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就業陷阱和合同陷阱
求職陷阱是利用求職者急切的求職心態,進行的一些詐騙方式,招聘會上的兼職推銷,往往要附加諸如培訓費等收費。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收集了一些最常見的就業陷阱和合同陷阱,你躺槍了嗎?
一、就業陷阱
(一)感情陷阱
有人會打著同鄉、同學、戰友甚至親戚的'幌子,招聘你去工作,不簽合同、不辦手續,稍有不慎,就將你一腳“踢”出。
(二)抵押陷阱
有人在招聘時要求你出資抵押、繳納報名費和培訓費,或將身份證、畢業證等證件收去,給你帶上“緊箍咒”。
(三)高薪陷阱
有人在招聘時只講高薪,不講具體工作,一旦應聘就讓你去從事超重、超時、危險等違法工作。
(四)合伙陷阱有人“熱心”與你辦廠、經商、跑運輸,從中取巧,或趁你不備攜款外逃。
(五)試用陷阱
有人在招聘時標明“試用期半年、工資減半,試用合格、工資補發”,結果,不等試用期滿就借故將你辭退。
(六)介紹陷阱
有人專門以為國外、外地企業介紹招聘人員為“業”,從中收取服務費后就逃之夭夭。因此,對私人辦的職業介紹所應特別小心。
(七)地點陷阱
很多大企業在全國許多地方有分部,而參加招聘會的往往是總部的人力資源部門。因此,畢業生在應聘時容易產生錯覺,以為工作地點就在總部所在的大城市,結果上崗后被分到偏遠地區。對此,畢業生在面談時必須咨詢清楚,必要時在合同上寫明相關條款。
二、合同陷阱
(一)口頭合同
一些用人單位與求職者就責、權、利達成口頭約定,并不簽訂書面正式文本。一些求職心切、涉世未深的大學畢業生極易相信用人單位種種“許諾”。其實,這種口頭“合同”是最靠不住的,一有“風吹草動”,這些口頭許諾就會化為泡影。
(二)格式合同
用人單位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和勞動部門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事先打印好聘用合同,從表面上看,這種合同似乎無可挑剔;可是具體條款卻表述含糊,甚至有多種解釋,一旦發生勞務糾紛,用人方總會按照“合同”為自己辯護,最終吃虧的還是應聘者。
【最常見的就業陷阱和合同陷阱】相關文章:
常見的就業陷阱和合同陷阱12-06
常見的就業陷阱和合同陷阱07-17
最常見的就業陷阱和合同陷阱09-01
常見合同陷阱有哪些_常見的合同陷阱07-20
就業常見求職陷阱07-04
2016常見就業陷阱10-05
求職就業常見的陷阱07-13
求職就業過程常見陷阱07-13
常見求職陷阱之常見的求職陷阱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