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第14屆中國杜鵑花展開幕
3月1日,第14屆中國杜鵑花展在湘潭市盤龍大觀園開幕,以下為您帶來湘潭第14屆中國杜鵑花展的相關內容,歡迎瀏覽!
濃郁的高山杜鵑、難得一見的綠光杜鵑、花呈七色的彩云杜鵑、壽達千年的古樁杜鵑……3月1日,第14屆中國杜鵑花展在湘潭市盤龍大觀園開幕,吸引大批游客前往觀看。據了解,此次花展將為期54天,于4月20日結束。
“多拍點照片,這里的花特別好看。”來自株洲的楊洋和友人一行9人一早就來看花展。楊洋說,第一次看到這么多不一樣的杜鵑,真是大開眼界。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山石榴,有“花木之王”之稱。這次花展的主題是“花海勝境,大美湘潭”,共有國內50個城市和境外6個城市參展,展出杜鵑花10萬盆。展會期間,盤龍大觀園還將舉辦熊漢泉花卉攝影作品展、花海放歌主題音樂節、盛世繁華燈光節、我愛主席家鄉紅杜鵑征文等活動。
這次花展由湘潭市政府、中國花卉協會杜鵑花分會共同舉辦。
附:湘潭地方特產
檳榔
檳榔作為一種食品,已在湘潭生根發展達四百余年的歷史,據《湘潭市志》介紹:一六五0年(順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縣城人口數萬,所剩戶不上二、三十,人不滿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檳榔避疫之法收尸凈域,從此嚼檳榔習慣也就陸續延續下來。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內居民患臌脹病,縣令白景將藥用檳榔分患者嚼之,臌脹病消失,爾后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隨嚼之,久而成習。由此,湘潭檳榔逐步得到發展。檳榔作為湘潭地區市場中重要商品的地位,檳榔攤遍布大街小巷。歷史上檳榔制作以家庭作坊加工,少量制作的生產方式為主,20世紀90年代后,開始出現以現代技術生產包裝的大規模生產的檳榔企業,例如小龍王、賓之郎、胖哥、友文、皇爺等。機械包裝制品漸漸勝過手工包裝,占據市場主體,而且湘潭檳榔逐漸滲透到湖南省內其他地區乃至國內其他城市。
湘蓮
湘潭有“中國湘蓮之鄉”的.美稱,是歷代皇室貢品,“寸三蓮”馳名中外是蓮中珍品。湘潭湘蓮產量占全國的63.4%,且質量均為上乘,年成交額1.2億元左右。湘潭縣有4000多人從事著蓮子的種植、加工、販運。以花石鎮為囤積地,該鎮有一個頗具規模的湘蓮市場。蓮子的系列產品及深加工也在不斷的發展。1992年中國國立商檢局對湘蓮測定認為,凈蓮肉含十八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壓、健脾胃、安神固精、潤肺、清心之效,蓮芯性味苦寒,有強心鎮靜、清熱平火、除煩利尿之功能。湘蓮被譽為中國南方“人參”。
龍牌醬油
龍牌醬油是湘潭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傳統產品。自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龍牌醬油與貴州茅臺酒同時獲得金獎,從而名揚四海。清乾隆年間,湘潭有吳源泰、吳恒泰兩家制醬作坊,相互競爭,制醬工藝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釀造工藝。龍牌醬油選用優質黃豆、面粉為主要原料。龍牌醬油早在本世紀就以其鮮明的特色和風味名揚日本、港澳、南洋及至歐美等地,成為湘潭久盛不衰的名產。
燈芯糕
燈芯糕是湘潭的傳統副食特產。它不僅形似燈芯,潔白柔潤,味道甜辣,清涼芳香,彎轉成圈而不斷,而且可以用火點燃,散發純凈的玉桂香味。而且打開一盒從第一根開始接連不斷吃到最后一根,不多不少整整24個小時。湘潭制作燈芯糕,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140多年前,在清代咸豐年間全國名特產品博覽會上,湘潭燈芯糕被評為一等特產;1915年巴拿馬國際商品賽會上,受到各國代表的稱贊;1988年5月,又被評為湖南省“名糕點”。此后,燈芯糕的質量不斷提高,改用提煉過的純桂子油取代原配方中的肉桂粉,使產品的桂味更加純正濃郁,榮獲湖南省優秀產品的稱號。
鄉下臘菜
湘潭、湘鄉、韶山都有薰制臘菜的習慣。制法一般是冬至后取鮮肉切成條塊,用鹽腌漬兩三天,晾干,以 糠殼、癟谷、木屑、花生殼等煙火薰烤,成臘黃色即成。因以農歷十二月(臘月)薰制的最好,故稱冬臘肉,味香可口,且不像鮮肉油膩,許多人都喜歡吃,深受消費者歡迎。
【湘潭第14屆中國杜鵑花展開幕】相關文章:
中國散文杜鵑的英譯賞析11-01
看花展日記300字11-12
杜鵑花怎么養-杜鵑花種植方法08-19
2016中國森林旅游節開幕10-01
西洋杜鵑花怎么養-西洋杜鵑花養殖方法08-18
馬湘蘭的名人故事10-21
湘版高中音樂說課稿11-04
貴州百里杜鵑旅游介紹10-18
杜鵑花養殖方法和插花技巧12-10
有名的杜鵑花旅游勝地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