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人故事:華佗的童年故事900字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于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華佗的童年故事9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人故事:華佗的童年故事 1
華佗(141~208),安徽省亳縣人,東漢外科醫生。他首創了“麻沸散”,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麻醉技術進行手術的醫生,成為我國古代醫學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華佗7歲死了父親,哥哥被抓去充軍,一去不返,音信全無。家庭十分貧困,只有小華佗和母親相依為命。
華佗從小愛好讀書,富有鉆研精神,對醫學饒有興趣。在母親的教育下,小華佗立志不圖官位,愿為良醫,以救民濟世為本。
后來,母親得了一種奇怪的病,忽冷忽熱,周身疼痛,皮肉腫脹。華佗請來很有名氣的大夫治病,也不見成效。母親病故前對華佗說:“孩子,記住你的父母都是被這種古怪的病折磨死的。我希望你早日學成醫術,好讓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母親的去世激發了華佗發憤學醫,普濟眾生的決心。他來到城里。要拜父親的生前好友蔡醫生為師學醫,蔡醫生開始不想收華佗為徒,可是一想。
華佗父親生前是自己的老朋友,朋友一死,轉眼不認人,也太不講情義了。所以,他想考考華佗,如果他是一塊做醫生的料,就收;不行就不收。
蔡醫生主意已定。他見幾位徒弟正在院子里采桑葉,而最高處枝條上的.桑葉夠不著,便向華佗說:“你能設法把最高的桑葉采下來嗎?”華佗說:“能”他叫人取了根繩子,拴上塊小石子,只一拋,繩子拋過枝條,樹枝被壓下來,桑葉就采到了。蔡醫生又看見兩只山羊在斗架,眼都斗紅了,誰也拉不開,就說:“華佗,你能把這兩只山羊拉開嗎?”華佗又說:“能”只見他拔來兩把鮮草,放在羊的旁邊,斗架的羊早就斗餓了,一見鮮草忙著搶草吃,自然散開不斗了。蔡醫生見華佗如此聰明,就收他為徒。后來華佗跟隨師父刻苦鉆研,注重實踐終于成為被人擁戴的一代名醫。
華佗根據醫道自編了一套“五禽戲”體操,教人用來鍛煉身體,不少人練了很有效果。華佗一位表弟長期做“五禽戲”體操年老時耳聰目明牙齒堅固為同齡人所羨慕。
華佗一生剛直不阿,不求虛名。有一次,華佗替曹操治好了偏頭痛病,深得曹操賞識,曹操要他留在曹府,給他優厚的報酬。華佗在曹府做了一段時間的侍醫,但他身在曹府卻心在民間,總想為老百姓多解除疾病之苦。
有一次,華佗借故妻子有病回家探望。回家后,不愿再去曹府。曹操知道后以欺騙的罪名把華佗殺了。曹操成了有罪之人,而華佗一直被后人傳頌。
名人故事:華佗的童年故事 2
華佗有六根大小不同的金針。他一年到頭四處奔波,哪家有病人。他就到哪家;哪村有瘟疫,他就到哪村。
這一年夏天,華佗聽說徐州一帶瘟疫流行,連夜趕奔徐州,城里行,山里走,為人治病。
那天中午,徐州府官帶著魏王曹操的請帖,備上一份厚禮,來找華佗去為曹操治病。華佗看了曹操的請帖,眉頭一皺,指著等候著的病人,對州官說道:“魏王患的是慢性頭風,延遲幾天沒有關系,可是這一帶百姓,患的是急性瘟度,如果不及時治療,就都要喪命,還請州官回稟大王,等這里瘟疫撲滅后,我隨即前往許都,為大王治病。”
華佗這天到丁嘴和三莊之間。這一帶正流行著可怕的咳吐傷病,病人都是早晨咳帶血,下半大渾身發燒,夜里睡不著覺,一合眼就渾身盜汗。華佗趕到這家扎針,跑到那家配藥,忙得好多夜也未沾床鋪。這一天三更半夜,華佗正給一個病人扎針,突然闖進幾個公差,把華佗拖到門外,惡狠狠地說:“好一個不識抬舉的老家伙,快跟我們見魏王去。”這時前后三莊的老百姓都呼天喊地圍了上來。只聽華佗大聲說道:“眾位鄉親不要難過,我華佗人是走了,可是這六根金針留給你們。”只見華佗兩手向天上一揚,就見六道金光,東邊二道飛向三莊,西邊三道飛向丁嘴。
華佗走后第二天早晨,三莊、丁嘴落下金光的`地方,都各長出三棵碧綠碧綠的長葉草,每棵草心里又都豎著三根圓錐沒開的花,這些花朵大約有一寸長,手指粗細,金燦燦、亮晶晶,就像一簇一簇的大金針。
人們看到這種花葉菜像華佗的金針,就用它熬湯給病人喝。說來真是奇怪,病人喝了金針草湯,立刻見效。第三天早晨,出了新鮮事,三莊、丁嘴兩個地方,每根金針草一夜之間又都生長出三棵。金針菜夜夜能生長的事很快就傳播開了。
金針菜能治病,人人感念華佗。華佗在許昌大牢里被害了,這消息一傳到徐州、宿遷,老百姓家家舉哀,人人痛哭。當地百姓就在徐州蓋了一座華祖廟,來紀念這位功在人間、名留百世的神醫。
后來,人們就把金針花蒸熟曬干當菜吃,既寧心安神,又美味可日,在家又稱它為“安神菜”。
名人故事:華佗的童年故事 3
