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

    時間:2022-09-17 20:49:05 其他范文 我要投稿

    2017年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2017年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介紹2017年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希望能幫到大家!

      2017年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

      開始時間:7月12日

      2017年三伏天時間如下:

      2017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時間如下,共30天

      2017初伏時間:2017年7月12日 庚辰

      2017中伏時間:2017年7月22日 庚戌

      2017末伏時間:2017年8月11日 庚午

      2017年三伏天時間一共持續30天,從2017年7月12日開始到8月20日結束。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所謂的“伏天”,就是指農歷“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

      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磥,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2017年三伏灸適應癥有哪些

      呼吸疾病:虛人感冒、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等。

      胃腸疾。郝晕秆孜笣円鸬奈该、胃酸、胃痛等,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腹瀉。

      婦科疾。涸陆洸徽{、痛經、產后頭痛、產后風等寒癥

      兒科疾。哼z尿、厭食等(虛寒性)

      骨科疾病: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頸腰椎病、軟組織勞損

      其他疾。核闹疀雠吕,免疫低下

      具體的病癥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各種慢性咽炎等多種肺系疾病;過敏性鼻炎,四肢寒涼怕冷,免疫低下,反復感冒;虛寒頭痛、慢性虛寒、胃腸炎、潰瘍病、腹瀉、消化不良、厭食、胃痛;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骨關節問題及頸肩腰腿痛等癥狀;痛經等虛寒性的疾病及其他婦科問題。

      三伏灸各階段灸哪里

      1、慢性支氣管炎:

      癥狀:咳嗽、咳痰或氣喘的癥狀出現在兩年以上,每次發作持續三個月以上的。發作有明顯的季節性,冬季發作,春夏緩解。

      穴位:初伏取天突穴、大椎穴、雙側肺俞穴、雙側膏育俞穴;

      中伏取雙側定喘穴、雙側風門穴、雙側脾俞穴;

      末伏取膻中穴、雙側百勞穴、命門穴、雙側腎俞穴。

      藥物:白芥子、生甘遂、延胡各一份,細辛半份,烘干磨粉,用生姜汁調成稠糊狀,做成直徑約為10mm,厚約為3mm大小的餅狀,備用。

      具體操作:把做好的藥餅放在上述穴位上,用30×30mm橡皮膏固定。每次貼藥時間視年齡、病情輕重而定,15周歲以下和病情較輕的貼4~6小時,其他的貼6~8小時。從初伏的第1天開始貼,然后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各貼藥1次。

      2、哮喘:

      癥狀: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難、胸悶、咳痰等表現。最典型的癥狀是呼氣的時候很難受,發作性的時候有哮鳴音出現。嚴重的.需要坐起來才能正常呼吸,經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哮喘容易在夜間及凌晨發作,秋冬寒冷的季節常常會病情加重。

      穴位:取大椎穴、雙側肺俞穴。

      藥物:白芥子、甘遂、細辛、延胡索等研末,治療前1天用姜汁及凡士林調成膏狀備用。

      具體操作:分別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施灸。在穴位上放約2.5×3cm、厚約0.3cm的鮮生姜片,在姜片上放直徑為1cm的圓錐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膚潮紅,連續灸三次。然后把調好的膏藥貼到穴位上,一般貼4~24小時以后撕掉即可。

      3、過敏性鼻炎:

      癥狀:噴嚏、鼻癢、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見的四大癥狀。通常是突然和劇烈的打噴嚏;鼻癢,鼻涕多,但是經常是清鼻涕;鼻子不通氣,還常伴眼睛發紅、發癢以及流淚,甚至頭暈、頭痛等癥狀。

      穴位:初伏取雙側百勞穴、雙側肺俞穴、雙側膏肓俞;

      中伏取大椎穴、雙側風門穴、雙側脾俞穴;

      末伏取雙側大杼穴、雙側肺俞穴、雙側腎腧穴。

      藥物:甘遂、麻黃、細辛、半夏、麝香,各等分研成粉末,加新鮮的姜汁調勻,做成直徑約為10mm,厚約為3mm大小的膏藥餅,備用。

      具體操作:分別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貼藥,穴位按照上面的次序,每次貼藥保留4h左右。

      4、預防感冒:

      癥狀:平常體質虛弱,氣候稍微變化或到寒冷季節極易感冒的人。

      穴位:大椎穴、雙側風門穴、雙側肺俞穴、雙側定喘穴、雙側膏肓俞穴。

      藥物:生白芥子、細辛各1份,甘遂、玄胡各半份,烘干研成粉末,用生姜汁調成稠糊狀,做成直徑為2.0 cm,厚約0.5 cm大小的藥餅,正中放少許麝香,備用。

      具體操作:將新鮮生姜切成5分硬幣厚,2 cm×2 cm大小的姜片,放在大椎、風門穴上,在姜片上放直徑為1cm的圓錐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膚潮紅,連續灸三次。然后把做好的藥餅放在穴位上,用風濕膏固定。每次貼藥時間視年齡而定,15歲以下者貼4~6 小時,15歲以上者貼6~24小時,從初伏的第一天開始貼,中伏、末伏各貼藥1次。

      以上這幾種疾病是三伏灸中最常見的,其實,凡事屬于陽虛或者寒凝的疾病,都可以用“冬病夏治”的方法來治療。

    【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相關文章:

    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結束09-18

    三伏天是什么時候開始09-19

    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201609-19

    2016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09-18

    2016年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09-19

    2016三伏天是什么時候開始09-19

    16年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09-19

    2016年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09-18

    2016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算09-18

    2017年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2017三伏天開始時間09-19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 在线视频网站色秀视频 | 亚洲欧美国产专区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不卡观看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 | 中文亚洲日韩A∨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