作用,教師主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創造寬松、平等的討論環境,讓每位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活動。在活動中給予幼兒鼓勵與肯定,讓他們充分體驗到探索與發現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雞蛋的沉與浮》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浮與沉的教學反思通用10-25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7-01
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拾雞蛋》及教學反思03-16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03-10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06-12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精選]05-28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精選】07-08
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反思06-14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