華倫是東漢末年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他從小就刻苦鉆研學問,精通各種經書,尤其喜愛研究醫學和養生的方法。后來他去徐州游學,拜名醫為師,再加上自己不斷的努力,終于獲得了淵博的醫學知識。內科、外科、婦科、小兒科和針灸科等,華佗樣樣精通,外科醫術尤其高明,因而后世尊稱他為外科的.祖師。
華佗診病極其準確。一次,有兩個官員鬧頭疼發熱,先后找華佗看病。經華佗問明病情,給一個開了瀉藥,另個開了發汗藥。有人在旁邊看華佗開藥方,問他為什么病情相同,用藥卻不一樣。華佗說:“這種病表面看來一樣,其實不同。前一個病在內部,該服瀉藥;后一個只是受點外感,所以讓他發發汗就好了。”這兩人回去服藥后,果然是藥到病除。
有一次,華佗在路上遇見一位患咽喉阻塞的病人,吃不下東西,正乘車去醫治。病人呻吟著十分痛苦。華佗走上前去仔細診視了病人,然后對他說:“你向路旁賣餅人家要三兩萍齏,加半碗酸醋,調好后吃下去,病自然會好。”病人按他的話,吃了萍齏和醋,立即吐出一條長長的寄生蟲,而且病馬上就好了。
還有一次,一個太守生了病,他日不思飲食,夜不能成寐,請了許多醫生診治都沒治好。華佗給太守診過脈以后,認為是胸中淤血所致,這種病只有讓病人發怒,才能治好。于是,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貴的診費,卻拖拖拉拉不認真給他開方抓藥,過了幾天,竟不告而別,還留下一封信罵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華佗。太守的兒子知道華佗的用意,暗暗叮囑家人不要去抓華佗。太守聽說抓不到華佗,更加怒氣沖天,一氣之下,嘔出幾口黑血。不想這一嘔,頓覺神清氣爽,不一會兒便向家人索要酒食,有滋有味地吃喝起來。
華佗不僅能治一些疑難雜癥,還善于做開刀手術。他配制一種麻醉劑叫麻沸散。有個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厲害,經過十多天,胡須眉毛全脫落下來。華佗診斷后說:“這是脾臟潰爛了,得趕快開腹治療。”華佗讓病人服了麻沸散,打開腹腔,把壞死的脾臟切除,再縫好創口,敷上藥膏。過了四五天,創口愈合,一個月內便康復了。
名人故事:華佗的童年故事 4
三國時候,有一位掌管軍營糧餉的軍需官叫楊宕,官兒雖不大,可油水卻撈了不少。但好景不長,楊宕得了一種怪病,既不發燒也不頭痛,只是胸口脹滿,像石頭壓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在床上更難受。
醫生請了不少,可連是什么病癥都診斷不出,楊宕只好派人去請神醫華佗,并聲稱只要華佗能把他的`病治好,不管花多少銀兩他都愿意。
華佗醫術高明,為人正直。百姓有病請他,他隨叫隨到,若遇貧困者還解囊相助,然而對于壞官污吏,就算重金相請也拒絕上門。華佗對楊宕的為官之道早有耳聞,因此,楊宕多次派人請他都借故不去。無奈,楊宕只好命兒子親自跪請華佗,并痛哭流涕。華佗見其情懇,這才隨同前往。經過望聞問切,華佗開了兩張處方,囑其依次服用。
華佗走后,楊宕將第一個處方拿來觀看,看著看著,他大驚失色,額頭上冷汗直冒。原來處方上寫著:“二烏、過路黃、香附子、連翹、王不留行、法夏、畢拔、朱砂。”楊宕把這八味藥上下連貫一看,大吃一驚,這不明明是“二過相連,王法必誅”嗎?
原來,楊宕自從當上軍需官,平時經常克扣軍餉。最近,其叔父楊修因得罪曹操以“泄露軍密”為由問罪處死。后臺一倒,楊宕自知自己將好景不長,于是打算趁最近一次押運軍餉大撈一把,然后告老還鄉。他的這個如意算盤不想被華佗點透,既害怕又擔心,出了一身冷汗,但似乎覺得胸中好受了一些。接著他又看第二個處方,一看頓時“哎呀”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原來處方上寫的是:“常山、乳香、官桂、木香、益母草、附塊。”這六味藥的諧音是“賞汝棺木一付”如此“藥方”,楊宕見了,不由氣火攻心,肝膽俱裂。家人見狀嚇慌了,都大哭起來。
楊宕聽見哭號聲,蘇醒過來。他睜開眼睛,倒覺得心輕身爽。此時華佗不請自來,他對楊宕說:“你之所以胸部悶脹,是因為肚內瘀積,乃壞婪氣郁凝集。現在氣隨汗出,吐盡瘀血,積消瘀化,惡病已除。只是身子虛弱,我再給你開一劑補方,你服后定會痊愈。”楊宕服后果然身體逐漸康復。從此,楊宕再也不敢干克扣軍需糧餉之事。
【名人故事:華佗的童年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故事:華佗04-03
華佗名人故事12個08-27
名人故事:辛棄疾的童年故事04-02
名人童年故事10-04
名人的童年生活故事04-17
神醫小華佗給羊勸架的故事03-21
名人成長故事:網易CEO丁磊的童年故事10-18
名人童年故事(薦21個)12-13
名人故事:蘇步青的故事04-03
經典名人故事05-13