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經典勵志歌曲:保衛黃河
保衛黃河
(朗誦詞)
但是,
中華民族的兒女啊,
誰愿意像豬羊一般,
任人宰割?
我們要抱定必勝的決心,
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
保衛全中國!
(多聲部合唱)
風在吼,
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
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
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萬山叢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紗帳里,
游擊健兒逞英豪!
端起了土槍洋槍,
揮動著大刀長矛,
保衛家鄉!
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
保衛全中國!
《保衛黃河》 民族危亡時刻奏響的時代最強音(嘹亮的抗戰歌聲)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70多年前,民族存亡的危難時刻,一曲慷慨激昂的《保衛黃河》在延安奏響。自此,黃河上下,長城內外,無數志士仁人高唱著《保衛黃河》奔赴前線奮勇殺敵,奏響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時代最強音。
延安橋兒溝,魯迅藝術學院舊址,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舊居周邊寂靜無言,《保衛黃河》的曲目就誕生于此。一幅幅老照片、一段段史料所凝結的歷史,無聲地回溯著那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
1938年末武漢淪陷后,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第三隊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東渡黃河時,他親眼目睹了黃河船夫與驚濤駭浪進行生死搏斗的情景,為船夫們的英勇豪邁所感染,開始醞釀創作。在呂梁山的兩個多月里,他與抗日游擊健兒一起出生入死,火熱的生活觸發了詩人的創作激情。后來他因墜馬受傷,再次渡過黃河來到延安療傷。
1939年春天到達延安后,病榻之上的光未然根據兩次渡河及在呂梁山行軍的經歷創作了長詩。因為手臂受傷,他在五天時間里口述了長達400多行的長詩,讓演劇三隊的胡志濤做筆錄。作品完成后,光未然把已到延安魯藝任職的'冼星海與演劇三隊的同志們請到他居住的窯洞里。
“朋友!你到過黃河嗎?你渡過黃河嗎?你還記得河上的船夫,拼著性命和驚濤駭浪搏戰的情景嗎?”一盞極其昏暗的油燈旁,年輕的詩人用低沉的聲音朗誦了《黃河船夫曲》《黃河頌》《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等八個部分的《黃河大合唱》的歌詞。光未然的深情感染著窯洞里的每一個人,誦讀結束時,凝神片刻之后的冼星海突然站起,將歌詞一把抓在手上,激動地說:“我有把握把它譜寫好!”
“冼星海當時正在譜寫《生產大合唱》,他用了六天時間完成后,立即著手《黃河大合唱》的譜曲。當時,他完全進入了一種難以抑制的精神狀態,長時間不休息,偶爾躺到床上抱頭沉吟一會,很快又從床上猛然躥起,繼續譜曲。”延安魯藝文化園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劉妮講述說,冼星海喜歡吃糖果,但延安又買不到,于是光未然頗費周折給他弄來二斤白糖。他寫一會便抓一把白糖放進嘴里。夜深人靜,炭火熄滅了,但冼星海的創作熱情比炭火還要熾熱。六個晝夜過去,冼星海嘔心瀝血,終于完成了《黃河大合唱》的全部曲譜。
1939年4月13日,《黃河大合唱》在陜北公學禮堂的首演獲得成功。5月11日,在慶祝魯藝成立一周年的音樂晚會上,冼星海親自指揮100多人組成的合唱團,演唱《黃河大合唱》。剛一唱完,毛澤東就連聲稱贊“好!好!好!”此時的冼星海,已眼含熱淚。當晚,他在日記中寫道:“今晚的音樂會可是中國空前的音樂會,我永遠不能忘記今天的情形。”不久,回到延安的周恩來也為冼星海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心聲!”
自此,《黃河大合唱》從延安傳遍全中國,傳向世界,1941年還漂洋過海登上了美國的舞臺。一次次奏響民族危亡時刻的時代最強音,成為代表中國人民保家衛國偉大精神畫卷的不朽篇章。作為《黃河大合唱》中最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第七樂章,《保衛黃河》以短促躍動的曲調、鏗鏘有力的節奏,全景展示出抗日軍民端起土槍洋槍、揮動大刀長矛,在青紗帳里、萬山叢中,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英勇戰斗的壯麗場景。
“《黃河大合唱》歌唱了我國抗日軍民乘風破浪的雄姿,歌唱了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氣概,向著中國受難的人民,向著全世界勞動的人民,發出了戰斗的號角。”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光未然如此寫道。
70余載已逝,《黃河大合唱》奏響的民族強音超越了時空界限傳唱至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成為全民族奮勇抗爭、團結拼搏的壯麗史詩。
【抗戰經典勵志歌曲:保衛黃河】相關文章:
經典勵志的歌曲08-01
經典動聽勵志歌曲11-30
經典勵志歌曲摘抄10-14
有關經典勵志歌曲08-24
關于經典勵志歌曲08-20
勵志經典歌曲08-05
經典勵志歌曲匯編08-04
經典外語勵志歌曲08-04
英語經典勵志歌曲推薦08-01
7首經典勵志歌曲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